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阅读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书的作者是迟毓凯教授,他具有丰富的学校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与人才测评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策略。
其中对我深有启发的是在“批评学生”这个问题上,那些常常犯错的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对他的批评了,因此面对批评的时候已经能够做到“从容面对”了,在老师对他进行批评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这里,迟教授提出了一个“认识失调”的概念,他认为只有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有所愧疚;只有一个对自己有良好期待的人,面对自己的错误才会感到认识失调;也只有认识失调,对错误有愧疚的人,才能修正自己,不断进步。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谈学生的优点,帮助他建立自尊心,等学生的自尊心回来的时候,再点出其错误,这样的话,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批评。这样一来,迟教授的建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此外,迟教授还提出班级的发展和建设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而针对不同阶段,迟教授又详细地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并用简练的语言归纳了起来,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对我们的班级发展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非常实用。
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凭着爱心和耐心就能做好的工作,它是艺术,更是科学。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家近几天19点15分都准时观看了,同心战疫特别节目,让我们了解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严重性。
我们知道曾经的非典与果子狸(也是野味)有关。有的无知的人重蹈覆辙,总要为无辜的人替他们“买单”。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病毒的存活期,如果消毒,在高温56度30分钟就可以消灭了。所以我们不管有没有病菌,还是要多洗手,勤消毒。家长们在上下班,尽量避开高峰期,或者是不乘坐公共的交通工具,乘坐电梯也一定要戴口罩,触摸了电梯的按钮,回家后一定也要洗手,在上班的话,尽量少开会,开网络会,开视频会就可以了。再一个少去公共食堂吃饭,即使吃饭也不要面对面的吃。当看到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时,人们都开始担心,担心自己也被传染。然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丝毫没有害怕,她们不懈地与病毒作斗争,没日没夜地工作,为的就是早日战胜病毒。他们摘下口罩的样子,是那么憔悴。他们觉得,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的所有辛劳与汗水全都值得!如果说防控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全体医护人员就是我们英勇无畏的战士!
最后希望大家身体健康,共同战疫!
您好!
孩子进入高三,您一定感到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希望尽自己所为来支持孩子的学业吧?我们都知道有许多种方式表达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和支持,比如常常与孩子谈话,强调高考的重要性;比如天天给孩子炖鸡汤,从早餐到夜宵全都精心准备;比如胡萝卜和大棒一起用上,许诺考好了有什么奖赏,又威胁考不好会如何糟糕……这些做法,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要让孩子有良好的状态来复习和,家长怎样做才最好呢?
希望养育健康的孩子,自己先要做健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自己先要反省和调节自己的心态。同样是为孩子端上一碗鸡汤,有的时候让孩子感觉到支持和温暖,有的时候却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和不安??之所以造成这样大的差异,就是因为端鸡汤这个行为背后传达的含义是不同的,而归根究底是父母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的命名来自于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创作的一个少女雕像,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感动了爱神,最后使雕像获得了生命。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育者真诚的期望和信任可以使学习者的行为逐渐接近教育者的心理预期,所以又称期望效应。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但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固然受到以往学业成败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信心。考试成功一定会提高孩子的信心吗?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这是偶然情况,不要骄傲啊!”孩子会感觉到,父母认为自己“通常”甚至“正常”时是考不了这么好的,自己并不是真的聪明、学习好,只是这次运气好。
考试失败一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吗?也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你确实不应该考这么差。我想这是一次失误,你可以从这次失误中得到宝贵的教训。”这时,孩子会感到,在父母心中,自己是比较有能力的,这次失败并不代表自己会永远失败下去。
父母要真正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积极的期望才会传达出来,否则,虽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不一定得到好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学习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后,误以为积极的期望就是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于是,当她看到班上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做出了一道不是很难的数学题时,就非常高兴地表扬他。
可是,这种做法让这个同学心里头很沮丧,他想:“这么容易的题,如果是别的`同学做对了,老师根本不会表扬的。可是我做出来了老师就这么高兴,可见老师觉得我很笨,也许我是真的比别人笨吧。”这个例子中,老师所犯的错误并不是不该对学生表扬、鼓励,而是这个老师在心底里其实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差学生”、“笨学生”,这种消极的信念通过她的行为传达给了学生。家长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都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考好,那么又凭什么去期待孩子的好成绩呢?
为了支持孩子更好地迎接高考,父母也要调整自己对高考的认识。诚然,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但是,如果认为“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以后你就什么都不好”?这样把整个人生的幸福都压在高考一件事上,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极端看法,孩子的考试焦虑由此而重。
有的高三学生曾经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家长的压力之下,就象个囚徒;饮食起居都被照顾的很好,还又请家教又买书,他们自己却节衣缩食”。这样的做法无疑会传达一种“高考对于整个家庭都是无比重要的”信息,让孩子想都不敢想如果高考失败了会怎样。
对于高考重要性的认识,通常不是轻视了,而是过分地夸大了。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好象漫不经心,于是感到非常着急,恨不得天天对孩子讲道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孩子不是不重视高考,而是感到高考太重要了,重到自己无法承担和正视。这样的心态,就像有的人在感情上用情很深又很敏感,所以不敢轻易陷入恋爱一样,表面上的不在乎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如果高考失败了,那简直是糟透了。”而这种让人非常焦虑的想法常常是父母长期的言行传达给孩子的。所以父母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结果会怎样?”答案不会是世界末日。社会正在变得更加多样,有许多种方式可以获得文凭和教育机会、增长个人能力、获得好的工作、追求个人幸福。
父母有了健康的心态,对于许多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自然合情合理,“过犹不及”,“无为而治”;相反,没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就好象歪嘴和尚,好经也会念坏。就像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但自己焦虑万分的父母,常常把沟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施压。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态,父母才能真正倾听孩子的苦恼和需要,理解孩子的自身特点,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支持。
有心的父母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中总是不断地反省自己,也不断地学到东西。高三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衷心地祝愿您和孩子一起度过积极健康的一年!
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寒假变得格外的漫长。这也给了我许多潜心思考,静心读书的时间。在郜艳芳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我认真阅读了迟毓凯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读后令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以往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充满抗拒的,觉得它高深莫测又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本书却重新刷新了我对心理学书籍的认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家学者的先进理念与基层教师的具体操作联系起来,把高高在上的理论拉到现实中来,架设了一座连通心理学理念与学生管理实践的桥梁。正如书中开篇序言所说“不讲屠龙术,只讲***猪法”。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这本书给我启迪最深的,是书中第九章提到的《班级管理的教练策略》——本章干货满满,以案例和管理心理学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培养班干部方面的技巧。作者从“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这一教育案例入手,分析了磨合阶段的矛盾来源,着重指导教师如何手把手培养学生干部,最后总结出班干部培养的“四步走”战略,即牵着走——扶着走——放开走——跟着走。而每个阶段具体的方法,以及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而我之前在班干部培养方面总是觉得力不从心,这部分内容对于工作刚满三年的新班主任我来说,无疑就是一盏明灯,为我指引着“班干部培养”的前行方向,照亮了我摸索探行的启程之路。
书中像这样介绍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总而言之,这本书恰到好处地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并处理了一些常见的学生管理问题,有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指导教育实践。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会以《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为引领,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淬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