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里的智慧作文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5-01-01 11:02:34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一】

说到年俗,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咱们中国的年俗可是多的是呀!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国庆节、端午节、圣诞节?这些都是每年一度的节日,人们称之为年俗。

过节要突出一个“喜”字,这种节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散发着招人喜爱的魅力。农历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尤其是除夕夜,家家户户几乎一夜不睡,叫做“守岁辞岁”。三十晚上的团圆饭,讲究在半夜子时合家聚在一起吃,叫作“更岁饺子”,当时民间有这样一段话:“煮饺子,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一家满张罗!”这也意味着吃完饺子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也是为了取个吉利。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所以人们都很敬重这些节日、喜欢这些节日?

年俗,中国的色彩!年俗,中国的骄傲!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二】

大年初二,收到弟弟年前从老家给我邮寄来的食品包裹,里面装的是家乡的糍粑。我迫不及待蒸一点吃,香甜、可口的糍粑让我顿生思乡情,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过年打糍粑的习俗。

年前打糍粑,是家乡习俗。我的老家在湖北农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大人们忙年的\'情景。农历腊月到了,村子里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年猪,磨豆腐,打糍粑,烫豆折……过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产的,新鲜,营养,味道纯正,称得上绿色食品了。为过一个丰盛年,大人们在腊月间都很忙碌,从早忙到晚,和农忙时节差不多。这时候,小孩子们也来打打下手,为忙年出一把力。

我记得打糍粑的时间一般在农历腊月中旬左右。这段时间,农村开始有了过年的氛围,村子里没有闲人,炊烟几乎整日不绝,家家户户都在忙。要打糍粑,先要定好日子。因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一个大石臼,村里只有一个,大人们就得商议一下谁家先谁家后,排一个大概时间表,一来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来各家各户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浸泡大米。石臼,过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结实。这个时候被拿来作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正好物尽其用,派上用场。

要出好糍粑,原料是关键。我的家乡地处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光热、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各类优质大米。到了打糍粑的日子,选用自家出产的上好糯米,用平时来担粮食的箩筐装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边,在水里淘洗得干干净净;担回来,倒在几个大的木盆里,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有定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处。有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了没有。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双特制长筷子将糯米扒拉平整,然后插几个“气孔”,盖上甑的盖子,把甑放到锅里,锅中上水,灶里添柴,点火开蒸。柴火有讲究,要文武结合,始用稻草燃料类的文火“热身”,继之以劈柴类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闻见了甑中糯米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那时节,天气阴沉,雪花飞扬。早有两三个互相帮忙的身强体健的壮劳力抬着石臼来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后面,怀抱几根打糍粑用的圆木棒。雪地里,留下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刚用过,只需简单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灶里的火很旺,很猛。“上汽了”!糯米蒸好!揭开盖子,一位大力士将甑环抱起来,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个人一人一根木棒,开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捣”。他们围着石臼,边鼓捣边转着圈交换位置。打糍粑可是一个力气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气,有人脱掉棉衣只穿单衫,直到将熟糯米鼓捣成热糍粑,再也看不见米的踪迹。小孩子们看着闻着就嘴馋,叫着要尝一尝。就有人用洗干净的热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团糍粑就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嘴里。

糍粑打好了,在地上放一个较大的簸箕,擦洗干净,里面撒一层细米粉。几个人用木棒将石臼里的糍粑搅成一团,合力举起,放置到簸箕里。用热毛巾将这团糍粑慢慢抚平,厚薄均匀,覆盖整个簸箕。让它凉几天后,主人家就把糍粑分条切块,放在小缸小桶里,用清水浸起来。吃的时候,捞起来晾干,煎、煮、蒸、炸,都成!用优质纯正糯米打出来的糍粑品质佳,韧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时候,糍粑不仅自家人吃,还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简单、方便又实惠。过年了,来拜年的人挤满一屋,主人家在置办酒席待客前,每人先来一大碗猪腿莲藕煨汤,里面就有几块油煎过的金黄色的糍粑。这在当时,可是很加劲、很给力的招待呀!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三】

春风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当春风徐来的那一刻,他伸伸他的腰,抖起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的来到。

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的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

雪味,真巧!这个年有雪!

