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很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文人***客都盛赞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好象每每思念起家乡,必然是想念家乡的山水,或者是家乡的人。而我却固执地认为,想念家乡,实实在在地是想念家乡的美食。
难道不是吗?想念亲人朋友的时候,可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是发个电子邮件,可是想念家乡的美食呢,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排解。我来深圳已有些年了,每每让我对家乡留恋最多的,竟然是那永远魂牵梦萦的家乡的美食。
莜面
莜面,是莜麦子实磨成面后做成的一种食品。
印象中只有内蒙古才种莜麦,所以也只有内蒙古人才懂得怎样吃莜面。
现在的年轻人会做莜面的已经不多了。听老人们说,和莜面要一半莜面、一半水,要刚刚煮开的滚烫的水,立即冲入莜面中,这样活成的面才够软够筋道。莜面活好后,可以任意搓成各种形状,有窝窝、鱼鱼、顿顿、等,还可以和上土豆泥,做成山药鱼、金棍,也可以包上馅,做成莜面饺饺。这时就可以上笼屉蒸了,一般最多蒸十分钟就熟了。当然还要调好拌莜面的各种汤料。汤料有凉汤和热汤之分,凉汤用黄瓜、水萝卜、豆芽菜、熟土豆条、尖椒、香菜加各种调味料调制而成,热汤是用羊肉、蘑菇、土豆煮成,如果爱吃辣味的,还可以炝些辣椒油,拌在面里。
其实我在离开内蒙古以前是不大爱吃莜面的。可能是离开了家乡,便有了思念家乡的情节,感觉到天下美味都不如莜面好吃,便让家里人寄来了速食莜面,象方便面一样,用开水一泡就可以吃,可是味道实在是太差了,没吃几次,就把它丢在那里,再也不去吃它了。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你从家里带些莜面过来自己做不就可以了吗?那我再告诉你一个知识,生长在内蒙古的莜面只有用内蒙古的水和面才可以蒸得熟。不信,你可以看看深圳的大街小巷,全国各地哪里的特色小吃没有,却独独缺了内蒙古的莜面。
稍麦
每每与广东朋友一起喝早茶,品尝着广式稍麦,我必自豪地说,你们这叫什么稍麦呀,等你们去了呼和浩特,尝过了我们那里的稍麦,便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稍麦了。
是啊,来过呼和浩特的人都会对这里特有的早餐——稍麦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天清早,天刚蒙蒙亮,大街小巷的餐厅便都忙碌起来。要选红白相间的上好羊肉和新鲜大葱,用机器搅碎,加油、盐、味精、香料等拌匀,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加焖子了。焖子要用生土豆粉加一定量的清水,在火上熬制而成,熬好的焖子是透明的冻状,这时加进拌好的羊肉馅,拌馅这道工序就做完了。稍麦皮一般是头天就擀好了的,用上好的雪花粉和面,擀成饺子皮一样的形状,然后把擀好的皮夹生淀粉一层层落摞起来,最后用特制的木棰把边擀开,这样做成的稍麦才会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包好馅就可以上锅蒸了。蒸稍麦也有讲究,不能用金属笼屉,只能用竹子或木头、草编的笼屉,这样蒸出的稍麦才不会塌底。
食客们往往早早地就来了,要一壶酽酽的砖茶,边喝边等着稍麦上桌了。刚出锅的稍麦个个鲜嫩饱满、晶莹剔透,看着都让人馋涎欲滴了。
每每看到大街上在卖的`豆腐,都会想起我的家乡,和家乡的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是我的家乡——诸暨的一道名菜。在诸暨,无论是起屋造宅,还是逢年过节;无论是婚嫁,还是寿诞,它都会成为餐桌上的第一道菜。
在诸暨,它还是当地老百姓的一道家常菜。据说,乾隆皇帝在江南微服私访来到诸暨,到了一个农村里,看见黄昏已至,便在一户宵家吃饭,吃完”西施豆腐“后,不禁拍桌连声称赞:”好一个西施豆腐!“
那么酬谢豆腐和西施有什么关系吗?
