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美珍阿姨的《我的同桌是班长》这本书很有趣,我十分喜欢。
这是发生在学校里的趣事。书里一共有两个主人翁,一个是杨自热,另一个尹钢。杨自热是一个活泼、淘气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男孩子,而尹钢是胆小、爱哭、软弱的小男孩。
书上讲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有快乐,有伤心,有严肃,有轻松、紧张、刺激……我感受到,原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生活原来也可以这样过。
学习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齐全。生活是自由自在的,你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我感受到,自己是很幸福的,因为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很疼我,我想要什么,父母必定会满足我。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不会侍宠生娇,任意妄为。我曾经看过很多子女与父母之间闹矛盾的新闻,她们对父母索求无度,最终闹得一家人不和睦,鸡犬不宁的。我才不会像她们那样做呢!父母把我生下来,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应该要孝顺父母,主动减轻他们的负担,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相处,这样才会过得幸福呀,这样我们的日子就会过得很“甜”。
生活是美丽的,是自由的,是幸福的,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追求幸福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是《教育新理念》一书总序开头的第一句话,可见作者将教育的未来很大程度的放在了教师的身上,而从整个社会看,这也不仅仅是作者或编者的个人看法。在很多人看来,教师是教育理论的直接实施者;是传递知识技能的中间人,更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者。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到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方法,还有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因为教师对于教育的影响如此直接和有效,所以人们才会将教师放在教育阵地的前沿,很多的家长才会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要求。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学校因为一位或几位有才能的教师而名声大噪,想必和这一想法是分不开的。
身为当今的教师,怀抱着许多家长的期望,肩负着振兴教育的重任,我们需要用高度职业化的规范和成熟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做有方向有目标的教育者而不是单纯“唯书”的教书匠。面对全新的教材和学生,我们要有相应的调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也是我们对未来的目标!
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确实如此,仅上海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从一年一个样到三年大变样又走到现在的年年大变样,这一路走来,确实是件不易的事情。从浦东的改革开放---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宏伟建筑的拔地而起到现在的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先进科技交通工具的出现,这些都无疑的证明了上海的魄力与辉煌。
新时代的上海包容着万千的时尚和都市前卫,更包容着对未来的追求。APEC会议成功在沪举办和2008年的申奥到2010年的试播,上海向着更形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美丽无懈可击,所以愈来愈多的国际友人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上海来,为了享受它的魅力,它的独特风情,当然更多的是对上海所包容的神秘的追求。我想上海之所以能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好评,还因为它那与身俱来海纳百川的气魄;这样那样的变化!
上海包容着古朴的过去,纯真的现在和绚烂的未来你也不得不为之敬佩。城市因我们而美丽,我们因城市而骄傲!让我们一起想着这样一个目标而不断奋斗吧!
如果你真心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真心的爱。
——题记
以前,我总认为爱是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更触动了我的心。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雨的母亲悠闲的在天街散步,唉!这个天气本该在家里睡半天的,可是我抵挡不住宿的诱惑,想去书店。
我坐在公交车上思索这那本书在哪儿,看到哪儿了,就在这时一个差不多七旬的老人脸上有许多皱纹,看着那满满的车厢,车子也比较颠,我本打算让位,但我的脚坚决不肯,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个仪态端庄胸前系着一天红领巾的小学生扶着老奶奶坐在自己的座位,此时,胸前那鲜红的红领巾更显出一个小学生的品德,也让我感到羞愧。
我顿时感到很懊悔,可真是“锅中熟蟹披大红”,我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有时候一些小事情也无不透出那至真至诚的爱。
陈寿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我站起来,把座位让给那个小弟弟,他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大家投来赞扬的目光。
我下车了,虽以隔许久,到还是记忆忧新。因为他给我了一个深可的启示。
生活不能让爱美好,但爱能让生活更美好!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双手创造出来的。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在农村,我们随处可见丰收的景象,初夏一望无际的麦浪,金秋挂满了累累硕果的果树,迎风起舞的金黄的稻穗……正是有了广大农民的辛勤耕耘,我们才能吃饱吃好;在城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一尘不染,正是有了建筑工人和清洁工人的辛勤工作,我们的城市环境才这么洁净美丽。我们生活在一个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正是因为有无数个人民警察的昼夜付出……这些美好生活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换来的。
国家如此,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工作、学习,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勤劳努力,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周末节假日也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每当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就感觉爸爸很辛苦。妈妈撑起了我们整个家,整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是我们家的大功臣。他们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有了我们温馨的小家和美好的生活。他们用身体力行告诉我,幸福是靠劳动靠双手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我虽然年纪尚小,这几年我也收获了许多,取得了一些劳动成果。三年级的时候,在我刚刚学习钢琴八个月的时候,我的钢琴老师决定让我参加英皇五级钢琴考试。学琴时间短,考级难度大,这对我是很大的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每天下午一放学,我就会到琴房去练琴,风雨无阻,有时候一天去两次,把自己的午休时间都拿来练琴。特别是暑假的时候,每天我都泡在琴房三四个小时,虽然开着空调,我还是热得大汗淋漓,妈妈拿着一个纸扇子在我身后不停扇风,每天从琴房出来,我的\'背部都湿透了。离考级还有十几天的时候,我的十个指头全部磨得通红,老师强令我停止练琴三天,生怕磨破出血了。就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刻苦练习下,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英皇五级考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得到了回报。爱迪生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强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快乐地加入到劳动中吧!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后,感受颇多,收获颇丰。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我是九十年代毕业的师范生,自踏上工作岗位至今一晃已十多年了,这十多年中,课堂教学中遵循的主要是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即把一节课分解为准备上课、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作业五个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间我也在不断汲取着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或多或少地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但我总觉得这些陆续吸收的理念,没有象《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中所讲得那么全面、深入,让人信服。