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爸爸妈妈与我一起去了南海文化公园游玩。
来到公园的门口,我们能看到公园内用于游人们散步的水泥路旁边栽满了颜色各异的鲜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黄的像金,让游人们眼前一阵明艳。看到这美丽的鲜花,每一个游人都能感觉着鲜花带给他们的心情舒畅。顺着水泥路往前走能看到一座雕像:一个女神抱着一只可爱的兔子。妈妈说这女神就是她和我说起过的神话故事里的嫦娥,而那只兔子呢就是嫦娥抱着的玉兔。这让我感到一阵欣喜:这就是我让我曾经遐想不已的女神啊。真高兴今天能在这看到她。于是我让爸爸在这给我和妈妈照了一张像:我和妈妈靠在女神和玉兔的身旁。漂亮的女神和可爱的玉兔从此成为了我南海文化公园游玩的美好记忆一部分。
绕过雕像。我们就来到了我最喜欢的荷花池旁。荷花池的旁边有一座秋千,有一家人正在那快乐的荡着呢。而在荷花池里,姹紫嫣红的荷花开的正艳呢,有紫的,粉红的,黄的 ,看着这美丽的荷花,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赞美荷花的诗:出淤泥而不染,擢清涟而不妖。一阵风吹过来,我看到美丽的荷花仙子们翩翩起舞,向着观赏她们的游人们送去阵阵清香和优美的舞姿。多美啊,我赞叹到。
我真想自己能化身一朵美丽的荷花,点缀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带给人们好的心情啊!等我长大了要做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增添世界的美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爱荷花,爱她的美丽纯洁,爱她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
我爱荷花,因为我要做个像荷花一样的人。
我爱荷花,她将永远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东吴文化公园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东吴文化公园游玩。来到公园,先看到的是鱼池。鱼池里有许多金鱼,有红的,橙的,还有黄的。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好像在说着什么悄悄话;有的你追我赶,好像在嬉戏;有的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找新朋友似的。我扔了些鱼食下去,一下子引来了一大群鱼争抢鱼食,真有意思!
往前走,是一个广场,广场上真热闹!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玩滑轮,还有的在打球,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再往前走,是一古城门。古城门的顶端有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东吴文化公园”几个大字。再往里走,是一个湖。湖边有错落的小木屋,黑色的砖瓦,还有青青的柳树,柳枝像一道道门帘,又像一条条长辫子,随风摇摆。绕过湖边,我们准备去登高远眺。沿着青石路面,拾级而上,我爬到半山腰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正当我要半途而废时,我看见比我小的小朋友都在爬。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往上爬,终于到山顶了。我站在山顶,俯看富阳城:右边是鹿山大桥,灯光闪烁,像一条金色的长龙。左边是富阳城区,车水马龙,灯火通明,还有高楼大厦。这样的情景,不正显示了富阳的繁华吗?
下山了,吹着暖暖的微风,闻着芬芳扑鼻的花香,舒服极了。我轻轻松松地就到了山脚,感觉上山是拉弓,下山是放箭。站在山脚,我仰起头,看山顶,一棵棵树连成一片,在灯光的照耀下,好似一座金山。在这座金山的映衬下,东吴公园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了。
我非常喜欢郑州的文化公园。
无论白天还是傍晚,人们都很喜欢来文化公园玩,有的人来这里散步,有的人来这里玩耍,而且,它里面的花草芬芳,树木茂盛,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郑州的文化公园坐落于金水区文化路与文劳路交叉口的东南角,这个公园有三个门,我经常从南门进去。进去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经常有一些小朋友在开心的溜冰,偶尔有些人在练习瑜伽,还有些人坐在长椅上悠闲的看着杂志。广场旁边的花非常美丽,这些花儿五颜六色,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一阵微风吹过,花儿散发出缕缕清香;花的旁边有几棵大树,大树都挺直了身子,非常的挺拔,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它们在枝头唱着美妙动听的歌儿,真是美妙极了。
沿着林荫小道继续往里走,有一个清澈的小池塘,水面上有荷叶和荷花,就像是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撑着小船,真是太美了。水里面还有很多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仿佛像荷花诉说着自己昨夜做的好梦。这时,如果你走累了,小河旁边正好有一座小亭子,朋友们可以坐下来聊聊天,吃点水果,休息一下。
再往里走还有非常好玩的沙坑和优美的竹林……这些景点都非常的漂亮,这就是我喜欢的文化公园,永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怎么样,听了我的叙述后你一定也喜欢它了吧?那就也赶紧去看看吧!记着叫上我,我在文化公园南门口等着你哦!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