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左右,吉林等地区不停的发洪水。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他们的堤坝挡不住太大的水量,堤坝冲破了,洪水爆发而来,淹没村庄,村民无家可归,只好爬上房顶。
当地政府和其他人知道后,当地政府派人救人,其他人捐粮、钱 。政府救人时,发现了不少颜料桶,当地政府发现了了几个人就把几个人运到政府里,管吃、喝,什么东西都被政府给包上了,受害者们都非常感谢当地政府,将他们的大恩大德牢记心里了,决定洪水退后给政府一些回报。
为什么会发洪水呢?原来,是因为这些天连绵不断地下暴雨,海势不断增加,大海不断涨潮,才引起了当今之洪水。
因为洪水好可怕,所以人人都要防,不管汹势有多小,我们不能小看呀,如果汹势非常大,我们机灵对付它。
所以我们要认真面对洪水
山里发洪水,谁都见过,可是在我家却发生了洪水风波。
今天,我正在家写作业,可是天气好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眨眼间就狂风大作。接下来,雨点如豆大,像是盆里倒出来的一样,狠狠地往地上砸去。顷刻间,外边就什么也看不清了。“轰隆!”伴随着划过天空的闪电,雷声也随即应道。
这样的阵势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之后,雨点渐渐小了,风变得温和起来,天空也渐渐亮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跑出去迎接她,却溅了一脚一腿的水,我立刻低下头一看,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只见我正站在水里,妈妈已经吓得跳了起来。
我们什么话也没说,就动手干了起来。我们先开始在客厅打扫起来。我和妈妈默契配合一个拖地,一个扫水,不一会儿便把客厅打扫的干干净净。我和妈妈打扫完阳台,就开始找出水根源,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发现出水口在阳台。我兴奋的捷足先登到阳台,可以进去,衣服就湿了,因为积水已经到我的脚背哪儿了。可我管不了那么多了,快速地干起活来,不一会儿阳台就焕然一新了。
这次经历好有趣啊,我一定会记住这次家庭洪水风波!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想,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跃,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慨叹“千里无鸡鸣”,而***“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我们究竟在考什么》,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高才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方法予以解答。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有多高?”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一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曰《光明》;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曰《地球的颜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曰《灰尘满天的可怜的太阳》。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雅气未脱的字迹,我惊叹于那无限的想象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不难想象,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毛饮血、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天空好像破了个洞似的,雨不停地下,仿佛永远不会停止好几天的连绵大雨导致我们的乡村淹水了。
大家都顾不得房子里的一切了,只能携带一些贵重的物品爬到屋顶上去。村民们难过地看着家园被大水淹没,脸上的水珠让人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乡村变成了水城,陆地都不见了。村民有些撑着伞,有些穿着雨衣,坐在屋顶上等待救援。孩子们害怕地哭了起来,妇女们忙着安慰孩子,男人们忙着保护妻小,忙着协助老人们爬上屋顶。
不晓得过了多久,救援队伍终于到达了。远处的汽艇变得越来越清晰,村民的脸上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男人们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妇女、和小孩到汽艇上,确保他们的安全。可恶的雨越下越大,大家分秒必争地进行拯救行动。
当所有人都上了汽艇后,汽艇才缓缓地离开村子。村民们忧心忡忡,依依不舍地望着村子。从这一刻起,他们将无家可归了。他们只希望雨儿快点停,大水快点儿退去,他们想念他们的家园啊!
今天我们也体验了一次抗击洪水的全过程,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
下午课外活动时,我正在和其它同学一样全神贯注地看课外书,“刷?”巨大的水声把我吓坏了,只见一个暖气片喷出了一米长的水柱,大家都在尖叫。我大声喊:“快去找老师,快找吧!”我和十来个同学一起冲出教室以飞一般的速度跑到了老师办公室。马老师正站在门口,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马老师,我们……我们班,暖气片……暖气片漏水了。”马老师皱着眉头说:“用毛巾堵上。”
回到教室,赵浩宇、李志豪几个大个子已经在“抗洪第一线”开始战斗了。他们用抹布堵水,但是堵不住,把这边堵住,那边又喷出来,不到十分钟教室就变成了一片汪洋。老师来了,立马派一个同学去叫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很快就来了,这时水已经流到了楼道里。老师让大家下去玩,我玩了一会儿,和于希一起来到楼上。
楼道里水流成河,我看见旁边放了一个拖把,就不由自主地干了起来。拖把是拖不干了,扫把可以和拖把一起上战场。几个扫把、几个拖把一起向一个流水口捅,自然很难流下去。我想了一个办法,流水口两边用拖把堵上,扫把在中间把水扫下去,这个办法很有效。
在外面的水大约扫干净时屋子里还一片汪洋,好几只盆子连续不断地向外端水,几分钟就能端出一盆,大约端十几盆。许多在教室“抗洪”的人鞋子都湿透了,有人连衣服上都没一处干地方了。不过教室还是弄干净了。
就这样,抗击洪水活动轰轰烈烈地结束了。看到同学们这么团结友爱,这么以集体为重,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这真的是一次难忘的抗击洪水行动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