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轮流分享成员的读书笔记,本次是谢鹏勇.废纸狂的《我不是潘金莲》。如果想和其他成员交流,请点击阅读原文,到豆瓣小组原帖下面回帖讨论。
今年我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开播前有一些新电影的预告片,我无意间留意到一部名叫《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导演居然是冯小刚。当时我脑海里面的第一反应就是刘震云,因为刘震云在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不久又出了一部长篇力作《我不是潘金莲》,而且以往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被搬上电影银幕的刘震云的作品大都是冯小刚导演的,于是看到这个熟悉的作品名字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刘震云。
两年前,我看过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后来刘又出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而且刘说这部作品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姐妹篇。《一句顶一万句》是以男性的角度写的,讲述一个戴绿帽的男人想***人的故事;《我不是潘金莲》是以女性的角度写的,讲述的是一个离婚后的女人想折腾人的故事。粗略来说,这两部作品我都认为指向共同的话题——沟通困难和荒诞。
鉴于《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没有在内地上映,而且原来《一句顶一万句》也被改编成电影,但是导演并不是冯小刚而是刘震云的女儿。在这里,我也不太想剧透关于《我不是潘金莲》这部作品的一些剧情,我就在这里着重探讨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文学小说中关于艺术手法和架构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我起初只认为说不明白的事情说明白就行了,不存在着沟通困难的状况。但是随着自己的一些经历,我越来越发现沟通真的是会出现困难的状况,维系着沟通的纽带我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又是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我不是潘金莲》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贯穿整部作品,主人公李雪莲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告状告状还是告状,告状告了20年,在我看来李雪莲只不过是为了一口气,一口咽不下的气而告状,本来可以小事化了。谁知道事情越弄越大,作品中也出现过几次类似的字眼:芝麻大的事变成西瓜,蚂蚁变成大象。最让读者觉得哭笑不得的是:主人公李雪莲想把真事说成真,但是经过她的努力还是不能说成真事,在众人眼里她说的那件事是假事;而当她想把一件假事说成是假事,但是还不最终不能如她所愿,人家却认为她说的是一件真事。所以我认为刘震云说这两部作品是姐妹篇是有他的道理的。
再来说说《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这两部作品的主要人物的特点。《一句顶一万句》里面的吴摩西和《我不是潘金莲》里面的`李雪莲,其实我认为这两个主人公都是比较小气的人,不过他们两不同的事李雪莲从头到尾始终做着一件事就是折腾周围的人,在她的思想里面,她自己过得不太好由于假离婚变成真离婚而咽不下那口气,结果就不想让前夫过得好,要折腾他,最后小事折腾成大事,最后她想折腾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最让人觉得哭笑不得的是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折腾不到别人反而折腾到自己。而吴摩西他是一个身份缺失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信仰与目标的人,几次的易名,去不同的地方投靠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有如只是一个人为了活下去而已。这样相比我反而觉得李雪莲是一个执着的女人。但是最后作品又让人觉得可笑,就是李雪莲的前夫秦玉河死了之后,李雪莲本来折腾人的源头就是秦玉河,秦玉河死后,李雪莲也就没有继续折腾下去的理由......
里面有一个情节值得我们去思考,关于李雪莲与赵大头的那一部分。李雪莲告状20年,本来最后被赵大头说服不去北京告状,而且赵大头(赵大头在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李雪莲)也因为这件事与李雪莲好上且准备结婚,同时李雪莲的潘金莲称号也会因她的结婚随之消失。最后赵大头阴沟里翻船,被李雪莲偷听到赵大头与她好上是有着一层利益上关系的,最后也因为这样本来的大好婚事最后赵大头阴沟里翻船。
其实对于某些读者来说,评价刘震云,他们认为,刘震云也太能扯了,的确,我是觉得刘震云挺能扯的,从他的《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再到《我不是潘金莲》都是,他的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荒诞,简单来说这种荒诞是有点扯淡,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是不同一个格调的。
关于这部小说的架构问题,我一直都看不太懂,这部作品分三个章节,第一第二个章节是序言,第三个章节是正文。正文的内容只有十几页,一个章节的语言有一百几页。第一个章节和第二个章节是围绕李雪莲的,两个章节之间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且女主人公在里面的状况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样,时间跨度和状态的跨度都比较大,有一个比较鲜明的对比吧。对于正文部分,其实我一直看不懂为何刘震云这样写。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叫做《我不想不想长大》。那本书写出了我许多想法。
大家都一样。小的时候老想着长大,但长大后发现许多烦恼与无奈。童年,心中难免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童年是无忧无虑的,那时候我们都很天真、很愚蠢、很快遇到开心的事,能旁若无人地开怀大笑;遇到伤心的事,会放开嗓门大声痛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怎样就怎样,不用假装笑脸;不用过分掩饰自己;不用干自己不喜欢的事;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我是孩子我怕谁!就算干了坏事,别人也只会说:孩子还小没人跟你计较。
童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常想,要是我一辈子都不长大,那该多好啊!
