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9日星期三的下午,我们迎来了一场难忘、激烈、精彩的五年级科普知识竞赛。
参赛的三位选手都是从各个班级中比赛挑选出来的,我,周恩翔,刘展我们三个代表我们503班去参加比赛,下午1:30分我们信心满满的来到比赛场地,当我们看到其他班级的选手时,我们的心就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为了能取到好成绩,我们三个便进行暗中训练,每人出三道题,另外两个人进行抢答,之后我们把自己不熟练的地方又背了背,以防到必答题时答不出来。没过多久,五年级全体师生都到场了,我看到这么多人来观看比赛,我的心又一次的紧张起来。
比赛开始了,首先是每班的选手做自我介绍,然后两位主持人说了比赛规则,接着就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五一班的三位选手虽然都是女生,但是表现异常出色,拿到了第一轮必答题的满分――120!使全场惊呼起来。五二班的选手旗开得胜也拿到了第一轮必答题的满分。我们看到前两个班都拿到了满分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到我们班了,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就稍有难度,只见刘展耷拉着脑袋,摇了摇头沮丧地说:“不会。”我们班的同学看到了,都唉声叹气的,周恩翔和我说:“包振威,这下完了,拿不到必答题的满分了。”接下来我和周恩翔都不负重望的答题成功,得了100分,而四、五班都出师不利拿了低分。到了第二轮抢答题,要求非常多,使我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看到其他选手不是在主持人没有说完题目说开始就开始抢答,因此罚分,就是抢到题而又答错扣分,加上周恩翔每次都按得比别人慢,场上同时响起了欢呼声和哀叹声。此时此刻我们班的比分还是排在中间,看到别的班级的分比我们的高时我就心急了,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我要主动出击。于是我便接替周恩翔的位置来抢答,我耐心的听主持人讲完题目并说开始时,我便快速的按了抢答器,终于被我抢到了一题,我便把答案完整的回答了出来,刘展、周恩翔和我们班所有同学都兴奋地笑了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使我更有了信心,紧接着我又抢到了很多题,而且都回答了出来,使我们班加了很多分,高兴之余时我看到五班的分还是比我们班的高,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又变了紧张起来。之后我们班和五班的分数一直交替上下,使比赛进入到白热化,可最终的结果还是五班超过了我们班……
最后比分:五一班120分,二班140分,三班160分,四班140分,五班190分获得了比赛第一名,虽然我们班屈居第二但我坚信,通过我们以后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勇夺桂冠!!!
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准备,因为有付出就有回报,所以一次的失败不要灰心,要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创造辉煌!!!
当牛顿关于光谱的研究已经得到科学界和社会广泛承认的时候,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却仍然固守“光是纯净的”这一错误观念,视科学发现为歪理邪说,并在多种场合加以抨击。以歌德之睿智,犯下这样的错误我想绝不是因为傲慢和嫉妒,而是因为他对牛顿这一发现的不了解。
是的,有多少误会和错误来自隔膜与不了解呀!文学家不了解科学似乎是可以原谅的,没有谁埋怨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为中国争光,没有谁苛求曹雪芹非要去发现宇宙第一定律。但是,鲁迅先生其实是非常了解科学的——别忘了,先生最初的专业是医学。我们无法证明先生学医的这段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是一定存在的。曹雪芹也不是科学家,可是如果我们把《红楼梦》中的科学知识与相关的科学思维剥离出来会出现什么后果?《红楼梦》还是《红楼梦》吗?曹雪芹还是曹雪芹吗?
文学家如此,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如此。
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只固守一隅是不行的,还需放开眼界,对其他学科进行涉猎,以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助益。科学就是一种极好的涉猎对象,对所有人都非常适合,尤其是以人文学科为主的人。
我们了解科学,不是要做科学家,而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最起码也是为了方便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科学。至于提升民族科学素养之类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就更不用多说了。
可是现在别说学生,就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又有几个愿意了解科学、走近科学呢?在很多人眼里,科普作品虽然也讲究文采,可在吸引人和帮助人提高写作水平上终究无法与优雅、动人的纯文学相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科普作品一定是文质兼美、令人回味,甚至是让人爱不释手的。
其实说大家不愿学科学也不恰当,君不见中央科教频道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君不见《自然密码》、《科技之光》、《走进科学》已经成为很多人打开电视的首选节目?
