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在《青春对话》一书中,有一部分是与两位高中部长谈有关读书的对话。由此引发的随感让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认识到要抱有怎样的心情和读书态度。
好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结晶,好书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之所以有了好书,人类才有憧憬,才有发展的幻想,才有真理的启迪,才有舒适的愉悦和情感的奔放。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到一位伟大的老师,能否体会到“阅读的喜悦”,其人生的深度、广度,会有天渊之别。抱有与好书交谈的态度,在阅读中吸收书中的雨露和蜜酿,去结识让人崇拜、钦佩的人物,的确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阅读当中能发现人生的花絮、河川、道路、旅程。有星辰、有光,有高兴、有愤怒,有辽阔的感情大海、有理智的船只、有无边无际诗样的风,有梦想、有戏剧,别有天地。”
与好书交谈,先要“与书为友”,把阅读当做和一位知心朋友交谈。大凡有些生活经历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本好书,只要你走进它,便可以从它的描写、情节、内容让你感到亦真亦幻,只要你诚心从中汲取,生活的启发、联想、反思、挫折,会让你激动,会让你向往,会让你沉稳,会让你坚强。只要你肯和它“交谈”,就能体会到你站到又高一层的台阶去观察社会,去审视人间的世态炎凉。
抱着与好书交谈的态度读书,就是把一本好书当做结识了一位有缘的朋友,一旦你打开它,就与它相识了,就不要因为工作忙、生活节奏快、太多的应酬、太重的负担而放弃这个朋友。“诸君对喜欢的人不也是渴望见对方一面,就算看一眼,见五分钟也好。道理是一样的。”早上、中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钟来看书的话,一天就能看三十分钟的书。不如说,愈在忙碌中抽出时间来看书,愈能集中注意力。有时比起漫不经心地看半天书要来得印象深刻。
读书像旅行,能与东南西北素昧平生的人物、风景相遇。而且没有时空的限制,可以和亚历山大大帝一起远征,和苏格拉底、雨果为友,交谈对话。《徒然草》的作者兼好法师也这样描述:一个人在灯下阅文,与古人为友,不了解这份喜悦,是多么可惜呀!就如同入宝山却空手而回一样。
与好书交谈,正如池田大作先生所说:不光要只注意书中的故事情节,如果边阅读、边思考,了解此书的出版渊源及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书中人物以及书中所要传达的含意,了解作者的境遇、人生观、世界观,这样就能与之交谈得更深刻一些。
总之身边有好书是很重要的,与好书结识、与好书交谈,如同健康的身体需要食物的营养,健康的心灵需要书籍的营养。好书如教师、前辈、父母的存在。好书当中有智慧之泉、生命之泉,有人类善良的灵魂。
常常听到人家在说多读书,读了书还要读好书,我眼里的好书就是就是读了那本书让人改变想法与做法,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改善我们生活遇到的问题。如果读一本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书,即使旁人夸赞真好,那也不是合适你的书,选一本合适自己的书好比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样,我们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想走的,在三更半夜的晚上,有的人在路边叫卖,却也有的人打死也不想起来,有的是被生活所逼迫,却有的是属于个人爱好。所以我认为一本书好不好不是大家说,而是在于自己。
我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女孩,平时兼职会做模特,对于我来说最好的书莫过于美容的书籍,因为我本身的需求就是美容,脸蛋对于模特来说,对未来的演绎道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个人觉得书好不好在于自己个人需求大小。我家里更多书的是美容养生方面的书,我觉得对我好的书才会终身受益。
所以,书籍不在于好不好,而在于自身的需求和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
我放下手头的杂物,拉开窗帘,沐浴着阳光,趴在床上阅读这份文字。
培根、叶圣陶、叶灵凤、郑板桥……一目十行的扫扫,才发现名人的成功与其独道的方法有密切的联系——读到苏轼读书法时,我不禁唏嘘不已。苏轼定了一种阅读模式: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数遍之后,便对书中多方面内容熟识了。这时我联想自己,自己岂不是只求情节的刺激、剧情的发展,每本书都草草读过一遍就罢了,有的甚至还没翻过几页……我心头不由得一紧。
“印象”读书法?我陡然放松下来。老舍说,他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儿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他没功夫去细细分析——这正合我味口!我读书可是向来有急于求成的意向,一下午处置了五、六本书,受感动了的好好存着,索然无味地便弃之一旁——老舍还说,“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他的味;因为这一段使他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他不管;有一段叫他喜欢两天的,他就感激不尽。——读毕,我居然感到脸微微发热,在大脑的记忆中,居然没有一段文字能清清楚楚地刻在其中,而只是愈发缥缈的.人物、地点,甚至没有时间,更别提事因、经过、结果,仅此而已。
我又看到了列宁读书的专注——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在他背后用六把椅子搭了个不稳定的三角架,而列宁专心读书丝毫未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以后,他读完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三角架轰然倒塌……这哪像自己呀!我暗暗叫道——正当自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正起劲时,妈妈忽然大叫:澳网女单决赛!我便把书一扔,连蹦带跳地就奔向了电视。
紧接着是介绍毛爷爷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他的书上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眼瞅着自己的书架,如果你现在任翻一本,绝对比乞丐的口袋还要干净。
居然还有“撕书法”……我一页页翻着这件资料,如数家珍,我郑重地拿起笔,将重点一一画下,成功在于方法!我心里激动地发誓:好好读书,读好书,用好方法!
