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第八天妻子被医生判了“死缓”。在而后的日子,丈夫用了几年去救治妻子,却只换来家徒四壁、家母悲痛和妻子未变的判决书。而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那位朴实的婆婆,摄像机前她双眼含泪的诉说着的艰难和不死的希望,泪水滴落,照射下折散出无数悲痛与无奈,像把把利剑穿入我心,我不禁悲从中来。为何要如此辛苦地做这些无用功?一位不嫌弃夫家家贫、孝顺、善良的媳妇、妻儿的死对一位婆婆、一位丈夫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或许是自己的休止。虽未终止,却也已黯然失色、鲜活不再了。
妈妈的一位,不幸地患上了xx癌,现在已是晚期——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阿姨自己被卷入无尽的深渊、她的家人也被这份痛苦辐射。而我在得知这一坏消息后,内心也是被悲伤与惋惜充斥着——一想到那位、友善的'阿姨将于人生最静美的初秋痛苦,不舍地离开,泪水也不禁流下。死,意味着的终结。而在死前的每一个微弱的心跳与每一个的呼吸就意味着一丝希望,希望美好能驻足。为了这份美好,哪怕是人财两空,飞蛾扑火,我们,都愿意。
三毛是我最的作家之一。从《撒哈拉的故事》中所洋溢的幸福与满足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所充斥的与悲痛,再有《》首篇里带着笑与泪的回忆,荷西的死对三毛的打击可见正如一场浩劫!直至一条丝袜将它与荷西连接,直至死神带她去见阔别已久、只能在梦中相见的荷西,三毛,才解脱了。至亲至爱的死,就是自己的死,而心已死,身未死又何如呢?所以三毛,所以有许多人,便也尾随逝者,乘鹤西去。这死,意味着解脱,也意味着一份美好的延续。
祖母对李密的舐犊之情使李密甘心放弃功名利禄并写下万世传颂的《陈情表》;虞姬一抹绝望不舍的剑刎使项王大喊“虞姬虞姬奈若何!”,也成就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小凤岗村的人民为了至亲的沈浩书记的死而在一份交往的“天国”的挽留书上按下鲜红伤心的手印;廖静文对徐悲鸿的思念五十年来从未间断,唯一的就是在死后能伏在悲鸿的胸前,流泪地向他诉说着五十年来的思念。死,不是终结。心若在,爱就在,温暖,常在。逝者省市带给自己的与爱,永远与我们同呼吸,共悲欢。这死,意味着心与心的真正凝结!
像是渔人通过洞穴见到桃花源白的豁然,死,不意味什么。天行有道,死是无法避免的轮回。我们可以悲伤,但不可以沉沦;我们可以无奈,但不可以放弃;我们可以看清死亡,但绝不可以任由生命自生自灭——我们要做的,有且仅有珍惜每一次心跳的欢快,每一次呼吸的幸福,让别人为自己而感动也保存别人给自己的每一份感动。
纵观地球生物漫长的演变进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然界只有保持自然的平衡,保持正常的生物链和食物链,才能保证生命的不断延续和进化。一旦自然界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就会给世界带来灭顶之灾,很多生物就会因此绝迹,从这个世界上蒸发掉。人类是自然界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社会同样也逃脱不了这一规律。一旦失去社会平衡,社会就会出现动荡,甚至会发生血腥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失去平衡就意味着毁灭。
平衡才是自然法则的关键所在。神奇的'自然界创造了很多生命。它们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等等。它们还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又分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植物为食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同时还为生命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鲜美的美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和生物链。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自然中。大家相互依存,相生相克。从表面上看,老虎、狮子、鳄鱼、老鹰等食肉动物不可一世,但它们也有它们的弱点。一是进食比较困难。食肉动物不像食草动物寻找食物那么容易,它们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体力来进行捕***,而且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有时食肉动物会连续饿上几个星期。二是繁衍能力低。大慨是由于食肉动物捕食时体力消耗过大,影响了它们的生育繁衍能力。食草动物正好和食肉动物相反。大自然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它们可以很容易的吃到食物。上帝还赐给了它们很强的奔跑能力,食肉动物并不能轻易地吃掉它们。实际上,提供给食肉动物的食草动物,只是它们中的一些老弱病残。大自然正是通过这种以血腥来淘汰种群中的老弱病残,从而保证了物种的优化繁衍,形成了一条不可逆转的食物链和生物链。而且上帝还赐给了它们极强的繁衍后代的能力。一般来讲,弱小的生命都有极强的繁衍能力。比如:小草、蚂蚁、麻雀、山鸡、兔子等。从数量上讲,弱小的生命才是真正的强者。它们根本就不用担心种族的灭亡。三是生长期比较长。食肉动物的生长期都比较长,特别是老虎、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的生长期更长。它们从降生到学会捕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仅是需要身体的强大有力,还需要把乳牙换成利齿,更需要学会捕猎的技巧。而食草动物就不同了,它们从出生之时就会吃草,从落地之时就已经会奔跑。也许这就是上帝的特意安排吧。自然法则中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是一种保持自然界平衡的手段,一种形式,而生态平衡才是自然法则的关键所在。