我怕那天我长大了,拥有了一张大人脸。穿着异样的高跟鞋,婀娜地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再也不能抱着洋娃娃睡觉,不能拿着冰糖葫芦,在大街上边走边走边吃,不能在大街上放肆的大喊大叫
我好怀念我五六岁的样子。那些日子,我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在大街上又打又闹,常常不是砸了人家的玻璃,就是弄得一身脏。
我想停留在那时,因为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和太多值得留念的事情。以后,还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成长是必然的,自己慢慢长大,同年就此一去不回来了,留下的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童年,你为什么这么美好?你有什么魅力让我永远停留在童年?你又有什么魅力让我不想长大?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片子时,我是抵触的。
原因有三:第一,主演是范冰冰,这一点让我为这部片子画了一个问号,一直被诟病毫无演技的国际范,真的能突破演技,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吗?第二,这个莫名其妙的片名,通过这个片名就知道应该归为文艺片范畴,其中肯定没有我想看到的打斗、特效、惊险镜头等刺激感官的元素;第三,看到预告片里面居然是一个圆形的画面,这一点真让人匪夷所思,看惯了长方形构图的我,突然有点不适应,通过斟酌以上三个问题,我并不打算去电影院烧钱,但人算不如天算,我一个友人非常想看,只能咬着牙陪她去看了。
电影一开场,是毫无音乐的字幕,随之出现关于潘金莲的故事,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紧接着故事就有条不紊地一点点拉开,刚开场就是漂亮而唯美的雨中戏,雨中的美丽中国,让人移不开眼睛,对于特别喜欢雨的我,视野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渐渐地开始被剧情吸引,而范冰冰的演技,也在一票实力派配角的点缀和烘托下,变得那么细腻而真挚,故事的主线是由女主角丈夫的背叛引起,由于为了一套房子,这小两口决定假离婚,然后再复婚,但是离婚后,男方居然毁约,把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抛弃了发妻,和另一个女人潇潇洒洒地住进了新房里,由于丈夫的背叛,让范冰冰大受打击,她由此决定去告法院,告他们的错误判决,而之后的一系列故事,都是由这个点引起,由于范冰冰无法接受丈夫的离弃,而做的一系列挣扎,但是即便挣扎,也换不回丈夫的心,即便挽回,也不是曾经的那个人,范冰冰知道这点,但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就像失恋的人,永远忘不了曾经的那个爱人一样,她就一直和自己过不去,同时也和与这件事牵扯进来的人过不去,就这样一直打官司,打了整整十多年,都没有打赢,范冰冰心里的疙瘩,也纠结了十几年,依然没有解开。
最后一次上北京告状,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北京,但是却接到了前夫去世的噩耗,她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没了要告的人,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就打算上吊自***,当她来到一个果园上吊时,被果园的农夫拦住了,叫她不要吊死在他的果园里,这样会影响他日后的生意,让她去别的树上吊死,这时范冰冰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她一直吊在前夫这一棵树上,而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种不一样的选择。
范冰冰明白这个道理用了十多年,而我们有些人,是否也深陷同样的事情中呢?比如:一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一直为曾经做过的错事耿耿于怀;一直为不曾努力的自己而悔恨等等,其实这些都不可取,毕竟人生很长,我们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有时候,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