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诸葛亮诫子书阅读启示)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诸葛亮诫子书阅读启示)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22 01:04:40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诸葛亮诫子书阅读启示)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一】

《诫子书》写于公元234年(属汉建兴十二年。是时任属汉丞相的诸葛亮为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家书。全文共八十多字,以其凝练的笔法阐明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劝勉儿子勤学,奋发图强要从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系统地归纳了做人治学的,围绕静字劝学,指出了险躁的危害性。

围绕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诸葛亮教导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鼓励儿子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因而指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立志与学习的关系;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放纵怠慢的严重后果。

《诫子书》体现了诸葛亮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马虎,作风严谨的精神。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容情于理。读后实在让人感佩不已!

写《诫子书》时,诸葛亮尚在前线与劲敌鏖战。他为了属汉国事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尽头,始终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只能于戎马倥偬之际把想念儿子的情丝与指望儿子茁壮成长的希望凝结在纸笔上,留做儿子成长的永恒动力。

《诫子书》以独到的卓见,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做人的道理。特别是俭以养德的教育思想,对于封建社会身居显要位置的诸葛亮来说,提出这样的观点,很不容易,由此看来,诸葛亮是很重视子女教育的。他的这些闪烁着智慧的家教思想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不仅在当时对受劝者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而且在今天,对于我们广大做父母者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毕竟它浓缩着诸葛亮这位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英雄人物的毕生生活经历和成功的人生体验。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过了几个朝代,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他的儿子诸葛瞻谨遵父亲的教诲,也成为了一个淡泊明志的人。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时,诸葛瞻在***场上不收受敌国的高官诱降,忠心的为自己的国家奋力战斗。最终光荣的战死,年仅37岁。读到这里,我心里感慨万分。想到现在我们有的家长却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班长,上名校。真想对他们说,我们上学是吸收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做好准备“接世”,而不是为了这些虚名。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夫学须静也”。就是说:做什么事都安静下来,不要浮躁。我也要学习《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学会静思以修身养性。只有在困难面前,把心静下来,学会思考,才能战胜困难,才能想出更深的学问和道理。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因为只有努力学习,多听、多看、多想才能增长自己的本领。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有毅力,只有坚强的毅志力,永不放弃,才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这一点我是颇有感触的,我平时既要学习学校的各门功课,又要学习钢琴。各种音乐理论知识,长时间的琴键练习有时真是让我想放弃。今天,读了《诫子书》,更让我坚定了“非志无以成学”的道理,今后我要常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流芳百世的《诫子书》中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些道理简明易懂,真是我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寥寥数字,融汇了一代高人的心血与智慧,是诸葛世家最精短的传家古训,也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最著名的教子良方。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雄才韬略的出色军事家,他看重道德品德的修养,知天命而尽人伦,怀大志而拘小节,为后世立下“大义”的标准。综观《诫子书》,所谈无非“修养”二字。修养的对象,一则为身,一则为心,亦即修身养性之谓。修养的目标,入世则建功立业、济世利人;出世则入道得法、返璞归真。修身养性还与心性有关。现代作家于丹认为,心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善恶成分,是判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综合反映。现代的人都具备了与生俱来而好利的特征,但却很少有人会与生俱来的带有一种良好的心性,这就使人的发展、人命运的改变以及幸福的追求造成了一对矛盾体。心性并不在对外部他人的影响力,而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做事的成功与否,生活是否美满,乃至悲欢离合的遭遇,都在这个“心性”中。在当下这个数字信息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已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落,西方文化的汹涌而来,大大动摇了我们乃至我们上一辈经过数年、数十年培养、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它就象封闭的房间打开的一扇窗户,吸取新鲜空气,同时空气中也夹杂着苍蝇,无情的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对于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尘世,我们更要保持一种不动摇的意念,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有意地修养出一种好的心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已经过去了七、八千年,从古至今,凡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德,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学习,为养性修身也好,为追求个人发展也罢。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理念,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古人的教育思想、方法虽然简单,却是精辟、现实的。人生一世,何其短暂。一念之失,便入歧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穷庐”之悲,不在家徒四壁,而在心中;“将复何及”之憾,不在时光虚掷,尤其在永恒生命不得保全,而唯有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其独特的警世意义,鼓舞着我们不断向前。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四】