在风中飘飘洒洒,比星星还多,比棉花还白,比流星还美……屋顶上的烟囱,天线杆上的鸟影,远方的荷塘……一切都银装素裹,我的心灵回荡在雪白的世界里,只有被雪球打到才转过神来。

火药味,想必大家都清楚,火药味是很难闻的,可是怪癖的我往往觉得火药味很香,甚至是加油站的油烟味。当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吞噬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我感觉到这个年有味儿……

餐味,夜,真宁静。耳边没有爆竹声,可是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的声音把我的听觉覆盖,我的耳朵好似失去听觉一般……桌上的丰盛的晚餐应有尽有。年糕、水饺、烤鸭、烧鸡……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桌上的老老少少个个都不客气,一会儿工夫就把它吃个精光。啊!好香的餐味!

年味=餐味+雪味+火药味。这个年真给力。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四】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爸爸妈妈满载而归,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年货,接着,我们在家门口贴上一副火红的对联和“福”字。然后,我们就去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喜庆的中国结,并且相互赠送礼品,送红包,拜年问候。从这个时候,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爷爷奶奶也忙着谢年,整个房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端上丰盛的饭菜,点烛插香,参拜许愿。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温情。

看春晚当然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一支支美丽的舞蹈,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杂技以及魔术表演,使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么令人期待。

当然,最勾引我们童心的东西非烟花莫属。年夜饭还未吃完,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那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我和表哥再无心思吃饭,放下筷子,抓起早已备好的烟花,冲下楼去。楼下早已聚集一群邻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凤凰”,摔炮也来凑热闹……晚上十二点整,“嘭——啪——”一声声炮响把我儿猛地惊醒,往窗外一张望,只见外头火树银花,照亮夜空,可谓壮观啊!

有句话说得好,“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要更上一层楼!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五】

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人们却感到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民俗文化逐步遗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重要原因。走,跟着杭州市濮家小学四(5)中队的喜气洋洋小队去千年古镇——塘栖,访民俗、寻年味。

一踏进广济桥边标有“古镇年味节”的大红“牌坊门楼”,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串串的大红灯笼。红红的灯笼,映红了人们的脸,瞧,我们站在这里合影,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下了广济桥,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年货琳琅满目:汇昌米糕、粢毛肉圆、粽子、镬糍、梅花糕、臭豆腐……我们不仅大饱眼福,口福更是不浅。最吸引人的要数老火灶打年糕了。高高的老火灶上,炊烟袅袅,米香弥漫。用这个灶头蒸出来的年糕又黏又紧,咬在嘴里软而不松,有弹性却不粘牙,好吃得不得了。

刚出锅的米团,还冒着热气,一位爷爷挥着大木槌,不停地给米团翻身。

看着爷爷的动作这么轻盈、熟练,我们也手痒痒了,想试试。一拿,才知道大木槌是这么沉重,我们四个小伙子一起来也很费劲,爷爷太了不起了!

经过千锤万击的年糕到了案板上,爷爷把年糕搓成长长的椭圆形,用一根细绳将年糕切成了馒头状,太神奇了。

接下来开始捏年糕,爷爷先把年糕切出两块薄片,捏成圆形,黏在小方块的年糕上,用红颜料一抹,真没想到,爷爷那双粗糙的手,一转眼工夫竟能捏出如此好看的元宝。

我们队员们也来体验用细绳切年糕、动手捏年糕,跟着爷爷学做元宝。

爷爷还告诉我们,打年糕是中国古老的年俗,寓意着年年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古镇浓浓的年味,你感受到了吗?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六】

