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可以让你不受拘束的优游在书海中,也可以让你自由自在的遨游在网络世界。那个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
到了学校的图书馆,我便跑进那广大的书海,看着一本本好书,好像正在挖掘一大堆的无价之宝,也像正在受老师教导的学生,这时的我,就如同一块海绵,把知识吸进头脑裏,让我学问更充实了。
放假时,我喜欢去学校的图书馆,一下回到三国时代,一下子到了充满想像力的童话世界,一下子,又到了大自然中,去探索动植物的奥妙,突然,又到了高潮迭起的小说情境中,云游四海,真是快乐似神仙。
在心情不好时,我也会去学校的图书馆,看看那儿的笑话,保证脑内的“微笑精灵”增加一百倍,让你从悲伤的幽谷中走出,不再伤心了!
我喜欢图书馆,图书馆是书的家,也是知识的森林,每一棵枝叶茂密的树木,都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在森林内追逐、跑跳、探险……每一次的森林之旅,都让我吸收到有益头脑的知识氧气。我因为图书馆这个地方,使学校生活更充实;我因为图书馆这个地方,使下课变得丰富。来吧!大家一起到图书馆拓展视野、充实自己吧!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妈妈终于有空带我去图书馆借书了。
到了图书馆,我兴奋地直奔书架。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仿佛来到了书的世界。我一排排地看过去,书架上的书的种类可真丰富!可是却没有我喜欢看的书。当我找到最后一排的时候,我发现那里全是少儿读物。哈!太开心!我仔细地找,一层一层地找,找到了第三层的时候,我从中间挑选了一本我喜欢的书——《大象巴巴故事全集》。我拿着这本书,找了个位置坐下,一口气就从第1页看到第48页。我说:“妈妈,我等一下可以把这本书借回家看吗?我真是太喜欢这本书了!”妈妈说:“可以。”我认真地阅读着,渐渐地,我的心安静下来,连妈妈离开了都不知道。直到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抬头一看,咦?妈妈怎么去和管理员阿姨说话了呢?
先不管她了!我又去书架上拿了《马小跳左手神话,右手科学中国》。我把书捧在怀里跑向妈妈,跟妈妈说:“妈妈,我还想借这本书!”说着,我把借书证递给管理员阿姨,我想:这次我借这两本书,下次再借两本书。我一定要坚持每个星期都来借两本,把这里那么多的书都看个遍。
本校的图书大概有两万多册,近两年的新书有三千多册;学生每星期有一堂图书馆课,每个人每次也可以借两本书回去看。
据我观察,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会主动的每星期去借书,大部分的孩子都要老师提醒才会去借,还有人是永远不借的,因为他说爸妈不准他借回去,怕他弄丢要赔钱,真是因噎废食,所以他只利用阅读课阅读而已。
我认为要吸引孩子多利用图书馆,才能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至于如何吸引学生借书呢?首先,可以用规定的,就把去图书馆借书当作一项功课,小朋友就能达成; 再来就是筛选书籍,当学生在借书时,老师应该帮他看一看他选的书适不适合自己的年龄层?会不会太简单或是太深奥?因为过或不及都无法养成美味的阅读胃口, 只有适合的书籍,才能使孩子越看越对味,越看越有趣,越来越爱去借书。等到学生自己尝到阅读的美味以后,他就会自动自发的借阅书籍。
身为家长,如果有空,可以到校当义工,帮忙整理图书;如果没空,应该多鼓励孩子借书回来,与他共同阅读,或者请他朗读给爸妈听;更可以开亲子共读时间,用故事书代替电视,让故事书搭起亲子沟通的桥樑,家庭一定更和乐。
多阅读对学生的脑力成长一定有帮助,家长和老师用对方法一定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就看大家肯不肯用心罢了。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西塞罗说:“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
现在许多的学校都开始明白阅读书籍的重要性了,我的学校——瓯海区艺术实验小学,自然也不例外。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关于书的活动,有:读书分享会、做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等等,各种活动都十分精彩。
在学校中有着图书馆和图书角。
图书馆坐落在师生服务中心、多媒体教室的旁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天开放的,一部分是午休前开放的。这里的书很多,琳琅满目。图书馆是许多同学的心爱之地,因为这里比较安静,是个看书、写作业的好地方。因此,图书馆里经常聚满了人。
图书角有好几个,都是全天开放的。图书角的书虽然没有图书馆的多,但也有两三百本吧!它们的装修十分精致,就连灯的形状也各式各样,十分漂亮。它们坐落在几个楼梯旁,位置非常好,方便同学们阅读。
此外,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个图书角。图书角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有的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有的是从图书馆借来。书的种类很多:有数学思维类的,有语文阅读类的,也有科学探索类的,各式各样,看得人眼花缭乱。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阅读,一起在书籍中寻找乐趣吧!