《诫子书》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的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的《诫子书》短小精悍,区区八十六字,却深刻地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读来发人深省,使人回味无穷,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那个时代正值汉室衰微,诸侯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一心为国,光明磊落,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他人和自己的儿子率先垂范,显现了高尚人格,时至今日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

斗胆地说时下就算你能写出洋洋洒洒的精美小说未必就能写出上乘的类似于《诫子书》的传世名篇。君不见《诫子书》八十六字,字字珠玑,阐述了敬业精神,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虽说《诫子书》是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写给其儿子诸葛瞻的,但其内容流逝至今却也不乏为我们领导干部的座右铭。

文章开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内心淡泊才能豁达雅量,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心胸开阔乃能登高,登高方能望远。涵养淡泊,甘守宁静,以超然心态对待眼前一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人,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的,在其位,便要谋其政,不要忘乎所以,不计民生民本,要踏踏实实的干一番事业,才能得到百姓称赞。

古人都知道以静思来反省使自己尽善尽美,一俭朴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而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却因一时的名利得失满腹牢***,那些“翻身”者就因不善于修身养性,于是乎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让金钱、美色、私利突破了自己的道德防线,成为“糖衣炮弹”的俘虏,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社会再发展,时代再变化,人也再变,任何时候,都要静心反思才能保持平和心态是,哪怕你岗位调换,职位升迁,都要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泄气,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踏踏实实学习,恪尽职守,不要满腹牢***,锱铢必较,与为官之道大相径庭,才能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百姓。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五】

宗教是神圣的,也是不可亵渎的,也许你未曾亵渎或是没有主观动机去碰触那道底线,然而,终究的结果却是一样----波威的惨死是一幕悲剧,更似是一种警醒:警告那些妄图利用一切手段摒弃宗教信仰的人类不要作无谓的、愚蠢的尝试;也使那些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徘徊在以“科学为标杆”和以“吾神为信仰”这两种截然不同道德观之间的人们幡然醒悟----那一刻,波威的父亲是可悲的,似乎他那引以为豪的智慧之花在神祗的面前瞬间地凋谢了,含苞待放的、令人期冀的妄想也轰然崩塌,刹那间一无是处。“计算出冰够厚了”----他所得出的貌似完美无瑕,实际却是令人迭声叹惋的结果直接断送了自己爱子的性命。冥冥中注定了:科学是他的唯一信仰,神祗却主宰了他的一生。

影片长约55分钟,节奏比较缓慢,却完整地描绘出了三类人,分别是波威父亲—一个无神论者、波威姨妈---一个宗教信仰者以及波威这个“中立派”:至少在波兰这个宗教气息比较浓重的国家,这三类人是极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在悠扬的旋律中开始:旷远寂寥的冰面上,一个形似枯槁、毫无血色的年轻人把头埋在一堆即将熄灭的炭火中,雾霭升起,他悲悯的目光似乎离自己的灵魂也渐行渐远了。镜头切换后,波威的姑妈恍然若失地走向街角,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模样浮现在眼前,瞬间,她思绪如潮,痛苦像一头恶犬咬啮着她,内心的创痛迸发出来,酸楚的泪挂在眼角,却未曾滴下-----碾碎了的记忆浮尘飘洒在她内心的每一个角落,已然逝去的片段把我们也带入了曾经的波威的世界。

波威长着一双明亮迷人、令人艳羡的蓝灰色眼睛,他热爱生活,聪明伶俐,富有同情心,具有一切父母所想往的孩子所具备的品质;波威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与波威同样明亮的双眸,略显光秃的头顶透露出一种睿智。他是标准的无神论者,依靠着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自家“貌似万能”的计算机,用波威姑妈的话来说“你爸很早就注意到许多事可以计算和估量,然后他相信一切都可以。。。。到今日他仍那么想。。。。。。”;波威的姑妈则是典型的天主教家庭诞生的教徒,奉神明为一切,从言语中我们也能看出她颇有嗔怪弟弟的信仰,并试图让波威相信“上帝存在,很简单。若你相信的话。”

