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已经很久没有在现场看川剧了,今天真的有点小兴奋。
川剧《苍生在上》是继话剧《赵抃》之后又一部以地方官员为原型的舞台剧作品。虽然用的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因为这两个主人翁身上有着那么多共同之处,所以看的时候会有些恍惚,感觉在说一个人。在我们心目中都有一个对清官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在他们心中都拥有“舍小我保大我”的崇高美德和信仰。
非常喜欢张鹏翮这个主角的扮演者,他吐字清晰准确,声音高亢洪亮,非常的富有穿透力,无论文场武场,他的唱腔、念白都表现得张弛有度,情绪精准,令人动容。
其中有几个泪点击中了我。
当张鹏翮听说灾民因为饥荒死掉了近三千人,那一声长长的,融进了惊讶的,痛惜的',几近哀鸣的高腔“啊-------”一出来,我瞬间泪奔了。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僚们能把“天下苍生”真正放在心中的少之又少。演员那发自肺腑的,令人肝肠寸断的长啸,完全把全场观众带进了戏里,被他塑造的这位令人景仰的总督那种悲天悯人的精神彻底感动,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这种台上台下直接的情感呼应与交集,是看电影得不到的,非常震撼。
张鹏翮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得失。小人作祟,可怜他锒铛入狱。但是他依然戴罪治河,心系苍生。另一边,老父亲为了帮他还上那三十万担的粮食,变卖家产,穷苦潦倒而死,他全然不知。当演员一声高喊“炸坝”,我再次泪奔。这一声不仅喊出了他对"天灾人祸"的不屈!喊出了他对朝堂的忠诚,更喊出了他对黎明百姓那份重重的责任及拳拳赤子之心。
他对天对地有铮铮铁骨,对老父亲却有无限深情。正因为这位品格高洁的老父亲,百姓才得一如此清正廉洁的好官,乃民之大福气啊。当听说父亲病逝的噩耗,演员此刻一大段唱段都在讲诉父亲对儿的遵遵教诲,讲着哭着,哭着诉着。那凄婉柔情的唱腔,气若游丝的身段,一声声“爹爹”,是他对父亲的养育之恩无力回报的无奈和伤心,一声声“爹爹”是他对父亲教育他“堂堂做人,以民为先”的感激,一声声“爹爹”像一块块石头,重重地砸在观众的心上,令人感概唏嘘。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在利益面前,有人选择利己,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和人民在一起。没有天下苍生,哪来黄天厚土;没有天下苍生,哪来家国豪情。“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唯有奉行“苍生在上”,做官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台上演出一气呵成,台下观戏百感交集。
为演员们的精彩演技喝彩,为高素质的观众点赞。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留下一纸《归隐》,陈抟放下官位,携几卷旧书去追寻频频入梦的青山。如果有人相问,他也许会说:适合就好。
“木末荚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自顾自美丽的辛夷花栖在琴头,深林里人不知的明月照着青衣白衫的男子。看淡荣辱,是非乃至生死,官场上少了一个碌碌无名的庸僚,竹屋前多了一位禅意静深的侍佛。我想摩诘本就不是俗世中人,他适合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所以,历史的烟尘掩盖了无数发黄的名字,却洗不去大唐皎洁如玉的月光,胭红的芙蓉在人们心头开落了千年,那男子便是这永恒里深镌的风景。
他们不是没有沾染过凡尘,他们也曾有过“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荣耀,只是宦海浮沉之后,他们终于发现,富贵非我愿,只要适合,哪怕天盖地庐,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可如今,我们的本心在哪里?我们的“适合”又在哪里?我不信那样多人竞争一个政府岗位只是出自本真的热爱与所擅,我不信天文、地质专业无人问津是因为学子们无趣无才——哪个人会忘记,小时候璀璨的`夏夜与彩云一般美丽的鹅卵石?
我们已经失去了勇气去追求我们真正适合的梦想,在金钱为尊的社会里,我们做着自己不想做却有丰厚报酬的工作,依靠别人的羡慕与嫉妒而活,可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是否会想到,这一辈子我有没有为自己做一件事,有没有为自己而活?
我相信,每一个人,总会遇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件事,或一个人,在相遇的瞬间,就如同漂泊的飞鸟找到了家园,那样一种精神深刻的颤栗和喜悦,是作为人所能体验到的最大的幸福。即使那草窠残破不堪,也只顾风雨兼程,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心灵唯一的归宿。
从教十八年的母亲,曾经无数次向我回忆起,她进入学堂的第一天,那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身姿翩然地走上讲台,对着一屋童稚的眼睛,清清淡淡地笑起来,那一瞬间,一切的时间与空间都离她远去,只余那颗心,低下去,低下去,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一朵花来。
就这样将一生的时光交付于此么?她问自己。
“适合,就好。”
那些花摇曳在红尘中,凝着深沉的欢喜的泪滴。
那一天风清云淡,阳光明媚,正是飞鸟振翼高飞的佳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