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写作要点

微作文写作要点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3-15 12:28:47
微作文写作要点

微作文写作要点【一】

小学作文意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许多学生把作文练习视为畏途,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个盲点:第一、认识的误区。他们觉得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做法是: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序列,采取与讲读课文同步训练作文。但是这样的话,盲目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训练重点。第二、训练的盲目。教师单纯地在写作技巧、方法上进行概念传授。他们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奉“功到自然成”为玉律,所以收效甚微。

根据对本校学生作文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1、对教师的状况

(1)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作文技巧、方法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作文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童趣。

(2)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不够强。只照本宣科,不注重自身想象力的发挥。

(3)教师作文教学单一的模式框死了学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对学生的状况

(1)学生不会仔细观察、善于想象、过分依赖教师。

(2)学生没有生活积淀,缺乏生动的想象力。

在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感觉到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教师一味地强调了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作的过程。只有善于培养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想象力等,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我们没有去过桂林,那么我们读完《桂林山水》的课文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想象的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

微作文写作要点【二】

青少年时期是极富想象力的时期,学生经常会想象自己长出翅膀飞上蓝天,会一个筋斗翻过十万八千里,因此,安排他们进行想象训练正合他们的胃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活跃思维。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处,学生提很多问题:小孩讲了真话,他不怕皇帝处死吗?骗子露了馅,皇帝怎么处罚他们?皇帝出了丑,他会怎么收场呢?一连串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大家热烈讨论,

各抒已见,争论不休。这时让他们就其中一个问题充分展开联想,写出故事的结局,任他们续写、扩写和改写,结果连平时最不喜欢作文的同学也调动了积极性,效果颇佳。

又如《天上的街市》一文,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意境美妙,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极易陶醉其中。天上的繁星、天河、情侣,地上的街灯、社会,往复回环,幻想现实相映成趣,这时,教师对学生加以适当点拨、生发,调动他们的联想,把诗人面对黑暗社会和学生今天的亲身体验及对未来的憧憬结合起来,联想科学的飞跃发展、祖国的腾飞、宏伟的远景,让学生自由作文,写一篇《二十一世纪的太空城》,抒发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收效一定不错。

微作文写作要点【三】

爱,一个永恒的主题!爱随处可见:当你跌倒时,一双温暖的手扶起你,是爱;当你口渴时,一杯甘甜的水送到面前,是爱;当你??其实,爱无处不在。

若你不知道爱是什么,不知道爱在哪里,请你打开电视看一看,请你拿着报纸瞧一瞧,随处都写着爱,映现着爱!

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撼了整个中国,就在那一瞬间,成上万的生命瞬间消失了,成千上万的心瞬间被撕碎了!这场四川汶川大地震,使四川大部分人民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就在那一刻,一双双充满爱意的手伸向了四川,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每个人都伸出了充满爱意的手,聚成了一道力量无穷的光芒,照耀着四川,令四川人民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爱!

看,中国政府为了不让四川的孩子失学,搭起了帐篷学校,一个个志愿教师从四面八方赶来,做起了四川孩子的老师。

由于孩子们经历过地震,恐惧充满了整个身心,象梦魅一样缠着,甩也甩不掉,整天都愁眉苦脸,心事重重。这是真实地震后的另一个“地震”,令老师们头痛万分。他们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尽快让孩子们从阴影中走出来。

下课了,老师邀请同学们玩游戏。开始,她十分矛盾,望望这个,看看那个,怕孩子们不接受邀请。面对着和蔼可亲的老师,孩子们都纷纷点头示好。玩什么呢?老鹰捉小鸡?嗯,好!老师做老鹰,学生当小鸡。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仿佛学生们已经忘记了失去亲人朋友的悲痛,重新做了一只展翅翱翔得雄鹰!瞧,“老鹰”来了,“小鸡们”立刻就跑,跑不动了,就蹲下身子,藏了起来!“老鹰”停了,“小鸡们”又重新站起来,特别是“母鸡”,为了保护“宝宝”们,奋不顾身??他们玩得多么开心,灿烂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照耀着灾区!!!看着他们玩游戏,我似乎觉得“老鹰”就是大地震,“母鸡”是每位妈妈的代表,“小鸡”当然是孩子了。在地震中,许许多多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丧失了生命!这就是爱!

看啊,多么强大、团结的中华民族啊!一方有难,八方纸援,这种无比高尚的爱,在中国呈现了,在世界呈现了!

微作文写作要点【四】

写看图作文的时候,在下笔之前,首先要观察眼前的图画,这样才能下笔写文章。怎样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主要观察什么?哪些是次要的?这样经过长期的看图作文训练,观察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微作文写作要点【五】

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看画审题以后,接着应该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最好只选一个点,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

微作文写作要点【六】

写 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 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 文字准确而精练。

微作文写作要点【七】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 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 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 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微作文写作要点【八】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相反,语言不准确就会失去知识的科学性.

明代学者徐光启笔译古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其中的一节:

“凡论度必始于一体.自点引之而为线,自线广之而为面,自面积之而为体,各自三大纲.是心有长而无阔者谓之线,有长与阔而无厚者谓之面,长与阔厚俱全者谓之体.唯点无长阔厚薄,其间不能容,不可以数度,然线之两端即点,而线面体皆由此生.点虽不入于数,实为从数之本.”

这节解说数学基本概念的说明文,把什么是点、线、面、体,点与数度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确切的阐释,语言也很精当.

此外,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些内容是带有专门化的科学知识,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中特别要求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使读者便于领会.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得到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要精当.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蝉的幼虫脱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先出来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翅膀,只留下尾边尖儿还在那层旧皮里.这时候,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部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脚的爪子钩住那层旧皮.这个动作使它的尾巴尖儿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不了.那层旧皮就只剩下空壳,成了蝉蜕,.从开始到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

这段文字不到二百个字,具体说明了蝉的幼虫脱皮的整个过程.用简明的语言把幼虫脱皮的复杂动作细致而真切地写出来了.文字不枝不蔓,语言富有表现力,给人很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要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和一些内容,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人,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章用拟人化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把它赋予假定的人类行为,读起来生动风趣,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人们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趣味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