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发明一种特殊的黑板,因为现在的黑板质量太差,东西轻轻一砸,黑板就碎了,很容易伤到人,而且有人擦黑板时,就会弄的粉笔灰四处飞扬,落在人的头上,脸上,胳膊上,衣服上,看起来像个大雪人,还呛得人直咳嗽。
而我发明的黑板,功能又多又好看。它是长方形的,材料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夹丝玻璃,右下方有一个红色的按钮,它掌管着各个系统,它到底怎么特殊呢?别急,我来告诉你它的用途。
首先,由于它的材料特殊,所以非常的坚固,就是汽车压在上面也不会碎,其次,要是想擦黑板,只要按一下红色的按钮,黑板两侧就会伸出两只手,一只手拿黑板擦,可以上下左右擦黑板,另一只手拿一个小盒子,擦下的粉笔灰可以全部吸附在小盒子里,接着,再按一下红色的按钮,两根管子就从黑板上方出来,其中一根管子把粉笔灰吸进去,在管子里经过加工以后,从另一根管子里就可以出现一支崭新的粉笔,这样,一支粉笔就可以利用很多次,又节能又环保呢。
看我发明的多功能黑板,是不是很特别呢?
每次老师上完课,擦黑板的时候,会有许多的粉笔沫到处乱飞,污染环境。于是,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黑板”。
多功能黑板是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的,特别的薄,旁边还有一个按钮,可以根据老师写字的多少来变换长短宽窄,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变换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另外,它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当老师上完课后,按一下旁边的按钮,就会出来一个黑板擦自动擦黑板,那个黑板擦就像个吸尘器一样,会把粉笔沫吸进去,再重新加工成一支新的粉笔供老师使用。
有了多功能黑板,我们教室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
《黑板》讲述的是一群教师背着黑板在伊朗和伊拉克边界山区四处寻找学生的故事。老师们背着黑板,如同基督背负着救世的十字架,但是,一个民族的苦难不是他们的双肩能负荷的。他们试图说服无知的人们,知识将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拥有知识的老师,却改变不了自己落魄的境遇。(在贫困和战乱面前,知识的救赎显得苍白无力。
大片的黄土、荒凉的环境、简陋的衣食,还有听不懂的语言刚开始的时候让人看着很压抑,但是继续看下去,你就会觉得心灵被深深的震撼到,某些场景会让人眼前一亮,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黑板是始终贯穿于影片的一个道具,一方面它发挥它本身的功能,用来教学,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包扎伤口,运输病人,躲避武器的袭击等等。黑板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象征,《黑板》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伊朗人民是处在怎么样的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以及知识文明对于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性或者还有别的一些人生道理。
主线的两位老师,带着他们的黑板开始了各自的旅途。黑板,记录了他们的故事。最后,甲老师就像一个半途被遣送下车的乘客,望着“ 前妻” 背着那块写着“ 我爱你” 的黑板,渐行渐远。对这场短暂婚姻的回忆成为了他唯一的行李。
而乙老师最后只剩下半块黑板,但是,比任何时候都沉重。谁会想到一个孩子在这块黑板上初次写出自己名字的欣喜?谁又会想到这短暂的欣喜会瞬间化作绝笔的悲恸?一群孩子骡子般的命运,让老师心痛却无能为力。在生存面前,这时知识的救赎却又显得那么势单力薄。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具,甚至没有出现任何惊心动魄的场面,然而如果仔细品味这部电影的话,我相信每个看过的人都会被深深地震撼。战争的残酷,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荒原上的流浪者们,生存是第一要义,而影片最别具一格之处是,机智地展现了那两位教师因为有了知识也具有了知识分子独有的“ 智慧的烦恼” ――哪怕是仅仅只接受过两年的教育。影片拍摄的冷静客观,只呈现生活状态而不作刻意解释,这种不落俗套的制作方法让《黑板》具有高级的格调。
看完这部电影后,片子中的诸多特写细节在我的视线之中来回俯冲,纪实的手法将真实的生活凸现在我的心中。但我仍然能透过硝烟,隐隐感到对他们的梦想、爱情、信仰等等渴望和坚持。一群并不伟大的小人物身上散发出了质朴、恒久的人性魅力。片名《黑板》就是解读该片的线索和关键词,天才女导演也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感情和良知的洗礼。
黑板,这个本来是老师用来教导孩子的工具,用来教育与启发下一代的象征,在贫穷、战乱以及饥饿的迫使下,成为一片遮挡与保护的庇佑之伞,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中,还是单薄无力。细品这些在《黑板》中看到的简洁和朴素的对白,蕴涵着人性的光辉,也蕴涵着伊朗民族电影的真正魅力。也体现出全世界的教师的无私精神。
我们自做教师起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环境,更没有经历过找学生的痛苦,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没有这么落后。因此,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更应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一份责任和贡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