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有人说,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那么,家乡的月又如何呢?是否更悠,更美?
但是,如果偌大的天空只有一轮明月,未免显得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中,月亮总会有什么东西作陪衬,最多的景物便是山水,例如“山高月斜、“三潭映月”,真是数不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江南丘陵上,水多,山也多,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景色,我是常常可以撞见的。
古往今来,月是美的,不过八月十五的月更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于我这个深处异地的人儿,中秋节时总是望月思乡。上回的中秋夜,我没能回乡。记得,那晚的月儿姗姗来迟,也不如往常那么圆,那么亮,不知是没有化壮,还是为我们那些游子孤身一人而伤心落泪掉了妆。那时,我想:月,家乡的月是否也如此的“缺”呢?不,不会的。家乡的月儿一定特别得圆,特别得亮,一定正撒下一缕缕淡光,给人们送去一片片情思。那会儿,我才真正懂得“不到异乡看看,不知道故乡的美丽”。
的确,在那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那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那碧波万顷的`漓江,巍峨雄奇的庐山上,这些月亮可以说是美妙绝伦。但是,有人说,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远远不及他心中的那个小月亮。你能说他不懂欣赏么?不,这只是因为“月是故乡明”。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朦胧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惆怅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美……月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处,这也是因为思乡,思亲的情感,因为天下共一月。
空旷的山谷里,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小小的村子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屋。泛黄的墙壁,腐朽的木桩,陈旧的先人遗物,都提醒着我岁月在它身上刻下的沧桑,只有大门上方的牌匾——“淳华第”三字依旧那样鲜亮、雄浑。
又是一年丰收季,我回来了,故乡。望着果实累累的柿子树,金黄广阔的稻浪,笔力坚挺的“淳华第”三字,我的回忆如古朴的书页般掀起……
三岁时,我常常跑到太婆的屋子里,吵着要糖吃,太婆总是蹒跚着起身,给我端来一碟子糖,然后静静地泡茶。看我心满意足地吃完糖,就给我倒上一杯茶,慈祥地说:“囡囡,喝些茶,不然会蛀牙,囡囡有了蛀牙就不那么可爱了……”我总是心满意足地靠在太婆身旁,听着她的絮叨。
四岁的夏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淳华第。山里的蚊子总是肆无忌惮地叮咬着我幼嫩的皮肤。外婆看到我身上一个个肿起的包,心疼极了。于是,她每天都到山上去采摘金银花,然后熬成药汁,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我身上被蚊子咬过的地方。金银花汁效果很好,我被蚊子咬过的地方很快就好了。
七岁时,我们全家人回家乡过年。每天外公都领着我参观“淳华第”中那些先人的遗物,给我讲它们见证过的历史,外公教导我一定要勤奋攻读,不要辜负先人们在天之灵的殷殷期望。夜晚,望着满天繁星,外公与我笑谈三国,那如雨的战鼓声声敲在我稚嫩的心中,而那如雷的马蹄声“嗒嗒”就永久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金戈铁马的豪情里,连明月也似多了几分热度,闪耀出一片灼灼的光华,洒在青山绿水间。
九岁时,太婆去世了,我终究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每次站在淳华第前,我的耳边总会依稀响起太婆温柔地唤我“囡囡”的声音,想起她给我讲过的故事,想起她慈爱的笑容,想起她苍老的面容,想起她的糖,她泡的茶,还有对我无比深沉的爱……
无论走过多少路,无论看过多少山,无论望过多少月,“淳华第”上的那轮明月,会永久地闪耀在我的记忆里,永不黯淡。
皎洁的月光洒满了阳台,一轮圆月高悬在天上。我和爷爷、奶奶吃过晚饭,来到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奶奶讲着小时候听来的中秋月亮的故事,爷爷跟我对起了描写月亮的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叮铃铃,叮铃铃,客厅的电话铃声响起,我赶紧跑过去接电话。
原来是远在四川成都的爸爸打来的电话。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您那儿月亮圆吗?”“当然圆啦!”爸爸高兴地告诉我。“爸爸,我和爷爷正在对诵描写月亮古诗,您也来一段描写月亮的古诗好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爸爸毫不犹豫地来了两句。我紧追不放地要爸爸再来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奶奶说,爸爸在上幼儿园之前就会背诵这首古诗了,我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也会背诵。于是,我就问爸爸:“低头思故乡,您思念故乡什么呀?”“我想爷爷奶奶,想你,想故乡的亲人呗!”爸爸语调好深情好亲切啊!
