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听我说》已经播放至第三期,经过前两期节目的收视以及口碑成绩可看出,其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还是蛮受欢迎和认可的。自从独生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后,亲子类的电视节目就越发的受关注,因为一个大家庭的希望和前景都将寄托于这个独生娃娃,所以父母们特别的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传导。可是不管多么精明、多么用心、多么认真的.对孩子进行呵护教育管理,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哪怕父母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时间里都是正确的,可那百分之一也许就是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源。
经过对《妈妈听我说》三期的观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大部分父母们基本都是在无所准备的情况下迎接孩子的到来,节目中许多妈妈也由亲口承认,其实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去对孩子进行教导,也是在一边摸索、一边教育。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孩子法,在实践中学习、在问题中领悟,相比欧美国家的父母,他们在孩子出生前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必须上一些育儿学习班,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种错误。在做父母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对孩子教育问题上,很明显的看出中国父母的严重不足。
这种大的趋势和成熟教育体系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现,但从目前的孩子教育问题上何以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特别是现在的许多80后父母,本身就对育儿方面少、缺知识。而且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本着孩子必须完全服从、听命父母而进行的,孩子完全遵循意为听话、孝顺;反之就会责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孝顺。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认为做什么好、怎样做比较好,将这种思想强制实行于孩子身上,我们父母主观教育也是一种错误。
而《妈妈听我说》节目的呈现,则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了这一问题。节目以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妈妈倾听的方式进行,听听孩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听听孩子对于妈妈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有哪些做法和行举使得自己不愉快、或是接受不了的。节目中的各个家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问题都是千奇百怪、各有不同,每一期的节目都能折射出中国家庭里育儿教育的不同问题。
就拿上一期节目中的两个典型问题来讲,第一个是关于妈妈给我个拥抱的问题,女儿投诉妈妈在生活中几乎不给自己拥抱,使得自己感觉不到妈妈的爱和温暖。从妈妈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缺陷所致,妈妈小时候也没怎么受到过母亲的拥抱,自己也属含蓄型的妈妈,所以在自己身为妈妈之时,不太愿意去拥抱孩子,认为太过娇羞。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内心的满足和鼓励。从针对这一问题,节目中其他孩子的看法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对于妈妈给予审判的意见,在他们的言辞之中,都认为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拥抱,因为这是一种爱、是一种奖励、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满足。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讲,这也是给予了其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情感交流时一些启示,也会或多或少的改变着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个是关于妈妈不陪自己吃饭的问题,孩子投诉妈妈在吃饭的时候自己看韩剧,不同自己一起吃饭,不开心。这一问题刚出现出来的时候,台上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而当妈妈阐述自己辞了工作全心教育孩子,其他时间都在陪护他,唯独吃饭时想做一点自己的事,并且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才有了吃饭时自己看韩剧的习惯之后,也有几个娃娃想改变开始的意见,认为妈妈这样做可以理解。
