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在相遇地点 对当初的自己道歉
梦里我能颠倒时间 对当初爱我的人拒绝
你将和自己擦肩 然后会发现两个自己
在现实梦境有同一张 惊讶的脸
我坐下和我自己聊天
我和我 我们都觉得很累
一个想远离是非 另一个却大声说别退
每次爱与爱交会 对谁都是一种冒险
只是赢的人幸福 输的人憔悴
我走进回忆 去见另一个自己
我想问他 也许奇怪的问题
你走进回忆 遇见另一个自己
告诉你 伤心其实合理
走进回忆 走进问题
才能走出伤心 痛是因为爱还有力气
每次 当爱与爱交会 对谁都是一种冒险
只是赢的人幸福 输的人啊 憔悴
我走进回忆 去见另一个自己
我想问他也许奇怪的问题
你走进所有的回忆 遇见另 一个自己
告诉你 伤心其实合理
走进回忆 走进问题
才能走出伤心 痛 是因为 爱还有力气
我走进回忆 遇见另一个自己
我想问她也许奇怪的问题
我走进回忆 遇见另一个自己
才发现伤心 原来合理
走进回忆 走进问题
在时光无涯的荒野里,我与叶子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地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里不期而遇,悄然邂逅。恰如时钟的三个指针以浅浅的足迹重叠在同一条光阴的弧线上,并且在时光的圆盘上的投下疏淡的剪影。在我们相逢的世界里,没有杂沓的脚步声,也没有美丽的鲜花与馨香的咖啡,似乎以一种非同寻常的状况且带着一种近乎梦幻的色彩结下的的情缘。这种不同寻常表现在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的似乎徒有岑寂的文字与缄默的灯火以及灯火下婆娑的姿影。
叶子是一个多愁善感,落落寡欢、帘幕低垂的深窗女子。在她清澈的双眸里时常闪烁着一种寂寥的忧伤。每当夜幕降临,叶子忧郁的眼神在朦胧的灯光下总是会映射出悲伤的倒影。每逢此时我的内心深处就会生出一阵阵不可名状的心疼和千丝万缕的情愫,犹如深深庭院里重叠交织的藤蔓,纷杂的在我心墙般的帷幕上肆意涂抹着色彩。
初次与叶子攀谈,我便有一见如故的情愫,彷若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我们彼此都沉浸在久违的静谧中,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从夜幕降临一直聊到灯火阑珊。我们心灵相通般的摊开题盒从古诗谈到散文,从遥远往昔的憧憬聊到今日的萍水相逢。随即十分默契般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心扉,期间所流露出的情思如泉涌一般地在彼此的心湖上漾开了一层层的涟漪,瞬息万变的波纹宛若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叶子与我一样都是钟情于文字的孩子,我内心深谙:假若爱上这样蕙质兰心的女子就必须一同爱上她那份独有的寂寞情怀。叶子与我有同样的怪癖,即我们不爱看电视剧也不爱逛街,诸如此类。我们一心徜徉在自己构筑的文字世界里,以致于常常不分朝暮,流连忘返。我们彼此不会诉说太多缠绵的情话,也不曾耽迷于那些泡影般的虚幻里。
诚然,叶子终究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女子,也会在不经意间吐露出自己的情意。我深深的记得那是一个雨后的黄昏,天色正值处于暮未暮的流光里,我与叶子一同漫步在落满树叶的街道上,我们肩并肩的款款地以相同的步调踏在柔软的落叶上,彼此都默然无语,聆听着暮风在耳畔细语呢喃。深秋时节的落叶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弥漫着花香的空气中翩翩起舞,瞬间一片金黄的树叶,飘落在叶子的肩上,我用右手从叶子肩膀轻轻拾下那片落叶,透过斑驳颓败的树叶表面,竟脉络清晰的看到叶对风从春到秋刻下的绵绵思念。此时叶子正抬头仰望雨后放晴的天空,我从叶子明亮澄澈的星眸里捕捉到了几近灰色的悲伤倒影及薄暮时分夕阳残照的幽暗色彩。我用手指轻触她的指尖,一直延伸到手指缝隙中央,她垂下眼帘,浓密的睫毛闪烁着黑色的光亮。少顷,我将叶子拥入怀中,并且用力的拥抱着她单薄的身体,我试图用自己的温暖融化叶子内心的悲伤。叶子随后轻启双唇,低声细语的对我说:我愿意和你在一起,并且愿意和你深刻的走下去。此时夕阳的霞彩与她星眸里的光彩重叠,朦胧闪烁,美轮美奂。刹那间,我差点叫出声来。当夜幕开始降临,所有白昼里的沉淀下来的哀伤都同袅袅炊烟一起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叶子的悲伤也该落幕了。
就在此刻,暮色四合,我透过朦胧的灯火看到了镜中的誓言……
作文遇见另一个自己二:
每一段文字里,都会有一个故事,就像是每一次的经历中,总会记住一些事情一样,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的记忆,总会让我们的心感受到不同的情怀。其实在很多时候,喜欢或者欣赏某个人,大体都是因为有一些共同的爱好,才会让彼此成为一生的朋友。不论是远还是近,能找到心意相通的朋友,真得是此生无憾了。
