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纪录片,想要推荐给大家。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的话,这部影片里藏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中国家庭为什么能够走过坎坷的内在的力量。1月4日全国上映,还请大家不要错过。
这部纪录片的视角很独特,镜头下是一个平凡的小镇上的一个平凡的中国家庭,记录的也是那种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日子,但是看完之后,却带给人一种内在的力量。这个冬天是有点寒冷,希望这部影片能带给你一些温暖。
他们所住的屋子,也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那是一种典型的,以前的那种装修风格,有些潦草,有些不修边幅。看上去就是请镇上的手艺人来做的,远远没有我们现在的这样的精致。屋子里有许多的东西都是老物件,有搪瓷做的容器,有打农药用的喷雾器,有缝纫机等等
这些东西,在我小的时候,也是家家户户都要用的。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喷雾器,每次大人们打完农药,我和我表弟就把它拿到水边去清洗干净,一打开,就是一股刺鼻的农药味,小时候闻起来还挺香的。洗干净后,我俩就在喷雾器了灌满水,然后背着它到处去洒水,尤其喜欢背着阳光洒水,只有这样才能看见彩虹。
每次看到这样的纪录片,心中总是会有一种魔幻的感觉。我们日常的生活是一个样子,在电视上或是网络上看到的有钱人的生活是另一个样子,而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在较为偏远的地方生活又是另一个样子。虽说生活的`样子不一样,但是,生活中同样是有着欢乐,也有着痛苦。
最后,我想说说在开头我所提到的那种“力量”,第一,我认为是亲情,是亲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第二,我认为是乐观,是中国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沉默的,隐秘的乐观。
“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
这是一部需要在电影院里,和最亲密的人,才能深刻感受到主旨的影片,影厅最好不要太大,人也不要过多。
看完《四个春天》,走出电影院,我问小柔,整部电影中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小柔说记不清了。我笑了:刚看完就记不清啦?小柔说,就是啊,很多地方让我都哭了。
我没有哭,但我理解她的感受。《四个春天》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电影,用平实到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黔桂交界的一户五口之家的最为平常的生活,导演陆庆屹,就是这五口之家的老幺,他的父母,哥哥,姐姐,就是电影的主要角色。
与其说是电影,实际上说它是家庭生活记录片更合适,整个电影从开始到上映的五年间,除了后期的制作,从开始的摄像到后来的剪辑,都是陆庆屹一人完成的,2个小时的电影,原始的素材超过250小时,剧本,当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一开始,他也并没有想到手中的这些纯山寨的视频会成为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而仅仅是想记录父母和家庭生活最为本真的样子。
父亲陆运坤,是全县唯一的一名全国优秀教师,教了37年的中学物理,退休十余年了,老人沉默寡言,却有很强的好奇心,会吹笛子,拉二胡,弹手风琴,最新的玩具是电子琴,还会自己用电脑软件进行剪辑和刻录光盘,平时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这个好玩”;老爷子偶尔会面对大山唱些苏联歌曲和当地民歌,平时就是笑笑,不说话.
母亲李桂贤的性格就截然不同了,不仅有一双笑眼,而且爱说爱唱爱絮叨,也是操持家务的主力,无论是在绣鞋面,还是在打理院子的水塘,经常能听见她的哼唱,用导演自己的话说,有时母亲在踩缝纫机的时候,虽然嘴上没有动静,但你能看到她的脚板一直在打着节奏,心里肯定是在唱了。
大姐陆庆伟,遗传了妈妈的性格,外向开朗,最早离家到东北上学,并定居在沈阳;二哥陆庆松,性格更像父亲,沉默寡言,也是10岁就离开山区,一直在北京学音乐,目前在清华大学任教;作为导演的老幺,从小是乡里乡亲中的“问题少年”,打架逃课,让父母一直头疼不已,高一未念完,就成了北漂,学油画、踢足球、图书编辑、广告设计……拍纪录片之前,***是平面摄影师。
