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英雄气,需要社会责任感的砥砺。被网友热捧为“最美乘务员”的\'小娟,曾因提醒乘客注意扒手而遭到报复,但她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她坚定地说:“有些东西是可以忍的,但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宽忍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她胸中充满英雄气,使她做出了令许多比她强大得多的人汗颜的英雄壮举!
胸中英雄气,需要奉献精神的打造。“最美洗脚妹”刘丽,用她通过双手获得的微薄报酬,资助了上百名因贫困失学的儿童。一名洗脚妹,工资并不高,为什么要助学?刘丽说:“我小时候就是因为贫困才辍学的,当时要是有人能帮我一把,我想我现在也是个大学生了。”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圣洁的灵魂?刘丽成为厦门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并成为“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靠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奉献精神,靠的正是由这种奉献精神打造出的满腔英雄气!
胸中英雄气,需要持之以恒地保养。庄弘泉、庄汇泉两兄弟小时候患上了同一种疾病,后来哥哥的病渐渐好了,弟弟却最终病得不能正常行走。于是,庄弘泉走上了一条英雄的道路:毅然决定背着弟弟上学。这一背,就背了十多年,从初中,到大学,天天如此,风雨无阻。背一次几次,不难;背十天半月,不难;一背十几年,天天不间断,如果没有一股英雄气支撑着,而且这股英雄气还得到了持之以恒的良好的保养,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庄弘泉做了一个哥哥应该做到的事情,更做了一位英雄才能做到的事情!
也许,刘伟的话有些偏激,但人生必须追求“精彩地活着”,这是无庸置疑的!如何才能活着更精彩?我的意见是:胸中永存英雄气,脚踏实地做英雄!
昨天晚上和同学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今天想写一点看这个电影的感受。
电影的大背景是在日军入侵上海的情形,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整个电影内容让人看着还是很热血的,河对岸的灯红酒绿和这边的一片狼藉和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理状态刻画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别多,每个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唯唯诺诺,想当逃兵,一步步的在队伍顽强的抗战、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长成为用身体挡住日军一次次突袭的军人。
整个战争场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觉的的确确就像是真实的场景。武器装备的悬殊和中日两国军队素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称旁白的表现手法,从战斗的过程中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战争太残酷了,国军表现的特别顽强,誓死保卫国民党旗的那一段很燃。
机枪连轮流抱着炸弹往下跳穿透日军铁桶阵的这部分,表现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泪点,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热泪。正如电影里面说的,倘若所有中国人都抱着这种必死的信念去御敌,何愁有外敌。(原话应该不是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谈到这个,我觉得看历史总要从中感受点什么。为什么国军那时候好几百万的军队打不过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军呢,这个真值得深思。中国人民得团结起来,我们是一个拥有5000年传承的泱泱大国,如果所有中国人拧成一条绳,何愁别国来欺负我们。
最近美国经常在外交媒体上对中国发难,作为每个中国企业,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站起来了。我们背后的国家很强大,但国家之强大,需要我们国人来充实它,建设它。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更应该在技术、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国际的领先,相信不久的将来,再不会有其他国家敢拿中国说事!
您好!您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在春天悄然凋谢,又如一片叶子,随风而落。去年的5月12日,您悄悄地走
了……
每当有人提起您,您的身影就不由浮现在我眼前……
当救援人员发现您时,您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4个学生;当人们看见您时,您那广阔的身躯,触痛了人们的脆弱的心灵;当学生见到您时,他们痛苦失声,敬爱的老师永远地走了。
学生们要拉起谭老师的\'手臂,要给您擦去血迹时,老师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学生们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还是软软的,今天就变得这么硬啊!”他们轻揉着老师的手臂,恸哭失声……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这一切!
是啊,早上谭老师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了,您的女儿永远失去了父亲,您的学生永远失去了父亲,您的学生永远失去了可敬的老师!
谭老师,希望您在天堂过得愉快!我们永远敬佩您-------您的爱生之情!
祝您
安息吧!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 ……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由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