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民族。全国共有苗族740万人,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省分布最多。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的服装有上百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银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此时万人空巷,云集江边,龙舟竞发,盛况空前。
苗族人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凤凰古城就坐落在湘西苗族聚居区内。小城古朴而清新的风光,以及淳厚的苗家风情,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和风格。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一下苗族的风俗和习惯吧!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说起苗族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让表达能力差的人来说就算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和长江中下游;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迁移, 一会儿到湖南,一会儿到贵州、过几天又到云南。除此之外,我查阅资料,而资料上还显示说苗族有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语言。资料上说是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还是个音乐和舞蹈圣地,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除了这些,苗族还有很多的工艺美术,如: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
苗族的简称也有许多,如:他们曾自称“牡”、“蒙”、“摸”、“毛”、 “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这就是苗族。
这个元旦节,我跟着张老师来到了风景秀丽,特产丰富的都江堰。在短暂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欢乐。
星期六早上,我们来到都江堰,收拾好了东西,跟其他的同伴会合。
我们来到走马河边,沿河道体验这里的人事风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灌阳桥。灌阳桥是一座石桥,桥的模样带着浓浓的古代风格。虽然这桥是重建的,但桥两头的牌坊看上去有好些年代了。仔细地看着牌坊上的匾额,我仿佛能够想像出这里以前的热闹与繁荣,还有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桥下是湍急的走马河,河水是青绿色的,不宽的河面上,浪翻涌着,卷起一堆堆白沫。一个个白浪争先恐后地向前涌,声势浩大。青绿色的河水冲刷着两旁的堤岸,从一座座桥下飞奔而去,如一条凶猛的青龙,在条条街巷、房舍间穿梭,卷起一阵阵凉爽的清风。
接着,我们来到灌县的老城区。这里十分热闹,人群涌动。店铺各种各样,卖的东西五花八门,有吃的、用的、玩儿的。大家看到这些东西,尤其是那诱人的食物,都忍不住停下来开始买东西。大家各买各的,有的买了一串串烤昆虫,有的买了一盒香醇的土豆,还有的`买了糖人儿。
我很想吃,不过我还是忍住没买——我的肚子可是专门留给午餐的,怎么能让这种小零食给填饱了呢?最后,我们来到一家抄手店点餐,我点了大份抄手。
点完餐后,我到工作台旁看她们包抄手。那位负责包抄手的婆婆脸上全是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沧桑给她留下的痕迹。她的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有点儿泛黄,牙齿也是横七竖八的。她围着围裙,一只手摊着皮,另一只手拈起一团肉馅放到面皮上,然后用双手熟练地包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抄手就包好了。婆婆接着包,过了几分钟,一盘抄手就包好了。
接着,婆婆把包好的抄手丢进了锅里。煮好了,婆婆把那抄手舀到碗里,倒了点汤,端出来,喊了一声:“大份的抄手和小份的抄手好了!”说完,把抄手放到了桌上。
我拿起筷子,开始吃。一个个抄手白生生的,还冒着热气,在汤里泡着。中间白色的面皮包着肉,鼓了起来,旁边的面皮就在汤里飘着。吃一个,口感很好,面皮很光滑、很薄,一咬就烂了。肉馅盐味适中,滑嫩爽口。面皮与肉馅搭配在一起真是好吃极了!吃完抄手,喝几口热热的、撒着葱花的汤,真是舒服极了!
下午,我买了一杯奶茶,来到了木工坊做木工。我做了一个木马,还有一个书签和两个小挂件,然后就回酒店了。
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感到非常开心。在这一天中,我看到许多秀丽风景,尝到了许多美食。不仅如此,我还收获到了许多知识和欢乐!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我最喜欢苗族,因为苗族的有许多的美食和服装漂亮。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苗族吧!
苗族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地,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用汉字。
苗族人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狗肉,素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特色美食主要有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人的岁时节庆很独特鲜明,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较隆重的节日有:召龙节、吃薪节、苗年节等。
苗族人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苗族人钟爱银饰,头饰包括银角、银围帕、银发簪等,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苗族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大多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这就是苗族了!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