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9-29 09:48:23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一】

我心目中最美的老师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朱老师。

朱老师可漂亮啦!她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活像两颗又大又亮的黑宝石,还像两个乌黑亮丽的大葡萄。告诉你一个秘密哦,朱老师的眼睛不仅迷人,还很厉害,每当课堂上有人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的时候,她总是会“明察秋毫”,把扰乱课堂秩序的人从我们一群人当中“揪”出来。她明亮的眼睛下长着挺拔的鼻梁,就像一个滑滑梯一样,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在课堂上常常妙语连珠。

朱老师性格活泼,富有童心。每次跟我们玩的时候,她都好像回到了童年,要玩很久才如梦初醒:她已经不是小孩子,而是个大人了。可她总觉得还没玩过瘾,继续跟我们一起玩。就像今年春游,在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朱老师跟我们尽情地玩了好多游戏:红绿灯、切西瓜……几乎把会玩的游戏都玩遍了,玩的真是不亦乐乎。回到学校,她还觉得意犹未尽。

朱老师既活泼又严肃。虽然课间休息时总是跟我们打成一片,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她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神情严肃地给我们讲课。如果课堂上有哪个小调皮不专心,朱老师会特别生气,脸也气得通红通红的,就像一个红苹果。我们一看到她生气的样子,都会很害怕呦!

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童心未泯、对我们严格要求的朱老师!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二】

你知道我们的语文老师是谁吗?没错,她就是学校的高级教师——庞老师。

庞老师长得清秀文静,椭圆形的脸蛋白里透红;眼睛十分明亮,像闪烁的星星,炯炯有神;她身材苗条,披着长发,走起路来轻快敏捷,就像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庞老师多才多艺,能唱歌会跳舞,口才好,普通说得像唱歌一样动听。她认真为我们讲课,讲课时总是认真讲解,晚上不废寝忘食地给我们批改作业,她改作业可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啦,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多一点少一笔,都被她一一地找出来,好像啄木鸟找虫子一样。我写“虎”字常常忘记第三画的一折,每次都给她改过来了。她性格温和,总是容光满面,笑容可掬,看不出有什么苦恼,总是把最灿烂的笑容展现给我们,让我们开心愉快地学习。可是,你别以为她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她对我们可严格啦,常常把学习抓得紧紧的,她经常说:“严是爱,松是害。”这不,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总排在全年级的前列,特别是语文成绩,段考期考总是拿到前几名。庞老师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平时常常给我们问寒问暖,想方设法帮助我们。有一次,我们几个班干和庞老师去看望生病的数学老师,回来时,天色已经很黑很晚了,我们想自己回家,可是庞老师怕我们遇上坏蛋,出现意外,她就出钱让我们搭车回家。

庞老师就是这样处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给我们知识,给我们温暖,让我们开心学习,“做文明学生,做儒雅少年。”她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庞老师永远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三】

我们的语文老师烫发头,一张白里透红的脸庞,一双锐利无比而又透着智慧的眼睛。她的眼睛锐利到,有的同学上课在桌子下面玩什么东西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她经常上身穿一件半高领的灰色羊毛衫,下身穿一件灰色牛仔裤,脚穿一双棕色的牛皮鞋,显得精神十足,干净利索。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许多新知识,好让我们长大后成为祖国的骄傲、花朵。

我们的语文老师懂养生。养生是指要养护生命,让自己寿命长一些。老师学养生已四年多了。她很清楚自己的饮食、活动规律,还不时向我们讲养生之道。比如她告诉我们不要常吃冰,常吃冰可能导致自己体内的寒气增多,老了会得很多病;还有小孩子春天不要吃梨等。老师每讲一个养生的道理,我们就会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也会诸绘声绘色。我们很感激语文老师,是她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养生道理,是她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养生的世界!

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我们非常严格,但让我们上学时可带课外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为了让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读点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智慧。老师从三年级上学期接手我们这个班这后,就一直让我们带课外书。我现在已经看了历史类、故事类等各类图书。从这些书中,我了解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知道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它们的地域风情等。将来,我要看更多的课外书,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四】

李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40多岁,教我们已经三年了,发表了不少文章,大家都很羡慕。他上课语言准确生动,声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自然,他的课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

我最喜欢上李老师的课。

有一回,打了上课铃,李老师来给我们上《桂林山水》。他说:“请同学们一边听我朗读,一边展开想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漓江的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我们听着,想着,觉得自己仿佛已经随着李老师在畅游漓江,在欣赏着那清澈秀丽的江水,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在老师的朗读中呈现出来了。听老师朗读,真是美妙的享受。李老师读完后,又带领着我们去“观赏”桂林的山。他每一句形象生动的话语,每一个比划山形的手势,在我们面前描画出一座座奇、秀、险的桂林之山!连我们班最调皮的几个同学,都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思考着,想象着……