酷暑,图书馆是一个好去处。
一进图书馆,就会看到处处有人在看书。有的靠在书架上,安静地看着;有的坐在墙角,一个人有滋有味地看起来;有的倚在柱子上,全神贯注地旁若无人的在书上扫着;有的坐在椅子上,一手托着下巴,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有的背靠着墙,看入了迷,忘记了坐下;有的干脆直接趴在地上,两只脚悠闲地摇来摇去。这里很安静,只有翻书声,拿书和放书声;偶尔传来几个孩子在游乐园里的笑声。
我拿了一本《蜻蜓眼》,找到一根柱子靠在它旁边坐下来。过了一会,我看到了一个孩子跟着他的妈妈进来了。那个孩子一进来就叽哩哇啦地在那大声喧哗,东跑跑西跑跑,动静很大,吵得很多人都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他才小声了一点,但还在吵。两三分钟后,他找到了一本《查理九世》,就静静地倚在书架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和一开始的他完全两样。
我静静地看着这个图书馆,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它究竟是怎样的呢?很快,我找到了答案。大,亮,静,净……最合适的是——静。为什么呢?在每个人身上,我都能感受到安静的气息,所有的人都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了,除了翻书声还是翻书声,整个图书馆都散发着来自内心的宁静。
我重新拿了一本书,在一个角落坐下,不时地端详一阵这个图书馆,我可以从每个人的脸上阅读到惬意,满足……
今天,妈妈带我去南京图书馆借书。南京图书馆是新建的,坐落在繁华的新街口闹市区。
我们来到图书馆门前,我抬头一看,哇!好气派的图书馆啊!它足有八层楼那么高,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整座大楼显得高大、雄伟。
我们登上二十几层台阶,穿过自动玻璃门,走进了图书馆。啊!这个图书馆可真大呀,我不禁发出惊叹。它就像一个大型的商场,分各类借书区域。有成人借阅区、少儿借阅区、英文书籍借阅区及视障借阅区等等,这些区域分布在图书馆的一到四层楼。馆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有自动扶梯,存包柜,还有很多环境优雅的休息区。前来借书的人很多,但是却听不到一丝嘈杂和喧闹。
我来到了少儿借阅区借书。那里的规定很严格:包物不能带进去,必须空着手进入,而且只允许儿童本人进去,家长不能陪同。我独自一人进了借阅室,里面是一排排的书架,各类儿童书籍摆放的整整齐齐。来借书的小朋友很多,大多数小朋友都在那里看,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我借了两本书,办理了借阅手续,就离开了。
图书馆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好地方。
我对这座图书馆可以说慕名已久,因为据说它与自然可谓是融为一体,毫无违和。
我在海滩边,走过一个又一个长满贝类的岩石,感到海浪一次又一次拍打着沙滩,没过我的脚边。在海滩的那边有一座图书馆,与沙一样的颜色 像是几个巨大的集装箱。我也是颇为意外,这里居然没有信号。
走进大门,无声。面朝大海,是一排落地窗,坐在椅子上能直面大海,赏美景。我坐在落地窗前,听着风吹过窗沿,手捧一本《瓦尔登湖》。窗外,就连海浪拍打海滩的声响,鸟儿飞过的振翅声也清晰可闻;带着一种淡淡孤寂。
梭罗喜欢野外,因为那有大自然。如今的这里,人与海浪共存,没有喧闹,没有互联网那快得难以置信的传播速度;有一份安宁,有一份和谐,一份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读《瓦尔登湖》浑然天成,毫无讳和。
有阶梯能上二楼,我扶栏而上,打开了天台的门,找一处坐下。抬起头,仰望天空。随我之后,“吱嘎”一声,门又开了,一人走来,似是未发现坐于地上捧着书的我,只是找了一处空地站着,也抬起头,望向天空。但她看向的是那北归的候鸟。
又是“吱嘎”一声,又一人走上天台;随后“吱嘎”声不绝于耳,我正担忧这一“世外桃园”会被人打破,而弥漫上一股烟味。不料,不分来者,只是各做各的一件事。提着长枪短炮的对着天空不停地拍着,只留下一声声快门声;站着的,或感受风中的那一番诗意,或静静地想着;席坐的,或捧一书,或轻闭双眼享片刻安宁。
怪极,人虽多却静无声,又行不停。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吱喀”声又响,人渐渐少了,天光也略暗了,一丝绯红傍上了天的边缘,似是喝醉了,又似古时少女桌前的那一抹通而不华的胭脂,天台上又独留我一人。
晚霞似一仙子,身着红衣。我第一次感到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行为是多么有道理。诗人因美景而沉醉,我因与自然的融为一体而欣赏。站在天台上,论谁似也不愿坏了这悠远的意境。
我喜欢落日的残霞。晚风吹得已是温和,书页在风调皮地翻动下一闪一闪地跃于我的手心,天空的颜色也一点一点变着,淡蓝、天蓝、深蓝、浓蓝、淡紫,没有一丝一毫的光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多么美的傍晚,全身只有一种感觉,每一个毛孔都浸透喜悦。我以怪得出奇的自由,在大自然里走来走去,已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梭罗在《离群索居》中写道,与此时的我感觉颇为相像。天有凉意,多云伴风,没有像五岳黄山那样壮丽到无可复加的景致,也没有故宫那沉稳端庄甚至有点压抑的气氛。但我坐在图书馆的天台上,确感到了一种自然,与书的自然。
这是一座孤独的图书馆,但在它立足于海滩边的时候,便已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了。这里有着自然,有着宁静,有着我喜欢的和谐。
远处的海滩边,有人在嬉戏,笑声隐隐传来;飞鸟已去,但依旧生机勃勃,馆内虽静却亦有好处,我就像是观局者,观看这一方天地。
水气渐渐攀上了窗玻璃,远物近景都染上了些许朦胧。
谨以此文,敬那座和谐的图书馆,一座难得的图书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