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并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每一个时代的更替对人民而言无所谓好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就是好政府、好时代。
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变化益加发人深省。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摄影机紧跟人物命运而运作,情节波澜起伏,富于戏剧性的生生死死的剧烈感情冲突一直贯串到底,比如影片刚开始时程、段两人缓步进入黑暗的剧场,镜头在前方一路跟随,极富意境。人物居于焦点,色彩的使用非常成功,红色与暗色的对比巧妙的突出了人物,同时运用烟雾营造朦胧、神秘、哀怨的效果,在程蝶衣身上尤为明显,台上的艳红台下的青色相得益彰,他眼睛和身体的轻微转动看来特别传神,将内心的痛苦侧面的突出的反应了出来。
另外,表演元素在电影语言构成中的比重大大提升,于是在演员的选择上转向明星。陈凯歌电影的演员表上第一次出现一批显赫一时的星群: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吕齐、葛优、英达、雷汉等,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造型刻意求工,镜头的涵义却趋于明确简练,一目了然;节奏亦趋紧凑。香港影评界对于本片的"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以"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来形容,相当中肯。
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无论中国或西方,都盛行这种对戏剧与社会人生关系的概括,因为这种概括确实相当精当地把握了这种关系的要领。但这种概括只侧重于艺术反映现实的一面,艺术之为艺术,还在于它不等同于现实,首先,它融铸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现实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戏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不完美人生的弥补,从而或多或少带有梦幻色彩。戏剧理想作为一种艺术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却并不提供现实人生所遵循的具体生活模式。因为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反差的。
在《霸王别姬》里面使用了两样绝妙的道具,分别是—霸王(段小楼和自刎的宝剑。电影通过段小楼成功的展示了程蝶衣的迷恋和对菊仙的'背叛,通过宝剑的浮沉委婉的见证了段小楼、程蝶衣不寻常的"爱情"。而影片在理想与现实永恒矛盾的审美观照中,显然倾斜于理想化人生。虽然仍具那种理性批判的目光,并未将理想化人生过分理想化。
影片未回避程蝶衣为日军演出的失节,也示加避他沉沦于鸦的失行。但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痴迷的执着,"从一而终"的情感的真挚,超越世俗是非的我行我素,倘徉于梦幻与现实的迷离,寓有一片纯真的童稚之心,构成了一个超凡的精神境界,弥漫着一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之美。
此片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并记述几个不同时代政治变幻社会嬗替之轨迹,艺术难度很大。在这个意义上,影片的解答已属难能可贵。不过人物命运的跌宕与时代风云的投射,尚未到水乳交融之境。
某些政治变革之笔触尚见意念显豁,人物的时代沧桑感略显不足,比如菊仙。影片最后的高潮,这种人物与时代的分裂更见痕迹。程蝶衣与段小楼在《霸王别姬》绝唱中虞姬以剑自刎,构思精妙,气氛浓郁;没有这戏不足以为全片划一个圆满的句号。遗憾的是,程蝶衣未自刎于演出权力被剥夺或被“”中人的尊严遭到残酷蹂躏之际,悲剧的心理依据和情绪积累就不能说是很充分了。
没看《霸王别姬》这部部电影之前,就其片名《霸王别姬》给我的直观感觉来说,我推测它肯定是场血雨腥风、狼火硝烟、马革裹尸的豪壮场景,看完之后,它果然是场视觉盛宴。不管是从布景、影像语言还是故事结构上都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但我没有从中找到我所期盼中的那个悲壮的场面。它只是以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的故事情节为引子,或者说为线索,串连起另一个也很悲壮的故事。虽说也很悲壮,但或许我们对《霸王别姬》的印象太过于完美了吧?其它形式的悲情剧始终难却难以企及它的高度,难以取代它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影片《霸王别姬》中的故事讲的是:旧社会里的两个戏园子里的小孩经历千辛万苦,并最终成为名角儿的故事。他们和项羽一样,生逢乱世,也为了自己的“霸业”拼命闯荡,但他们和项羽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似乎被项羽的高大形象掩盖了他们俩,没有真正的西楚霸王光辉。其中的一角段小楼(小石头,没有项羽“霸”的地道,程蝶衣(小豆子也没有虞姬“柔情”的彻底。但两个故事都较宣明地体现出了匹夫之勇。项羽就不用说了,他目有重瞳,力能扛鼎;据《史记》记载:他身高八尺有余,手持楚戟,身披乌金甲,胯下乌骓马。他自诩: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还曰:“吾自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在古代不光是项羽,关二爷关云长是如此,黑旋风李逵更是如此。故事中段小楼虽然只是戏扮西楚霸王,但他似乎真把自己当霸王了,不但无视权贵袁四爷,还狂言:“共产党来了也照打.......”这风格岂不是西楚霸王的影子么?同样的争强好胜,像拼命三郎石秀一样,处处拼命。
