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语言达到生动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拟人一定要形象、恰当,否则事物形象性会减弱),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2.现身说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接受;3.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采用生动语言的说明文大多是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区别:依据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物。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行,蕴含着一个人将理论付诸实践活动的道理和动作。
有的人重言,有的人重行,其各有侧重。但依我之见,言行合一,即以个人为载体,形成言与行平衡协调的统一体,岂不更妙?
讷于言,并非只求敏于行。
程朱理学在继承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后,也说出了“大言不惭,则无以为志”的话,但他们反感厌恶的既是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也并不称道半天打不出个什么所以然的闷葫芦。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我们倡导实践精神,呼吁“撸起袖子加油干”,可你若是一味埋头苦干,却易遭遇冷落和不解。东北的那位每天凌晨五点准备爱心早餐的大妈,不就因为过度做事又不吭一声,因着一个小疏忽被泼了一碗热粥?
善言,并非是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愈好。
正如朱熹先生所避之不及的那“大言不惭”,对于孔老先生而言,“大言不惭”是不符合礼仪的基本要求,连仁的门槛边儿都摸不到的。那些把言论的花开成巨无敌霸王花的人,行的果子因缺乏营养,长得小而又小。他们大口一张,讲得很是尽心尽兴,直把地上的粪土夸作九天明月,既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不符合礼的规制和道德规范。纸上谈兵非难事,绝知此事要躬行。某些官员为了升官,升职,为政绩添色,硬是大费口舌,给当地引进了诸项某某工程。履历也好看了,工程也开造了,官也升了,大话也说了,资金链也断了,工程也停了,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言行合一的高境界。
开国总理***先生,他是言的典范,从不讲废话或大话,他的言用在了刀刃上。同时,他勤勤恳恳日夜处理政事,彰显了行的高标。又如“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他是FAST的领军人物,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造就世界口径最大望远镜,他做到了他曾说的,向宇宙外看得没做到言行合一?
言与行并不是相互对立不可共存的,两者存在一定的斗争性,而正是斗争性,才使得这对矛盾统一体可以继续。
言行合一,并非两者都擅长或者有侧重。它是我们在礼义法的基础上,对言与行平衡协调的统一状态的日臻完善和不懈追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