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豆,真奇怪,土里种,土里长,想吃把它挖出来。”你们猜到了吗?哈哈,它就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土豆。
土豆又称“马铃薯”、“洋芋”、“山药蛋”。花儿呈白红或紫,它的形状大小不一,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像个小圆球,而有的说圆不圆,说长不长,这儿凸起来,那儿凹下去。土豆的形状不美观,颜色更谈不上鲜艳,而且带着泥土看起来真像个“乡巴佬”。土豆的形、色虽不惹人喜欢,但它物美价廉,吃起来又香又甜。
土豆的味道美,它的吃法也很多,可以蒸着吃、烤着吃、炒着吃、煎着吃、炸着吃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炸薯条。妈妈经常给我做,首先把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均匀的长条条,放清水中洗一下,再将土豆条放盐水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开锅在盐水中焯两分钟,捞出晾干,八成油温,炸至金黄变硬。金灿灿的薯条,顿时香气扑鼻,色泽诱人,再蘸上酸酸甜甜的番茄酱,一口咬下去,脆脆的、软软的,美味极了!
这种老少皆宜的食物你们喜欢吗?
我最喜欢的食物,不是酸甜可口的凉粉,也不是老家大名鼎鼎的缙云烧饼,而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家常美食——番薯羹。
听说以前农村***猪宴时番薯羹是必备佐餐,它跟那些长的像凉粉一样的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真的。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适量肉丝、猪大肠、罗卜丝、香菇和豆腐等等。热油炒后加入烧开的沸水,再加入半包到一包左右的番薯粉(依水量而定)。搅拌一会儿,会看到有半透明状物体出现并沸腾,飘出袅袅香气!最后,根据个人喜好,撒上香菜或葱花(当然也可以不加),就大功告成了。
瞧,多么美丽的画面!各种食材在那淡棕色的晶状物里展示着,红的、绿的、白的,条的、方的、圆的,有果冻的稠性,又有高汤的营养。当你用调羹舀上一口,羹入口即化,接着却是一会儿软的、一会儿硬的、还能吃出脆的感觉,真是让人特别满足!
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扫光一碗,徒留一种咸香在唇齿间蔓延。可能是因为贪恋美味大肠的弹性,也可能是贪恋香菇的香味,一碗又一碗就是停不下来……
家乡的热闹渐渐散去,家乡的景象渐渐淡去,家乡的美味——番薯羹却越来越香!越来越香!越来越香!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五台的豆腐特别好吃。
我最喜欢的食物是豆腐。一个普普通通的豆腐,虽然比不上定襄的蒸肉,神池的月饼,但我最喜欢的还了自己家乡的特色。
豆腐是用豆子做的。做豆腐关键是选好豆子。我每回村子里都会精心地给豆子松土,浇水。因为没有它,就没有美味的豆腐。妈妈每次买回豆腐,都会给我做好几样食品,什么炸豆腐哇什么烤豆腐什么葱炒豆腐,拌豆腐种类多多,也十分好吃。
最好吃的那要数豆腐丸子了,它是五台特产。做的方法非常简单:豆腐加上花椒、大料、盐等然后做成腐丸子,放在油锅里炸,过不了多久香喷喷的豆腐丸子就出炉了,远远地,就闻到一个扑鼻而来。我闻着香味而来,看到了热腾腾的腐丸子,抓起就水流进了嘴里,入口脆而酥,满嘴流油。
我念小学的时候全家都到了忻州,我在家楼底下有一家专门卖豆腐店,经常回家都会买一块豆腐,妈妈给我做了豆腐,可味道十分难吃。我抱怨道怎么这么难吃?还是很怀念家乡的豆腐。
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剥豆乐,还有那可口的豆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