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人们最隆重的节日。临近年关,远在异乡打工和上学的乡里人经历“春运“的重重考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快要过年了,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摆满了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家人有说有笑,唠唠家常,合计合计来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节日的气氛变得更浓了。饭后,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岁,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欢渡春节。人们见面个个面带笑容、互说吉祥话。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攒些压岁钱。整个乡村处在热烈的喜庆之中。
特别在大年前后,小镇上的集会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相亲会”。平时在外忙于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节回家的这次机会解决了婚姻大事,也好满足家里老人的心愿。媒人约好地点,邀来男女双方见面。媒人帮着搭桥牵线,忙着撮合。双方的家人也都帮着仔细地打量。街上热闹的相亲场面,成了乡村过年风味独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许多。尤其是与近几年相比,人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春节。虽然过去的物质生活比不上现在,但是“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只是物质匮乏年代给人们留过的心理暗示,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多数春联由原先的家人手写变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们已不能到裁红纸、写毛笔字、读春联的快乐了。人们过去之间的走亲访友也变为了呆在家中看电视或上网······于是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层隔阂。
风俗正在简化,人情也日渐淡薄。原因就在与人们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时,却忘记了生育咱们的“传统的文化”,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上升。难道以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种“年味“了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新春佳节来到了,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景象,过年的味道真浓呀。
你看,街道两边的路灯上、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灯笼和中国结,远远望去,像一条条腾飞着的红色巨龙;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商场里彩旗飘飘,人们兴冲冲地挑选年货,准备送给亲朋好友。
最热闹的要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在外打拼的游子、远方的学生回家与亲人们团聚,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拉着家常、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老人们乐呵呵地把压岁钱压在小孩子们的枕头下;大人们忙着通过短信祝福亲朋好友;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缠着大人快放烟花,这边“劈劈啪啪”一声,耀眼的星星挂满 了天空,那边“轰隆隆”一响,一朵巨大的菊花凌空开放,全城的烟花此起彼伏,把夜空涂抹得五彩缤纷,空气中弥漫着缕缕火药味,给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气。
正月里,人们穿着新衣服,开始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走亲访友,见面第一句就互祝“新年好”,在声声祝福,浓浓年味中,新的一年开始了,新年要有新气象,在此,我祝福老人们身体健康,大人们工作顺利、小朋友们学习进步。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现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又是一个新年悄然飘过。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鞭炮炸出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高一声,低一声,只要你深呼吸一下,便能闻到火药味。随着火药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才慢慢散去,欢天喜地的的爆竹,带来了喜庆,带来了热闹,驱走了晦气,驱走了忧愁,听着就叫人高兴。饺子,是国人百吃不厌的饭食。
所以老话说得好: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营一定要吃的,就连欠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就有底了。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味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如今过年,旧年味和新年味和平共处,是人们各取所需,饺子照吃,美酒照喝,鞭炮照放,春联照贴,馒头照蒸。要说有变化,这年味的头一个变化,就是人们吧除夕夜的守岁变成了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为了这一道欢乐地大年夜盛宴,上千位演职人员要忙上个小半年。看完春晚,有的人还意犹未尽,再接着看一场贺岁片,天也就快亮了。传统的上门拜年,则变成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贺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qq留言拜年。光是一个新年,全国就要发上上百亿万条拜年短信,打十几亿个电话,虽然是电波传递,同样充满亲情友情。
不仅如此,新年出门旅游业成了新时尚。大街小巷里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年节商品,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年味盎然,红红火火,一排派盛世景象。其实,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甭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年味,就在身边,浓浓的。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乡里人还会***猪,做豆腐,让人们闻到了年味。
过了小年,人们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春联;一些人会到市场上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店中挑选衣服,送给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新年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中央隔离带中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人们用绳子连了起来,上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美丽极了。新年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尽情享受这顿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领由于工作忙,便会同全家人到饭店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风趣。年味在悄悄变化着。
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