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作品,除了语言结构等基本功以外,我们经常使用的“好小说的标准”是:打动人的内心和作家的社会意识。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第七天》算是一部好小说。感伤悲苦是这部小说的根本,杨飞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魂魄,生前努力地存在,死后努力地寻找。在一个强势纷杂的外部世界中,小人物的挣扎努力无疑是令人同情的。作品营造的“死无葬身之地”里熙熙攘攘的无处安息的灵魂,更是给人荒凉之感。活在世上的小人物,生命是最终的底线,也是最慷慨的代价,任何一个看似偶然的小的变动,就能要了他们的命。突然被砸死的自己,自***的前妻,因为一个山寨手机跳楼的鼠妹,车祸丧生的年轻人,被唤作医疗垃圾的二十七个婴儿……反倒是父亲,因为癌症而死,稍微给这些死亡增添了一些伦常的必然。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是余华一贯的坚持。《活着》是零度写历史,是个体在历史中的挣扎;《第七天》是零距离地写现实,是个体在社会中的挣扎。只是这一次,他站到现实中间来了。也许是因为太近了,满篇都是现实发生过的激烈事件,人们才会说他“用新闻串烧来弥补素材不足”。
在我看来却是作家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解读现实。当然,我们不能评价这部作品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也不能将余华比肩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他不是那种可以用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来批判现实的作家,但他是余华,是用《活着》的艺术灵感来创作《第七天》的余华。他曾说:“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灵魂的诉说和新闻事件的密集,也许恰是对现实的一种荒诞表达。(以前的生活和时代都朴素而单一,现实往往没有作家想象出来的生活更新鲜精彩。但是近几年,社会的巨变让我们惊叹:生活早就超越了想象。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生活中处处都是突如其来的荒诞。
再说题材,小人物在现实中的挣扎,虽然并不新鲜,但却是传统写作最为关注、也是最容易上手的题材。同样的挣扎,在前几年的作品中,多少能让人看到些希望,比如福贵,虽然遭受了所有的灾难,他还活着。到了《第七天》,这些挣扎的尽头,都是绝望。杨飞,这个生不逢时、死亦不逢时的魂灵,在横向的社会层面遭遇、见证了所有极端的苦难。他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草根,都生活在惶恐中。小说中最无争议的部分,是作者对父子感情的建构,这不仅是作品最大的情感支撑,也是被各方声音肯定的亮点。淋漓尽致地写父子情深,在历来的作品中,除了朱自清的《背影》,就数这对父子了。如果杨飞的生活中还有一点亮色,那就是父亲对他的爱。小说里满是对父子情深的各种描述,不经意间触动内心。“我乘坐的火车驶离车站时,他站在那里看着离去的火车挥手,虽然站台上有很多人在来去,可是我觉得他是孤单一人站在那里。”“第二天我父亲不辞而别,他走得无声无息,连一张纸条也没有留下,拖着自己所剩无几的生命离我远去。”
从对父子关系的建构上,也能看出余华不再是当年那个先锋派的旗手了,因为当年先锋创作中很重要的母题是:***死父亲。如今几十年过去,父子讲和了。这些都显示了余华创作中温暖的内核,虽然满目疮痍,但坚信人性良善或者说是希望还在。
读《第七天》,让我总忍不住想到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作品弥漫的也是同样的悲伤、压抑而绝望。小说结尾处写着:涂自强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这句话不只点了方方自己小说的题,也点了《第七天》的题,更点中了这个时代小人物命运的题。
真的非常佩服余华的才华,用七天的故事叙写了一本书。语言也是像往常的风格一样,平素但又有力量。读余华的书真的能够了解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人情事故,懂很多的痛苦和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七天》这本书也有很多的不同点在于讲一个死者因为没有墓地等问题重游故地,回忆起很多的以前的时光。因为看到前妻死亡的消息,所以在火灾中没有逃出来。回忆起她的前妻,父亲,邻居,亲生父母亲等等一切与他相关的人事。
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一切都太有缘分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相遇的人,在死后的日子里能够相遇,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那么幸运。杨飞死前不能找到自己的父亲,死后通过种种人的介绍,寻找,最终找到自己的父亲;杨飞死前没有见到李青,死后在寻找回忆的路上,来到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见到了李青等等有缘分的事情。这所以的一切都是像命运安排那样的随其自然。
一切的一切都是缘分,希望能够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生活,享受身边的爱,但同时不要怕给予别人你的爱。
山东,到今天我才领会到她的美,一种热情美,一种蓬勃向上的美。应该快2年了我没有来到山东,是我的成长让我感受到她的美,让我有上车之前的不舍之情,现在的留恋之情,对他的赞美之情。
七天前,姑姑坐车接我到山东玩玩去,当时我在网络前听歌,聊天,这种感觉我知道离开之后无法忍受,但我又在想:多少个日夜过去了,我几乎快忘了山东现在的模样是否改变了许多,是不是更美了,到了那里人们对我会不会更热情了,应该去!终于到了车上,我对这里感到留恋和不舍之情,不,不对,不是对家,是网络。
那是奶奶家,这里的树木真多啊,可以说我这一路上在山东这块是遮着阳光走来的,济南这个地方,实际上是很热的,由于树木的众多已经不觉得热了,一路上听着蝉儿的鸣叫我已睡不下,甚至有时的嘈杂声让人无法忍受。
到家了,到家了,说真的我好像不记得回家的路了,姑姑牵着我的一路上,尽多的人问我的姑姑我是谁,“这个人是哪的,我怎么不认识?”我姑姑一对他们介绍,他们都会说“嗷,我都不认识嘞,这不成大姑娘了嘛”,我当时应该是难过的:他们都不认得我了。
才睡了一晚,六天前的早晨长了几个疙瘩,说是水土不受造成的,没治。所以在那还会像在黄骅一样想每天被蚊子咬似的,不过那真的没有蚊子,我还是一天洗一次澡,不然会痒的更厉害。
第四天,第五天,我受不了了,可腻歪死我了,在这有网吧我不敢进,因为我知道网吧不是好地方,只好静静地想着在网络听过的音乐,聊过天的内容,在黄骅那个地方,我天天上网,对一些游戏,电视等已经不再充满情趣,可是,真的受不了了才看的电视。
三天前,我真的'在这个地方产生了感情。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如果有兴致可以到家前的树林找蝉的幼虫,这幼虫炒起来可好吃呢,至于怎么找我也是刚学,也会是一窍不通的。我和姑姑家的小妹妹开始去找,说是在树底下找小土窝,把它被开就是,我们找啊找,可是剥开的里面都是蛤蟆,当时我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啊,以后我决定天天来找,一定天天快乐。
疙瘩日日增多,我真的受不了了,这才给我爸爸打的电话,爸爸开着车就把我接走了。
这是最后一天,我仰望着这里的苍穹,聆听着这里蝉鸣,呼吸着树木们散发的清新空气,我已舍不得这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