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什么?回家是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叹,回家是感叹歔欷的悲喜交加,回家是衣冠人笑,抵死尘埃的徘徊,但无论如何,不论走到哪儿,总有回家的那一天。就像翱翔于天空的鸟,总有一时需要归巢。
小时候
家是父母怀抱中的温度,是爷爷奶奶笑容,是夜幕降临前的一个童话故事,那时家中也许并不富裕,但每天早起,那股被爱包围的幸福,令我久久不可忘怀,如春风般沁透心脾,如磐石般执着感人,如春雨般温润清甜。那时的家,近在眼前。
长大后
家是夜幕降临时的一盏明灯,家是在我身后,永远守望的目光,是厨房里那一抹淡淡的飘香。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渴望着父母怀抱的小屁孩了。我突然发现我已被家中的温暖所约束了,我不甘心,我将我的心扔了出了这个家,这时的家,远在天涯。
正如今
家是印象中那静谧的胡同,是夕阳收起的最后一抹浅绛,是氤氲着古朴味道的砖瓦。时光荏苒,我明白了,家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我对家的情感越来越深,我的心,在苏醒在归来,它终究不再流浪。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不同的家,它可以是青藏高原上诚恳的信徒,可以是秦淮河上斑驳的红桨,可以是丝绸之路上悠远的驼铃。但在我心目中它永远是那个不大,却又充满温馨的地方。
每天早晨六点三十分,我的耳边就会响起“方光政,该起床了。”这就是我的“闹钟声”,每当听到这温暖亲切的“闹铃”。我就会从梦中苏醒,然后赶快起床刷牙、洗脸,随后又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妈妈又在为我整理床铺了,我觉得我可幸福呀!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听到“当当”的切菜声。“哗哗”的洗菜声,还有“滋滋啦啦”的炒菜声,我知道妈妈又在精心的为我准备香喷喷的'饭菜,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妈妈的良苦用心。
每次我的作业书写工整又是全对时,就会听到妈妈的赞扬声,“宝贝,真不错只要认真细心,你会更棒的!”那声音清脆悦耳,就像优美的乐曲,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其实,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爱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认真聆听,在爱的声音下 幸福快乐的成长。
小学班的时光似水如箭,极速流动,一转眼到了初中,虽然是长大了,但心里还是涌动着想家的感情,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这是知道当时的游子背井离乡时的痛苦感情,在学校的五天,度日如度年,在家的两天度年入度日,还得的了三四天的假期,还要上上两天的辅导帮,唉命苦啊。
我无法想象,我站在家门口会有怎样的举动:会激动地大叫?会兴奋地痛哭?就在这两眼模糊的一愣间,我看见了母亲:她正在烧饭,抬头发现我,只淡淡的一句“你回来了。”但我却从她的眼神中知道了激动。而更没想到的是我竟然出奇平静地应了一句“是的。”这就是我回家与亲人的第一句话,一切都是那么平常、那么平静。
然而人毕竟是人,内心的情感会不自觉地跟随你的言行流露出来。谈话中,我体会到他们话语中的思念与期望。第二天中午,母亲似无意实有意地添了菜,我这才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平时那藏于言行下的深沉无私的爱,才认识到自己当初的种种幼稚太过分。
在这两天里我尽力地抵制中那份思念家的感情,但我发现即使现在止住,那2年的生活,我要怎么艰苦下来,唉,在家里怕父母唠叨,在学校里受老师批评,在家里想学校里的同学,在学校里想家的温暖。
两天的假期的假期是短暂的,在与家人告别的时候我只想哭。我不知道挥手远去的母亲会不会哭?但我知道,家,注定是我一生的归宿。
离乡的悲伤是痛苦的,我这点疼痛算什么那。努力去过吧。
有人说:回家的感觉如一首美妙的歌,一直在心中回荡;有人说:回家的感觉如一场甜美的梦,带你到梦中翱翔;有人说:回家的感觉犹如在游乐场,让你永远保持一张欢笑的脸。
而我认为:回家的感觉犹如春日那温暖的'太阳,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你阳光。
还记得小时候,我被一条狗追得知跑,知道我看见前面有一扇铁栏杆的门,我跳上了去,那只狗上不来,在下面徘徊了几圈便跑了。当我惊恐的跑回家时,我的脸色煞白,面无表情,浑身还不停的颤抖。妈妈见状,上问怎么了,就把我扶到床上让我好好的睡一觉,我还清楚的记得妈妈当时说:“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吓成这样?算了,让他好好睡一觉吧,睡醒了就忘记了。”
有人曾经说过:当你遇到困那需要帮助时,家才是你最好的港湾。
还记得我被吓得那日夜里,我发了高烧,妈妈半夜起来,用包了冰块的毛巾给我敷,多亏了妈妈这细微的照顾,我才没有继续烧下去。后来妈妈问我:“你是不是被什么东西追了?”我回答道:“对,对,我被一条狗追了,吓死我了。咦?您怎么知道我被追了?”“当然是你告诉我的呀。”妈妈说,“你在昨日夜里发烧的时候说的。”哦!原来是我在梦里还梦见那条狗在追我呀!
我也认为家才是最好的港湾,但我更认为回家的感觉犹如春日的阳光给你温暖。
香,生于土;味,凝于火。
这便是“灶”。
小时候,最向往灶房。是麦秆熟透的香气,刚劈的木柴幽幽的淡香,放久的木柴醇厚的浓香,长年累月的烟尘味,还有一股愈淡愈浓的乡土气息,都令我小小的内心溢满了欢喜和满足。
阿婆与邻里笑着走来,把我打发走,自己在灶房里忙碌起来。等我再来看时,阿婆已准备好“烧锅”了。她扔了一根火柴进灶肚,斑驳的泥墙上零星几点火的影。起初,麦秆烧得微卷,只听到几声细碎的“噼里啪啦”,轻巧、可爱。不一会儿,火才大片大片烧起来,墙上映红了一片,成熟的香气一下子饱满了。蓦地,一声闷响,震散了烟尘,在灶肚里回荡,将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起来——阿婆抖擞精神,娴熟地拉起风箱。那风箱的摩擦、振动的快慢、强弱,全凭她一手操控。还有火势的起伏,灶肚里的回响,随着长拉、短拉、快拉、慢拉的节奏变动,宛如一首浑然天成的自然杰作——是大江淘沙,是秋雁一鸣,是空谷长风,是“独坐幽篁里”的'意境,是“过桥千尺浪”的豪气,是“风急天高”的悲壮,又是“大道无痕”的简单和质朴,犹如乡间黑土地上的车辙,是历史的痕迹,是过去的味道,是天与人的合作……等到掀开锅盖,浑身上下的细胞都能感受到一场盛宴的到来——香喷喷的白米饭,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绿得滴水的青菜,任何平凡的食材都能呈现它独特的美。
生活,这么多就够了。
过去,是土灶的时代;现在,是电饭煲的时代。但快与不快,简单与繁琐又有多大区别呢?我只是怀念只有老灶才烧得出的原汁原味的锅巴,只有老灶才烧得出的纯正红烧肉,也只有老灶才烧得出农人平淡的内心和对生活别无他求的朴实。难道一种文化的诞生非要拿另一种文化作祭奠吗?难道一个世纪以后,我们的后人就再也听不到风箱的“呼呼”声了吗?
无他,我只是怀念风箱里的那些声音。
那是久处都市唯一牵动我心的声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