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我的人生我的课—数学的焦虑》后,我深有感触。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数学培训班,遍地都是,有市场就有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果说小孩还无法确定,那作为家长总得有些思考吧,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喜欢,家长为了升学而迫使孩子学习,那是家长的失误,如果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天分,那开发孩子大脑,有机会、有能力送孩子进行学习,让孩子参加一、两项课外学习也未尝不可,毕竟现阶段小学教育也是普遍性的教育,难道不参加课外学习,仅仅完成老师的作业就能很好的发挥兴趣爱好吗?
节目中有采访者提到,兴就是兴奋、趣就是有趣,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学生和课程之间最宽阔的桥梁。作为一线老师,也要认真反思这个问题,每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数学,我们又能怎样了?整个教育体制不改革,孩子有能如何呢?
看到节目中说杭州一中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修科目或者跨级学习,我好羡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能听从内心呼声,有所选择,这样的学校有普及吗?如果小学阶段都能普及,那现在的小学生也不用那么累了?
如果很多都无法普及,那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在以后教学中,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喜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数学,进而爱上生活,快乐的成长。但我们扪心自问,能让100%的学生都喜欢数学吗?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不甘于让孩子落后,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时期要给孩子买好的婴儿用品、孩子上幼儿园了就开始学习英语、舞蹈等。到了上小学,更是一股脑的学起来奥数,初中、高中阶段是无时无刻的做题、补课。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是在孩子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段内他们都收获了什么?纸面上的知识和家长的期望罢了。了解幼儿教育的都知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书指导孩子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如今很多家长还不能理解为什么幼儿园会教这些“没用的”而不多教孩子拼音、算数。过大的学业压力对成长是很不利的。熬夜学习、和同学比较学习成绩等,从身体和心理方面都不利于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欧美学生单纯比应试考试或许很难超过中国学生,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灵活的思路。不会做题可以练,灵活的思路可不是想练就能练成的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而成的。
纪录片中,专家讲到“做多就是少,这个学得多了,其他的就一定少了,然而少的恰恰是这个阶段他最重要的东西”。由此可知,不知道多少未来的科学家被家长扼***在奥数的世界中了。专家还通过类比短跑与长跑的区别阐述了教育应该像是长跑,比的不是起跑而是过程,重点是后劲的发力。素质很重要,名次不是很重要。兴趣是想要取得进步的必备条件,没有兴趣而硬学往往会适得其反。
“人生也一样?”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确实,古今中外有所成就者都是这样: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前后上学不超过一年,9岁时,姨妈和母亲相继被病魔夺取了生命;居里夫人在发明镭时,没有得政府同意,经过数次波折才成功~~~~~
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坎坷,起起落落。只有在坎坷中悉心,才回拥有完美的生命,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帆风顺,到老一口“咬”下这表面看似鲜美的“火龙果”时,他尝到的只是平淡。酸,甜,苦,辣,咸是人生必尝的味道,少尝哪一种都是一种遗憾。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怀着体煌态度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路,世是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路也许是弯曲的.、也许是直的,但是只要它是连续贯通的,就是有价值的。而世界是有一条路每个人是非走不可的,那就是年轻时所直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弄来头破血流,怎么练成个金钢不坏之身呢?面对人生,我们不能只顾表面漂亮,不然到头来只能平平淡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握着火龙果,我仿把整个人生都握在手里,于是张爱玲的那篇《非走不可的弯路》又浮现在眼前……
小小的我们是长辈的掌上明珠,被呵护着,被照料着,被疼爱着,更是被惯着。我们惬意地躺在舒适柔软的婴儿床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般的生活,连睡觉也少不了人哄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吃好睡好。
渐渐地,我们开始学会了走路,认字,也开始咿呀学语了。父母耐心地教导我们,教我们学会说“爸爸”“妈妈”,当我们吞吞吐吐,带着稚嫩的语气说出这几个字时,父母的脸上再度泛起丝丝微笑,而这笑像是会传染似的,我们也傻傻地笑了。但除了笑,其实更多的是伤。在学走路的时候,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也可以理解为是与大地母亲的`拥抱。但不论怎样理解,痛,都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的。再小的伤,对于一个不知道什么叫痛的小小孩来说,都会是疼得钻心,所以,哭,也是于情于理了。