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
有些人,无需相识,却能通过一段话、一篇文字,明白彼此的心情。虽然隔着一张屏,一本书,一张纸,因为懂得,所以,她就是那个可以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人。 有些事,无需相约,却能在同样问题上达成同一共识;有些情,无需轰轰烈烈,却能深深铭记在心底。虽然时光荏苒,青春不在,虽然隔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因为懂得,所以,她依然是那个不管是开心或是悲伤,都可以在心底温情拥抱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遇到了,或男或女,只需一人,便足够了。因为只此一人懂你就胜过懂她自己。这种懂得,不是相邀,也不是牵引,而是实实在在自然而然的明白,这样的明白,无关风月,无关功利。
她懂你文字中隐藏的哀伤,懂你眉宇间隐含的淡淡清愁,懂你那一身素衣,懂你那一抹微笑;懂你那落花飘零时孤寂的心情,懂你那秋燕双飞时流淌的情思;懂你的低眉,你的浅笑;懂你的深情,你的不悔;这样的懂得,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亦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种懂得,不必言语,不必刻意,有时,只需浅浅一个微笑;这种懂得,不必解释,不必逃避,有时,只需轻轻的一声呼唤。这种懂得,是一种心情,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是青春草地上拂过耳边的那一缕清风。任时光飞逝,她永远都站在灯火阑珊处默默相守。任繁华落尽,她永远都守着心灵的'契约,千帆过尽处默默相望。
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太多的是在过着平淡的生活,那些华丽的爱情外衣,终究难以看懂;那些疲惫的身躯,裹着岁月的伤痛,终究不会深藏到底。秋风夜雨,总想有人能触摸内心的柔软,相视中读懂你潮湿眼眶里承载的故事。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走不进你的生活,却知道你的沉默,无论是谁,你的生命就有了诉说。
人生是一场遇见,人来人往,最稀罕的就是遇见另一个自己。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原以为就是青春片常规的套路,顶多增加了些同性描写。
但真正看完,才发觉自己错了,感觉安妮宝贝真的要好好感谢陈可辛。
故事并不复杂,围绕两个女孩的成长展开的,讲述了青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模样。但并也不止于此,它着重讨论了个体成长,讨论了两种自我的对立、冲突、矛盾与和解。让我看完觉得耳目一新,特别是最后那个照镜子的镜头,彻彻底底地将电影提升了一个段位。
电影据说对原著做了不小的延伸和改编,并且恰到好处。
故事最后的好几次大逆转,和一些片段的闪回,方式很新颖,结局很出乎意料,也带给观众很多的冲击。
其实,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
她们彼此靠近,又相爱相***,不过是对压抑在自我中的另一部分的靠近,和唤醒。她们是彼此的镜子,靠近和冲突,是两部分自我的此消彼长和互相对抗。
最后,这两部分自我握手言和,她们也就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样子。
导演曾国祥说:“七月和安生,其实是一个女人的两面,是我们成长到人生中的一个阶段的转变。可能,小时候你是安生,长大成熟后变成了七月;或者,小时候你是七月,但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想要做回安生。轨迹不同没关系,都一样精彩。”
青春期的爱情,只是引发她们快速成长的一个导火索,一个助推剂,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出现,不论他是谁。所以,在这部影片里,男主的位置没有那么重要,他只是在她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出现,促进她们的成长之后又迅速离开的抽象的存在。
就像多年后,七月多次看到安生的脖子,问她,没有那个东西会不会觉得空荡荡的?安生说,习惯了,就好了。
面对成长,很多遇见离开,都由不得人选择。
只要最后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并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那些失去,也就有了另外的意义。
七月与安生,她们是朋友爱人?还是一个自我的两面?
