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物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是啊,玫瑰虽然色香俱佳,但浑身是刺;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茉莉,香气袭人,却不够艳丽——这些缺憾是让人叹息,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美呢?
上帝对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子。上帝的智慧在于给你留一些缺憾,以便让你通过奋斗和努力来弥补这些缺憾。试想,如果世界是完美的,人们便会孤芳自赏,无暇理会身边的事物,世界便会变得冷漠、寂寥,那岂不是更大的缺憾?所以我们不必在意那小小的缺憾,正因为那份缺憾才成就了完美。
爱情是美好的,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却双双化为蝴蝶,浪漫中又让人生出无限哀婉的感叹;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亦是双双殉情,让多少人唏嘘泪下。这两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流传不息,就在于其中的缺憾美。
世界上最完美的缺憾,当首推希腊那尊“断臂的维纳斯”。这尊久封海底的雕塑,刚被打捞上来时,手臂就已不存在了。曾经有无数人对她的手臂的姿势进行假设,也有许多人要对她的手臂进行复原,但全都遭到人们的反对,因为人们都认为只有那断了手臂的`维纳斯才是真正完美的化身,即使那小小的缺憾也不足以动摇她成为完美的象征。而维纳斯所遗失的手臂早已被上帝珍藏起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清冷的月色中,南唐后主李煜那家国破亡的隐隐的哀愁曾让无数人心动,忧伤也是一种美。史铁生面对生活的不幸,执著地寻找生活的意义,身残志坚也是一种美。生命中的一些缺憾,往往会成为你一生弥足珍贵的回忆。
玫瑰虽然浑身是刺,牡丹虽然少了些馨香,茉莉虽然不够艳丽,但都不影响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美丽形象。有时,缺憾也是一种美,正因为有缺憾,才使人懂得欣赏因缺憾而成就的那份完美。
既然谁都有长处,那就没理由因为自己的那点长处而沾沾自喜,乃至狂妄,日子淡然过; 人生,坦然面对。
巴壁虎,紧紧贴着墙。喧嚣和寂寞一起走过,寒冷与酷热共同担当。人生就是一种承受,在负重中前行,在逼迫中奋进。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学会支撑自己,努力让自己的心灵轻快些,让自己的精神轻盈些。
世事百味,清淡最美;生活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关键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它。人应该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洒脱。悠悠岁月里,总是平凡的日子居多;芸芸众生中,也总是平凡常见,平凡是人的本真。放一首音乐,不必太感伤。像一株花一样,寂静美好。像一只猫一样,享受阳光。在纷扰红尘中,让心灵自净。亦或,醉一会,梦一会,醒一会。心态好,一切都好。
品行,会零星留撒于平常文字,也会在不经意的行为中如影随形。所遇所为或苍茫或昏迂,或洒脱或计较,皆云淡才风清,琢磨才有棱。如果只凭自己的想法思度,虽不能指责但会失之公允。高尚与肮脏都是岁月磨就的器型,不是说变就可以变的;无论怎样,灵魂不欺。
冬,深深,潇潇雨歇,飘落的黄叶掩拥树脚的土地。 春萌发、夏茂盛、秋招摇、冬归尘土是叶子的宿命,也是它无法计较的周而复始。生命从诞生起便要历经修行更难免挣扎,然后是悄悄绽放。云霞清风蹉跎,往往是修不成佛,也不会成魔。于是,那些激进的青涩和慵懒的有意无意的'糊涂都必将归于一指流沙,划出平静,留影淡然。
人生起起落落,得意时容易滋润,窘迫时,也应该可以云淡风轻。曾文正公说:“凡成大事者,以识为主,才为辅;人谋一半,天意一半。” 世事无常,许多艰辛换得的有些是辉煌,对于平常百姓有些是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仅此而已也就够了。房叔过世,我等晚辈回老家帮着料理后事,祭奠中忙里偷闲到祖堂旁边的老屋转转。 风侵日蚀,老屋连断壁残垣都难以寻得,眼前的景象,丛丛枯蒿,束束荆棘。改革开放都向路边发展,围团紧簇的老屋基自不被待见,缺少人气,土地便只能在无奈中渐渐荒芜。虽然如此,站在老屋基上,放眼望去,眼前仍是一幕幕深深的记忆。人生,就像这老屋的变迁,因时而定,因势而动。这荒芜,有时候是繁华的铺垫,有时候又是繁华的终结。
大道至简,平常心即是道!
——修“黄庭禅”(修心)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气”的正常循环——也就是道家讲的“修法身”——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气和”(心平气和)
1、人身体内有两套循环系统:血的循环系统和气的循环系统。
(1)血的'循环系统:血液通过动脉和静脉进行输送,心脏作为泵浦
(2)气的循环系统:气通过任脉(在前胸)和督脉(在后背)进行循环,丹田作为泵浦。其中任脉和督脉合称“气轮”。丹田产生元气,并推动元气从任脉下降,督脉上升,如此循环往复,正常运转。
a.“气轮”正常运转的功能是什么?
如同血液循环是为了新陈代谢一样,气轮正常运转的功能也是为了新陈代谢,去除浊气,达到“剥阴去阳”的效果。
b.人的“气轮”运转的现状是什么?
人在4、5岁之后,丹田就不再产生元气,气轮不再正常运转。
c.为什么在4、5岁之后,“气轮”会逆转?
4、5岁之后,人有了人别取舍之心,丹田的热能被胸腔(黄庭)借去。所以人一生气,胸腔就发热。借的久了,丹田就没有能量产生元气,“气轮”也就不再正常运转。“气轮”剥阴取阳的功能就丧失了。
d.为什么要恢复“气轮”的正常运转(也就是恢复“气轮”剥阴取阳的功能)?
目的是为了“明德”(来自《大学》。所谓“道”是天赋的自然。所谓“德”是“道”具足于万物,也就是万物的特性。比如物的“德”就是物的特性。比如人的“德“就是人性)。所以”明德“就是使人性显现。
我们举个例子,金子的特性只有在精纯不二(不含杂质)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特性(亮的、软的等等)。人也一样,只有在气精纯不二的时候,才能显现人性。
《大学》所谓“大“,就是人得”一“。所谓”一“就是得”道“,也就”明德“。
2、为什么“修心“,而后就能恢复气的正常循环?
因为黄庭一窍内气机一起伏,人就难以自已,就会不自觉地攀附情感。这样,丹田的热能就被转移到黄庭处,“气“就开始逆转。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其中”知止“就是要去除妄念,要明心,要心平。因为只有心平了,气才能够和,叫做”而后有定“(气轮才能恢复正常运转,不退转)。
3、佛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明心方能气和(气轮正常运转,恢复剥阴取阳的功能),气和方能见性(显现人性,也就是明德),见性方能成佛(与“大道“共通)。
所以作者讲的“心即是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