李老师教我们《月光曲》,同学们更是被贝多芬的钢琴声陶醉,在我们面前,也仿佛涌起波涛汹涌的大海,银色的月亮正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教《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卓越的精神品质深深地印在每个同学的心中。

李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的,总是用丰富的情感创造一种情景,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

我怎能不喜欢李老师的语文课呢?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五】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哺育了一颗又一颗稚嫩的幼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之下,我们健康、活泼的成长。在那么多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教了我们快两年的语文老师——王茂德老师。

王老师椭圆的脸上镶嵌着一双不大也不小的眼睛;黑黑的头发,不大也不小的嘴巴,正是这张不大也不小的嘴巴,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快乐。

在课堂上,老师会用嘴巴绘声绘色地讲解课文,让你听得如醉如痴,身临其境,会让你投入身心,不会顾及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这样,在考试时,你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记得一次考试,我们考得很差,同学们个个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老师为了调节我们苦闷的心情,他把两只手合在一起,叹了一口气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有的同学问老师:“王老师,你是‘和尚’吗?”老师回答:“是啊!”这时,广播放了一首歌,王老师也随着音乐唱了起来“格的,格的,格的格的??”同学们也拍着手给老师打节奏,这时,上课铃响了,王老师唱道:“格的,格的,大家上课了。”哈,哈,哈??王老师不仅调节了我们苦闷的心情,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这就是我的王老师。我们快乐时,王老师也跟着快乐;我们不快乐时,王老师总是想办法让我们快乐。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六】

从一年级到上学期,教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女老师。而这个学期语文老师是一位帅气的男老师-----宓老师。宓老师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子。乌黑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双眼睛有时侯会看穿我们的心思。挺拔的鼻梁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他留着一头板寸头,这样显得格外的精神爽朗。宓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当他朗读课文的时候,声音就自然融入到课文里了。

这时,我总会被他的声音所吸引。他的声音是那么的低沉,那么有磁性,那么铿锵有力,抑扬顿挫,非常饱满。这样的声音,我觉得连窗外飞过的小鸟都会为他停留。每当这个时候,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下来都听得见。宓老师是一位幽默与智慧共存的人。在他的课上会有一些笑话,总是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有一次在上《少年王勃》这一课的时候,宓老师说:“王勃笔走如飞,是因为他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但如果你们也要笔走如飞,那写出来的字就是不堪入目。”顿时班级里发出一阵哄笑。一节课就在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每上他的课我都会觉得很轻松,很愉快,因为觉得他的课时间很短暂。

幽默是一种乐观,说明宓老师是一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幽默也是一种力量,可以使我们喜欢上语文,对语文感兴趣。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小宓老师。

初中语文作文课的老师【七】

本班的语文老师姓莫,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他是两面派:平时与同事谈话,尽用毛毛细雨;与我们谈话时,多半用大炮猛攻。

在上课时,莫老师总有说不完的成语,即使是批评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时也是这样。把他批评的话语记下来,一定可以编一本《批评家妙语》。莫老师在教我们课文时总是煞尽苦心:一天,他在教我们辛弃疾的《清平乐》时对我们说:写宋词很简单,我在下课的时候想了一下,可以以课室为题,写一首宋词,题目(词牌也用)叫清平乐:课室不大,课桌齐整整,我们都爱上学校,最爱上语文课。子文担任代表,毓蕾正是班长,最怕炜聪亡赖,整个课室乱走。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阵阵笑声,还有的(不少)同学在重复刚才的宋词(都记住了这首宋词,还常常背诵呢!),那首宋词已经留在他的心里了。当然,对写宋词的要求也就自然而然地留在了他的心里。

不过,莫老师有个缺点,就是有时候说过的话,两三分钟就忘记了。一次,在完成第二单元习作时,老师对我们介绍说:这次习作很多同学的作文都很有特色,下面他的话还没说完,我(已经开始发抖了)就打起罗嗦来了,因为我最怕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来读。哦!幸亏莫老师说这次不用读范文,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否则,我可不知要紧张到什么什么时候。可是莫老师接下来又说:现在我来读一下黄超颖的作文天哪,出尔反尔,他在搞什么鬼?以后,我们班的同学就认定这是莫老师的缺点了。

什么?你要向他告密?哈,我才不怕你向他告密呢。因为他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因这点鸡皮蒜毛的小事发怒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