读书,与好书交谈,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富有力量。
读《三国演义》,细数刀光剑影,狼烟折戟。
桃花盛开,喜鹊啼鸣,那深深的一跪开启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之路,落花无情人有意,桃园三结义,让我们感受到了刘关张的兄弟之义。三英战吕布时,三位豪杰大战吕布,三人你来我往,巧妙配合,让人中吕布吃尽了苦头。而当关羽华容道捉放曹,诸葛亮要行军令状斩***关羽时,张飞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质问诸葛亮。这几段让我们体悟到友情的博大。火烧赤壁时,风向不对让东吴痛不可当,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诸葛亮站出来,声称自己会奇门遁甲之术,借几天东风。果然,那天刮起了东风,将曹军打的'一败涂地,狼狈不堪。这一段让我们体悟到实力的重要性。当刘备征讨东吴时,东吴的军师名叫陆逊。刘备动戈几十万大军进军,陆逊先故意节节败退,虽然将士们异常不满,但是陆逊却成竹在胸,豪言到时候会有三十万大军从天而降,果然,最后刘军在山上安营扎寨,正好中了陆逊的下怀。吴军一把火将刘军烧的灰飞烟灭,幸好诸葛亮及时调整,派赵云接刘备,否则刘备已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散。这一段让我们体悟到隐忍的重要性。
读《西游记》,惯看一路荆棘,满城风雨。
从东土大唐到西方天竺,是多么遥远的距离。然而唐僧却肩负着西天取经的使命。他救孙悟空,收八戒,平沙和尚,揽白龙马。途中,一次遭遇了红孩儿,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威力极大,连孙悟空都拿他没有办法,最后被观音菩萨降服;唐僧遭遇了白骨精,白骨精三次化为人形都被孙悟空识破,都打死了人形,但是唐僧肉眼凡胎,误会了孙悟空,还念起了紧箍咒。后来真相大白,唐僧向孙悟空道歉,又开始西行之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真经。这几段让我们体悟到苦难也是一种财富。
读《鲁宾逊漂流记》,自给自足。
当鲁滨逊深陷荒岛,与外界隔绝,只有自力更生,这是一次巨大的历练。让我们体悟到生命力的顽强。
人生路漫漫,要变成红地毯。读好书,与好书交谈,让我们“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读好书,与好书交谈,让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好书,与好书交谈,让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与好书交谈,是一种幸福!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高尚的人谈话。俗话说的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一想如果一个民族不读书的话,那么社会将变成什么样。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数据显示,中国人看书,平均一年只有0.7本,泰勒斯有55本。两队数据说明中国人读书真是少的可怜。
在中国无论你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休闲区,或是公园里。你都很少能够看见有人认认真真地捧着书在看,他们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在玩手机,要不就是捧着电脑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书似乎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中国2000年前的老祖宗孔子就教育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名言都教育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记得以前读过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读完之后我深深得被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吸引了。
出身贫寒的保尔·柯察金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这本书中通过记叙保尔的成长故事告诉了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真正的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虽然保尔吃过很多苦,但他也没有放弃读书。他曾经读过《牛虻》这本书。阅读《牛虻》后让他领悟到要我们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去克服一切困难。要有勇敢的心和非凡的毅力。保尔因此有了坚强的灵魂和不屈不挠的理想。
《牛虻》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之后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终身奋斗。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我们每个人学习保尔柯察金的精神。
与好书交谈吧,他是你精神的食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