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就是我们使用的沟通策略会如何影响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每个人在事实上都有几个自我,有些是隐私的,有些是公开的。大部分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以一种有助于建立在自己和他人眼中的理想身份的方式进行沟通。沟通者只有在面对面坐着的时候,也就是能在看到彼此表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面部模仿,比如用微笑或者是表示同情的的表情来回应对方的信息。我们大部分的行为都带有发送信息给别人的目的,其实就是在做印象管理。
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进行着印象管理,目的有几种:
为了开始和经营关系。如果你想进一步去了解一个人时,你会自然而然的想要呈现出最棒的一面,表现的迷人、机智或者文雅等等。
为了获得别人的顺从。为了让熟人或陌生人合理的对待我们,比如我们会友善的和并不特别感兴趣的邻居聊天,以便在有问题时可以相互帮忙。
为了保住别人的颜面。我们更改自己的形象有时候是为了满足别人对我们的期待。还没有懂得印象管理重要性的孩子可能会直接说出“你怎么那么胖?”这类的话,而长大一些后的我们就不会再这样直接说出这样的话了。
为了探索新的自我。这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手段。比如尝试不同风格的服装,以便观察这种新尝试是否会改变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和我们思考和感觉自己的方式
在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人们通过举止、外貌和配备三个方面来管理印象。举止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例如有的医生会友善的和病人交谈,有的医生则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交谈的内容构成了沟通者的大部分举止。非语言行为在创造印象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位带着微笑和你握手的医生和一位只会对你点下头的医生给人的感觉是大不同的。语言沟通适合表达想法,非语言行为能实现重复、替代、补充、强调和否定语言沟通。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出现冲突时,沟通者更倾向于依赖非语言信息。
外貌是人们用来塑造印象的个人化方式,有时候外貌是职业形象的一部分。比如医生的白大褂和警察的制服。人靠衣装马靠鞍也是这个道理。外貌出众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利益。
配备是指用来影响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物理工具。汽车就是人们管理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有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出选择,有时候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出的选择。
沟通这个普普通通的.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却至关重要。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桥梁,在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为什么呢?
还记得那一天吗?唉!那几天刚考完数学,明天又要考英语了。这几天的复习作业真是太多了,练习卷堆起来差不多有小山那么高。
隋佳钿,你要加油啊!明天就要考试了。这样的话妈妈每天都要说上几十次。
想想妈妈每天苦口婆心的劝告,我的头上就像套上了一个紧箍咒,痛得要命。我使劲地揉了揉太阳穴,长叹了一声:最近真是比较烦,比较烦
妈妈要外出,她严肃地看了我一眼,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准备考试。
她出门时把锁游戏机的钥匙忘在了桌子上。我看到钥匙,喜出望外,啊!我自由了!我拿着钥匙打开抽屉的时候,心里像小鹿似的怦怦了乱跳。我自言自语地说:就玩一会儿,就玩一会儿。说着,便拿出游戏机津津有味得玩了起来。这一玩儿就忘了时间。
正玩得高兴,只听咣的一声,妈妈回来了,我的心好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妈妈紧皱眉头问道:写完作业了吗?
我、我、我没有!我慢吞吞地说。
你太不用功了,你这么这么不自觉呀!你不知道明天就要考试了吗?妈妈喊道。
突然,我感到很委屈,生气地说:我太累了,我也需要休息和玩,再说我都会了。每天的作业那么多,我又不是神仙,哪有那么多的精力?
此时妈妈楞住了,座下来,拉着我的手,心平气和地说:噢!是这样,对不起。我不知道你非常累,以前我只要求你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却从来没考虑到你的娱乐需要,所以你偷玩游戏机我不责怪你,因为我也有责任。现在妈妈陪你一起玩好吗?
这时我既高兴有惭愧。高兴的是:妈妈理解了我,难过的是:我没有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我对妈妈说:今天是我错了,今后我一定摆好学习和娱乐的位置。并把钥匙交给了妈妈。
通过这次沟通,我和妈妈相互得到了理解。并且更加努力学习,妈妈也给了我适当的娱乐时间。
这就是沟通,有人说沟通是成功的一半,有人说学会沟通伴你一生。
我觉得:沟通是相互的;沟通是和谐的。能使人们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教育。
啊!我终于感到沟通的好处了!
