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与卫星有许多的共同点,如它们的飞行原理、发射、轨道、轨道上的运行,以及返回所经历的环境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又有许多要求是不同的,如“过载”、就有不同的要求。那什么是“过载”呢?简单说来,当火箭携带飞行器加速飞行时所产生的加速度超过“重力加速度”的倍数就称为“过载”,“重力加速度”规定用“g”来表示,超过2倍就是2g;而超过10倍就是10g。可不要小看它,这个过载值对卫星内部的仪器设备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太大,就会对设备产生破坏作用,当然对人那就更严重了。卫星在发射或者返回时,可以承15g或者更大的过载,这与作用的时间还有关系。而能够保证航天员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过载值不超过4-5g,如果再大,轻则昏迷,重则器官破坏甚至死亡。所以对载人飞船的发射和返回都要保证这个条件。不管是卫星还是飞船都是由许多系统组成的,它们有许多相同的系统,可以称为飞行器的公用系统,也就是指不管任何类型和用途的飞行器都必须配备的系统。
公用系统包括:结构系统、能源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热控制系统、跟踪测轨系统、遥测系统、遥控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等。
系统的作用和基本的工作原理,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都介绍过了,但就是在这些系统中,对飞船的某个系统内功能或者说配置要求与卫星也是不同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测控系统,卫星的测控功能能够做到测轨、遥测和遥控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飞船的测控系统功能除了上述的`要求外,由于人的参与,还增加了语音通信和电视传输。语音通信的作用是帮助航天员之间、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话音联系,也就是通话,而电视传输的作用不难理解,不但航天员和地面人员之间能够通话,而且地面能够看到航天员的每时每刻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甚至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来了解他们的状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视向全国播放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还可以在遥远的太空和家人说话和见面呢,这对他们的心理是个鼓舞。但无人的卫星就不需要这些了。除了这些公用系统外,也是由于有人,飞船还有些特殊的系统,可以称为专用系统。飞船的专用系统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载人飞船是要把人送上天,因此,人的生命保障及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高度真空的空间是不具备人生存的条件的,只好依靠飞船的设计来保证这些条件,而且要保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是建立和维持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所必要的最佳大气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及有害气体的控制;二是供给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的供应、水的供应、食物的供应等;三是去除生活活动时所产生的废物,如各种有害的气体、食物的碎屑、大小便等废物。可想而知,在密封的飞船内处理这些问题,技术上是很复杂的。
除了使航天员更好地工作,随时可以方便地看到飞船和自身的各种参数及工作状态外,在飞船上还为航天员配备了数据显示仪表系统。在航天员座椅的上前方,正对航天员的视线装有一块大的仪表屏,它与飞机驾驶员或者汽车司机面前的仪表屏相似,但功能要多得多。在这块仪表屏上有文字显示火箭的飞行情况、火箭执行的重大关键动作和飞船的重要的系统参数,如环境温度、舱内压力、电源电压、气源气压、飞行高度,以及航天员的生理参数等。仪表屏上还设有报警装置,当某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出现异常,马上出现灯光及声音警告,通知航天员某个系统出现不正常现象,引起航天员的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而当出现了危及航天员安全的紧张故障,必须采取紧急的措施,此时就会出现更加醒目的灯光及声音报警,告诉航天员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紧急返回地球。为了航天员的生活规律化,在飞船的生活舱内有专门的照明设施,它们可以变明变暗,模拟地面的白天黑夜。
返回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减速设备、控制设备、标位设备。
减速设备的任务是用来降低飞船在返回过程中的速度,保证航天员的安全着陆。
控制设备的任务是在飞船的返回过程中发出各种动作指令,如降落伞的打开、缓冲发动机的工作等。
标位设备的用途是在返回舱着陆前后标明自己的位置,便于地面人员寻我和营救。
载人航天中,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此在飞船上专门配置了事故应急救生系统。
说实在的,从航天员进入飞船座舱开始,直到火箭携带飞船飞行的过程中,可以说航天员就处在危险之中了。几百吨的燃料已经加注到火箭及飞船上,一个错误的操作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事故。一旦出现了紧急重大事故,如运载火箭有爆炸的危险性,航天员来不及撤出飞船座舱,必须马上逃离现场的危险区。
飞船的交会对接系统也是不可少的。一般飞船,由于体积有限,不可能携带很多的燃料和航天员的生活必需品,因此都不能长时间地单独运行。而作为空中运输器,要把人员及物资运到空间站去,或把人送到其他星球。这样就有一个使两个飞行器在空中联成一体,完成工作后再分离的过程,而这种联接、再分离的过程我们就称它为交会对接。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刚劲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小燕子又黑又亮的羽毛像是抹了油,白肚皮就像是穿着一件白衬衣。
燕子飞行的时候,漂亮极了。那狭长的翅膀,那分叉的尾巴,都像由最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没有一个姿势不美。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燕子的巢很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里面铺着柔软的羽毛、干草及细软的杂屑等物。燕群有时如掠天长剑,横空刺去;时而又如战斗机群,俯冲而来,在停宿处周围的空中飞翔着,回荡着。
燕子依然成群的剪裁着总是出现虚线的天空。燕子的飞行,给人一种轻舒优美的感觉,燕子的到来,给人一种吉利安宁的抚慰。
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空中掠过。报春的燕子往来穿梭地飞行,空中充满了呢喃之音。
燕子识旧主,每年气候一开始转暖,一对燕子就回返我家老厅堂上。小俩口叼草梗,衔泥团,协力修造小巢。它们追飞蛾、捉毛虫,给黄毛黄口的燕儿分食。燕子巢从来不加设防,陪同主人度日度月,呷呷呷,吱吱吱,说说笑笑很是开心。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你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甚至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
老燕子生了两个小燕子。小燕子生得很漂亮很可爱,老燕子当命根一样的爱他们,用翅膀搂着他们睡觉,捉虫子喂他们吃,用唾沫擦他们的毛毛,还唱歌儿给他们听。
不想这么一来,倒养成了两个孩子的懒惰习惯,每天吃饱了就呆在房檐上,缩着脖子闭着眼睛打盹。
老燕子劝他们说:“孩子呀!
