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不遥远的地方,埋着你的梦想,散发出微小的光芒,那是属于你的土壤……”听着哼着vae的《在那不遥远的地方》,心中顿时异常的激动和愤懑。
我,一个21世纪的90后。处于青春期的我,难免有些叛逆,但是我想说一句:“姐玩的不是叛逆,是寂寞。”因为我有梦想,也有志向。我要跟自己赛跑,超越自己再超越别人!
“现在的90后啊,个个都是废物,拽又拽的要命,一个个都那么不听话……”听到70、80的长辈们这么说时,心中难免有些愤怒。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片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对,我承认,拽、叛逆是90后的代表作,但是不是所有90后都是废物。我,我有梦想,有志向,也曾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过,我不是废物,我要跟自己赛跑!
曾经的我是无知、幼稚,现在的我是懂事、成熟。我已经弄清楚生命里什么最珍贵。我一有两个自己定的理想——学音乐,考上音乐学院;学医学,考上心理学院,医治也许以后更叛逆的00后。也许这计划太长远,所以从现在做起,从现在开始超越。现在的我的成绩(排名属于中下水平。为了考上顺德的普通高中,我要努力加油,最少考进200名,因为爸爸曾经说过只有考进200名以内才能考上普通的高中。所以我要超越自己。
“Change”曾是奥巴马的,也是他当上美国总统的成分之一。然而,现在,我要change,改变自己,跟自己赛跑,超越那个无知、懦弱、逃避现实的'自己。
我知道,也许现在的我还没有那么的能力去超越自己,但我相信,只要有努力过,成功将与你挥手。也总有一天,我可以超越自己!改变自己。
最近两月总感觉身体疲惫不堪,提不起精神,话都懒得多说一句,想起前段时间张心雨写过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说“人感觉疲惫,主要是心理上的疲惫多于身体上的疲惫”。于是本月我暂停了上级给我安排的书,而选了一本有关心理方面的书《自己拯救自己》来看。
书中第一章就讲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不快乐,是自己把自己绊住了。我们在内心深处为自己设置了一套枷锁,戴着这套枷锁生活着、工作着、所以感觉生活沉重、工作烦闷、生活无趣,自己要拯救自己,首先要卸下这道心灵的枷锁。心理学家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清扫心灵的障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充满了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可以每天扫一点,要“时时勤拂拭”勤于清扫心地,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时时清澈。
人类是在大自然中生存发展的,人类本能的对大自然有种亲切感。心理学实践证明,当心理出现问题时,到大自然去走走,这种亲切感会让人倍感轻松!大自然是需要感悟的,是需要用心欣赏的,是需要用生命去倾听的……,是的,我觉得确实要时不时的给自己放一天或两天假,随便找一个安静美丽的地方,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只是静静的听那细雨浸润着大地,任那苍翠欲滴的花草树木遮住双眼,闭上眼美美的让自己的肺尽情的享受这芬芳!当我融入这大自然时,一切压力、烦恼都已烟消云散!心灵经过大自然的冼礼也就会更加清澈。家人曾经问我到底喜欢什么?看完本书,让我明白了,我想这应该就是我喜欢的最好的解压方式。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枷锁是自个儿给自个儿套上的,当然也就自个儿才能拯救自个儿!
