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最喜欢到外婆家去玩,因为我们几个孩子可以在那里野炊。那一次,我和几个表姐妹来了次煮南瓜比赛。
五个孩子分成两组,各煮一个老南瓜,外公外婆担任评委。外公为我们组在外面搭了个炉灶,下面可以烧柴。姐姐她们用煤炉。
准备好东西,煮南瓜比赛开始了。我们不会生火,请求外婆帮忙,我们则在一边添柴加火。一会儿工夫,火生起来了,我们赶紧把南瓜放进锅里煮。为了尽快煮好,我们拿了很多柴来。火呼呼地窜出来,吓得我和表妹连忙去端了一盆水来,随时候命,生怕着火。
煮了一会,我和表妹借着去找柴的机会,顺便玩了一会,还去观察了“敌情”,发现姐姐她们也在煮,还拼命地扇炉子,里面的烧饼烧得通红通红。于是,我们故意捣乱,弄得她们来追我们,放弃了扇炉子,这一招叫“调虎离山”。我们还用了一招,叫“烟熏火燎”,我们故意加了很多柴,烟飘来飘去,想把她们“熏”倒,但风好像故意和我们做对似的,反倒把我们给熏出眼泪来了。
眼看煮得很长时间,我和表妹又去舀水玩了,把水泼到天上去,阳光从树枝中间照射过来,显得格外漂亮。结果,我们一不留神,炉子灭了。我们只好请外婆再生火。后来,我们就安静地守在锅边,好生照顾它。
五十分钟后,我去拿了一根筷子,向南瓜里一插,差不多熟了,我又用勺子把南瓜压扁。我们已经煮熟了,姐姐她们还没煮好,我们已经赢了半局。当我们把南瓜舀到碗里,放上糖,给“评委们”去吃时,他们都说好,虽然姐姐组的也很好吃,但因为我们煮得比她们快,所以我们胜出。
这次比赛真有趣。
听着抱抱说着他内心深处的种种,有些惊讶有些不知所措。或许这次真的是我错了。第一次,第一次这么大的感触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才会导致每个人的人生观的不一样。我知道抱抱是个很懂事的男生,知道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知道他是个很稳重的男人。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他的能力和潜能。至少我无条件的相信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相信他即使没有一些人的背景以后一样可以做的很好,很好。真的。但是他需要一个跳板。对,跳板。就像千里马需要遇见伯乐一样。
是的,我没办法到成长过程中他与我差异迥然的童年,但是从他的话中我感触到了那些无法掩饰的悲伤,《写给爸妈的一封信 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辞藻形容我的心情。其实有时候我挺羡慕的,因为他总是说乡里怎么怎么,在我的印象中,乡下就是奶奶家,有池塘,有稻田,有清凉的井水,有小鸟昆虫,有石板桥,有很大很大的桔园的地方,小时候一放暑假就很向往的地方,一住就是两个月的小村庄。每个人对每一个事物的看法不一样,造成了我们印刻在心里的观念不同。
或许我改好好整理一下我自己。同样生活在一个消费层次的小城市中,生活在一个物质需求的学校中,为什么我始终要把眼睛放得那么高,看不到站在物质下面的同学们。无休止的`挥霍导致了我习惯这样的生活,认为这样是我的生活模式,这么大了,一直没有想过改变什么,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朋友,我的圈子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跳不出这个圈子看到外面的生活。
谢谢你,谢谢你,让我明白了,爸爸妈妈的钱是每天辛辛苦苦挣回来的,他们无条件的满足我的所有是希望我能在好的外在条件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没有资格任意的挥霍他们的所有,没有资格认为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为我做下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没有资格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听着抱抱说的话,觉的心酸,但却庆幸,庆幸在我19岁这一年遇到这样一个男孩子,谢谢你,谢谢你教我如何爱别人,教会我成长。谢谢。谢谢抱抱。
接下来我们生活该如何演绎?
那天,有一节体育课。刚刚跑完步,走回家后,放下沉重的书包,肚子就开始“叫饿”了。我打开电视,直到一声“吃饭了”我才想起,肚子刚刚和我“反抗”来着。我来到餐厅,看到一盘盘的美味佳肴,我已垂涎欲滴。
妈妈让我自己盛饭,我拿起盛饭勺,给自己盛了一大碗。心想:今天胃口好,所以多吃点。肯定能吃光!我拿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今天的.菜真丰富!有鱼香肉丝、糖醋白菜,这两个菜都是我喜欢的,又让我增加了食欲。
米饭有由小山变成了盆地,可我却吃饱了,看着这点米饭,我开始犯愁。我用眼睛的余光看了看平时替我打扫剩饭的爸爸。爸爸挺着个大肚子,还打着咯,显然他已经吃饱了,我把要让他替我吃完的话咽了下去,我又看了妈妈一眼,妈妈在收拾着自己和爸爸的碗,看也不看我。可我感觉,妈妈那眼光,像是在批评我。都12岁了,还老是剩饭!我只好无奈的把眼光放回米饭里。爸爸看见了我吃不下的样子,说:“刚刚看你盛那么多饭,我就知道你吃不了,不想说你,看!剩下了吧。”我自知理亏,低头一句话都没说。爸爸又接着说:“都12了,自己吃了几年饭了,还不知道吃多少?算了,这饭明天再吃吧。”我一听,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又是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我刚要盛饭,妈妈却把那天的旧饭放到我面前,看着旧饭,我深有感触。
现在,家家都奔着富有,可是生活质量上去了,可也不能浪费粮食啊!天天,饭馆的剩菜剩饭有好几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三岁小孩都会背,可谁又能真正做到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