是啊!,人是故乡亲。爸妈最牵挂的是我,但最放心不下的是奶奶的身体。原来奶奶关节炎经常发作,看医生不见效果。爸爸就上网淘宝,购买了药物护膝,经过一段时间服用,治疗效果明显。奶奶贫血了,他从网上淘来了阿胶浆,经过一个疗程的服用,奶奶脸色开始红润了,人也有精神了。奶奶的肾结石是爸爸最担心的。因为奶奶的右肾结石20xx年在东至动手术后,这个肾功能基本萎缩,而左肾发现结石已有十多年了,经常出现便血,如果这个肾出了问题,直接危及奶奶的身体健康。爸爸下决心要奶奶到成都大医院做手术。在去年做手术的过程中,爸爸一直陪伴在奶奶的身边。手术后的奶奶身上出现浮肿,爸妈坐在两旁为奶奶按摩;奶奶身体虚弱出汗,他们就用热毛巾不停地擦拭。我的爸妈这种尊老孝亲的拳拳之心,深深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我已长大懂事了,我要帮奶奶做家务,减少奶奶的家务负担,以实际行动感恩家人,回报社会。
今天,爸妈虽然没有和我们在一起过中秋,但电话说亲情,共享明月光,这不是最好的中秋“团圆”吗?你看,爸爸和奶奶的电话正聊个没完,用这种特殊方式表达浓浓感恩之情……
当一个梦唤醒了另一个梦,当一幅风景幻化成另一幅风景,故乡的月光之夜便清晰地透视在眼前。
苦涩的童年欢乐、谦卑的家乡倩影、母亲永恒不倦的牵挂和惦念……汩汩地从心腔里流淌出来。
月白风清、风清月白、是那样的清晰、透亮……
素笺之上,是用心碎写下的思念和苍凉。有多少不敢触及的故事,在徘徊中随着这溶溶夜色渐近清晰、而又渐渐走远。
家乡的月光凝聚了父亲为生存的毕生努力和辛酸;饱含了母亲岁岁年年雨雪风霜中对儿女的无限牵挂和泪水。那种骨子里的痛楚、血液里的呼唤,浸透了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浸染了静夜的每一缕月光。浸湿了我的心我的眼、以及我的整个月白风清的季节。
四季轮回中,我的心始终象漂浮的蒲公英,在家乡的月光里徘徊、流浪。
今夜露已白,我再也按捺不住归乡眷念脚步。回家、回家,让永久的等待不再成为一棵树的影子,让远山的呼唤不再没有回音。
归心似箭,风雨难留。慌乱中,我已没了日子的方寸。列车的影子超越了一切空间,归途的风景全部幻化成月光下白云深处的村庄。
多少次,在伤痛无助时渴望栖息在家乡的老屋;多少次,午夜梦回时将窗棂间的树影读成家乡的老槐。只是,近乡情怯,月色朦胧中故乡的影子渐渐清晰,我却久久默然无语。
将团圆的誓言刻录成回忆的风景,将永恒惦念融入月光的妩媚,我们尽情享受相聚磅礴的真诚、温暖与喜悦。只是故乡月光下讲述的一个个关乎心灵的故事,平淡如风吹过,却痕已入心。让我今生今世再也挥不去关于故乡月光的情结。
我不知道,前行的路上还有多少艰难和痛苦,只是、故乡的月光一步步地从身后逼来的时候,我需要停下脚步:我是否有勇气蓦然回首,去守护好那片低矮的雨檐下不太高远却充满色彩的天空?
我知道,我无法走出故乡明月的视线,也必然要目送难舍的故乡明月背影。我只能在似水流年中时时提醒自己:月是故乡明!
