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在书中也提到他在《物体系》中的观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因为“受到物的包围”而越来越成为“官能性的人”,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人们自己造出来的物不仅能够服务人,还能反过来包围人。在此基础上,社会成为了物包围人的社会,而不是人主导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人获得物的方式是依靠消费,所以鲍德里亚将目光转向消费过程。他认为,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人和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而转变成人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在这个关系中被强行控制的过程。
在这样的控制关系中,消费主义突出表现为“暗示意义链”。“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好似一条链子、一个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物品,而是一串意义,因为它们互相暗示着更为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也就是说,如今人们在消费某一个商品的时候,商品不仅仅包含着某一个使用功能,背后还拥有庞大的意义链条。比如购买一辆汽车,就需要配套的车库,那就需要带车库的房子,房子就需要一系列的装修等等,这个意义链是无休止的。在消费社会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意义链捆住并强制消费的,这种强制性并不是来自外在环境的强制力量,而是通过诱导,让人产生主动的动机。
如果说以上部分不经常出现在文化批判中,那么鲍德里亚关于符码操纵和制造消费的观点则经常出现在消费主义批判当中。鲍德里亚认为,在一整套消费品之间存在的必然有序性关涉中,其支配作用的就是由符号话语制造出来的暗示性的结构性意义和符号价值。因而,消费者消费时并不仅仅在意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价值。同样是手机,OPPO和Iphone的符号价值就是不同的,在广告中就可以看出,二者针对人群也是不同。人们可以从人身上的消费品来定位其身份,反过来,人们也是用物品来定义自己。也就是说,真实的个人是被删除的,所以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的主体,是符号的秩序”。在这样的符号秩序下,消费逻辑成为了消费意识形态。“消费是通过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的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相反是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担负起使整个社会一体化的重任,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消费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成为整合生活的角色。无论是基本的生存物资,还是教育、休闲,无不依靠消费的方式,消费深深嵌入社会运转的各个方面。所以,消费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今时今日统治阶级实施非强制性同一的最有效手段。在这个意识形态中,只需要控制符号便可指导人们向着某一限定的道路走下去。
在消费社会中,社会阶层的分化依旧存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其实是一个差异性符码之间的交流体系,在消费中,人们获得某种特定的符号认同。举个例子,比如两个素未谋面的女生在街上碰面,确认过眼神,是一个色号的人。相同的口红品牌、色号,就意味着二人在品味上是一致的,又或者不是品味一致,而仅仅是一种利用符号的自我标榜。至少相同的符号,代表二人在消费能力上是处在同一阶层的。尽管每个人在商品的“使用价值”面前都是平等的,但在符号价值面前,等级分化明显。这种等级分化不仅是物品背后的符号差异造成,还是由人的消费选择多少而决定。比如休闲,可以认为是用钱或劳动购买的时间,这个消费品并不是人人拥有,只有某些特定的人群才能拥有。而这种消费品选择的差距其实也就是社会阶层的差距。
