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是在经历“遇见”与“告别”,这是我们成长必经的道路。继首期以“遇见”作为主题词之后,本周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又将上演以“告别”为核心主题的朗读。节目中,董卿邀请到“微博女王”姚晨、影视演员李立群、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著名作家王蒙、维和英雄、音乐剧译配程何等嘉宾,一同在朗读中分享那些有关“告别”的人生故事。
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告别的人有太多太多,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都是与至亲的告别。但对于姚晨来说,提起“告别”,她首先想到的却是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14岁那年,姚晨就独自一人北上来到北京求学。二十多年来,在火车旅途中、在小影楼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在刚生完孩的那段时光里,姚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遇见与告别,结识了一波又一波陌生人。这些在姚晨生命中短暂出现的面孔到现在都时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现场姚晨坦言:“我觉得可能没有这些人,我的人生轨迹会被改写,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报考北影之前,姚晨曾有一段时间无处可去,好在之前勤工俭学时认识的一位“胖姑娘”收留了她。直到现在,姚晨还记得那个名叫王栋的“胖姑娘”的小屋在北京六环外的一个远郊小村里,当时一进门,姚晨直接吓了一跳,“我觉得那个房间的宽度可能就这一张沙发这么宽吧,摆了一个木板,下面用一些东西垫起来,就是一张床。”在那个现在看来甚至“不太适合人居住”的小屋里,姚晨和“胖姑娘”一起挤了一个月,“基本她睡就占了三分之二的床,然后我占了三分之一,趴在墙上睡。”虽然时隔多年,但谈起那段经历姚晨依然记忆犹新。对于这些虽是萍水相逢但却给她过无数温暖的陌生人,姚晨会选择为他们朗读怎样的文字呢?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两种告别无可回避,那就是离开故乡和与至亲的生离死别。节目中,著名演员李立群坦言自己之所以常来内地拍戏,就是因为母亲的故乡在北京,那种对故乡的情节对自己影响很深。
而回忆起已故的母亲,身为老戏骨的李立群笑言自己的表演其实很大程度上受了不是演员的母亲的影响。1984年,李立群与赖声川一同成立“表演工作坊”,先后推出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以及单口相声《台湾怪谭》,全新相声表演方式在台湾风靡一时。而李立群对于相声的最初启蒙就是来自于母亲,他说:“因为我妈妈说个事,常像是在说相声,生动,准确,哪怕是用错了字,都错得无与伦比。我的相声段子里,内容到表演,有太多无形的她在里面,在里面影响着我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我无法举例,也举不全,因为那往往就是一段即兴的‘相声’,只可当时意会,无法事后言传。”。
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第一次演讲,第一次写作文……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做饭了。
我很喜欢看妈妈做饭,尤其喜欢看到硬邦邦的米粒在妈妈的一双巧手,和电饭煲神奇的“魔力”下变得香喷喷、软绵绵的,真是太有趣了!我一直都想找个机会一显身手。
今天妈妈回来太晚了,我决定给妈妈一个惊喜。按照妈妈以前教我的做法,先将饭锅洗干净,再用米盅装上三盅米,用水洗两到三遍,最后放上可以盖过手背的水,就可以放到锅里去煮了。
太简单啦!我不以为然的开始动手做了起来,就在这时,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放了起来,打开米桶,我的手正在装米,而眼睛却盯着电视,在心里默默地数着1盅米,2盅米……够了,我开始淘米了,却发现地上到处都是散落的米。唉!装个米都装不好。
我开始洗米,吸取上次的教训,不再敢一心二用,小心翼翼的洗起米来,再倒掉洗米的水,可是水却也太不听话了老是连同米一起被倒了出来。
最终在我的努力下,我终于成功的把饭放入了锅里现在,我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好好看电视了!我高兴极了,静静的等待着白花花,软绵绵的米饭出锅。
半个小时过去了,怎么米饭还没开始冒热气呢?仔细一瞧,原来我忘了按开始键了,我赶紧按下键才松了口气。
晚上妈妈好好表扬了我一把,说我真长大了,会做饭了呢,菜上齐了,我神气的去装饭,可是怎么只有两碗米饭呢?我这洋相可出大了!
原来做饭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认真做好每一步,不要像我一样,做事情三心二意,最后把事情弄的一团糟!
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唯独有一件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
记得我十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我在家里左等右等,还是不见他们的人影。肚子饿得咕咕叫,没办法,我只好拼命想妈妈平时是怎么做饭的?