今天中午,天气晴朗,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明城墙游玩。
因为今天是青奥会倒记时的最后30天。我们11点多钟从家出发的,我们是从标营门上去的。刚上了明城墙我们还很开心,城墙上的一个个小洞就像是城墙的小眼睛。我一眼望过去看不到尽头,我们走着走着,城墙有一节断了,我们就只好沿着城墙底下走,走到东水关遗址才上了另一段城墙。上了城墙没一会,水就喝完了,腿也好酸,我渐渐地觉得后面像走不完一样,每走一步就觉得脚有千斤重。妈妈总是在旁边鼓励我,让我加油,坚持就是胜利。听了妈妈的话,我就有了勇气和信心,我就艰难地往下走,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老门东上面,一眼望过去感觉整个南京城就在我眼前。我们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到了中华门,我觉得这段城墙比前面的城墙还要长很多。我忽然听到有人在说盖5个章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我好奇是什么样的章,我就和姐姐一人拿了一个本子去排队盖章。盖完章我们就去城墙的洞里玩,洞里有的可以拐弯,有的不可以,还有一些洞里有一些珍贵的东西,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古时代一些刻有字的石头,那可是我们南京的文物。就这样我们从中华门出来了,我也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明城墙。
经过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坚持就是希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着窗外残缺不整的.月亮,我想起了故乡如玉盘般无暇的月亮。故乡的明月有着无言的静美。
故乡月是那么的圆润、硕大,如泉水洗过般的明净、澄澈。故乡的月,风情万种,适于饮茶,与君子谈天论地,也适于饮酒;和池塘中圣洁的荷花共醉。适于吟歌,与鸟儿轻快的歌声共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时我总是好奇的想着:天上那个像大玉盘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水面上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后来奶奶告诉我,那个是月亮,水中的月亮其实是天上月亮的投影,人间只要有水的地方它都会出现。我很爱水中的月亮,常常在有月亮的水边嬉戏,用小石子去朝月亮丢去。你看,月亮被我的小石子击中了。原本水平如镜的水面荡漾起了水波,月亮碎成了金,碎成了满天星。而顷刻间又复还。就像我时常恶作剧,奶奶那张永远不会生气的脸,正微笑地望着我。
小时候,乡村的明月是一缕炊烟拽起来升高的,是一管竹笛声悠悠吹圆的,是在满天星光下揉揉挂亮的。傍晚时分,西边的夕阳刚落下,东边的山坡上一轮明月便爬了上来。晚饭后,奶奶坐在凉椅上,我坐在奶奶的双腿上,奶奶搂着我,用她那因为辛苦操劳而全是皱纹、粗糙的手拿着故事书,映着月光给我讲故事。在月光下奶奶的脸显得那么慈祥和蔼,又是那么的饱经风霜,那么多的皱纹仿佛是他为家人而操劳付出的痕迹。一阵微风吹过,困意被微风吹来,我便在奶奶淡淡的讲故事声中睡着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曾生活在故乡的土地上,我永远怀着一份深情与感恩,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永远的记住我曾在那成长的故乡;记住爱我像蜡烛般照亮我童年的奶奶;记住那一轮亦静亦美的明月。
我的家乡在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13朝古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我今天终于登上了我们西安的明城墙。明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有四座城门: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它建于明朝初期,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墙建筑。城墙包括护城河、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瓮城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我是从东门——长乐门登上城墙的,以前都只能从远处看,从城门里坐车通过,今天终于能亲自登上城墙。当我站在城墙上,摸着城墙上的条石,心里十分激动和高兴。我瞭望远方,看到了护城河,看到了美丽的环城公园,看到了碑林,看到了钟楼,还看到了……
看!那是箭楼,它是堡垒式,楼高24米,上下4层,每层都有一个一个的箭窗,弓箭手就躲藏在里面射击敌人。瞧!箭楼和正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空地——瓮城,可以用来屯兵,也是主要的防御设施,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将主城和瓮城门关闭,就可以形成“瓮中捉鳖”,“瓮中捉鳖”这个成语也就是这么得来的。
我一路向南走去,路过南门——永宁门,一共走了1万6千多步,到达西门——安定门。这一路我看看这里,摸摸那里,心里十分震撼,心想:“我们的祖先真是有智慧啊!建造出这么雄伟、壮观、严密、完整的城墙来保卫我们美丽的西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