传说西施出生在春秋战国的诸暨,大约是公元前500多年,而豆腐是淮南王刘安让八公炼长生不老丹,八公一不小心把卤水滴到了豆汁里,这一滴就形成了豆腐,做出了一道人间美味。
家乡的西施豆腐,做法很简单。
取出盒装白玉豆腐,将其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煮,可以去原水除豆腥,再用调制好的高汤当水倒入锅中,嫩笋,黑木耳切成丁,再与肉末一并加入锅中,煮开后,用淀粉泡水,调入锅中,边倒边搅,直到锅里汤汁浓稠,洒上葱花,一道美味的”西施豆腐“就完成了。
舀一勺吹凉,放进嘴里,略加咀嚼,细细品味,只觉金黄的豆腐伴有浓稠的汤汁,顺着食道流下去,鲜嫩滑溜,让人意犹未尽。
我爱家乡的西施豆腐,更爱我的家乡!
如今,路桥的美食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放学的傍晚,天空还透着一丝光亮,我和妈妈大步流星地走向美食节。
到了美食节,那里可谓是人群的海洋。走到一家羊肉串店铺,那些摊主一边烤羊肉串,一边随着音乐舞动,另外一只手配合着摇动着扇子,像是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火中飞舞。人们欣赏着,沉醉在音乐和舞蹈中。继续往前走,是一家“印度飞饼”。只见一位师傅抽出一团面粉,放在铁板上,飞快地揉起来。接着,师傅熟练而轻快地甩起饼来,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往大饼上撒一些馅料,然后上下左右折叠起来,放火上一烤,就完成了。
但是,在感受喜悦和美食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美食节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吗?
看着脚下的路,遍地都是竹签、泡沫盒、塑料碗。再看看游人,几乎个个都是吃完后就往地上随手一扔。还有就是餐桌上,都是人们吃完东西后的垃圾。
旁边有垃圾桶,我们为什么不扔,偏偏要扔在地上呢?我们手头有刚用过的泡沫盒、塑料碗还可以继续使用,为什么偏要再重新拿一个新的呢?我们自己有纸巾,为什么不在自己吃完后把餐桌清理一下以便接下来的人使用呢?难道我们的素质只有那么低吗?如果有其他地方的游客来参加,我们路桥的形象就这样被“毁灭”了吗?
下面有几组数据:平均每天3000人,每人使用5根竹签,7天共消耗105000根竹签,小小的数据,累计起来却是如此庞大,这也意味着有许多棵树会被砍去。人类的环保意识,难道只有这么低吗?
我想,只有环保的美食节才真正称地上是美食节。环保和美食不成比例,那么举办美食节才更有意义!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是一个离长江较近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水产品和农作物,所以,我的家乡常被称为“鱼米之乡”。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美食,我最爱吃的是江虾、菱角、锅块。
我们这里的江虾可不像海虾一样大,它只有一到两厘米长,头上长着两根很长的胡子,这些虾子还没炒时是白色的,有些地方还是透明的,像水晶做的一样。但是你把它下锅一炒,它们立刻卷了起来,还慢慢地变成了粉红色,隔着老远就可闻到它的香味,馋得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在水产品中,不但有动物,还有植物,那是菱角。菱角外面有一层黑不啦叽的壳,样子就像老牛头上的一对角,角尖上长着刺,如果你拿的时候不小心,还会被刺伤。虽然它外面长得不好看,但只要你把它剖开,里面就会落出白生生的肉来。它可以蒸着吃,也可以当菜炒着吃。蒸的时候,最好用沙木蒸笼,蒸一个多小时后,开盖就是香味。我们那里,一到夏天,大街上都是卖菱角的,“卖菱角啦,沙木蒸笼蒸的菱角”的叫卖声,离很远都听得见。有时候家里图方便,会直接去了壳,放上辣椒用猛火炒,绿色的辣椒衬托着雪白的菱角肉,又好看又好吃。
我的家乡还有一种美食,那就是锅块。锅块只有冬天才有得吃。冬天里,在街头巷尾,你总能找到锅块摊。只要有人来,老板就会拿出一小块面团,里包了肉或菜,再摊成饼状,在饼上拍上芝麻,然后把它贴在用油桶改成的火炉的内壁上,火烧得很旺,不一会儿,锅块就膨胀起来,表面变成了金黄色,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香气,烤好了,你还可以在外面刷上辣酱或是甜酱,在大冬天里能吃上锅块,可是一种享受。
对我们家乡的美食,你感兴趣吗?如果你的家乡没有这些食物,那就到我家乡来做客吧!我请你吃遍我们家乡的美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