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果说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心理活动就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了。语言可以有真有假,心理活动却完全是真实的。平时我们常说,要是我能钻到某某肚子里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就好了,就是说要知道人的心理活动是很重要的。
心理活动好比是一种没有说出声的话。之所以没有说出口,或是因为没必要,或是因为没办法,或是因为不应该,所以这就决定了心理活动的隐蔽性。一个人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你不可能知道我的心理活动。当然,你可以揣测,尽管有时可能猜对,有时可能猜错。这就要求我们在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特別是“我”或“我们”是文章中的当事人时,不能用“他想”或“他们想”这类的W语。但并不是所有文章都不能这样用,文学作品中小说这个体裁的作品可以这样用,这个问题不属于我们探讨的范围。就我们中小学生的作文来说,是没办法这样运用的。
这样说来,是不是别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写了呢?也不是。比如说,看图作文,有时我们要描写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可以的,?就是描写H常生活中的人物也是允许的。不过,这有一个条件,通过观察,你只能用“大概”、“或许”这一类不确定的揣测性的词语。或者你在事后知道了某人的心理活动,在写文章时也可以恰当地写出来。
揣测心理是人们的一种能力,也是很有意思的活动。但揣测是建立在一定根据之上的,要科学,不能胡猜八猜。这种根据就是别人的言行举止。看到人笑,当然就知道他心里高兴;看到人哭,自然就知道他心里难受。如此等等。如果有时你揣测不到图中的人或生沾中的人是怎样想的,你可根据他的表现,模拟他的动作,或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下时会是一种什么心理活动呢?这样,揣测就会准确一些。当然,有时也有假象。最近某报刊登的一幅照片上电视女节目主持人笑嘻嘻的,可旁边的文字说她的笑是装出来的,不是发自内心的,间为她的嘴的上下宽度大于左右宽度。由此,我们还应该叫白,通过外表揣测心理活动时,还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厚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假象,不要上当。
别人的心理活动我们没法知道,自己的心理活动总是知道的吧,所以在涉及到需耍的心理活动时,应细腻地刻画出來。这样做,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是很有用的。
我的五个小伙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我的床头,他们就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他们以鱼、熊猫、火焰、藏羚羊和京燕为原型,寓意大海、森林、圣火、大地和天空和谐共处。
他们来到我的身边,还颇费周折呢!20xx年11月11日,在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一千天之际“福娃”诞生了,并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北京欢迎您!我就梦想着得到一套“福娃”,可是妈妈说,我必须取得好成绩时,才能奖励我一个福娃。我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了四个福娃,眼看8月8日越来越近,我心急如焚。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迎奥运”书信比赛,可是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妈妈却奖励我最后一个福娃“妮妮”,妈妈说我的参与也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我和我的五个小伙伴终于团聚了,我左手抱着被“贝贝、京京”,右手抱着“迎迎、妮妮”头上顶着“欢欢”高兴得在床上直转圈,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和我的五个小伙伴一起飞向“鸟巢”,畅游“水立方”。
每个人在长大的各种时期都有一些记忆深刻的小伙伴,这些小伙伴们的存在记录着一个时代,同时也伴随着自己那曾有的美好记忆,童年难以忘却的五个小伙伴。同样,我在童年时期也有着四个小伙伴,每每想起她们,都会历数着一些只属于那久远岁月中的欢笑!
十岁前,我居住在南京繁华的市中心,这里是父母医学院里的宿舍区,同一个大院中的四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和我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小伙伴。
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回家,哪怕只有半小时,我们都要聚在一起,直到大人们回来,站在窗口喊我们回家,我们才不得不分开回家。莉莉是我们五人中最大的,比我们四人高一届,也是我们中间最“脏”的一个姑娘,都三四年级了,还常常看见她拖着鼻涕;乐乐是我们五人中家境最好的,从我记事时起,她们家就有一台不小的大彩电;臻臻是我们中间最聪明的,学习成绩最好,因家教很严很少出来和我们玩;敏敏是最淘气的`一个,剪着童花头,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那模样长得最俊。
乐乐家在一楼,每天放学回到大院,她的家便成了我们做作业的地方。因为家里条件好,她每天回家都有一根香蕉吃,我们其他四人只有在一旁咽口水,眼馋的份儿。有时,她家还会有“海棠果脯”这样的稀罕物,乐乐会背着在家的爷爷奶奶偷四个分给我们一人一个,我们开心地用手小心翼翼地捏住那粘叽叽的果脯,逃也似的跑去院子里,躲在大树后面,舍不得放进嘴里,都伸出舌头慢慢地舔。
那时的夏季,每天总有个老人家固定着推着个大木箱坐在大院门外梧桐树下,拿着个小木块一边敲着木箱一边吆喝着:“卖冰棍,桔子、赤豆、奶油冰混。”那时的我们口袋里很难得有钱,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只有围在老人家的身边,看着她,听着她吆喝声。偶然有路过的人掏钱买一只冰棍,我们都会羡慕半天,围拢上前看着老人家麻利地打开木箱盖、掀开旧棉被,从木箱里拿出冰棍递给那人,童年难以忘却的五个小伙伴。真的有一次,我们五人约好向家里的大人要了一分钱,合资买了一根奶油冰棍,当剥去那包裹在外的冰棍纸后,那升腾起的白色的凉气同时也吹开了我们幸福的小脸!我们围坐在院子当中的台阶上,十只小眼睛深情地盯着这只奶油冰棍,一人一口轮流地咬着,凉凉的冰块入口,浓浓的奶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滋味,谁都没有去嚼,都在用着口中早已期待的温度将它漫漫融化......也就是这一次,我们都将这最美的味道刻在了记忆里。至到现在,无数花样的冷饮最终入肚,都没有那次分享时的甜蜜和传神!