从这个问题的根源上看,妈妈几乎是在用自己的全部时间陪孩子、且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都没错,但从科学的方向去审视这个问题,则并不是一种全心陪护和独立性的最佳方式。既然孩子需要吃饭的时候妈妈陪着一起吃,妈妈是应该去实现和满足的,而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其实可以从别的事情和时间上去实施。
在这两个问题的呈现上,通过孩子的投诉、以及台上其他孩子们的真实意见,妈妈们终于领悟和反省过来,其实有些方面确实不能太过主观、不能太过自私,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满足孩子的愿望、遵循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重要。而在这些问题反思和孩子思想反馈之后,妈妈们则可以更加理性而又科学的教育辅导孩子。
所以,从节目的主题来看,《妈妈听我说》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想法,通过在节目中将各种不同家庭教育问题的呈现,给予妈妈一种反省和学习,改善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教育方式,让育儿教育更加科学人性合理化。虽然节目中每每呈现的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其实它也折射出了其他许多家庭中的类似问题,父母们通过观看节目,通过聆听如此之多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是可以有助于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生活环境提升的。所以,很多时候,其实孩子们的所言甚是,也是一本育儿经。
看我这么马虎,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马虎来历”的故事:
宋朝时有一个画家,画画总是牛头对马嘴,很不认真。有一天,画家正在画画,他刚画了一个虎头,有人请他画一匹马,他就顺手在虎头下接着画了马的身子,随手就交给了来人。那人问:“这是什么?”画家说:“马马虎虎,就叫马虎图。”
那人说不要了,画家就把它挂在自己家里。大儿子问:“这是什么呀?”画家说是老虎,小儿子说是马。后来又一天,大儿子去打猎,把人家的马误认为是虎,就把它打死了,结果只能陪人家钱。又过了几天,小儿子在森林里看到一只老虎,还以为是马,就想去骑马,结果被活活地咬死了。画家非常伤心,看着这血淋淋的事实,他非常伤心,非常后悔,就把那幅马虎图给烧了。
后来人们把做事随便的行为叫做马虎。小马虎往往会酿成大错误。我以后做事可要认真细致了。
尽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喊了数十年,不过,实事求是地说,纵观中国教育尤其亲子教育发展现状十分迟缓,很难和西方国家开放式教育并驾齐驱。也正因之,日积月累,习惯了“中国式教育”的教师或家长们鲜有对萌宝内心需要进行关注。
在此意义上,由北京卫视播出的大型萌宝话语权亲子节目《妈妈听我说》来得恰到好处。00后虽然生活在五彩多姿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从节目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内心是非常纯净的,三观很正,有着超于小孩子甚至是成人的观念和心理。通过节目可以看出,00后其实是讲道理的,不只是贪玩蛮横有优越感,他们有着自己更深刻的思考。00后的言论让我们很多成年人非常汗颜和感动。
细数历数,时下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亲子类节目不可谓不多,从《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回来了》不一而足,似乎热衷于户外运动的父爱才是亲子类节目的主体。相比之下,作为亲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妈妈”这一角色远被忽略。从某种意义上,从生育角度和社会角色扮演这双重角度来说,在越来越多人的眼里,“妈妈”似乎已沦被“生儿育女”的工具和新时代的“保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
中国儒家文化中,向来有着“严父慈母”这一说。不管“孟母三迁”也好,“岳母刺字”也罢,亲子教育永远离不开“妈妈”这一群体。也正因之,我个人觉得,相比《爸爸去哪儿》这类户外体验式的“父爱式亲子教育”,《妈妈听我说》这类“母爱亲子教育”反倒更真诚、有趣得多。
不容回避的是,相比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来说,尽管物质进步不止一大截,但现在的孩子内心压力山大,精神上也不轻松。也正源于内心之累,绝大多数孩子似乎都过早地失去了童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和成人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寻找一个精神的突破口。然后在传统意义“妈妈”的眼里,失去了沟通环境和亲子平台,想要实现这一点显然不太容易。