小波威就这样生活在两个同样爱他的人之间,他的内心时常云遮雾罩:既然神秘的上帝掌控着万物生灵,那么,爸爸又如何每每都能依靠着自己的才智获得上帝的眷顾?既然连爸爸都说不清楚“死亡”这件事,那么,躺在垃圾场旁边的冻僵的死狗现在又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是否真像自己说的那样“或许它现在在那儿好多了”?小波威疑窦丛生,他小小年纪,决无法顿悟,瞬间湮没在自己迷乱的思绪中---艾琳娜姑妈和爸爸站在天枰的两端,各自手持足量的砝码,顾盼流苏地向他招手,而小波威却进退维谷,踯躅着:他所笃信的真理竟像是一双咬牙切齿、怒目而视的姊妹---她们各自不能相容。而小波威更想踏破这世间的樊篱,寻觅出一条更加完美的真理:上帝的确存在,爸爸也是对的!

当波威的爸爸确定“冰面厚度已够”后,他还惴惴不安地在上面蹦跶了几下,从中看出他并非确信数据和信息,更不会放任自己的孩子在任何危险的地方玩耍嬉戏,然而。。。。。。

“墨汁洒了!”他的面孔显得十分惊悸,他缓慢地拾起破漏的墨水瓶,蓝黑色的液体在书上涂鸦了一连串不规则的印记----这一令人不安的视觉隐喻交织着静谧和沉默似阵阵凉风向观众袭来,接着,便让我们瞬间遁入导演所提炼出的、积淀已久的高潮部分。。。。。。              呼啸而过的警车、奔跑的人群、暗灰色没有一丝生气的天空,观众们纠结的情绪被完全调动了一起来---我们所猜想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所不愿知道的真相。影片的镜头语言愈加平实地记录着波威的父亲从坚信到踌躇再到缄默不语、恍然若失,最后歇斯底里、绝望嗥叫的全过程---没有一丝浮夸卖弄的拍摄技巧,不需要考虑镜头是否合理、背景是否需要有隐喻的功能,或是通过视觉蒙太奇来表明内涵,高潮部分仅仅是通过一张一弛的节奏控制就把故事带到了尾声----波威再也没有出现,留下的只是祈祷的人群、忙碌的救护队员、波威父亲和艾琳娜姨妈兄妹二人充满了期冀、忿恨、迷乱、负疚、顿悟的.五味杂陈的表情。。。。。。

作为一位波兰的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通过纪录片般真实的镜头语言诠释着电影的每一个细节,这使得看完十诫第一部短片的观众无不心中阵阵绞痛。那些神祗-----上帝、耶稣、释迦摩尼、观音菩萨、真主安拉。。。他们隐藏着真身,让自己湮没在虚幻的时空之中,他们冷冰冰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每一件事以及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然而却从未对此横加干涉或阻隔或挽救。人们却是可悲的,当他们奴颜婢膝、低眉顺眼地祈求获得神的援助;当信仰的力量强大到以至于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们都敢于与命运对抗,只因每晚或每餐之前做过了祈祷;当我们迷失在一切“因果报应”的笃信中不可自拔以至于坚信在最关键的时候会有好运庇护,我们所看到的只能是歇斯底里的恸哭和令人迭声叹惋的结局。

然而,在这个由宗教统治了N久年数的国度,几乎每个国民内心的空地上都竖立着一块信仰之碑:它能指导他们的行为、给予他们信心、赐予他们勇气、平复他们的情绪。这无形的食粮滋养着波兰人民看似丰腴实则贫乏的精神圣土,在他们脸上所看到的是啜饮着宗教养料的欢愉以及簇拥在教堂中高唱圣歌的满足,以至于像波威惨死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也可能只被宣扬成是“他静静地离开了,在天国,他很快乐。”之类冠冕堂皇却贻笑大方的论断。

现在看来宗教信仰和科学理论并无完全冲突之说,前者不过是人们不自觉地一种精神寄托,后者也不完全能百分百地掌控世界。然而,当你抛弃了一样而全身心地投入另一样的怀抱时,下场却有可能是惨烈的。

我从中得出了个结论,仅是个人观点:最好先信奉上帝!

毕竟人类能研究科学,但永远无法研究上帝。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六】

诸葛老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诸葛老师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老师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老师,也定能比诸葛老师儿子强。

诸葛亮诫子书启示小学生作文【七】

在寒假里,我做了许多事,也看了许多书。但让我记忆最深、启发最大的是读了《诸葛亮兵法》里的《诫子书》。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诸葛亮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