家乡之于导演,和很多淘气的孩子一样,一直是想要挣脱逃离的泥淖,直到离开多年之后再回去,带着画板和镜头的陆庆屹突然发现,那个自己一直想要逃离的地方,才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当自己不再较劲了,美好自然就浮现了出来,于是,他有了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想要记录下父母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片名叫《四个春天》,而实际上并不止于春节那段时间,而是以春节为节点,叙述了一家人2013-2016年的生活,每年都会变化,无论这变化是好是坏,是喜是忧,是苦是甜。作为纪录片,整部电影很少有字幕,仅在家庭重要事件的时候简单列出时间、地点,也没有旁白,片尾的小提琴配乐是二哥陆庆松编曲和演奏的,除了几个叶上露水、春燕还巢的简单过场外,几乎没有任何修凿的痕迹,更没有所谓的铺垫、隐喻,或者说,即便有,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和日常生活的片段融为一体。
儿女不在身边的大部分日子里,两位老人的生活并未缺乏半点生趣,在镜头中他们上山采药、天台栽花、伴琴而舞、共同持家,算不上繁华的小镇街道上,两人带着斗笠,背着篓筐,走在天气多变的山区和山林之中,倒有几分宫崎骏动画的意味。妈妈身体更硬朗一些,嗓门大,自然是主事的一方,经常说走这里,踩那里,小心脚下;老爹的表情则一直带着几分喜感,攀山砍竹子的时候,踩了多年的运动鞋坏了,鞋底几乎掉了下来,他就随手拿几根绊草集成绳子绑了起来,绑好了还略有几分得意,下山的路上脚步反而更显轻快。
回到家里,母亲一直不是缝缝补补就是出出进进的忙碌,老爷子则要么坐在电脑前听听山歌,要么自己拉个胡琴或是吹个笛子,兴致来了,还会和老伴合奏,自得其乐;妈妈在处理采回的药材时,父亲就在屋里做饭,做好了就端出来,慢慢的喂正在干活的母亲,其乐融融的样子;老两口尝试微信的语音功能,母亲不知何故,被父亲误发的微信逗得乐不可支,话都说不清楚,场面透着满溢出屏幕的幸福。
既然是春天,春节的场面是必不可少的了,年年的礼花都有不一样的意味,但对子女迎来送往的两种心情是都不会变的。2013年春节前的几天,母亲在准备年夜饭,贴春联,收拾家务,一边做,一边哼着小调,等待着即将归家的孩子们。父亲陆运坤在院子里用一个油桶改装成的烤炉在做腊肠,用竹管向桶里吹气送风的间歇,还会从旁白拿起一本书阅读,翻书的时候还会摘掉沾满油烟的帆布手套,以防把书弄脏。一会儿母亲走过来,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说:“不知道陆松的身份证丢了,能不能买上回家的票……” 第二天,二哥按时到家,母亲才放下心来。
大姐回家的气氛就活泼多了,边吃饭边讲段子,逗得母亲嘎嘎的乐,自己也乐,父亲则是抿嘴笑。从家庭录像上更能看出大姐“逗逼”的作风,即便是在给爷爷上坟,也不忘比出V字的手势,调侃爸爸戴了赵本山的帽子,甚至连语气都没有肃穆,好像是去郊游,开心到不行。真的到了野外郊游的时候,则是彻底放飞了自我,在大姐的感染下,一家人似乎都不知道何谓忧愁,去探望94岁生病住院的二伯,可能是为了让二伯宽心吧,带着病床上的老人一起唱山歌,唱的老爷子心率飙到116,唱完还问他是不是舒服多了……
还是那句话,快乐终究是一时的,痛苦则是长久的。大姐突然就病倒了,而且是晚期肺癌。短短的几个月,疾病就让大姐变得形容憔悴,甚至起身都困难,皮肤失去光泽,脚面如同柴草,干枯易折。妈妈一遍为她洗脚一遍流泪,老父亲则是愁眉紧锁。吸着氧气的二姐断断续续的对妈妈说:其实我一直都想好好报答你的…….俯下身去的妈妈安慰女儿说,不要想那么多,压力太大了……
很快大姐还是走了,妈妈守灵守了两天一夜,终于在长椅上坐着睡着了,半张着嘴,呼吸着冷冽的空气,刚刚入冬的夜里,回荡着村民唱的丧歌,凄苦异常。在录制送殡的过程中,抬棺的陆庆屹晕倒了,母亲问他,你是继续录,还是拿花圈?小弟坚持录制完,以自己的方式送姐姐最后一程。下棺之后,儿子抱着母亲的遗像回到老宅,在大姐生前的屋子门口跪下,说了一句,妈,咱到家了,忍了一路的二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跪倒在地,抱着外甥嚎啕大哭……
此后每年过年,老妈妈都会给二姐留一幅碗筷,每次有人离家,也都会去二姐的房间道别。等孩子们都走了,二老又会再去一趟大姐的坟前,扫墓之后,两人各自面对着大山和旷野,长久的沉默。
生离,和死别一样,让人不忍面对。每次送站,尽管儿子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父亲都要亲自送到车站,再默默的回来。一次,导演收到妈妈发的短信,“以后干脆不要回家过年了,刚下下楼叫你吃面,才想起来你已经走了”,身壮如牛的七尺男儿,从送站口一直哭到了车上。