一言以蔽之,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尽管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所以,孩子们亦很需要一个“心理健全”的家庭医生——妈妈为自己进行精神梳理。想在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不过,幸好,《妈妈听我说》这档亲子类节目的出现,为那些遇到了“问题”的孩子找到一个沟通、发泄和缓解内心压力的`出口。
尽管《妈妈听我说》和《爸爸去哪儿》同为亲子节目,但两者的定位大相径庭。相比之下,如果说《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户外、陪伴、益智类真人秀节目的话,《妈妈听我说》则是一部现场PK火药味儿十足的室内情景剧。这档“亲子类”情景剧,绝不同于《家有儿女》系列剧家长里短式的卖萌,亦不同于其他。节目中即有萌宝对成年妈妈的质问,也有20位或犀利或卖萌或深度极品萌宝对当事“妈妈”的审问,主持人乐嘉变身“孩子王”,作家六六以“妈妈桑”的方式充当情感观察员,这对“性格专家+心理大师”的非常组合刚柔并济,不失看点。而在节目最后,当事“妈妈”和当事萌宝最终握手言欢“从对抗走向对话”,更多意义上实现了自己的情感诉求。所以,我们与此说这是一档亲子节目,莫不如说每一期都是一部好看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育儿教育大都是“灌输式”教育,譬如“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等等,这种“强制”教育和填鸭教育必须有很大的缺陷。相比之下,《妈妈听我说》这档节目率先上阵,让“辣妈”放下姿态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赋予孩子更多的话语权,从精神对抗走向对话,值得称道。
没有个性的学校绝对不是一所好学校,那只是一个习惯于填鸭式应试教育的教育连锁店。同样,一个不会和孩子沟通和对话的父母本身也不是一个合理的父母,只是一个“长官”式的家长。在此意义上,如果说《妈妈听我说》是一档亲子类节目的话,莫不如说是一堂献给亲时代家长的公开课。
自《爸爸去哪儿》火爆网络上下荧屏内外后,亲子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扑面而来,颇有忽如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一时间,萌爸萌娃满世界飞,让过气或正当红的明星父亲与他们的星二代孩子瞬间成为网络热词、关注对象。而在这火热的围观背后,众多节目的最初宗旨——如何教育孩子,却常常被忽视。
于北京卫视热播的《妈妈听我说》走的也是亲子路线,但与众多节目不同的是,《妈妈听我说》将节目主角锁定为草根母亲与她们的孩子,弥补了亲子秀中母亲常常被缺席的尴尬。而且,节目于室内录制,而非跟风周游各地。乐嘉主持,买红妹、六六坐镇观察员席则让节目有了更多知心姐姐与小盆友沟通交流的氛围。当然,节目最大的“另类”之处在于将话语权交给孩子,倾听孩子诉说,让孩子们自辩是非真假对错。
节目中,妈妈、主持人、明星观察员都是配角、倾听者。如果妈妈做错了,还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这种将话语权主动交给孩子,与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朋友而非上下级、师生、高低辈关系的形式,不仅在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甚为罕见,在隶属社会教育的亲子节目中也属创新之举。令人可喜的是,从首期节目孩子们的表现来看,这种以孩子为主体的形式是颇受欢迎的。节目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相互争辩,有的娓娓道来了,有的妙语连珠,精灵本性,天真生性被展示得一览无遗,而妈妈们也找到了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一直以来,中国式家庭教育都屡遭诟病,父母与孩子之间常常形成不对等难平等的对立关系。父母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鲜少有机会与孩子沟通、倾听,而孩子们也迫于作业的繁重、父母的威严,没有时间甚至害怕与父母说心里话。因此,一旦出问题,父母常以“不能、不行”等命令式口吻打压孩子,孩子想反抗,想争辩,想表白却没有机会。《妈妈听我说》就是基于这么一种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而应景推出的。从栏目名称看,节目主打“孩子与妈妈的沟通交流”,旨在改变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模式,其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就节目内容而言,《妈妈听我说》选取的也都是颇有现实意义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小女孩化妆的问题,妈妈到底该不该反对。就此,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过程中,她们不仅会卖萌,耍酷,犯呆,时不时还能绽放出颇具思想、哲理的名言、金句,让大人们刮目相看,而这恰恰也是节目的终极目的之一。再比如,有个男孩喜欢唱歌,但他很内秀,害羞,不喜欢在公开场合唱歌,这让妈妈很着急,以至于要强迫孩子大声唱。对此,孩子们的辩论更为激烈,而且意见针锋相对,均说的头头是道,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令在做的叔叔阿姨、电视机前的观众汗颜、感佩,甚至深思、自省。
