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来到了河南安阳的林州市,在这里我亲眼见到了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红旗渠,它让我感触很深。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乘车来到了“红旗渠分水苑”,进入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红旗渠的一干渠和二干渠从总干渠上分流开来,像两支声势浩大的马队朝两个方向奔驰而去。在这里我看到红旗渠渠道深约5米宽约8米,单从这两个数字来看,我并不觉得这项工程足以闻名天下。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踏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为红旗渠题的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看完这句话,我想:连***都为这条渠题字,看来红旗渠还真是有些与众不同。在馆内我真真正正地了解到了红旗渠工程的宏伟。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近十年,至1969年7月所有干渠支渠工程全面完成。它以漳河水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当时,每人每天只能吃到3两粮食是家常便饭,而且施工设备并不十分先进,人们就用镐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施工,劈开太行山,让漳河水穿山而来。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愣是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共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了解了这些,我也就了解了红旗渠闻名天下的原因,我也被红旗渠精神所深深地感染了,在我看来红旗渠是中国的又一个“长城”。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渠。”
走出“红旗渠分水苑”,我不停地想,不停地对自己说:这就是中国的红旗渠,我了解了它的修建过程,中华民族拥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见过这样的民族吗?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有着四大发明……啊,这就是我的祖国,我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林县人民如何自力更生?靠的是林县人民一股子拼劲,林县人民有“敢”的精神,“拼”的劲头,要想战胜困难、爬坡过坎,就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是一句口号,要身体力行。畏难怕事,一事无成;敢想敢干,才能成功。红旗渠工程非常了不起,就算现在实施起来都让很多人感觉重重困难,感到“压力山大”。林县人民却能够历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攻坚克难,最终实现第八大世界奇迹。如果抱着“混日子”的想法、“走着看”的观望态度,就没有了红旗渠,也就没有了人生事业的长足进步,生活很难有激情、火花。对于我们当前,地勘单位而言,正是处于面临着职能转变、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市场萎缩、爬坡过坎的攻坚难关。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和动力交织。我们大家不能随波逐流,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市场开拓、拼抢项目、账款回收等工作上,迎难而上、矢志奋斗、不懈进取,才能在这个地勘经济新常态中,逆势而上。
红旗渠的修成,靠林县人民自力更生,更需要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干事创业,锐意进取。林县人民不仅敢拼,还具备冲劲和韧性,冲劲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一种精神,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奋进的'锐气、百折不挠战胜困难的勇气,这股劲儿能凝心聚力、激发斗志,促进林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决定工作的成败。韧劲,即是持之以恒、善打持久战的韧劲,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修建而成,如果林县人民缺乏韧性,人民出现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心态,遇到难题久攻不下,就灰心气馁,或者想方设法走捷径,或者干脆绕着困难走,就没有了红旗渠。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强手如林、饿虎争食的市场环境中,正处于一个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时期。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是常态,有压力、有畏惧,也是常态。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向林县人民学习,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干事创业,锐意进取,尤其需要振奋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一股子冲劲和韧劲,绝不服输,奋起直追,勇往直前,遇到困难时做到不气馁、不言败、沉得住气,越挫越勇,才能在做事顺畅、工作顺利时做到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始终保持一种适度的内在张力。
红旗渠位于林州市境内,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为解决当地群众缺水问题,林县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修建的引水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
星期天,爸爸开车带我去参观红旗渠。红旗渠非常美丽,有分水苑风景区、青年洞风景区、络丝潭风景区等。在红旗渠纪念馆,我看到一个沙盘模型,听导游姐姐讲,红旗渠的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总干渠长70。6公里,全部开凿在险峻的太行山上。红旗渠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
驱车20分钟,我们来到了青年洞景区,“青年洞”靠断崖而凿,从悬崖上穿山而过,展现出一幅壮美的画卷。听爸爸说,“青年洞”是由300名青年突击队员,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xx年7月15日凿通。为表彰他们的业绩,将洞命名为“青年洞”。郭沫若爷爷还亲笔题写了洞名。“青年洞”已经成为红旗渠上最著名的景点,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极目远眺,人工天河尽收眼底,啊!多美的红旗渠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