人们不是不爱科学,而是没有条件爱科学、学科学。好的科普作品很难出现在孩子们的书包里,他们的书包早已被花花绿绿的流行画报和手掌书塞得满满的。偶尔有幸遇到一两位重视阅读的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也多是纯文学的经典,科普与科学短期内很难真正进入孩子视野。
我曾就学生的科普类阅读问题与不少老师有过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别说大家不重视科普阅读,即便重视又怎样?走进书店,很难找到科普专柜,好容易找到了也会被花花绿绿的奇幻文学、玄幻文学所充斥,真正的科普作品少而又少。跑遍全市,你很难发现真正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城市尚且如此,更别提农村了。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为书源匮乏就放弃对学生的引领,在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鼓励孩子拿起曾经哺育了两代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作品进行阅读。
少年科普不好找,那就先把成人的阅读补起来,以大带小,以偏促全。近年来出版界还是为社会奉献出不少科普类好书的,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科苑撷英系列就收录了不少优秀作品,有杨福家的《博学笃志》、顾迈男的《非凡的智慧人生》、赵鑫珊《大自然神庙》等等。其他如《自私的基因》、《临界》、《生命的未来》、《植物的***》等优秀外国优秀科技美文也能在某些大书店找到踪迹,就看你有没有耐心了。
在国外,科普作品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学科学用科学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个人的事。我是提倡成年人,尤其是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多读一些好的科普作品,从科学家优美的笔触中重新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自己。对经典科普作品的品读会使您思维变得富有逻辑,使您的头脑激情与理性共存,会让您常常从冗杂的事物中摆脱出来,慨叹造物的神奇与生命的瑰丽,会使您在教育孩子时更富有理性,同时底气也会比以前更充足。
对《临界》的阅读使陷入学生纪律问题纠缠中的我豁然开朗,李奥纳多。曼罗迪诺的《费曼的彩虹》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我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史怀哲的一篇《敬畏生命》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伦理、什么是真正的善。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艰深理论,只有亲切的絮语、生动的描述和一颗严谨而火热的心。
正如我无法预知这些经典的科普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一样,我无法向大家明确地承诺我们的孩子能从对这些书籍的阅读中得到多少成长的精神养料。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任何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对经典科普作品的阅读都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神奇之旅,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体验。
地球,这颗美丽的球体,在茫茫宇宙中它那耀眼的蓝色是多么的绚丽,在这颗星球中有着许多神奇的事物,大自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有着那美丽的天气气象,因为它们地球注定不平凡!
随着沙沙的声音我们知道,下雨了——下春雨了,从古至今我国华夏一直有春雨贵如油的俗语,一颗颗水晶似的雨滴从空中划过画出一道道幅度,漾起了一阵阵波纹,在闹市中它带来了宁静、安逸,最美的是在西湖的断桥边看雨,看那雨水溅起一道道水花,又落入那已不属于人间的西湖中,那如仙境的美景已经不是任何大师可以描绘的了,那水滴的落水声、撞击声犹如天籁,给人似梦非梦的错觉。而最有气势的就属雷雨了,伴随着乌云的到来,一阵阵的闪电雷鸣,倾盆的大雨哗啦、哗啦的.落下,夹杂轰轰的雷声给人一种豪迈不羁的感觉,雷声从远到近似战鼓又似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天!放晴了,乌云裂开来了,阳光照耀大地,出来看看天的人惊奇的发现天空有一道彩虹,是啊,没有风雨哪能见彩虹,正如生活一样,只有经历磨练后才能发现生活是彩色的、美好的。
