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关于立冬的一句俗语。据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由此,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一来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再来,咱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吗,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冬天到了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冬至那天,妈妈说:“街上卖的汤圆都不好吃,不如我们自己包,而且更有过节的气氛。”我一听,兴奋劲儿就来了。因此,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就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两手心,轻轻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颗像鹌鹑蛋大小的洁白无瑕的粉团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四个手指托住粉团,再把拇指插粉团,使粉团在手指间不停地旋转。不久粉团就变成了一个像小酒杯似的小窝窝,然后将麻沙馅儿放进窝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边轻轻地将窝边往里夹,一边用左手指慢慢地转动粉团,直到把窝口封死,这样汤圆就做好了。
这时,锅里的水开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入锅里,等汤圆都浮起来了,妈妈说:“快来吃吧,汤圆熟了。”我第一个冲上去捞了一碗,急急忙忙将一颗汤圆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汤圆的味道还没尝出来,却把舌头给烫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泪都冒出来了。可爸爸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这就叫心急吃不得热汤圆。”哎,真倒霉,直到现在我的舌头还有点疼呢!
今天中午,妈妈煮了一锅汤圆。妈妈在煮汤圆时,我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妈妈怎样煮汤圆。只见,妈妈先将水倒在锅里,等水开了,便将汤圆放入水中,一共煮了十个汤圆。将锅盖盖上,等上几分钟,热气腾腾的汤圆就出锅了。
妈妈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汤圆,于是,我们就开始吃汤圆了。汤圆白白的,还非常的软,就像一个白白的面团。我咬了一口汤圆的皮,里面的黑芝麻磨的馅慢慢的流了出来。汤圆外面的皮滑滑的、软软的、粘粘的,很好吃。随后,我又尝了一下汤圆里面的馅。甜甜的、软软的、香香的,也很好吃。软滑的外皮加上里面香甜的馅,让汤圆变得非常的好吃。深的人们的喜爱。汤圆的馅是五花八门的,有豆沙、大枣、芝麻等等。汤圆还是元宵节必要的食品。因为汤圆代表着家庭圆满,而吃汤圆就代表着今年家庭会圆圆满满。
我喜欢吃汤圆,不但因为汤圆很好吃,还因为汤圆代表着家庭圆满。所以我喜欢吃汤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