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到了,是孩子们收获的时节,给长辈们拜年,能得到一笔可观的压岁钱。
记得去年正月,奶奶给五十,妈妈给五十,哥嫂各寄来五十元,连同其他亲戚所给的,共有五百多元。一个农家孩子,能有如此多的压岁收入,也够让人羡慕的了。
大年初一早晨,我早早起床,来不及梳洗打扮,就跑到奶奶、妈妈面前说:“奶奶、妈妈,海霞给你们拜年来了,祝你们福寿安康”。奶奶听完,笑着说:“咱孙女越发懂事了。好,赏你一个红包,你可要用心珍惜呀。”说完,就从内衣袋里掏出了红包。我接过红包,立刻扑到妈妈的面前:“妈妈,您的呢?”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就高兴地说:“有,也有。” 我笑着跳着,来到哥哥嫂嫂屋里:“哥、嫂,小妹给你们拜年了。”嫂嫂开玩笑似的说:“新年到了,咱家的海霞又俊俏多了。”哥哥从里屋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包,递给我说:“海霞,这是哥嫂特意为你准备的`新年礼物,你拿到自己房间里再看吧。”
我回到屋里,首先拆开奶奶的红包:怎么?没有钱,只有一张纸。连忙拆开妈妈的红包,也同样只有一张纸。怪了,难道她们都老糊涂了?打开纸条一看,都写着话,奶奶是这样写的:“好孙女,今个奶奶送给你的是压岁言,奶奶想对你说,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妈妈的纸条上写着:“女儿,命运之神就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努力把握每一天的
时光,妈妈把全部希望就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不要令妈妈失望。”
我仔细品味着奶奶与妈妈的话,思量着她们的良苦用心,才发觉,这份新年压岁礼是最有价值的。
拆开哥嫂送给我的包,原来是一叠书,有《人生格言一千条》及各科辅导资料,是我平时挂在嘴边想要的。
嘿,今年收获的压岁礼真是新颖。
这个寒假,我既去了郑州旅行,又帮着家里做“春节大扫除”,还放了许多鞭炮,收获可真不小啊,你们想听听吗?
就说,到郑州旅游吧,这件事听起来很平常,但是,这一次与以往可不同,以前,我都是由家人陪着,可这一次,我是被“打包”到的郑州,听到“打包”,我紧张极了!难道是要把我像货物一样通过传送带输送到飞机的货舱里,一场虚惊过后,你猜,怎么着?原来我被漂亮的阿姨在胸前挂上一个“无人陪伴儿童”的牌子,然后空姐对我进行全程专门照看。明白了吧!什么叫做“航空打包”。另一件让我自豪的事情是帮着家里做“春节大扫除”。
别小看大扫除,工作的项目可不少:擦窗户、拖地、洗被子、擦沙发……外婆笑眯眯的看着我,说:“咱家这面目全非的沙发可都是你的‘杰作’,打扫的工作就交给你吧!”听到这儿,我不以为然地说:“小菜一碟,难得了我吗?”急匆匆的我,拿着一块湿毛巾,在沙发上一阵狂擦,可沙发上的污迹不但没被我除干净,反而越弄越花,这可怎么办呢?一旁观战的妈妈,看着着急的我,安慰我说:“擦沙发,要用专用的皮革清洗剂,再用湿润的毛巾擦洗、最后打上一层薄薄的护理腊,才能完成清洁工作!”听了后,我恍然大悟,在妈妈的指点下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件事,我学会了怎样“擦沙发”,同时也明白了,平时应给注意卫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这个寒假里,有许许多多的事让我很难忘,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事,发生在过春节的第五天。
那天,我与哥哥、表哥一起议论,我们晚上要干什么?最终决定我们晚上要去放烟花。白天,我们买了许多烟花,到了晚上,我们来到了院子里,准备先放冲天炮。
表哥说:“我放,而且要在手上放。”我与哥哥屏住呼吸,叹了一口气。表哥拿出打火机,手一直在抖,火焰已经碰到引线了,就是没燃。原来导弹在前,打火机在后,表哥抖着手把打火机放在了引线旁,点燃了!接着,冲天导弹发射成功,我们一个劲的狂呼起来。
接下来,我们发射了颗导弹,连续发射成功,天空中洋溢出了许多五光十色的烟花,有的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有的像流星一下划过天空;有的像霓虹灯一样;发出了许多的颜色,真是五光十色呀。
我们又买了两大桶84发的烟花,大家挨在一起引燃了一桶,就立马躲得远远的了,这整条街上都没有人了。忽然烟花没有喷出五光十色的烟花,反而爆炸了!吓得我们是魂飞胆散,一下子都回家了。
这个晚上过得十分精彩。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