叶子黄了,风微微拂过,一片片金黄色的落叶在空中慢悠悠的落下,它们似乎在跟风儿玩耍似乎在跟风儿跳舞,它们在空中旋转、转圈最后玩累了就躺下了睡着了,在这惬意的季节里风儿却是最忙的,他把浓郁的稻香、果香带向农户们,告诉他们成熟了,今年又是丰收年。它又给那些正在收获自己努力果实的农民伯伯们带去了清凉。傍晚太阳落下时,天空出现了火烧云,它给大地洒下金红色,把一切都给弄得是那么梦幻,你看远处的小朋友欢笑着,天空把他们本来就红扑扑的小脸照得更红了,把公鸡的鸡冠照金了,把爷爷那白发也照得金灿灿的。遥望西方,那边出现了几匹红色的骏马它们追逐着,它们越变越多,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天空中的火烧云是一副活生生的八骏图,它们似乎在追逐在玩闹,一会儿,马儿消失了紧接着出现了两团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哦!这次出现的是两头牛,一大一小,它们相对着,我明白了,这是一幅老牛舔犊图,老牛仿佛慈爱的看着小牛然后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小牛,它们慢慢模糊了,似乎小牛依靠着老牛缓缓的走向远方,不久后天空出现了一条龙一条金色的龙,霞光均匀的洒在了火烧云上,给予了他一种君临天下的魄力,我似乎听见了那龙吟声,它飞走了,腾云驾雾而去。看着看着,火烧云不见了,我才带着失望的表情进了门。
北风呼呼声而来,是啊!已经入冬了,寒冷的北风咆哮着,夹杂着漫天的白雪落下,第一场雪的到来让人欢喜,正所谓瑞雪兆丰年,这场雪一定能给明年带来丰收的喜悦。家家户户打开门窗看着。我手掌接住一片六棱型的花朵,它烟一样轻,玉一样润,云一样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装,它化了,化在了我的手中,只留下了一滩清水。
气象科普公园门口有一道“彩虹门”,走进大门,是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们的四根大柱子,上面刻着二十四节气呢!
往前走一点,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把大“勺子”———司南。别小瞧它,在古代,它的作用可大了呢!人们迷路的时候,就用它来指路。其实呀,那个勺子是可以转动的,转一下,勺子也就转起圈来了,当它停下来的'时候,它指向哪,哪边就是正南的方向哩!所以,人们称它为指南勺。再往前走,拐个弯,旁边是清澈见底的湖水,小草长得很嫩绿,小花也很漂亮,颜色可多了!红的似火,粉的似霞,黄的似灿烂的阳光……公园里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的,碧绿的叶子遮住了太阳。
中午时分,太阳越来越刺眼,可树木还是把太阳遮住了。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岸边的柳树姑娘倒映在湖面上,可好看了!
傍晚,老天爷好像把蜡烛打翻了,把云都点燃了呢!火烧云出来活动了,猪变成了金猪,鸡变成了金鸡……忽然,火烧云变成了一只在吃白菜的兔子,它的后面出现了一只老虎,就当老虎快要吃到兔子时,它们都不见了,天空中又出现了一位骑着马的武士……
这就是气象科普公园,那么可爱,那么富有诗意!
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学,也真是因为有了科学,生活才会更美好。
科学是我喜欢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第十一届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国际赛制机器人搜救比赛小学组三等奖,虽然不太理想,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自己有过比赛的经历了,在失败中也有收获。
那天正是比赛前的最后一次练习,我和伙伴们搭建好机器人后,开始编机器人的搜救程序,由于搜救比赛速度越快越好,所以我们把机器人的速度调至极限。我们欢呼着,跳跃着,以为可以看到机器人表演的英姿了。可是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在练习中,第一次失败了,机器人好象和我们作对。我们发现原来是机器人的底座太高了,转弯过程中重心偏向一边,导致侧翻了。我们调节了底座的高度,检查了一下程序,另外的程序也出现了漏洞,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放置位置,放置位置是裁判规定的,我们不知道裁判会要求把机器放在哪里。经过和老师讨论之后,我们决定用声波定位程序来完成比赛。所谓的声波定位就是在原来机器人的基础上,再装个声波感应器,它会一直连续不断的发出声波。因场地中有许多路障,所以声波感应器一旦在十厘米之外检测到,机器人就会后退一些,然后继续前进,到达终点。于是我们按照计划编该了程序和改变了机器人再去练习,终于成功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我们信心满满地进入了比赛,原以为会成功,可是快到终点时,一枚灯泡高度很低,所以声波感应器没检测到,而导致机器人不能前进了,此时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再试运了,只听“嘟嘟”的一声令下,我们灰溜溜的低着头退出了赛场。最后得了三等奖。我们没有灰心,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去学科学、爱科学。真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在生活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
直到现在我还时不时地研究家中的电动模型车的运动原理和动力来源等知识,可见我是多么的爱学科学!在科学中成长,在科学中遨游!