你们也不小了,小翅膀也长起来了,应该学学飞呀,要不的话,将来会成为没用的废物啊!”
小燕子问道:“为什么要学飞呢?那有什么用呢?歇着不是很舒服吗?”
老燕子回答说:“你呀孩子,你什么也不懂。你要锻炼得身体灵便,能捉住飞虫;要锻炼得翅膀强健,能飞行万里。”
小燕子摇晃着小脑袋说:“可是,那多么困难啊!”
老燕子叹了口气说:“唉!你呀孩子,你们将来会饿死的啊!”
“为什么呢?为什么会饿死呢?娘不是天天喂我们虫子吃吗?”
“可是,”老燕子生气地说,“你们一辈子就靠着娘的嘴过活吗?
要是娘离开了你们呢?”
“娘怎么会离开我们呢?”
“嗨!傻孩子呀!你们以为娘老是住在这里吗?到了秋天,这地方就冷了,草呀、树呀就枯了,虫子也没有了,娘就要飞到很远很远的南方去,那里天气非常暖和,草和树叶子永远是绿的,虫子非常非常的多。”
可是两个小燕子以为娘骗他们,以为现在阳光这样暖和,春风这样温柔,天气怎么会变冷,草和树怎么会变枯呢?
娘看见还劝不过来,就换了和悦的声音,哄他们说。“孩子呀,你看那天空多么高、多么大、多么好看!你不想飞到天上去玩玩吗?”
“不,娘,小燕子摇着小脑袋说。”我们爬在房檐上,一睁开眼就能看见天空,阳光也能晒得我们发软,春风也能吹得我们发困。”
娘又说:“你们没有到旷野里去过吧?那里世界可大啦!可好啦!有红的花,有绿的叶,有看不见边的庄稼地,有弯弯曲曲的小河……”
小燕子把眼一翻,瞧不起地说:“嘿,那有什么稀罕!我们在房顶上,一样能看得见。”
早就知晓《飞屋历险记》(Up有些令人感动,但没想到能感动至斯!
早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网上有帮幸福的家伙已经看过该片的毛胚版本了,据说搞得很是唏嘘的样子。看电影的都是一帮老大不小的大男人,虽说算是对电影超迷恋的一群,但似乎也没必要说“哭得跟娘们似的”吧~~~~因此,这极大地吊起了俺的胃口、憧憬着完成版本的《飞屋》会有怎样动人的风采。
一般说来,没有啥影片是经得起过高的期待的,但《飞屋》是个例外——当然,仅限于“感动”这一点,其他方面则有些见仁见智了。
皮克斯之所以又让人在感情上“惊艳”了一把,俺想,是因为他们回归了本原,没有可以顺着观众期待的路子往“尽量制造不一样的感动”的方向走。相反,从“不经意的平凡中体现真情”最是直接,只要表现得恰到好处,是很难让人不动容的。
俺自问不是一个很坚强的人。用哈尼的话来说,可算是超级“滥情”的人,因为在看像《溏心风暴》这样的肥皂剧的时候,俺经常每集都哭得稀里哗啦以至于让哈尼痛心疾首,认为像俺这样既不坚强、而且明显品味低俗的男人有些靠不住。先且不说俺是如何舌灿莲花地让哈尼深刻认识到俺这样的男人不仅靠得住、而且简直比柳下惠他爷爷还更靠得住的——单说啥东西能让俺感动到哭,这里边有分教。
一般来说,只有两类东西能让俺感动,一种是最世俗的,比如家长里短“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的玩意儿,什么婆媳关系啊,宅男剩女相亲啊,小两口打架呀,知识青年下乡啊,都能挠到到俺的痒处,蹦出些泪花儿那是常有的事儿;另一种感动是不飙泪的,那是一种深层的悸动,它让人感到真有灵魂这种东西、而这种东西被你所经历地事情狠狠捶了一下,然后你就有一种内在世界发生宇宙大爆炸的感觉......《飞屋》给我的感动,是两者的融合,是飙泪之后还要叹服的。
从内容上来说,那短短五分钟的时间,既是高度概括的,又是无比细腻的。从《末世机器浪漫谭》(Wall.E那先锋性的前三十分钟,大家已经领略了皮克斯同志们“润物细无声”的功力。《飞屋》中的这几分钟完全摒弃台词的片段也“不例外”,但是“意外”。之所以“意外”,是因为这样“人生剪影”的场景说白了就是“走马观花”,先天限制了深入凝聚感情、积累情绪的时机,“按理”说是很难真正有什么情感冲击力的;然而《飞屋》中这一段感染力是如此之大,以俺亲身的经历来看,剧场里大概有60%的同志(包括俺与哈尼这样的“铁汉娇娃”都放开了泪闸;看着其他座位上浑身是毛的老美大老爷们可爱兮兮地揉着个纸巾,那情景有点超现实,更有些亲切;至于美眉与师奶们更不用说了,无声抽泣的大有人在;再侧头一瞥身边的哈尼,那真是好一片梨花带雨、珠泪晶莹——我靠,俺们终于可以为同一场景流泪了!不知不觉的,靠在一起的双手自然而然地紧握在一起,像是回应那一刻呼之欲出的心声:“能和你爱且爱你的人共渡一生,真他妈的幸福!”