《自己拯救自己》这本书诠释了全世界成功人士都在遵守的100条经典法则,同时也告诉我,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遵守这些法则。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要经历生与死的痛苦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有个故事讲了一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枝上有一只茧在蠕动,好像有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准备见识一下破茧化蝶的美丽过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但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好像是再也不能破茧而出了。于是他便决定伸出援手,他用刀在茧上的开了一个小洞,以便让饿摆脱束缚容易一些。在他的帮助下,不一会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它的身子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开。蛾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蛾就死了。这个故事很好的诠释了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自己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任何成功,都是战胜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血汗浇灌而成的。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战胜困难继续前进,最终通向成功。
2.要检验自己内在的信任感是否厚实,首先要关照“眼神”对我们的意义。
3.当我们发现自己在某段关系中,总是被生气、难过、讨厌的情绪淹没,这段关系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我们早年与父母相处的缺憾。
4.承认渴望,也就理解了自己想要寻找的方向。
5.当年岁增长,我们的心智可能更坚强,但心底却可能更悲伤——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信任与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少了。
6.愿意相信别人而示弱的人生,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生——因为故作坚强地活着,往往过得很辛苦。
7.依赖并不可耻,它代表我们心里还愿意信任那个纯真弱小的自己。主动和父母或他人重建安全关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我们心里那个弱小的自己。
8.当我们打心从心里感受不到爱,就容易困在黑暗里,不论我们多努力想充实自己、填满自己的生命,还是会感觉到深深的孤单。
9.因为无感,让我们即使在对方面前,也感受不到彼此。
10.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越深,越会阻碍我们清晰地观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且使我们变得容易为父母互动所激发的情绪所扰。
11.一个挨饿的心灵,也许外在可以生活得很好,内在却总计划着从这样的生命里逃亡。
12.当我们内在处于一种“无法信任自己”的状态时,所看到的外在环境往往是“别人不相信我”或“别人不尊重我”。
13.我们要这样隐藏在“我不相信自己”的骗局背后,往往是因为:不够相信自己,就会害怕被别人看穿那些不美好。
14.没办法打心底肯定自己存在的人,往往能从生命中找出一段不被信任的深刻经历。
15.在幻灭中调适心情,以及学习接受无法控制,是挫折忍受力的来源,逐步形成我们成年后的抗压力。
16.这就是“矛盾意象”的力量:当我们化太多力气阻止自己去想,那件事情反而对我们更加重要。所以,要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相反的状态里。
17.当年被如何对待,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父母带着他们的遗憾与伤痕,所以也只有能力如此对待。
18.依赖不是为了告诉我们离不开谁、不能没有谁,而是为了认识自己内在真正的渴求。那是一种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渴求。
19.当我们无力向颁布禁止讯息的人询问“为什么不行”时,无形中也就发展出一套在禁止讯息中生存的逻辑——要不就是说服自己,被禁止也没什么不好;要不就是编造谎言,蒙骗那些我们需要顺从的人。
20.隐形攻击是一种父母加在子女身上的情感包袱,但它往往是透过柔顺的善意而生,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软性的要求,伴随着父母诚恳的、透露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眼神和话语,就这么一天天深植于我们内心。
21.自由加自律,会为我们带来享受自我的快乐。若少了自律呢?可能就会让人活在一种缺乏边界的自我焦虑中了。
22.这种限制的框架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成为怎样的人。于是,我们拥有了成为一个人的方向。这是人生必备的框架,是一种有“边界感”的框架,让我们不至于被过多的自由给淹没。
23.孩子的生活与梦想,往往夹杂着父母所投射出来的未完之梦。
24.如果我们宁愿停留在此刻抱怨,那么,抱怨背后的真相可能是:其实是我们自己无法放下父母的梦想。当我们不愿真正放弃父母的梦想,就会让自己陷入无法真正自主的处境。
25.在父母的内心深处,往往藏着一个说不出口的声音:他们总是盼望我们能在他们入土后,还能幸福快乐地活着。对父母而言,我们一辈子的快乐,才是系在他们心头最重要的梦想。
26.释放童年的痛苦,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扛起自己的责任。当我们愿意承认和感受自己,我们的内在将更加强大、有能量。尝试找回心的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扛起父母以外的、属于自己的责任。
27.成年后的孩子与父母,终究要面对自己的难关与未来,谁有没办法真正帮得了谁。
28.人的天性本身就具有一种“双性特质”——一个住在世界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和一个住在世界不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而我们却不见得知道,自己压抑了哪一种特质。答案可能在我们对父亲与母亲的认同上。
29.我们用一个虚幻的笼子,关注了原本可以自由的自己。
30.让我们一起行行好,好好向幻想中的那对完美父母道别,然后看到现实生活中父母真实的样子,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
31.越是对自己父母生气的人,其实越放不下父母带来的创伤,最后只好用不快乐来纪念被父母伤害的过去。越是对父母生气的人,其实也越胆怯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所以常常把错怪到父母制造的伤痛上,这样就可以永远活在童年的伤痛李,不用成为成年的自己负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