生活是要继续的,***事情也是要继续的。这是妈妈对儿子临行的叮嘱,也是两位老人的实践。第四个春天,父亲从网上定了蜂箱,开始养蜂,组装好之后不住的感叹:真好看。母亲也一如既往的缝缝补补,里外忙碌,两人依然如常的上山砍竹,采药,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唱两句,到了女儿的坟前,依然还是会哭,但已经不再沉默,而是向女儿回想和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如同她在身边,静静的听。
拍完最后一个春天后,导演本来想继续拍,但又担心姐姐去世之后,父亲的身体会有意外,看不到这部影片,就开始了剪辑工作,这个春天,夙愿达成。
而在电影的选择中,我更会顾及到这部片子看完,我的心情将会如何。
大概是一个人待久了的后遗症,以前看电影从来不会考虑这一点。让我由感性之人变成极度感性之人。
《四个春天》这部片子,在我买票之前是完全没有听说,也没有了解过的,但是一看名字就觉得应该好看。
事实证明,果然不错。
但是它的排片率并不高,很多电影院也没有这部电影,家庭题材的纪录片显得并不主流,我去的那个大概满座也就60人的影厅,稀稀拉拉的只坐有一半的人。
这部纪录片没有华丽的镜头,每一处都显得亲近真实,它是一部纪录片,更是陆家的家庭录像带,纪录着导演陆庆屹一家人四年春节的故事。
对于这名北漂导演,我没有很深的认识,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我更没有很深的了解,这里只想谈谈我的观后感。
影片大概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轻松幸福的家庭生活,后半部分是感人煽情的家庭变故。
很平淡,但却能够看到这个家庭的凝聚力与爱。
在前半段中,我主要感受到的是一对老夫老妻的相处,轻松诙谐,平淡中又不失生活乐趣。
影片开场就是父亲熏腊肉准备过年的画面,母亲晚上在家列着年夜饭的菜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
父亲与母亲的互动,总让人忍俊不禁。
我觉得那就是两人相处最好的状态。
母亲帮父亲剪头发,父亲的要求高,总怕母亲剪得不好。父亲弯着腰,母亲给他掸头发的时候,母亲拿着布边笑边抽着父亲的背,本来停止的手最后又上去补两下,嘴上还在说,让你总是说我。。。。。。
父亲因为一件小事误会了母亲,母亲笑嘻嘻地说,你要是法官,在你手下有多少冤案噢!
两人在楼顶上种着花花草草,上午他们在上面吹蒲公英,一人一根,母亲分几口气才吹完,还说,这一吹就没得咯,父亲一口气吹完,说,明天再来吹。
两人去爬山,边走边唱歌,母亲走在前面总会想到他们年轻的时候跳的舞步,边走边跳,父亲在后面就跟着一起唱。爬山的时候父亲的鞋底掉了,他无奈的笑了,并用山上的野草当带子,把鞋底绑在脚上。
晚上在家里,两人各忙各的事,两间相邻的房间里,母亲踩着缝纫机不亦乐乎,父亲听着音乐研究着剪辑软件,十分陶醉。。。。。。
虽然儿子们都还没有结婚,母亲就把婴儿的'小布鞋给做好了,期盼早日抱孙子。
父母的生活很充实,也很有情趣。
父亲多才多艺,二胡、小提琴、萧、电子琴。。。等等乐器都会,还会剪辑视频!!我直接给跪了吧。。。母亲爱笑爱唱爱跳,性格活泼开朗。
十分感叹,没点才艺爱好,老年生活得多无聊!
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被生活的琐碎弄得心烦意乱,而在这部片子里,我更多看到的是将那些琐碎化为生活的情趣,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不如心意的事情。
用乐观与包容将琐碎化为生活的情趣。
这样欢乐的气氛从家人生病开始转变,先是父亲的哥哥,后是他们的女儿,也是导演的姐姐。
姐姐生病很严重,治疗过程很痛苦,小小的病房里,挤满了一家人。
原先活泼开朗的母亲,也变得严肃起来。
忘记是谁说过,大概是这个意思——
当病痛来临时,当死亡无限接近你身边时,曾经的无神论者,都开始了自己的信仰。
父母开始抄佛经,去寺庙拜佛祈福。
母亲每天挂着佛珠,不分时间地祈祷。
姐姐躺在病床上向母亲表示抱歉,不能好好照顾父母,自己就先变成这样了。
母亲只是抱着女儿安慰说,没事的,你好起来我们就回家,你心里不要有这些负担,好好休息。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十分动容。因为我曾经想过类似的问题,万一我以后会走在我父母前面怎么办。
我只是想过,但不敢再深入的想了,想都不敢想吧,如果我真的也得了重病,我一定没有勇气告诉家里人。
从小我是一个对于“生”很没有概念的人,有人问我想活到多少岁,我总是回答说,等我父母不在了之后都行。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想肯定不是的,除了没有生存***的人,谁不想健康的多活几年?