日子也无可奈何地长大了。我们带着好奇,也同样是兴奋,跨进了学堂。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兴奋都是心血来潮,随着时光的流逝,课堂的乏味就会把这些兴奋冲洗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就是对此的厌烦。但宿命不可违背,在强迫下,一切都还在继续。
我们离开了家,离开了一贯的父母的依赖,也离开了他们的束缚,到也许会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闯荡自己的天地。于是,我们再度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里没有现成的亲情,友情和温暖,只有陌生和恐惧。我们又是在无奈和逼迫下,重新认识那里的一切。
渐渐地,白发钻了出来,皱纹也爬上了我们的脸。或许对我们来说,什么青春,什么美艳,都没有了。我们整日整日地在家里无所事事,漫无目的地,慢悠悠地转来转去,过着人们所谓的安详的生活,享受着人们所谓的清福。
那一刻,我们永远地合上了双眼,或许是满足,又或是遗憾,总之都已经离开了。
那一刻,我们才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那一刻,我们的命运也就结束了。
原来,生命就是如此,人生就是如此。
在生活中,是否自己的灵魂想要跟人不一样?是否不要不一样?在团体中,为了能够融入团体,我常常尽顾自己和人不一样的灵魂,以致别人伤心,自己跟着伤心,别人快乐,自己跟着快乐,但当我心中的灵魂压抑不住长久的忍耐,变会倾注于全身,此时的我做出和人不一致的行为,虽然害怕自己被群众挞伐,但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获得了纾解,使我从人群中平凡的我,变成发光、发热,且不平凡的我,让众人瞩目,成为闪亮的焦点。
有些人,甘于成为伟大人海的一小部分;有些人,不愿当一个小人物,将他最真实的一面显现出来,使自己大放光采,成为众所皆知的大人物。无论如何,当一颗星星的同时,常常招来各种危险,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平凡这条路的原因。在遇到平凡与不平凡的.岔路口时,我宁愿选择不平凡得这条路,因为唯有这条路,才能将我推上茫茫人海的顶端,如果保有平凡,那么这一辈子就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所以我要发挥自己生命的价值,让自己在每一时、每一刻都能发光、发热,灿烂自己的人生。
在团体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星星,因此,在人群中,显得不一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放,而且能成为人群的中心,使自己不再侷限于单调无聊的生活,而能迎向广阔的世界,缤纷自己一成不变的人生。
我爱学习,为学习,我放弃了所有,我把上网、看电视之类的东西都抛之脑后,我全心全意的投入,但是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我要的结果,每一次老师宣布参加比赛,我带着分秒必争的心态去准备,带着充足的精神进入考场,可是,却总是带着泪水出来。望着别人笑容满面,而自己,却总是那么失落,那么孤独。
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得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失败乃成功只母之类的话,我无法从心底里承认这些话的绝对性,我历经风雨,却总是成功的脚下石,或许我太执着地追求成功,太看好我的未来,但是,我做错了?我不理解,为什么成功的人总说自己的成功是经过努力奋斗的,我也是啊,可是,我的`人生,为什么总是这样,我想要的结果,总是可望不可及.
人生,是每个人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我可能永远看不透我的一切,但是,我决不会放弃,我不相信命运,不相信世界上有命运的存在,因为,我始终在靠自己!
我和他交上朋友是在一年级。那时,开学了。在我们一(2)班,老蒋的个头算是比较大的,在同学中一站,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想和他交朋友,于是,我走过去,做了自我介绍,自然而然地,我们便成了朋友。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俩无话不说,互相游戏。有时,带了点零食便会分给对方,对方有什么需求便毫无二话给予帮助。于是,我俩慢慢从朋友升华为好朋友。在与他交往中,我慢慢发现,他是一个讲义气的人。
记得有一次班上的坦克正在欺负我,老蒋老远看见了,像个豹子似的飞跑过来,一把将我拉开,转身跟坦克纠缠起来。最后老蒋将坦克制服,并将他送到老师那里绳之以法。坦克是班上的恶人,没人愿意惹他,我被他欺负了,也不敢告状。但老蒋帮我出头了。事后,我去感激他,他只是爽朗一笑,说;没什么,只不过是朋友之间要讲义气罢了。我顿时明白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是什么了。
就这样,我和老蒋有了四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面对老蒋时,我什么话都敢讲出来,没一点保留。大家生日时,都会邀请彼此参加生日聚会,一点小礼物,我们都会报以会心一笑。就在这纯真友谊的滋润下,我和老蒋成了对方的知己。
四年级下学期结束时,老蒋就要回老家定居生活了。告别时大家都很伤心,但我想起了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于是,大家在时间的流逝中释然了。
时间冲淡了往事留下的痕迹,许多事早已不能记起,但我想,我和老蒋的原因应该是超越了距离,超越了时间的吧?我和老蒋那份纯真的友谊一定会是永恒的!
《我的人生我的课》是学校在书香周二统一组织观看的,我们看的是其中一期《如果有门生活课》所有的教育家,所有的数据资料,所有的教学案例都不约而同指明语文的魅力呈现在于“阅读”。而阅读对于几十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命质量显然就和我们学校的教育紧密联系。因此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每一个人的前十几年人生都是非常的重要,而每一个人的前几十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的生命质量显然就和我们学校的教育紧密联系。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六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改变孩子对学习的兴致,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语文的魅力,只能致力于阅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个理念,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们播撒下阅读的种子,只在长长的岁月里静静的等待。
因为——这将承载一个民族的希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