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给了我一个清醒的大脑,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透明的文字,去宣泄内心真实的情感。生活的美幻,万物的情仇,时时牵挂与我,叩击着我的心扉。
生活如同一本书,散发着缕缕墨香,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所吸引,品位着它,找寻住它,吮吸着其中的灵气。这本书,我常常品味,常常感悟,可是,一团接一团的雾气笼罩着我,疑惑了,懵懂了,终究念念不忘。才懂得了李白“仰天长叹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气,吃透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凛然,品味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情。不禁暗自叫好,大快人心。
书中的内容五彩斑斓,浩瀚无边,总令人可望不可即。人生的悲欢,事态的炎凉,生死的离别,时常使我有一种空虚之感,倍感无奈。精彩的细节,跌宕的情景,完美的结局,深入人心。从而,你烘出了水浒的忠义,凝为了三国的韬略,哭成了红楼的辛酸,造就了西游的神奇。在你的妙笔下,白娘子的恩终有报,许仙的情终有果。你太多的感叹,让我沉思——生活是幻美的。
生活仿佛一首诗,寄托了无限的感慨。你,记录了诗人的泪,绘出了诗人的情,歌唱了诗人毕生的心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离乡的游子啊,生活究竟给了你们什么?是悲欢?是离愁?还是肝肠寸断的乡思?也许,你们不曾埋怨过生活,它赋予了你们艰难的使命和理想,因为你们有激情,永不放弃,所以再苦再累,你们心中依然有天地。它给予了你许多,也给了我许多。
生活又似乎是一个人,永远读不完,感悟不完。在它身上,可能有卑劣,可能有高尚。它好像一个婴儿,变幻莫测,喜怒无长。于是,人们却要受它摆布,吃尽苦头。
生活又犹如炼狱,也许,有人会功名成就,也许,有人会怨天尤人,但不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不是吗?
生活又譬如……
生活,给予你的;你付出的,生活它也接受的太多。生活从来不会羞怯于你给的太多,也不会害怕自己得到太多而无法前进。相反它会发怒于你给的太少,给你的惩罚便是:让你变得一穷二白和痛苦不堪,这是最轻松的。
人们努力学习,为了生活;拼命工作,为了生活;仿佛这一切就为了俩字——生活。也是,人生一世,为了活下来,使用各种手段去拼,去闯去创造,可谁到最后,还不是变成一捧黄土,消散在人海中。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已经死了”,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懂这句话,只是从各种资料上略见一些他人的见解。但那些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渐渐的,我开始走向各种各样的生活中。
学习生活:平淡且无聊,但也有些许意义,可能我会用一生来完成这件事,尽管现在的我还不如意。当然,我更觉得,分数高,他的学习不一定好。那只是成绩好而已,学习——广而言之,发现一个事物与事物存在的价值,化别人之长为自己之有,不仅“学”而且“习”。
社会实践生活:复杂而有趣,诚然不知,人心多变,这里,我见到过绝望到爆的分手情侣;也见到为养家糊口而不幸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更见到过那些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流浪人士。同样也见过那些身家过亿,到处风流之人,世间百态,人生可畏,能让你驻足观望的风景点有几个?能让你相思成疾的人有多少?能让你感慨万千的事又有几件?