祈祷终究无效,姐姐还是去世了。出葬时,姐姐的儿子跪在棺材上大声喊了好几声“妈”,那一刻,我旁边的女孩拿起了卫生纸抹泪。
葬礼的画面里,父母并没有太多悲伤的情绪表露,反而那份冷静让人更心疼。
姐姐去世后,家里的年夜饭都会给她留个位置,父母经常去给她扫墓,还在墓地旁边给姐姐种了一小片桃花树。
人死后,谁还会对你一如既往的好呢?
父母的生活好像也进入了新的篇章,曾经家里的天井里养的小鲤鱼现在也没有了。
女儿的逝去虽然给两位老人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他们决定,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事情。
修一盏台灯;安好一个水龙头;弄好电磁炉;把原先搁置的乐器拿出来。。。。。。
生活又变得有滋味起来。
父亲养起了蜜蜂,还网购了蜂箱,自己动手架构起来,最后不断称赞自己的手艺漂亮。
父亲的生活里,又有了新的牵挂,时时刻刻都挂念着蜜蜂。刚放下筷子就跟母亲说,我去看下蜜蜂哈。母亲笑着说,蜜蜂是你的初恋情人呐!
燕子在家里的屋檐下建起了巢,小燕子唧唧喳喳等着大燕子来投食。父亲看着一窝燕子说,它们都长大了,又要飞走咯。
与往常不同的是,大儿子开始每年回家过年了。
有评论说,这部纪录片触动了我们对父母的愧疚。
也许吧,但是我很难接受这样的一概而论,只是可能更加带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毕竟每个家庭都不同。陆家算是幸福完整的了。
希望家人朋友们都身体健康!
生活是自己的,你想它对你好一点,就对生活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情趣。
不管你的生活是起起落落,还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都不应该长时间沉浸在丧气里,无论身边的生活千变万化,都还请用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
莫名其妙来了一碗心灵鸡汤,我果然是个一本正经的人。
分享得差不多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纪录片,我给五星好评先~
电影开头一幕幕琐事扑面而来,我还想这是什么电影呀,这内容也太过于真实了吧,和我看过的电影都不一样呀。影片中的房屋,大山,过年习俗和我贵州老家里几乎一模一样,艺术加工痕迹很少,就和我们普通人回家拿手机拍摄记录家庭琐事一般。但是豆瓣评分很高,耐心地看着,当然还有熟悉的贵州口音,很亲切!
没想到后面越看越有味道。完全被老头子圈粉,老头子一大把年纪,会吹箫,拉二胡,拉小提琴,修板凳,熏香肠腊肉,还会唱歌,最重要的是集这么多优点于一身的帅老头还是个物理老师,物理渣渣实名羡慕。文理兼具,样样精通,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并且到老还不忘继续学习,现在拍摄,唱歌软件,微信也样样不落。这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呀。
我来说说老头老太太的爱情,影片中没有一句我爱你,但是处处透露着我爱你。相伴五十个多年,经常两个人一个唱歌一个跳舞,一起做饭,一起登山,一起笑一起玩。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很美,同一个画面里,左边老太太在蹬缝纫机做衣服,老头在电脑前唱歌,一副特别和谐的画面。我最喜欢他们两个每年过年一起上山登山去,要么去采蕨菜,要么采药材,在路上两人还唱起了年代久远的歌曲,老太太还跳起了舞。贵州独山县,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父辈能如此开放有爱,不是和物质有关,而且和人的精神有关,我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里,应该多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有情怀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一辈子都不会寂寞。
关于儿女,四个春天,其实是记录了四个春节,也体现当地过年习俗,烟花炮仗少不了,亲戚来家做客少不了,年夜饭,春晚,当然最重要的是儿女回来一起过年,也只有过年时远在他乡工作的儿女才会回到这个老窝里,记录父母的日常。拍摄记录是一个很好的回忆方式,万物更迭,物是人非,只有记录下来才能保存良久。四个春天,看着父母一点点衰老,感叹时光易逝,要更加珍惜眼前人,多回家孝敬父母,长辈,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关心关心他们,因为他们正在以我们可见的速度衰弱。
里面最遗憾的是姐姐的去世,姐姐是72年的,还在东北读过大学,看起来很年轻漂亮,但是很惊讶突然走了,电影里没交代什么原因,我最伤感的是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头老太太的悲伤神情,他们拗动的嘴脸,是他们最痛苦的体现。生离死别没办法避免,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惜生命,保护自己的健康,在活着的几十年,应该为社会,他人,自己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不辜负这么一趟人间之路。
电影的拍摄方法很新颖,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很形式的,被平实的内容,温情的家人情感所打动。我羡慕老头老太太的生活,那也是我未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平淡朴实无华但是充满着温馨的爱的生活。我觉得如此温馨的一个原因,还在于老头老太太心态很好,同时很幽默,经常会相互逗趣,哈哈大笑。他们的相处之道,也是我们学习之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