再赘述一点儿,关于中国古代匹夫之勇的起源,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很好的实例。那就是“我”字,“我”的原始意义就是一件兵器,这种兵器据考是用来砍马腿的,其形状就像“我”字的左半部分,把我字拆开看,左边就是兵器“我”的形状,右边就是个兵器戈,怎么讲呢?就是说在古代人们作战时,有人非常勇猛,能够双手持兵器,左手持我,右手持戈,上砍人头,下砍马腿,冲向前时大喊一声:“我来也!”这个“我”就是专门用来砍马腿的;这个“我”字后来逐渐被当做第一人称代词了。看来在造字之初,匹夫之勇就已经很盛行了,而且在当时,应该还是比较鼓励的。
逞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是万万不可取的。程蝶衣在接受国民党审判时就是图一时之快,害己害人,何必呢?这部影片当中,处处可以看到西楚霸王的影子。
霸气能霸多久?要看人民的态度。项羽一生***人无数,不得民心,故其必败!故事中涉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荷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果日本呢?和项羽一样只霸了八年,国民党更沉不住气,结束的更快,三年就没了!很明显,是这部影片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敢从呈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古人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失足成千古恨!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因自己逞能而是自己后悔自责的事。只是或大或小而已。当然生活不是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重头再来,像项羽这样的错事不可能回头的!
再回到影片本身来看,其中的好些东西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说:小豆子的妈妈为了让他能够学戏,将他的第六指生生剁掉,戏园里的师傅变态地惩罚弟子们,令他们头顶水盆跪在冰天雪地里,师兄用烟斗捅师弟的嘴巴等等。让人觉得惨不忍睹。还有哦共产党不适合的文化政策。当然我们不敢说这是谁个人的错,这是一个时代的错,一段历史的悲哀!我们只能铭记教训,不敢再犯错。
再说虞姬这个弱女子,在最后竟也逞强,拔剑自刎。千年的末路英雄的悲壮被重新安排到了现代人的身上,重现当年的壮烈。有人说:“还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泪要流,道不尽的思绪飘荡在蝶花共舞间.......”还有人说这部影片,气势恢宏,雅俗共赏,将历史的动荡起伏和个人的命运结合起来,以中国传统的京剧为支架,用紧凑细腻又富有张力的画面征服了观众,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确是这样的,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可以对号入座,能够使我们从心底为之折服。
经历一系列的生活的洗礼,通过学校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长大了。我在平日总要求自己做到平静,要微笑着面对一切,即使内心在是铁那冰河般的汹涌,再有万般愤怒苦闷,也必须的拼命地先忍下来。我不敢再逞能、不敢再冲动,对不能如愿的事物,我选择无奈和认命。
这两天学了《京剧》这一课,京剧被介绍的.淋漓尽致,作为课外补充,我决定看一场戏。
其实对我来说,戏曲并不怎么有魅力,在幼小孩童的感知里不过是又烦又噪,吚吚呀呀的难听死了。我烦那踱来踱去的步子,那断断续续若干分钟才能唱完的歌词,那浓装重抹的面饰——而今天,已经六年级的学生,深为过去的看法而感觉到羞愧。我要重新在这,认认真真的看一出戏。
《霸王别姬》是被认为是东方美代表的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作为主角演唱的。讲的是霸王的部队已军心涣散,四面楚歌,霸王欲带虞姬***出重围,可虞姬怕连累霸王,挥剑自刎。看到这里,我竟然感动了……
是啊,他那……不,不如说“她”那嗓音十分好听,圆润优雅,听起来似乎辽远而逼近,又柔和而铿锵。“她”将这感人的画面演出的惟妙惟肖。或许这就是中国的艺术吧!是成为国粹的原因吧!是外国人都为之敬佩的原因吧!
八年了,我从没有仔细的听过一场完整的戏曲。今天,我静静的倾听,认真的品味国剧的美。这是一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闻名的艺术精品,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国粹而感动骄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