直到现在,我也还没能悟出一些关于人生的道理,也许我还太小,些许我还太天真。但我却也明白:能带给你快乐的人,不一定是什么好人,也许只是个小丑,同样,能带给你忧伤的人,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人,也许,他是你最爱的人。
时光即逝,眼间我该上初三了。回想那些点点滴滴,初二生活的确给我许许多多的欢乐和感悟,现在的的我变得更加成熟了。
还记得那堂语文课,我们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我被意外地挑起来回答问题,老师问我:“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你想对孔乙己说些什么?”我听到我的名字时,我彻底的懵了,不敢看老师的眼睛,一直低着头,慌忙地翻课本,即使我知道课本里没答案。我在慌乱中看到老师失望的眼神,心中不免有些慌恐。脑子一直回想这答案,但又纠结对不对。当老师对我特别失望,要挑别人回答时,我勇敢地抬起头看着老师(其实心里还是感到害怕),我围绕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支支吾吾的回答着:“我……我会对他说:你不能再这么迂腐下去了……”说完后,老师便让我坐了下来。正准备坐下的我因为碍于回答结结巴巴的,害怕失了面子就看看了教室里的同学,他们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便悻悻地坐下了。之后,我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课下也经常找老师问问题,我觉得我变得更加开朗,外向了。不会再碍于面子而胆怯了,因为我懂得了:“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丢脸,勇于挑战。年轻时多犯几次错误是有好处。’”
还有那件事,也让我刻骨铭心。老师星期天布置了一篇写状物的日记。我便认真地完成这个任务。到了星期四,日记发了下来我的日记得了优,我之后看了看我周围同学的日记,他们都得良,我不禁沾沾自喜起来。到了作文课,老师说:“上个星期写日记得优的同学,已经写得很不错了,稍微改一下,把它净到作文本上。”听完之后心中狂喜,便拿起笔抄了起来。我写快有有一半了,便看看我的同桌写的怎么样了,谁知她一个字都还没写,正在日记上认真修改呢,我不屑地看了她一眼。心里想着:装什么装啊,再怎么改,写的依旧很烂。每次老师批改完我们作文都要评写的好的,我还以为我会受表杨呢,可是老师偏偏表扬我的同桌。我看了一遍她的作文,作文里优美的句子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我心中也感到愧疚。那次我真的体会到“不进而退“的感觉了。
初二的生活使我从懵懂变得成熟,使我从自卑变得自信。初二生活的精彩至今历历在目,以后的道路会更加宽广,非常感谢老师们还有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陪我一起成长。
有年轻人问,对生活,你有没有产生过厌倦的情绪?
说心里话,我是一个从本质上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但对生活,基本上没产生过厌倦情绪,这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也许因为青年时代,在对世界的感知还混混沌沌的时候,我就毫无准备地抵达了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对一般厌倦的定力。面对穷凶极恶的高寒缺氧,无穷无尽的冰川雪岭,你无法抗拒人是多么渺弱,生命是多么孤单这副铁枷。你有一千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疆场,比如车祸枪伤……但你却在苦难的夹缝当中,仍然完整地活着。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结束自己,就得继续活下去。愁云惨淡畏畏缩缩的是活,昂扬快乐兴致勃勃的也是活。我盘算了一下,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取后种活法比较适宜。不单是自我感觉稍愉快,而且让他人(起码是父母也较为安宁。就像得过了剧烈的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他又问,你对自己的才能有没有过怀疑或是绝望?
我是一个“泛才能论”者———即认为每个人都必有自己独特的才能,赞成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这才能到底是什么,没人事先向我们交底,大家都蒙在鼓里。本人不一定清楚,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细寻找加上运气。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费时一世一生;还有的人,干脆终生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终。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施展才能的领域。例如爱好音乐,爱好写作……都是比较传统的项目,热爱电脑,热爱基因工程……则是最近若干年才开发出来的新领域。有时想,擅长操纵计算机的才能,以前必定也悄悄存在着,但世上没这物件时,具有此类本领潜质的人,只好委屈地干着别的行当。他若是去学画画,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万分,觉得自己不成才。比尔·盖茨先生若是生长在唐朝,整个就算瞎了一代英雄。所以,寻找才能是一项相当艰巨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闲。
人们通常把爱好当作才能,一般说来两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样惟妙惟肖。爱好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能迷惑人。一门心思凭它引路,也会害人不浅。有时你爱的恰好是你所不具备特长的东西,就像病人热爱健康,矮个儿渴望长高一样。因为不具备,所以就更爱得痴迷,九死不悔。我判断人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深度的怀疑以至绝望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评估关头,最好先安稳地睡一觉,半夜时分醒来,万籁俱寂时,摒弃世俗和金钱的阴影,纯粹从人的天性出发,充满快乐地想一想。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充满快乐地去想呢?我以为,真正令才能充分发育的土壤,应该同时是我们分泌快乐的源泉。
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
安静地等待。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抓此时干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