不要随意的批评别人,要尽量去理解别人,设身处地去为别人去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更有益处。如欲采蜜,勿蹴蜂房,你的努力要让人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从精神上帮助一个人要比给别人物质要好上多少倍。比如:成长、幸福、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我们要真诚的学会赞美别人和捕捉他人观点的能力;看一件事须兼顾对方的角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不会担心形成内耗,只会形成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管是与家人、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都要主动与对方沟通。将自己的进展、情况及时有效的反映给对方。让对方能实时了解事情的进展,存在的困难,解决的过程。
不要总是别人不问自己不说,把事情捂在自己的手里,遇到问题消极处理,最终对方问起才说明解决不了,还往往一肚子委屈,误人误己。
这一点工作中尤其重要,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工作的事必反馈,这便是主动沟通的一个维度。让业务需求人及时的了解事情的进展、结果,能大大提升双方的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宛如彼岸与此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分离就好像两岸之间滔滔不绝的江水。要想到达彼岸,就必须建造一座坚固的桥;要想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建造一座通向心灵的桥学会沟通。自然界中的桥可以用各种石料造成,心灵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到。
沟通可以以言相传
语言自古以来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然而,语言是沟通彼此情感的纽带,这一点却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学习外语,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更好地认识世界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话,这都是通过语言这沟通之桥来实现的。听朋友说话,是沟通心灵的友谊;听老师说话,是沟通学习的内容;听父母说话,是沟通幸福爱意……每天,我们都听着各种各样的话语,其实都是心灵的沟通,交往的沟通,它使我们认识外界,发展自我。
沟通可以以目示意
有时我们的一个眼神也是与他人在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内心情意可以通过眼神这窗户很好地表达出来,因而以目示意是心灵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带有微笑的眼神,沟通的是快乐;一个含有愤怒的眼神,沟通的是恼怒;一个目无色彩、眉头紧锁的眼神,沟通的是忧愁;一个瞳孔闪光,睫毛扬起的眼神,沟通的是惊奇……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可以通过眼神与他人沟通,同他人一起体验人生。
沟通可以心领神会
没有语言,没有目光,甚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如果能与他人沟通,那就是要靠心领神会了,这或者可用一个时尚的词“默契”来代替。我觉得这是沟通的最高境界。能心领神会对方的人,必定对对方十分了解,可以用心与心来沟通,能用心来感受到对方内心深处最深层的底蕴。希望我们能非常了解对方,能经常地与对方交心,这样方能慢慢进入到心领神会这一境界。
不管哪种形式的心灵沟通,都要求我们要打开自己的心灵,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接触对方,感知世界。也可以这样说吧,真诚、坦然,是彼此心灵间的一座牢固稳定的桥,踏上它,才能到达对方心灵的彼岸。
所谓冲突,就是在至少两个个体之间,感到不相容的目标、不足的资源和达成自己目标是来自另一个个体的阻挠。
必须承认,冲突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在职场中,更尤其是在机关这样错综复杂的地方。如何处理冲突则凸显出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冲突的解决最终会造成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后果。
建设性的处理冲突技巧包括:
1、确认你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
2、订立约会。
3、描述你的`问题和需求。
4、思考对方的观点。
5、商议解决之道。
6、追踪解决的后效。
书分为很多种,有的书可以让你掌握某项知识和技能,在某个领域有所长进。而有的书旨在开拓你的视野,更新你的观念,给你一个看世界的不同角度,帮助你重新构建认知的底层。
起初捧读时,以为《沟通的艺术》是前一种书,读完之后才发现,他应属于后一种。
每个年轻人,在完成学业,踏入职场的最初那段日子里,应该都经历了一段惶恐不安、战战兢兢的岁月,适应新的环境、学习工作的技能、学习职场游戏规则……那时整个人的状态都会绷得有些紧,甚至走路都是轻声细步,双目低垂。
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人生的那个阶段,多数人都会临时抱佛脚地找来一些《职场秘籍》、《办公室生存法则》、《商务沟通技巧》之类的书来读,以此来求得一份心安和内心强大起来的捷径。熬过那几年之后,回过头看,这些书里讲的东西,除了最基本的常理之外,其它都是bullshit。
于是明白,有些东西是书上学不来的,只有经历过焦虑苦痛的煎熬、血泪伤疤的洗礼,人生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最初看到这本《沟通的艺术》是抱着不屑一读的态度,并且它的书名用的不是技巧或是法则,而是艺术,可见装腔作势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翻了翻简介,以及当当上的一些书评。发现说的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这本书上世纪70年代出版,如今英文都已经出到第12版了,一本行销40年的书应该不会是一本烂书。
纵观全书,35万字的厚重篇幅超过了绝大多数这一主题的快餐书。并且,结构如教科书般严谨细致,且条理分明,有理有据,从理论,到分析,再到实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沟通的知识谱系。全书分为除了第一章《沟通入门》(算是综述和前言)之外,共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语言倾听、人际沟通等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因素。
如同一位网友的评论,「往往大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问题的表象,却没有深究其源」。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互动中建立的,而我们往往不是绝对理性的,很多时候沟通产生问题除了「硬技巧」问题就是「软技巧」问题,把握了人际沟通中的心理学因素,可以大大提高沟通「软技巧」。这本书并不是枯燥地陈列心理学词汇,而是通过有趣的诗歌、漫画、影视剧、电视节目等材料吸引读者,将心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丝毫不会让读者产生晦涩难懂的感觉。
当然,看明白一个道理和真正懂得一个道理,永远都不是一回事,仅就沟通和人际交往而言,技术层面的学习和改进其实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性格层面的障碍,你先天的性格,气质、后天的经历、视野,已经决定了你95%的行为方式。你能够改善的可能只有剩下的5%左右。不是说,之前的95%改变不了,但是非常困难,需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总和自己作对的生活是很分裂的。
随着成长,每个人终会同自己和解,试着以一种平常心,将所有的处世处事回归到根本,立足于现实,立足于自身,选择自己合适的表现形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因为,你就是你,不一样的烟火!
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读这本书,还是会收获一些知识,澄清一些认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