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做过无数次尝试,可有一次却让我记忆犹新,虽然这次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在我看来,就是一桩有趣的事。 那是一次暑假,我正在看书,忽然就瞄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写着一个让我难以置信的实验,就是把一个鸡蛋变透明,我看了半信半疑,就照着书上说的作了起来。我先在一个有一点水的杯子里放了一点醋,再用酒精灌满,把鸡蛋放了进去,可过了好几分钟了,鸡蛋没有什么变化,我纳闷了,就又把书读了一遍。这回,我可是彻底读懂了,原来是水在作怪,我就又做起了实验。 我先拿了一个有壳的大鸡蛋,把它放在一个空杯子里,又在杯子里放了一毫升酒精,再用醋把杯子盛满,用高温盖盖住,过了一会儿,我去看鸡蛋,蛋壳有点变色,也有点软了。我就继续等,又过了一会,我把鸡蛋捞起来。哇!鸡蛋真的变透明了,我又按照书上说的,把鸡蛋放在清水里泡了十来分钟,捞起来看,这时候的蛋黄,真象一个红心萝卜。这次的尝试这是太有趣了!
又一次,我在看课外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叫做“纸能够托住水”的实验。于是,我决定亲自尝试看看。
我拿出了一个杯子,一张纸片和一个塑料脸盆。
我把一些水倒入杯子里面,再将纸片放在杯口上。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杯子给倒过来,等待“奇迹”的出现。可谁知道,水一下子就把纸片给冲走并且流了出来。我觉得奇怪,于是我又再做了一遍,却又失败了。
我疑惑不解,心想:“这真是奇怪了,我明明按照书上的做法啊,怎么就是没有办法成功呢?难道是我哪里做错了吗?”我想破头也想不出一个答案,最后我决定去寻问我的爸爸。
爸爸听完了我的问题以后,要求我将这个实验做一次给他看。我又按照刚才的方法做了一遍,我本以为这一次说不定会成功。结果,只听“哗”的一声,水又流出来了??
爸爸看完,笑着说:“我看你做这个实验,就有几个错误:第一是你在装水的时候没有将谁给装满,这样水面的上方就会有空气,当你将杯子给到过来的时候,纸面上方和下方就都有大气压力,水就会流出来;第二就是你将杯子给倒过来的时候速度不够快,所以也会失败。”爸爸说完,还示范一次给我看。
我按照爸爸告诉我的方法重新来做这个实验。这一次,我把杯子里面的水装满,并且用纸片把杯口盖住,然后快速地将杯子给倒扣过来,再小心翼翼地放下按住纸片的那一支手。嘿!成功了,水一滴也没有流出来。“啊,成功了!”我高兴的叫起来。然后,我又反复做了几次,全部都成功了!
爸爸还说:“水之所以可以托住水,是因为有大气压力,纸下方的大气压力支撑住了纸。空气对我们周围的东西都会有压力作用,就产生了大气压。只要不让水流动,空气可以支撑住大约十米高的水柱。”
我问爸爸:“既然大气压力这么大,那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到呢?”
“那是因为我们身体里面也有大气压。我们人身上的表面面积大约是二平方米,受到的压力相当于三头大象的重量呢!如果我们身体里面没有大气压,人类早就被压扁了。”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在这次尝试中,我了解到,我们要多观察身边的现象,多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父母的心理是:这个假期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不可以让孩子浪费了啊!一些父母把孩子在学校学习课程中不好的科目作为假期的攻克重点,一些父母把孩子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到了假期,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安排学习文化课,却也将孩子的假期安排了过于多的活动……于是,孩子的假期就这样被侵占了。
孩子想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父母也没有想到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假期是孩子的,而孩子的.想法都没有人去注意,没有人去聆听,重要的是:没有人想知道孩子对自己的假期有什么想法!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儿童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儿童需要成年人全权安排。
为什么我们不去聆听孩子对假期的想法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会“安排好”假期!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认为安排得好的假期一定是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且时间要安排得满满,不能够让孩子有空闲和无聊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对孩子最有利。
而我认为,放假意味着这个假期属于孩子。当孩子还不能够具备完全安排整个假期的能力时,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他们的假期。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用心听一下孩子对自己假期的想法呢?然后,用我们的感觉来感觉一下孩子内心需要的是什么——他奋斗了一个学期,他现在感觉累吗?他对自己的学业满意吗?他有幸福感吗?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假期是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休整我们心灵的时间,孩子也是一样的!