通过节目不难发现,这些00后的中国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差,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用言行打破了常人对00后的固有印象,他们不再是只会吃穿玩乐的一代,他们是有思想的一代,有活力的一代,是进击的一代,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三观正确,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中,都泛着层层希望之光,让人不得不感佩,未来是他们的,希望也属于他们。但前提之一必须是,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要给孩子们充分自由表达,敞开心扉的机会,《妈妈听我说》热播也正反映了全社会尤其是00后们渴望与家长思想交锋,与社会沟通的***。
如果说中国孩子与父母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沟壑,立着一堵厚厚的墙,那《妈妈听我说》就是一座桥,一扇门。一座沟通妈妈、孩子心灵交流的桥,一扇开启母子母女平等交流沟通的智慧之门。有了这座桥,这扇门,妈妈们就能静下心来聆听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了这座桥,这扇门,家长与孩子间的对与错、是与非、黑与白,矛盾与冲突也将一个个消弭开来,家庭教育方能实现其真正的目的,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妈妈听我说》不仅能怡情更能养心,为妈妈、孩子们点亮一盏灯,送来一束光,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教育失败乃至束手无策的爸爸妈妈们。
电影圈有句格言:“远离水、孩子和动物,他们全都能毁掉你的电影!”这个魔咒式的警示出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此三者的驾驭性委实是个挑战,尤其是孩子,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以及下一秒能干出什么,所以哪怕是艺术追求没那么高的电视圈,轻易也没人敢招惹熊孩子。而就在上周末,北京台逆市而动,推出了大型亲子互动节目《妈妈听我说》,竟把话语权交给了二十位熊孩子。
带过孩子的想必都有心得,一个孩子是一只麻雀,两个孩子是一群麻雀,二十个熊孩子那就是一整个麻雀的星球。参与过节目录制的人还知道,录制节目和盖房子一样,都有事先规划好的蓝图,需要严格按照策划流程来执行。那么问题来了,要在一个麻雀星球让熊孩子们字字珠玑,并梳理出一条理性而清晰的话题脉络来,想想都令人头疼。对此,芒果台《爸爸去哪儿》的攻略是,精选孩童四五枚,且由明星爸爸一对一地引领,并在简单的游戏环节中捕捉孩子的本真萌趣,星爸是主导。《妈妈听我说》并不是游戏真人秀,它当归位话题类节目的箩筐,节目中没有家长保驾护航,孩子们需在互动辩驳中碰撞交锋,童趣之外,还承载着亲子困惑的探讨。
如果仅只从舞台阵仗看《妈妈听我说》,就像是一档时髦的相亲节目,二十位萌宝呈U形排开,只留一个开口放妈妈进来。萌宝们严阵以待,妈妈带着自家亲子困惑登场闯关,就好比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如若大多孩子说不,就会送入小黑屋“改造”。妈妈们登上的小车看似轻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囚车,只有获得多数判官宝宝的支持,方得萌宝们助力打消自家孩子的一些个“非分”念头。
话题类节目是个系统工程,录制时长往往消耗大半天,要让宝宝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分守己五分钟十分钟还好,一站就是若干小时而且还要二十位宝宝始终如一保持阵型,显然不比马戏团驯兽容易。这种节目做得顺时将精彩纷呈,做得不顺,幕后团队或将被熊孩子们活活整死。因此二十位熊孩子组成的萌宝天团经过精选,其中不乏《小爸爸》里饰演夏天的童星朱佳煜等熟脸,可谓个个都是小人精。
从首期节目呈现的几个段落来看,虽说完成度参差不齐,孩子们时而小大人时而无厘头式的辩驳展露无遗,执行团队的耐受力和执行力可见一斑。而来宾是节目制衡萌宝们造次一大法宝,其中尤以五岁的化妆小狂人鹤立鸡群,这妮子不仅天性爱美,辩才更是了得,好一出舌战群儒,将二十位萌宝和主持人乐嘉一并挑翻。星妈则是提升节目容量和关注度的另一大利器,第一次带女儿亮相的买红妹被自家女儿扣上了“母老虎”的大帽,而一心想儿子大方示人的张惠春无意间让儿子贴上了羞萌的标签。
《爸爸去哪儿》火了,赚了个海满,亲子节目貌似迎来了春天,年内还有《家有儿女》、《爸爸你好吗》、《辣妈学院》、《爸爸请回答》、《改造熊孩子》和《宝贝看你的》等二十多档亲子节目将与《妈妈听我说》竞技,扎堆势太令人堪忧。还好《妈妈听我说》并非跟风复制,有着自己的定位和使命,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在抑制孩子天性和剥夺孩子话语权等亲子理念主导的当下,尝试着将话语权交给一帮熊孩子,让儿童话语权大行其道,实验探索价值不容小觑。
《妈妈听我说》已经播放至第三期,经过前两期节目的收视以及口碑成绩可看出,其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还是蛮受欢迎和认可的。自从独生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后,亲子类的电视节目就越发的受关注,因为一个大家庭的希望和前景都将寄托于这个独生娃娃,所以父母们特别的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传导。可是不管多么精明、多么用心、多么认真的对孩子进行呵护教育管理,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哪怕父母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时间里都是正确的,可那百分之一也许就是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源。