难道不是这样吗?曾红极一时主宰了世界近三亿年的霸主恐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大约距今2亿4千年前至6500年前,地质史上开始进入中生代,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不仅统治着陆地,而且称霸整个海洋和天空,其它动物都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它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这就是盛极一时的恐龙。可正是由于它们太强大了,到处都是它们的天下,从而打破了自然界所需要的平衡,最终不得不被大自然淘汰。整个庞大的家族突然从世界上蒸发了,突然从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类社会的平衡也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各利益集团之间,还包括各阶层之间都有一个平衡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社会就会不和谐。轻者出现利益之争,出现矛盾冲突,出现社会动荡;重者出现矛盾激化,出现局部战争、国内战争,甚至于是出现世界大战。翻一翻中国的历史,翻一翻世界的历史,大家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我上面的结论。一旦社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候,那就离改朝换代的日子不远了,老百姓也就很难逃过一场劫难。一旦世界出现能充当国际宪兵的角色,这个世界就不会安定,就会不断的发生局部战争,甚至于可能发生世界大战。
灾难的突如其来,“混乱”一度代表了我内心最深刻的恐慌、焦虑,已经存在的精神坐标几乎是在瞬间,随着房屋、山峦的坍塌而坍塌,随着人民的流离失所而流离失所。
我觉得自己就是天边的流云,就是田野里的蒲公英,无所皈依。情状类似新世纪以后的,始终没有一个完全可以依附或者带来点滴慰藉的依靠。
而诗歌作为“一门特殊的文学载体”,已经渐渐背离了大众,大众对诗歌的不关注几乎达到了历史的最低潮。我甚至为看见有人在不断的唾弃、亵渎诗歌表示无奈,但我只能无动于衷。新世纪以来,话语霸权的可能性,一直是让我怀疑的、和不确信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达形式的不同必然导致个人本位观念的差异,这个差异在一般情况下,会固若金汤,很难有较大改善。俗话讲,江山易改变本性难移,正有此意。
地震面前,诗歌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折,我不想直接讨论它的具体的价值所在,我想我更多在意、关注的是它的史诗意味,即历史价值。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报纸杂志,关于地震的诗歌几乎可以随处可见,数量之巨、参与人数之众、质量之高,均为历史新高。可以说,像如此壮观的“抒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诗人们”纷纷以自己的感官出发,捕捉诗意,表达心底的`哀痛、信念、感动、沉思,等其他的复杂感情。云南著名诗人于坚语:“心是什么,这个中国文化独有的说法很难概念化。离开具体的现场,很难说什么是心。但我今天可以明确地告诉人们,在中国四川汶山大地震是发生在人类身上的一切,完全可以证实心的存在。”
他认为大地震之后,人性开始回归了,这个回归不同于以往生命个体的回归了,而是作为社会整体的回归,是民族精神的回归。
“大地震使我们重新尊重生命。生命就是生命,没有错误的生命,没有敌人的生命,没有不值得珍惜的生命。痛心,就是痛惜生命,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命不同存在方式,这是和谐的基础。废墟下的待救者没有阶级、没有财产、没有贫穷、没有性别、没有年龄、贵贱高低,纭纭众生,一视同仁。一个字,救。生命高于一切,对于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这样的认识来之不易。这才是最根本的救。当我们拯救受难者的时候,其实是在拯救我们自己。最终得救的,是心。”这无疑是幸运的,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在任何废墟上都可以重建。
大量的地震诗歌正是这一信仰的体现。不管诗人怎么写,他(她)写的是真情,不管别人怎么读,他(她读的也是真情),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思考诗歌的力量究竟是什么。现在看来,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经历地震这一特殊时期,我不敢断言诗歌的走向了,一切都还不确信,但我坚信,诗歌是有未来的,因为它本身就具备的史诗般的价值。
慢慢的,我把心静了下来,有关地震的诗篇还在继续。或许,明天恐慌就开始逃逸,阳光就要灿烂,诗歌就要辉煌。
在生活中,人们生病了,就去医院看病,但是往往因为药费的昂贵,而放弃治疗。这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到医院里,把病治好,虽然花费了药钱,但是却留住了健康,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去获取更多的财富,所以健康既是财富又是家人的幸福和快乐。
记得第一次看白求恩的故事,觉得白求恩真伟大!来到中国救那些因为理想、为了和平而流血受伤的战士。最后因长期工作而感染了病毒,光荣的牺牲了。看着看着,眼泪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为白求恩的牺牲而感到伤心难过。但第二次读白求恩的'故事,心中不免有些觉得白求恩的牺牲太可惜了,如果当初他自己的病治疗好,那样就不会牺牲了,也就能救更多的伤员了,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就在这里,我要再一次强调:健康就是财富!
指导老师:XXX
……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