春运回家的旅途中,你希望遇见什么?是喜欢天南海北的侃人,还是目不暇接的美景?当阳光在林间跳跃起伏,闯进车厢,给旅客穿上乱颤炫目的紫金衫,当羊倌甩着鞭子赶着脏兮兮的羊儿在阡陌中漫步归途,当某位村民裹着厚厚冬装,扎条花布头巾踽踽于冰凌覆盖的白路,当广袤的耕得线条分明的田地冲进眼帘,你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铁路蜿蜒,在城市农村中横冲直撞。路途早知的我们此时却只愿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漫漫征途,何时能看到曙光?好在我们终于习惯将目光赊给阳光,赊给窗外的风物。春运开始了,春天却还在酝酿。不过田间地头早就有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冒头了,那丛丛绿色,仿佛是嗅到什么气息,迫不及待要看看这个父辈们守候过的世界。又像是得了号令,整装待发,那精神头,就说是支劲旅也毫不过分,须臾便似乎要占领天地。在树木还秃着头,路上还盖着冰,人们还被装在沉重的套子里时,他们已经神采奕奕。笑着,吵着,闹着,喊着,山岗上,湖冰旁通通跑满了草儿们的影子。
看过解放军冲锋的人都知道,那是种什么样的气魄。偏巧,广播里流出一曲民乐。我对民乐是不甚了解的,可是听那古筝、二胡、长笛、琵琶忽高忽低、长长短短的变调,却满以为那是为草儿们代言啦。洗洗大脑,努力辨识陌生的曲子里熟悉的元素:天空、飞鸟、白云;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梨树迎春花,草舍故人家。嘿!这曲子,远不远,近不近,生不生,熟不熟。不由得我想起太白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句子。意有似无,情深如浅。阳光下,绿色也得了阳光精髓,熠熠生辉。车子进站,阳光躲闪片刻。
出站时,气势更浑厚。广播里应时似得播出《梁祝》,这意味让我回忆起小惠的一句诗:春天,我们去恋爱吧。原来竟是如此贴切,此景此情此歌,此时此事此诗,端的如有天赐迷狂。
旅途很有可能会变得单调,而其之所以单调便在于不愿意用心寻找普遍里的特殊。很多人都听过“雪盲症”,说是人进入完全被雪覆盖的世界,眼睛很快就会成盲。原因呢?不是雪光刺眼,而是我们的眼睛找不到满地雪色中不一样的东西,须知眼但睁开,就一直在寻找不同,当没有不同或者发现不了不同时,其只能停止工作;久之成盲。在旅行中,到底还有写参差景物,自然不会致盲。可是如果仅仅发现这点点,那单调就不可避免要来拜访你来了。十几个小时都在这样虚无空洞无聊失落进而牢***中潜泳,想心灵也要大声疾呼:救救我吧。
你看阳光在东面迷蒙若沙尘,在西面碎落成流金;你看那树丛树街直立扎天,偏偏有几棵东倒西歪;你看那平原千里,苍茫无涯,近处却又隆土成坡,起伏推浪。你听那车轮滚滚,可曾注意雀鸣声声;你听那人语众言,拐角处凝听出低吟;你听那风吹屋顶,濡染出好嗓子吆喝。也许你见过江南的流水小桥,看过王都的.帝皇长虹,是否能移龙睛凤目欣赏下尘埃遍体,沙石切身,随意被乡人早就,而又泽被乡人的小石板桥。惊鸿一瞥,千秋岁月。
除了对外,有时我们也要尝试对内。恰如文学院要有对外汉语,也不能少汉语言文学。怎么对内?是对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考验哦。譬如到了菏泽,立即有人就想到了菏泽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广播中说菏泽是三乡之地:牡丹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不由又想起牡丹被贬谪的故事,想起武则天,想起富贵花的英雄骨;想起河南少林寺,想起李连杰,想起《海洋天堂》;想起各地名班入京城创出京剧,想起韩再芬,想起民间艺术。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是独特性、变通性、流动性。就是让自己活在时间与空间的交合处,在内心与外物间搭起桥梁。胡思乱想、细细考证都可以。我们不是在坐车,我们是在旅行啊!我们的旅途不存在单调,因为我就是风景呀!
手机响了,是好友短信告诉我到家了。广播再次响起:常回家看看。是的,常回家看看。一边回短信,一边看着燃烧的夕阳。我还在春运回家的路上,心里燃气无限感概,燃烧的天野,燃烧的心,伴我继续前进。
如果让我买一些东西的话,我会根据平时常用的东西要多买一些。那些家里有而且又用不着的东西就少买,甚至不买。但是,当一个物品坏了的时候,就要及时维修,如果是一支钢笔尖坏了,买一个钢笔尖的钱和买一支钢笔的钱相差不多,那样还不如再买一支新钢笔呢!所以说,买东西要有技巧。
前不久,我看到商店里挤满了人,出来的人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小零食,这不是浪费钱吗?其实,那些都是垃圾食品,吃了对身体有害,少吃点零食不但对身体有益,而且还能省钱呢!
我嘛!不太喜欢花钱,即使花钱也不会花自己的压岁钱,而是花平时靠做家务得到的零花钱,一般就是买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零售也不经常吃,一个月偶尔吃一次两次,所以花的钱就少一些。
我很喜欢吃外面的油炸食品,油炸食品不但花费高,而且对身体伤害很大,听说有的是用地沟油做的,并且添加了很多食品添加剂,还是少吃甚至不吃最好,不但保护了身体,还能省下一笔钱。
这就是我的消费故事,要记住买东西要有计巧哦!