我们都渴望另一种生活。
心里都住着另一个自己。
当旅游变成一种习惯,走出生活,在旅途中,会发现这个世上还有另一个自己......开始旅途,应该算是从高中开始。其实那也不算旅途,顶多只能称其为出行。高中时代,高三那年的春节,为了高考祈福,与家人去了三亚,那算是有目的的出行吧。如果说离开自己生活的固有圈子算是旅游的话,真正意义上的旅途的开始是大学。离开家到远方,这也是旅途的开始。四川成都,一个当时在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但即将离开时以及真正离开后让我倍感想念的地方。当很多家长不舍孩纸外出远方求学时,其实他们忽略了在远方的孩纸会在自己独自一人时疯狂的成长,这种成长是家长陪伴左右而不能取代的。我从来没有后悔自己有过外出求学的这四年,因为在不一样的地方,我看见过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了一群群可爱的人们,也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在四川的四年走过成都的许许多多街街巷巷。而这四年中,也以成都为中转站,离开这又一个半固定生活圈到外面看看。第一个长途旅行的地点是重庆,一个走在街上美女如云的城市。在重庆的那几天,让曾经讨厌下雨的我学会在每天都下雨的重庆之旅中享受这“短暂的雨季”。和班长(团支书和班长是真爱罢走过重庆的街道,连续爬了将近3小时的坡,深入当地人中感受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特别。第二个短途旅行是清明小长假和室友奇君开始征服峨眉山的囧途,那算是没做好充足准备就出发的真实人在囧途。最喜欢的感觉就是当我们爬75度陡的山时,周围的陌生人不断给你加油,让你到有人在你后面支持着你的“背有靠山”的感觉,尽管是从未有过交集的陌生人。
唯一的遗憾是我们没有爬到金顶,这也是我欠奇君的一个约定。又一个长途旅行是一个四人行,班长、桐君、奇君。学生时代的穷游,四人座了9小时的火车到铜仁,半夜到达凤凰,入住了老板每天准时守候世界杯的客栈。多人旅行的感受就是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旅途,不再孤单,能尝试更多。约好冬天能再去凤凰看雪景的我们或许也会是一个遗憾。张家界让我们经历了首次被猴子追着跑的恐惧,但也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崎岖狭窄陡峭的道路都抵挡不了登顶那一刻的自豪与满足。
最有成长的一次旅途应该是在三亚的半年吧。为什么会把在三亚实习的半年当成一次长途旅行呢?或许是那趟“旅途”收获很多,成长很多吧。经历过很多第一次,哭过,笑过,“酸甜苦辣”尝过,算是真的很深入去体会不一样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心若向阳,无畏悲伤。“短暂的深圳行,我更愿意称它为一趟”看清的旅途“。从深圳回来的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遇到另一个自己,也踏上成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道路中。毕业旅行地点为北京算是临时决定的,北京之旅算是独自旅行的开始,但我相信也不会是结束。入住青年旅社,遇见傲娇的金毛、忘年交、金发碧眼的妹纸、幽默的小哥。人生最难的事之一是得一知己,在青年旅社遇见志同道合的人,着也是旅途的惊喜。爬长城、逛故宫,把自己当成一名游客,但也散步、跟老人闲聊,深入城市的脉搏。跟好友雯君说过,自己很喜欢北京的,包容。但好友说,如果只北漂一族,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的确,这也是旅途与生活的实质区别所在。(ps:帝都之旅感谢好友的支持与陪伴
旅程告一段落,毕业,角色转换。当工作的繁忙让你忘记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妨暂停一下,走出去,看看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换个角度看世界。给自己立了个计划(无论是否是独自旅行,别怕,别急,找机会让自己出发,走出去。我希望自己步入迟暮之年时,回想起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会有青春不曾离去的念想。只道当时已老,惊觉岁月尚轻。光影斑驳,岁月如歌。在旅途中遇见另一个自己。虽然不能做到身未动,心已远,但望做到身体与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与君共勉.....
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会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深度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
“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一文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思考。
首先,另一个自己当是不同于一般情况下那个为人熟悉的自己,甚至是不同于先前自我认知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另一个自己”是怎样的?但这并不是要你言不由衷地对先前的自己作简单的否定,因为写作应该真实地再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这个自己可以是与先前的自己相反的优势表现,如自信、聪慧、勇敢等等,也可以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怯懦、骄傲、鲁莽等等。当然这些特点必须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显示出来,而非概念化地陈述。
其次,当我们完成了上述内容的思考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自己具有哪些特质,而把这些特质与之前的自我特点融合在一起,正是文章应该着重体现的内容。