今年春节,在南方过惯春节的我,决定跟姑姑一起回她们家过年,姑姑家在西安呢,我好想期待着在北方看看人家是怎样过年的。

年甘八我们就乘火车到了西安了,刚到她们家,我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里的人们都睡炕,我从来没有见过,原来炕是用水泥砌成的,与灶台相连通,只要灶台里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爱吃米饭,他们要么就吃面,要么就吃稀饭和馍,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听说要包包子和饺子,都高兴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丝加上盐、油拌均匀,做成包子的馅,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来,揉成长条,在切成瓶盖那么大小的块,压扁擀成薄薄的皮,擀好以后,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着包子皮,右手夹了些馅放进去,然后捏着一点包子皮,像折扇子一样折出一些小褶皱,让包子更好看,折好以后再捏紧了一转,一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后就照葫芦画瓢开始动手做,我放好馅后,就不知道该怎么折了,只好叫爷爷再示范一遍,我照样子胡乱折了两三下,再把它捏紧,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别!我真羡慕奶奶那双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里,他们可老是夸的,于是我又开始做第二个,可是脑袋就是转不动,手也不听使唤,做出来还是老样子。我看看表弟做的,真是笑得我们前俯后仰,比我做的还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来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像一朵花的。

我们把包子皮包完以后,又擀了饺子皮。包饺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张饺子皮,放了点馅,然后把两边的皮捏在一起,一个小小的饺子就完工了,虽然说还是比不上爷爷做的饺子,但是还是比包出来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饺子也不错,就是馅儿放少了点,做出来的饺子扁扁的。既然包饺子这么容易,我们俩一时来了兴趣,一下就包了几十个,实在是太有趣儿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和包子,心情特别好,虽然包子的形态各异,但并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饺子和包子。我真是太兴奋了!在西安过年,感觉就是不一样呀!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七】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城固,我虽是在城固长大,但是我对家乡城固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陕西省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城固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城固,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城固,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年俗里的智慧作文【八】

“轰轰—轰!”这么响的爆竹声是从哪儿传来的?哦,原来是街道里的舞龙、舞狮出来闹新春了!

我和哥哥急冲冲地跑过去,我们随着人流,徇着爆竹声,来到了表演场地,四周灯火通明,张灯结彩,天空中一朵朵五彩的烟花,场地内人们打着鼓、敲着锣、喊着号子,好不热闹!人们渐渐围了上来,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平日里冷清的大街,因为过年舞龙、舞狮,变得热热闹闹的。

突然,一条巨龙“飞”了出来,二十多个大汉举着杆抬着龙,在场地上“腾云驾雾”。只见那条长龙全身闪闪发光,身上挂的彩带五颜六色,龙头上两根犄角霸气十足,双眼炯炯有神,威风凛凛地注视着我们。

人们打起了鼓点,唱起了号子,龙开始舞了,只见一条长龙在空地上翻飞盘旋,在场地上追着彩球,舞球人将彩球左闪右躲,舞龙人也追着彩球,踩着鼓点,和着节奏,绕来绕去,龙身绕成一圈圈,成功捉到彩球,人群中传出一阵阵欢呼:“好!好!”

那边舞狮队又出来了,它们全身火红,金光闪闪,如同在场地上活蹦乱跳的两只狮子,它们一会儿四处奔跑,像在玩耍嬉戏;一会儿俯下身子,屏气凝神,像在伏击猎物;一会儿两只狮子又开始对峙,好像在争夺食物。突然,人们抛出一只彩球,两只狮子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下子冲了出去,争抢彩球,彩球一会儿在一只狮子脚下,一会儿又在另一只狮子肚下。两只狮子上窜下跳,争得不可开交,在人们不断的“加油”声中,狮子抢得更起劲了……

一年又一年,富起来的乡亲用舞龙舞狮来闹春节,也是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求。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回味着舞龙舞狮的精彩表演,一边感慨年俗年味真是吸人眼球,令人难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