1号晚上,我兴奋地一夜都没睡好,因为2号我就要参加科苗科学培训基地组织的活动了。哪个高兴劲儿啊,恨不得一下子就到目的地——鹤壁淇县。
天一亮,我就起床了,兴高采烈地来到活动教室里,领到活动需要的工具,看着这些铲子、锤子、钳子、标本夹等,这时同学们兴奋地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收拾好行李,坐到车上,要出发了。为了打发路上这些时间,老师提议唱歌、讲笑话,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
同学们在草地上铺上准备好的报纸,坐下听老师讲:怎样捉昆虫?怎样收集岩石?怎样做树叶标本?听完老师讲解后就自由活动了。我一路小跑,往山上飞奔而去,拿着锤子这敲敲、那敲敲,只见一小块石头松动了,只见这块石头一层一层的,老师说这叫页岩,刚刚要拿起石头,哇!一只小拇指般大小的蝎子“哧”的一声溜走了,好险啊!山已经被厚厚的绿色覆盖,星星点点的小花引来五彩的蝴蝶,上下翻飞,翩翩起舞,想捉一只,就轻轻地扑上去,没想到却扑了个空,蝴蝶飞走了,我却跌倒了。看样子,我还没蝴蝶机灵呢!蝴蝶没抓到,看到了一种没见过的树叶,我急忙用剪刀剪下一片叶子,先用报纸两面夹住,再用硬纸板夹住,最后被夹在标本夹里,捆得结结实实的,一个树叶标本就做好了。
草草地吃完午饭——我爱吃的饺子和山里甜甜的红薯,味道好极了!随后来到小溪旁,老师说这里有螃蟹,要小心哟!一说有螃蟹,同学们高兴地脱掉鞋,赤着脚,我搬开一块石头,没有,继续,幸好有山上的小朋友,他告诉我们什么地方有,这次不敢大意了,我轻轻地翻开石头,小心翼翼地用手掏,我还怕它的大钳子夹到手呢,果然摸到了一个硬硬的,哈,是螃蟹,我捉到了!可是就再也抓不到了,难道它们怕我了?
活动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是看着我的劳动成果——树叶标本,搜集的岩石,捉到的螃蟹,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名叫《十万个科学之谜》的科普读物,这让我了解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知识以及一些科学原理,这对我受益匪浅。
此书内容繁多,知识也很广泛,有食物中的科学之谜,科技现象之谜,交通科技之谜,电气设备之谜等许多类型篇,而每个类型篇又有许许多多的相关知识组成,列如:运动中的科学之谜就由“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羽毛球比赛为什么不能在室外举办?”等许许多多的运动小知识,当然每个类型篇都有符合自己类型的相关小知识。
其中运动篇里的一则小知识受到了我的注意,“扁了的乒乓球为什么用开水一烫就会鼓起来?”打乒乓球是我最喜爱的运动,每个周末我都会和我的小伙伴去打上几局,当然不小心踩扁了乒乓球也是经常的事,虽然我知道只要用开水一烫便可恢复,但我却不知其中的道理,自从我看了这个小问答后我明白了:“原来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会把原来扁的地方顶起来,这样乒乓球就复原了。还有一则小问答说道“脱毛衣时噼啪作响是怎么回事?”我想大家在冬季晚上睡觉时,一定会脱下那一层厚厚的毛衣吧,当你脱毛衣时是不是会发出噼啪的声响啊,你可别以为这是什么怪物在作怪,其实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生了放电现象,我们白天穿着毛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运动,毛衣与衬衣,衬衣与身体之间不断的摩擦,使得身体和衣服上都带上了电荷。这些正负电荷中和,放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会听见“噼啪”的声音。
啊,原来是这样,可真是奇妙啊,读了这本科普读物,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原理,知道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事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科学奥秘的奇妙,以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因为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变得美好,变得更加让人觉得是个无底洞,变得更加吸引人类去探索去发现,去不断的创新!