最后,两个自我在客观上本就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的“遇见”就包含了矛盾、冲突,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一种协作、互补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自我思想的提升,文章的主旨立意也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其实,这样的一种对人的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有很多优秀范例的,如果作一些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中都有着“遇见另一个自己”的素材。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前的那个暗笑父亲迂的自己,写作此文时那个含着泪光、想着父亲背影的自己,就是两个自我的交织、冲突而最终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一种对人生认识的提升。林海音女士的《窃读记》中的自我的心灵解读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脉络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相遇,既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又是由于外在的诱因,最终将作者的情感体验、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牛汉先生创作的《滹沱河和我》更为巧妙地将自我的双重性和一致性表达了出来,借助滹沱河表现了自我的一种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的“遇见另一个自己”的思考路径。
以上几例名家之作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范本,如果我们细作思量,可为我们提供更多创作思路的课文是非常多的,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白话文作品。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有时候我真的会怀疑这个世界上会不会还有另一个自己,当然,我这么胡思乱想是有原因的。
黄倩倩跟我说过,于是我就很盼望遇见另一个自己,但是黄倩倩又说:“叶姿姿你别想了,这是不可能的,百分之十万分之一的机遇诶!你不可能遇见的。”但是我还是很盼望。
我喜欢在雨后的傍晚散步,今天又下雨了,吃过晚饭,我就去散步了。雨后的清新,满世界都是这个味道,泥土的香味。
沿着公交路线,我从1号路线走到35号路线。整整走了一个小时,一直走到先古镇,找到一个小凉亭,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觉。
当我睁开眼睛,一个相貌超级漂亮的女孩用一根狗尾巴挠我的鼻尖。就在我本能的想抓住那个女孩的手时,我“啊啊啊啊啊啊”的叫了起来。那个女孩也“啊啊啊啊啊啊”的叫了起来。
我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激动,我问她:“你叫什么名字?”“罗小雯。”她又问我:“你呢?”“叶姿姿。”
我长吸了一口气,那个罗小雯,就是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百分之十万分之一的机遇的人。罗小雯看了我,抿着嘴。她的眼神中,除了诧异还是诧异。
“在地球上,会有七个人和你长得很像,还会有一个人和你长得一模一样,而且,你和他或她相遇的机遇只有百分之十万分之一。”我和罗小雯异口同声的说。
接着我们都一起大笑起来。罗小雯的爸爸是海军,好酷的。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天天去罗小雯家,她妈妈刚刚见到我时,吓了一跳,但后来又像明白什么似的,热情款待我。
罗小雯的房间,粉色梦幻系,可爱极了。在她家,就像身处于森林一样。我特别喜欢她的泰迪熊,11月12日,罗小雯将它送给了我。
“我不太喜欢熊啊,兔子啊这些玩偶,送你吧,反正你也还不是送了我好多东西嘛?”
这是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不太喜欢熊啊,兔子啊这些玩偶,送你吧,反正你也还不是送了我好多东西嘛?”难道朋友之间我送了你东西你就要送回给你吗?
第二天,我再去先古镇的时候,那里已经变成一个小区,我问保安先古镇西夏小区在哪,保安竟然说从未有过这个小区。他说先古镇很小的,只有几个住宅区。
我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个漫长离奇的梦。
孩提时代,残疾父亲在小乡村的小街道上经营一家小小的书店来贴补家用。书店虽小,却算种类丰富:武侠、言情、历史、军事等还是一一俱全,但我最喜爱的、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巴掌大的连环画(那时的我们亲切地称它为“小人书”。虽然那时识字不多,但父亲新进的连环画我肯定是第一读者。每天散学归家,都会泡在连环画的世界里,和着精彩的配图,加上半猜半读的“神功”,一本连环画翻完,其对中的故事情节也就明白了个大概。
那时的我是同学们艳羡的对象,在她们眼里,能不花钱就能读好多有趣的书简直是天大的幸福。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听我用不太完整的表达,加上行为举止的“补充”来了解一些大家都好奇的世界。在《孙悟空出世》里,大家结识了精灵可爱的猴哥,了解了仙石迸裂、石猴探险、称王花果山、飘海访师、三星洞修行、学长生不老、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之术等小故事;在《雷锋的故事》中了解了雷锋助人为乐不留名的桩桩好事,为他光荣牺牲难过了几天几夜,学雷锋做好事成了光荣而崇高的行为举止......《森林之战》、《勇挫铁葫芦》、《血染葫芦湾》、《小白龟上天》、《千里送京娘》等都是那时的“宠儿”,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更多的小故事,概述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或许是滋养我日后能站在讲台上不再紧张,能顺利完成一些小演讲的“沃土”。
但是在那个年代里,大部分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很难拾掇开来,要想拿出“闲钱”购买一两本“闲书”简直是奢望。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来书店看书的人很多,但看了买走的人却很少,书店生意实在难以持续经营,约摸在我读二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决定转向经营,极力争取将部分书籍退还了新华书店,但部分还是不得不自家留了下来。无奈留下的书成了家庭新债,那时的我曾恨恨地称它们为“孽债”。其实后来也可算是“宝贝”,至少在学习压力较大的初中三年里,它们是我忠实的伙伴。
如今,因为工作变动和工作的特殊性,我有意识扩大了自己的阅读范围,各种报刊杂志、经典著作、时尚读物、电子书籍、纸质墨香、各种新媒体使得阅读更加便捷宽泛。这也激发了一些关于美景美食、民俗风情、心灵感悟等方面的写作。
回忆一路走来与书相伴的种种,我深感:读书无关柴米油盐,但可以读而不饥;读书无关功名利禄,但可以怡情怡性;读书无关春花秋月,但可以遇见另一个自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