我开始照猫画虎模仿妈妈的动作,首先放上煎锅,倒了一点油,打开煤气灶。随后转身把事先准备好的鸡蛋放进七八成油温的锅里。鸡蛋立马迅速地膨胀起来。我用铲子小心翼翼将鸡蛋翻了个身,等到差不多金黄色便放到盘子里。一样菜有点单调,我又用刀切起了洗干净的青菜和葱,一股脑扔进冒气的炒锅里,慢慢把菜炒熟。结果,在放调料时盐放多了,我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束手无策的我猛然想起妈妈曾说过,如果盐放多了,可以加一点水来补救。结果,做成了“美味可口”的水煮菜,除了淡淡苦味以外也没什么了!
菜炒“好”后,该煮饭了。我先把大米洗了几遍,倒进电饭锅里,加了两碗水,按下煮饭按钮,静静等待香喷喷的米饭出炉。半天没反应,我心里纳闷:难道是电饭锅不能用了?结果一检查原来是没插电源。我赶紧插好电源,心里美美想着妈妈回来该怎么夸我能干!突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烧焦味道,哦,米饭有点糊底了。我手忙脚乱拔掉电源插座,结果饭还是可以吃的。
晚上,妈妈抱着我并一个劲地安慰说:“没事,第一次做饭没把房子烧了就很好啦!乖,不哭了。”我破涕为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父母做一顿像样的饭。
作为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传统文学作家,麦家曾凭借谍战小说《暗算》摘得中国传统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曾一度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的狂潮。
虽然麦家凭借作品在业界和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内敛,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此次,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是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件,字里行间,不但有麦家对儿子的叮咛嘱咐、有对生活感悟的分享、对人生的探讨、也有不吝表达的切切爱子之心。
人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当然我也不例外。第一次,有开心的,有痛苦的,也有难过的……记得那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的肚子早已在唱歌了——“咕噜咕噜,咕咕噜……突然,我的脑海里快速闪过一个念头——都这么大了,还不会煮饭,是该自己学学煮饭了吧!好!就这么定了——自己学煮饭。
开始了:我把电饭锅洗干净。再放几勺米,把水注入锅里,清清的水变得有点浑浊。我把手伸进冷冰冰的水里,把手往右边转几圈,再往左边转几圈,再把米拿起来搓一搓。之后把不干净的自来水小心翼翼地倒掉,然后把米返复地洗几次。好了,米洗好了。打开水龙头下了一些清水,并把盖子盖好,然后接通电源,最后按下煮饭按钮。开始煮饭了,大约过了三十分钟,我听见“嘟”了一声,我原以为是爆炸了,向厨房一看:啊!原来是饭好了。这时,正好妈妈回来了,我急忙跑到妈妈的面前,高兴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煮饭了。”我看妈妈不信的样子就对妈妈说:“不信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妈妈半信半疑地走向厨房,打开电饭锅,看见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又惊讶又高兴地说:“没想到你会煮饭了。”妈妈表扬了我,我高兴极了。今天,我吃着自己煮的饭,觉得真好吃!
在煮饭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煮饭是一件让人很愉快的事情。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小小的启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百分之八十的成功。
哈!今天又是一个自由日!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只有我自己在家,真是太好了!妈妈上班前还对我说:“在家要好好写作业,妈妈中午回来给你做饭。”
到了中午,我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可是妈妈还没有回来,我正想着,突然客厅传来了一阵阵电话铃响,我急忙跑过去,啊!原来是妈妈。“宝宝啊,妈妈中午有事,今天不能回去了,你自己吃口面包吧。”“啊?不会吧……”没办法,我只好对付吃了。呀!我突然想起来,我家的面包昨天刚好吃完了!这可怎么办啊!对了!平时我看妈妈做馒头片也蛮简单的,我为什么不试一下呢?一种好奇心驱使我试试看。
我先准备材料,把冰箱里的冻馒头切成小片,然后再打鸡蛋,我比较喜欢吃鸡蛋,所以打了两个。再把切好的馒头片蘸蘸鸡蛋,准备工作就完成了。下一步就是下锅了。咦?怎么打不着火?我看平时妈妈做饭时都拧一下小阀,我试了一下,火真的着了!我迫不及待的倒上油,等油开了后,我又把馒头放进去。过了一会我觉得馒头的那一面煎好了,就像把它翻过来,但那淘气的馒头片不听话,我怎么夹都夹不起来,我一气之下把它用锅铲捣碎了,才翻过来。第一次煎的失败了,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结果比第一次好一点……煎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我居然能煎的和妈妈一样好啦!
看着那一个个馒头片,我的心里感到非常开心,毕竟那是我自己的作品啊!我尝了一口,呀!打鸡蛋的时候我忘放盐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