每周六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一周只有这一天晚上我们才能放肆地聚在乐乐家看电视,还是彩电!一吃过晚饭,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搬着自家的小凳坐在乐乐家的这台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森林大地”、“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聪明的一休”,也为着其中的主人公或悲伤或喜悦着。新闻以后的连续剧只在每周六晚放两集,其中没有现在繁多的广告,自然也成了我们一周的期待。“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加利森敢死队”、“姿三四郎”、“排球女将”、“伊佐拉”都是那时大为热播的剧目,大人孩子们会把整个房间挤得满满的,有的甚至于站着。
每日在大院中的玩耍是我们下午放学后的必修课,“跳绳”、“踢毽子”、“跨大步”、“砸沙带”是我们那时候最热衷的娱乐。臻臻的毽子踢得最好,乐乐因腿长最善长跨大步;我在砸沙袋的项目中得分最是拿手。每个项目,我们都会玩得精彩纷呈。
快乐的五个小伙伴共同度过了小学时光,我是在小学毕业前一年搬离了这个大院的。上了中学后的我们去了不同的学校,在渐渐地熟悉了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和伙伴之后,我们也随之少有了联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更是音讯全无了。
时光匆匆,莉莉、乐乐、臻臻、敏敏,这四个小伙们现在在哪里?都会是一个什么模样?做什么工作?都该是做母亲的人了,生活得如何?常常会有这些问题悄悄地索绕在我的心头,回应我的只有那短暂而快乐、遥远而清晰的记忆了!
愿她们幸福!我也相信她们会在某个角落里偶然想起我们共同渡过的童年时光......
换位思考是现在很多人缺失的一种能力。人们会在为人处事、学习生活中不停地抱怨别人,却很少有人静下来思考思考,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换个角度,换个角色,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我们往往觉得别人的行为不合自己心意,但又有几个人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在别人那里如何呢?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换个方位,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也有很多。一味地怪罪别人,而不找自己的原因,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互不理解中不知觉地发生。人们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矛盾,从而引起事端。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处理方法既不是放任矛盾激化,也不是怪罪他人,归咎于他人,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找自己的原因,首要的一点就是将自己当做别人去思考,用归咎于别人的方式来归咎于自己。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换个方位,找到问题的'关键,学会理解别人,能使你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但仅仅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不够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通过不断地经历,不断地修正,最终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才是改正的目的。如果与你发生矛盾的是你的家人、朋友或是和你关系较好的人,你还可以用同样的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发现他们的问题,适度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与你一同进步。
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也可以避免很多愚蠢的事情发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位太太总是对她身边的人抱怨说对面的另一位太太懒惰,永远洗不干净衣服,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偶然间发现其实是她自家的窗户玻璃上有灰渍,反而显得对面的衣服不干净了。这只是一件衣服,可当窗户变成隔阂,衣服变成朋友的时候,我们这样做的后果,就绝不会只是擦掉灰渍能够解决的了。灰渍擦掉与否,隔阂还在,而这份友谊也许就无法挽回。
换个角度看别人,仔细想想事情本身。也许在你抱怨的过程中,你已经错过了沿途的无数风光。做一个会换位思考的人,让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加轻松,更加舒畅,饱览风光,收获属于自己的亲情与友谊,也让你身边的人们和你一同快乐,一同进步;再看这个世界,也并不像之前的暗淡,而是在人与人的宽让、理解、互助下镀上了光彩。
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影视中,人物是如何动作的,一眼就看见了;是用什么声调说话的,一听就知道了。可是,当你把这些写成文章的时候,眼睛看不到画面了,耳朵听不到声音了,读者只有通过你恰当的文字描写,才能如同耳闻目睹你的见闻。
比如: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他微微地睁开眼睛。老班长严厉地说。用低沉的声音说。其中带点的词语是不能没有的。没有了它们,意思虽然也说得通,但不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动作的状态或事物的性质,传达的信息是模糊的。
这些经常位于动词前面,用来说明动作方式方法的词语,一般都是形容词或副词。语言能否写好,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看对这部分词语掌握运用得如何。
比起动词来讲,形容词的数量要大得多,而且分寸感强。此外,大多又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理解起来要比动词难些。这都需要我们下功夫才行。
用好动词和动词前的形容词,都是为了写好人的动作。动词运用得好,就能把动作写准确;形容词用得好,就能把动作写逼真,把特点写鲜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