我们的孩子被安排得太多,在家被父母全权安排,在学校被老师全权安排,孩子们只有完全服从,接受这样的安排才能够让日子顺利的过下去,这无可厚非。那么假期呢?假期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孩子们有权利发呆、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权利让自己不接受成人的全部安排,这是孩子发展自我的强烈需要,这样的需求要在什么时候来满足一下孩子呢?我们的孩子已经丧失了太多的权利,假期老师都不被安排上课,而孩子却既要完成老师的作业,还要被父母安排学习更多的课业,这不公平啊。假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自由的,尤其是儿童。在我们的文化中,儿童的权利意味着可以被不尊重,可以被忽视。
“零缺陷”思想是由美国的菲利普克劳士比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他原来是一名医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中发现大家做事情往往难以第一次就做对,总是修修补补,于是,他把源于医学的“预防”与“健康”概念引入制造业,要求在实践中一步步找到问题根源,提出了“零缺陷”管理概念,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因为“零缺陷”理念的巨大魅力,现已成为国际卓越企业的工作标准。
书中提到的挑战密道比赛让我印象深刻,德普和克鲁斯均挑战失败,变成了两尊石像。原因何在?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们清楚地知道,汉唐挑战成功的秘诀不是比德普和克鲁斯聪明,而是因为汉唐“认真做事的态度”,和我们常常听到的“态度决定一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情前,都抱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信念,并设定“零缺陷”的工作准则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工作有充分准备,把错误消灭在设计开始阶段,养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习惯,就可以充分激发潜能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在读到俄国与土耳其之间伊兹梅尔城市攻防战的案例时,我感到心潮澎湃。伊兹梅尔大战使得俄军将领苏沃洛夫一战成名,在世界军事史上流芳百世,这场战役中,他便是充分运用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为此,他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行动计划,而最终取得了攻城战役的伟大胜利。
我们要想在工作中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必须从一开始就牢固地树立结果意识,以实现工作结果为唯一的目标。有时我们会发现无论如何勤奋努力,如何尽心尽责,可工作总是难有起色,甚至原地踏步,原因何在呢?
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只关注“做了什么”,而忽略了“做到了什么”。如果企业员工不关心自己每天的工作与企业未来效益和发展有多少因果关系,这样的忙碌大多事倍功半。一个士兵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是无法得到勋章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优秀的员工不在于他表面上看起来多么精明能干,也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豪言壮语,关键在于他工作的成就和结果。从前我们总是说“我努力了,所以我问心无愧。”今天我们要说“我努力了,而且创造了预期的价值。”
要想治理我们工作上的缺陷,先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就先要治理我们头脑里的缺陷;只有解决了头脑里的缺陷,摒弃思想上的“返工区”,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零缺陷”。“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的一种决心和态度,当你确定“零缺陷”的工作准则之后,你就会有意识地去确定要求,有意识地去拒绝“差不多”,最后成为按照“零缺陷”准则工作的人。
读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发现自己思想上有太多的“out”需要清理,需要放到“回收站”,顿时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不断地思考,结合实际设计工作,领悟其中的方法要点,克服工作忙、时间紧等困难,提升自己对“零缺陷”的理解和认识,渐渐懂得了“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而是“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通过“零”的努力,最终达到“一”的实现。就像我们的工程设计工作,需要各个专业的配合,最终才能形成完整的工程,只有大家各个专业精心设计“零”的努力,最终才能达到精品工程“一”的实现。
通过本次阅读和感悟,相信“零缺陷”理念一定会像一缕春风,给海湾设计院带来新的气息,让大家更加专心与专注,把“精心设计,精诚服务”稳稳地落到实处,为海湾集团更高更远发展,向世界一流化工企业迈进贡献力量。
在我的家乡,有一件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件,为了不使文章显得黑暗血腥,我只简单说一说。
有一对邻居,不知怎么,两家结了仇怨。南边一家人回家时总要经过北边一家人的门前。南边人一出现,北边那户人家有一位老奶奶就要大声地骂南边的人,骂得很难听。南边的人脾气也好,一忍就是几年。但是,自古忍字头上一把刀,就在某一年,老奶奶骂完南边人就回屋了。南边人的男人忍不住了,拿了一把刀就出门了,从此,北边人就消失了,南边的男人也进了监狱。
这个事件让人唏嘘感叹,震惊非常。不过一点小矛盾,最后竟然升级成为刑事案件,毁了两家人。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局呢?结了仇怨该怎么办?报仇对吗?
古人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子不复仇,非子也”,圣人孔子也说父母兄弟之仇是一定要报的。圣人都这样说了,难道报仇真的是对的?
中国法律并没有废除死刑,但是国际形势是倾向于废除死刑的。废除死刑是出于人道,出于尊重上天赐予的生命。但是恶劣的案件让人咬牙切齿,不死难平民恨。
《小窗幽记》里有一句话:天下可爱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恶人,都是可惜人。这句话饱含慈悲,中国人自古信佛,何不以佛心相待。放下仇恨,放下心灵的枷锁,宽恕他人。我想你的仇人早已经得到教训了。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恕。我们何不做个高贵的人。
法律是报仇的一种手段,法律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准则。通过法律追求公平的报复是对的,因为报仇造成刑事案件是错的,这种报仇误人误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