经过对《妈妈听我说》三期的观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大部分父母们基本都是在无所准备的情况下迎接孩子的到来,节目中许多妈妈也由亲口承认,其实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去对孩子进行教导,也是在一边摸索、一边教育。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孩子法,在实践中学习、在问题中领悟,相比欧美国家的父母,他们在孩子出生前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必须上一些育儿学习班,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种错误。在做父母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对孩子教育问题上,很明显的看出中国父母的严重不足。
这种大的趋势和成熟教育体系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现,但从目前的孩子教育问题上何以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特别是现在的许多80后父母,本身就对育儿方面少、缺知识。而且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本着孩子必须完全服从、听命父母而进行的,孩子完全遵循意为听话、孝顺;反之就会责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孝顺。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认为做什么好、怎样做比较好,将这种思想强制实行于孩子身上,我们父母主观教育也是一种错误。
而《妈妈听我说》节目的呈现,则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了这一问题。节目以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妈妈倾听的方式进行,听听孩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听听孩子对于妈妈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有哪些做法和行举使得自己不愉快、或是接受不了的。节目中的各个家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问题都是千奇百怪、各有不同,每一期的节目都能折射出中国家庭里育儿教育的不同问题。
就拿上一期节目中的两个典型问题来讲,第一个是关于妈妈给我个拥抱的问题,女儿投诉妈妈在生活中几乎不给自己拥抱,使得自己感觉不到妈妈的爱和温暖。从妈妈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缺陷所致,妈妈小时候也没怎么受到过母亲的拥抱,自己也属含蓄型的妈妈,所以在自己身为妈妈之时,不太愿意去拥抱孩子,认为太过娇羞。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内心的满足和鼓励。从针对这一问题,节目中其他孩子的看法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对于妈妈给予审判的意见,在他们的言辞之中,都认为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拥抱,因为这是一种爱、是一种奖励、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满足。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讲,这也是给予了其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情感交流时一些启示,也会或多或少的改变着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个是关于妈妈不陪自己吃饭的问题,孩子投诉妈妈在吃饭的时候自己看韩剧,不同自己一起吃饭,不开心。这一问题刚出现出来的时候,台上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而当妈妈阐述自己辞了工作全心教育孩子,其他时间都在陪护他,唯独吃饭时想做一点自己的事,并且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才有了吃饭时自己看韩剧的习惯之后,也有几个娃娃想改变开始的意见,认为妈妈这样做可以理解。
从这个问题的根源上看,妈妈几乎是在用自己的全部时间陪孩子、且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都没错,但从科学的方向去审视这个问题,则并不是一种全心陪护和独立性的最佳方式。既然孩子需要吃饭的时候妈妈陪着一起吃,妈妈是应该去实现和满足的,而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其实可以从别的事情和时间上去实施。