亲爱的消费者朋友们:
大家好!
王老吉凉茶始创于1828年,是传承185年的正宗凉茶,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的精粹之一。但是,去年多条“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王老吉改名加多宝”的相关广告出现在全国各大电视媒体及地面宣传上,这不但让“王老吉”品牌蒙受了不白之冤,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困扰。
我们不得已开始了艰辛的维权之路,希望能以法律捍卫“王老吉”品牌的合法权益。20xx年1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加多宝公司实施了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向其下达了诉中禁令。然而由于加多宝公司巨资投入虚假广告宣传,使得消费者产生了混淆,品牌损失难以弥补。我们不得不在红罐王老吉罐身上及相关广告中提及“185年王老吉从未更名”以正视听。
而今天,经过近一年的审理与焦急等待,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让王老吉“被改名”案终于有了结果。法院判定“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等属于虚假宣传,加多宝公司要立即对上述宣传予以撤回,赔偿广药经济损失1081万元,并公开道歉。
法律最终为王老吉伸张了正义,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加多宝已经通过改名广告、借王老吉品牌的商誉换取了自己的利益,王老吉在品牌和市场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在此期间不但要消除加多宝虚假广告的负面影响,还要全力以赴做强做大王老吉凉茶,期间困难重重、难度巨大。
所幸,有了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我们才得以在各种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努力前行。20xx年王老吉凉茶将实现150亿元的目标,明年将突破200亿元,未来,我们将加倍努力,以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馈广大消费者。同时,我们也再次呼吁公平竞争,共同促进凉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再次感谢法律的公正判决,感谢广大消费者对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日期:
鲍德里亚特别举到广告的例子,来证明消费社会中,真实性是被忽略的,甚至是被牺牲的。在广告中,物品先被设计成一种伪事件,然后再通过消费者对其话语的认同而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比如马蜂窝APP,广告推出的时候,并不存在“旅游就上马蜂窝”这样的社会现象,但通过广告的宣传以及大量消费者的使用,就造成了“旅游就上马蜂窝”的社会现象。因此,广告本身是虚假的,之后才变为现实,而这种现实本身是可以不存在的,它来源于虚假。
人们的需要,在消费社会中也是被消灭的。前面说道,现代消费注重的是符号意义而不是使用功能,所以是存在一直消费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似乎广告并没有提及,商家也没有提及。他们做的就仅仅是把要销售的产品摆在人们面前,来制造需求的暗示,诱导人们消费。所以就存在双11过后,清空了购物车,购买的商品就只在拆开快递包装的那一刻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后就销声匿迹了。鲍德里亚认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在被颠倒,生产塑形的目的不再是功能性的实用,而恰是为了商品在消费中的死亡。时尚的逻辑便是如此,每一种时尚的产生都代表着它必然走向死亡。只有死了的时尚才有价值,才能催生新时尚的消费。
就媒体而言,也是存在这样一种消费主义倾向。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同样不可避免带有消灭真实的情况。这不是媒体主动消灭真实,而是整个消费主义氛围中,符号意义站在了显面,而真实自动走到了产品的阴暗面。例如之前讨论的江歌案,人们讨论这个事件的出发点可能是同情心理,但最终,大众媒介大量的报道和分析,以及夹杂其中的不专业的片面的分析,构成了一个场域,在这里,事情原本的面貌是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消费的是哪一种情绪,人们不是在用江歌案讨论法律、人性,而是在用江歌案来丰富自己的符号库。“后真相时代”恐怕也是消费社会带来的恶果之一。
就思想而言,依旧如此。当然也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功能。大量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被大众媒介当做商品兜售,例如女性主义,原本是多元的、复杂的,其本身也是存在大量矛盾的。但在文化产品中,就表现为简单的符号,大多也是歪曲的符号。这种符号,被夹杂在大众传播中,受众以此类符号作为划分群体的标准。这些符号可能并不是女性主义的特质,但发展到现在,倒是这些拥有这些符号的人开始质疑女性主义的内核了。因而,消费主义不仅仅是创造了符号价值,也代表思想文化本身的意义被消解。这就是消费主义内在的死亡逻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