通过这次阅读科普读物,感受科学的魅力也大大提高了我对科学的热爱以及我对科学的向往,我觉得科学在我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科学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要学好科学,认真对待每节科学课,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因为这些都是会影响你一生的,是你一生中很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想读一本科普读物并不能决定什么,但如果你一直用一颗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的心去面对科学,去创新科学,那么你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当牛顿关于光谱的研究已经得到科学界和社会广泛承认的时候,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却仍然固守“光是纯净的”这一错误观念,视科学发现为歪理邪说,并在多种场合加以抨击。以歌德之睿智,犯下这样的错误我想绝不是因为傲慢和嫉妒,而是因为他对牛顿这一发现的不了解。
是的,有多少误会和错误来自隔膜与不了解呀!文学家不了解科学似乎是可以原谅的,没有谁埋怨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为中国争光,没有谁苛求曹雪芹非要去发现宇宙第一定律。但是,鲁迅先生其实是非常了解科学的——别忘了,先生最初的专业是医学。我们无法证明先生学医的这段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是一定存在的。曹雪芹也不是科学家,可是如果我们把《红楼梦》中的科学知识与相关的科学思维剥离出来会出现什么后果?《红楼梦》还是《红楼梦》吗?曹雪芹还是曹雪芹吗?
文学家如此,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如此。
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只固守一隅是不行的,还需放开眼界,对其他学科进行涉猎,以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助益。科学就是一种极好的涉猎对象,对所有人都非常适合,尤其是以人文学科为主的人。
我们了解科学,不是要做科学家,而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最起码也是为了方便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科学。至于提升民族科学素养之类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就更不用多说了。
可是现在别说学生,就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又有几个愿意了解科学、走近科学呢?在很多人眼里,科普作品虽然也讲究文采,可在吸引人和帮助人提高写作水平上终究无法与优雅、动人的纯文学相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科普作品一定是文质兼美、令人回味,甚至是让人爱不释手的。
其实说大家不愿学科学也不恰当,君不见中央科教频道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君不见《自然密码》、《科技之光》、《走进科学》已经成为很多人打开电视的首选节目?
人们不是不爱科学,而是没有条件爱科学、学科学。好的科普作品很难出现在孩子们的书包里,他们的书包早已被花花绿绿的流行画报和手掌书塞得满满的。偶尔有幸遇到一两位重视阅读的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也多是纯文学的经典,科普与科学短期内很难真正进入孩子视野。
我曾就学生的科普类阅读问题与不少老师有过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别说大家不重视科普阅读,即便重视又怎样?走进书店,很难找到科普专柜,好容易找到了也会被花花绿绿的奇幻文学、玄幻文学所充斥,真正的科普作品少而又少。跑遍全市,你很难发现真正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城市尚且如此,更别提农村了。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为书源匮乏就放弃对学生的引领,在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鼓励孩子拿起曾经哺育了两代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作品进行阅读。
少年科普不好找,那就先把成人的阅读补起来,以大带小,以偏促全。近年来出版界还是为社会奉献出不少科普类好书的,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科苑撷英系列就收录了不少优秀作品,有杨福家的《博学笃志》、顾迈男的《非凡的智慧人生》、赵鑫珊《大自然神庙》等等。其他如《自私的基因》、《临界》、《生命的未来》、《植物的***》等优秀外国优秀科技美文也能在某些大书店找到踪迹,就看你有没有耐心了。
在国外,科普作品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学科学用科学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个人的事。我是提倡成年人,尤其是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多读一些好的科普作品,从科学家优美的笔触中重新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自己。对经典科普作品的品读会使您思维变得富有逻辑,使您的头脑激情与理性共存,会让您常常从冗杂的事物中摆脱出来,慨叹造物的神奇与生命的瑰丽,会使您在教育孩子时更富有理性,同时底气也会比以前更充足。
对《临界》的阅读使陷入学生纪律问题纠缠中的我豁然开朗,李奥纳多。曼罗迪诺的《费曼的彩虹》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我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史怀哲的一篇《敬畏生命》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伦理、什么是真正的善。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艰深理论,只有亲切的絮语、生动的描述和一颗严谨而火热的心。
正如我无法预知这些经典的科普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一样,我无法向大家明确地承诺我们的孩子能从对这些书籍的阅读中得到多少成长的精神养料。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任何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对经典科普作品的阅读都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神奇之旅,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体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