它让我更加系统地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的实质、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各种教育观的发展历程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等,真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阅读期间,我不止一次地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随感,尤其是书中所举到的一些实例,有的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最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书中第一章里所提到的关于课堂教学革命的问题。“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书中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我们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教育新理念》p8为此,作者极具眼光地发出呼吁,应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所谓“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也就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思想在书中的后面也反复提到。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思想下的教育行为无形中保护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的适应。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在于它的推陈出新。因此,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分科教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的表现,学科的分化,并不能改变现实世界是综合的这样的事实。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将知识割裂了开来。一位教初三数学的老师有一天突发奇想,向全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这简单,你告诉我们长、宽、高。\'老师说不知道。同学们又异口同声地说:“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反问同学们:“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吗?比如,量一量?“同学们受此启发,觉得茅塞顿开,又异口同声地说:“你给我们尺。\'老师说没有。“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提示:“难道你们浑身不都是尺吗?\'“对啊!我们的身高、臂长、掌宽都是尺啊。\'很快,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关于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具体知识对初三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可是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解决一个问题时,全班四五十个同学却一筹莫展。(《教育新理念》p19这个例子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被割裂开来是多么可怕的事!我们的学生变成了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长期以来,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被重视,这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观念问题——把专门化看成是高级人才的象征,把简单知识的综合运用看成是低级人才的表现。如何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每门课、每节课的教学中,是不容易的。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自我更新,拓宽学科视野,跨学科进行进修,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我信奉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这样的教师: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且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家是每个人心中温暖的一个角落,有很多的元素构成。在生活美学家蔡颖卿的这本书里,是她对家的理解,对家装修的经历和感悟。看到了空间与生活与实务的结合,诠释了美好生活的空间意义。
本书从对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慢慢细说各种设计理念和空间美学,数百张实拍照片今昔对比解说,向我们读者完整呈现30个空间的生活表达。
作者蔡颖卿对于空间的追求是实用与美的结合,实用比美更重要。
蔡颖卿对于生活,对于空间,对于美,对于饮食的细腻是最为打动我的地方。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在向外走,往外看,很少把心思放在好好生活上。喜欢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忠于自己,也忠于简单纯粹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爱,并将爱返还给生活。
家是我们卸下面具,最让人轻松的地方。家的设计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品味。
一个好的居家环境,是一个家庭生活有质量的基础,所谓的豪宅,就是“好宅”,赏心悦目,各种用具都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取拿方便,起居舒适。一个好的住宅,需要具备各种应有的功能,以及与居住在其中的人的作息密切结合。
“用”,空间才有人的能量;而“维护”是表达我们对空间的敬意。无论身在何处,人与空间都是彼此照顾、彼此效力的。
房子是用来生活的,它的好坏也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我非常喜欢序中的一段话:我们在这空间中呼吸和成长,所有的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甚至是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发生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打造一个舒适安定的家、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可以带给自己和全家人乐趣及安全感,甚至能提升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衍生更新的了解与喜爱。
豪宅就是好宅,虽然不是室内设计师,对美的感受从不缺失。一个舒心的居住空间,一份生活的热情。
我心目中的豪宅,就是‘好宅’,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如此温暖。
家应该是简单,朴素,温馨,协调而有质感的空间。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空间是一个容器,装的生活。”而我一直心心念念可以拥有一方天地,空间无须多大,容得下我一人三餐四季即可,如果可以,再加一猫或一狗就完美了。这俨然已经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源泉,只希望这动力源可以持久再持久些。
清洁是环境美学的基础。没有清洁的观念,空间的质量得不到维护。改变一个空间的质量,不一定是要通过重新装修,毕竟装修的机会不是说有就有的,但清洁却能使空间立即发亮。所以,平凡如我,买不起豪宅,也没有室内设计和对于美学的才能,只有撸起袖子,勤劳的多做做清洁了。
我们在空间中所见到的颜色是环境中所有色彩彼此影响的总结,它不像调色盘,颜色的相混有其规则可循,而已经是各种感受的归纳。
空间是充满灵气的,并非毫无活力,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让她“活”起来,美起来。
读完,有很多收获。特别令人感动和羡慕的是作者文字中的生活得稳和美!人终究需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以便漫游时有出发点和归宿之处。家 无需要多奢华,打造一个让自己舒服心安的避风港即可。
烹饪、缝纫、装修与写作都是蔡颖卿无师而成的。从烹饪到缝纫到装修,对于美的领悟是相通的。当每一种工作到临时,她从没想过“我不会”,而是透过自己对生活的有主见,广阔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美的追求和想象力,不畏辛劳的身体力行,无比强大的执行力意志力获得成功的。这本书通过分析空间来分析生活,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她生活中的精彩一面。
人生一世,总需要那么一个温馨的地方来安放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家,总能使我们身有所安,心有所依。
生活中的我,对于空间、设计,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这本书中,蔡颖卿也在说她不是内行,但真的特别喜欢她的装修和设计风格。以后,要是我有自己的房子了,也要试一试装修和设计,让家温馨,充满柔和和关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