在这两个问题的呈现上,通过孩子的投诉、以及台上其他孩子们的真实意见,妈妈们终于领悟和反省过来,其实有些方面确实不能太过主观、不能太过自私,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满足孩子的愿望、遵循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重要。而在这些问题反思和孩子思想反馈之后,妈妈们则可以更加理性而又科学的教育辅导孩子。
所以,从节目的主题来看,《妈妈听我说》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想法,通过在节目中将各种不同家庭教育问题的呈现,给予妈妈一种反省和学习,改善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教育方式,让育儿教育更加科学人性合理化。虽然节目中每每呈现的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其实它也折射出了其他许多家庭中的类似问题,父母们通过观看节目,通过聆听如此之多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是可以有助于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生活环境提升的。所以,很多时候,其实孩子们的所言甚是,也是一本育儿经。
在此意义上,由北京卫视播出的大型萌宝话语权亲子节目《妈妈听我说》来得恰到好处。00后虽然生活在五彩多姿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从节目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内心是非常纯净的,三观很正,有着超于小孩子甚至是成人的观念和心理。通过节目可以看出,00后其实是讲道理的,不只是贪玩蛮横有优越感,他们有着自己更深刻的思考。00后的言论让我们很多成年人非常汗颜和感动。
细数历数,时下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亲子类节目不可谓不多,从《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回来了》不一而足,似乎热衷于户外运动的父爱才是亲子类节目的主体。相比之下,作为亲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妈妈”这一角色远被忽略。从某种意义上,从生育角度和社会角色扮演这双重角度来说,在越来越多人的眼里,“妈妈”似乎已沦被“生儿育女”的工具和新时代的“保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
中国儒家文化中,向来有着“严父慈母”这一说。不管“孟母三迁”也好,“岳母刺字”也罢,亲子教育永远离不开“妈妈”这一群体。也正因之,我个人觉得,相比《爸爸去哪儿》这类户外体验式的“父爱式亲子教育”,《妈妈听我说》这类“母爱亲子教育”反倒更真诚、有趣得多。
不容回避的是,相比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来说,尽管物质进步不止一大截,但现在的孩子内心压力山大,精神上也不轻松。也正源于内心之累,绝大多数孩子似乎都过早地失去了童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和成人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寻找一个精神的突破口。然后在传统意义“妈妈”的眼里,失去了沟通环境和亲子平台,想要实现这一点显然不太容易。
一言以蔽之,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尽管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所以,孩子们亦很需要一个“心理健全”的家庭医生——妈妈为自己进行精神梳理。想在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不过,幸好,《妈妈听我说》这档亲子类节目的出现,为那些遇到了“问题”的孩子找到一个沟通、发泄和缓解内心压力的出口。
尽管《妈妈听我说》和《爸爸去哪儿》同为亲子节目,但两者的定位大相径庭。相比之下,如果说《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户外、陪伴、益智类真人秀节目的话,《妈妈听我说》则是一部现场PK火药味儿十足的室内情景剧。这档“亲子类”情景剧,绝不同于《家有儿女》系列剧家长里短式的卖萌,亦不同于其他。节目中即有萌宝对成年妈妈的质问,也有20位或犀利或卖萌或深度极品萌宝对当事“妈妈”的审问,主持人乐嘉变身“孩子王”,作家六六以“妈妈桑”的方式充当情感观察员,这对“性格专家+心理大师”的非常组合刚柔并济,不失看点。而在节目最后,当事“妈妈”和当事萌宝最终握手言欢“从对抗走向对话”,更多意义上实现了自己的情感诉求。所以,我们与此说这是一档亲子节目,莫不如说每一期都是一部好看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育儿教育大都是“灌输式”教育,譬如“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等等,这种“强制”教育和填鸭教育必须有很大的缺陷。相比之下,《妈妈听我说》这档节目率先上阵,让“辣妈”放下姿态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赋予孩子更多的话语权,从精神对抗走向对话,值得称道。
没有个性的学校绝对不是一所好学校,那只是一个习惯于填鸭式应试教育的教育连锁店。同样,一个不会和孩子沟通和对话的父母本身也不是一个合理的父母,只是一个“长官”式的家长。在此意义上,如果说《妈妈听我说》是一档亲子类节目的话,莫不如说是一堂献给亲时代家长的公开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