众所周知,俺是不懂煽情的,俺们“花间派”都是直奔“下三路”的,所以以上都是纯粹事实,不带渲染的花哨;那一刻的浪漫与感动,俺不敢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强烈到,但俺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动。一万部电影能有这样一个时刻,那也是足矣;用句黑道行话来说:你会觉得“人生完整了”。
作为影迷来说,除了享受影像的感动之外,还不妨跳出来,看看那短短几分钟的光影,是如何构建出非凡的“电影魔力”的。前面也说了,剪影式的概括,极易流于粗浅;然而《飞屋》中这段人生缩影,不仅极为成功,简直是成功到伟大的级别。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在于内容选取与表现节奏两方面。
就内容而言,大家一想到“人生剪影”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所谓“人生代表性时刻”,《飞屋》这段也不例外,尤其是前面几个时刻,都选得比较符合人们的预期,似乎除了表示制作者们能“最完美地满足大众要求”之外,没有显出任何独到精深之处。别急,这要看到接下来的场景才能体会得到的。
事实上,俺个人更喜欢这段“人生剪影”中的后半段,它们反转了前半段尽拣人生“大事”表现的特点,展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点点滴滴。对于俺这样已婚N年的人士来说,这是能更真切地感同身受的,生活的让俺明白:真正的爱意,就是流淌在不经意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当中的,琐碎生活中的每一次眼神相交,每一个会心的微笑,每一个操持家务的背影……回味起来的话,其实比那些“重要时刻”更令人沉醉。
从内容的衔接来看,这五分钟的剪影,虽说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但因为分段内容的侧重不同,连贯起来的话,魔力才会发生:由观众喜闻乐见的“大事”入手,激发兴趣;继而以“平淡而不平庸”的场景,唤醒观众关于自身生活的共鸣,累积对于主角们的认同感;观众越是认同于角色,就越不愿意那种琴瑟和鸣、相濡以沫的幸福终结;可时间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那种“不,不要!”的感触随着卡尔将气球送入病房那无声的一刻儿达到顶点,因为大家都会无助地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皮克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没有刻意渲染悲痛,而是继续展现卡尔看似日常的生活,可观众能感觉到那种“日子”已经明显地失去了任何意义……这种伤感并不企图引起恐惧、更多的是激起“珍惜身边人”的感触;换句话说,是以对将来的伤感激发对现在的珍惜,继而反过来又增强正视未来的勇气。
如果一部电影能激发观众这样通透而强烈的、对于爱与生活的勇气,俺不知道还可以有什么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收获。
之所以要对发生在影片前半个小时的这五分钟如此啰嗦,是因为说完这个之后,这篇东东应该就要结尾了——慢着,卡尔老头子还没起飞呢,侬怎么就要结束了呢?后面那一个小时的“飞屋历险”情节呢?难道那些不才是影片点题的主要内容么?
坦白的说,《飞屋历险记》的情感高潮——对俺来说——在那五分钟之后已经结束,后面再怎么折腾,也远远没法达到之前一半的冲击力。这话听起来很刺耳,因为对于万众爱戴的皮克斯作品来说,说这话好比断定人家几年功夫做出来的珍品有一大半不值得看。
俺当然不是那个意思——后面自然也是蛮有趣的,值得一看。俺的意思是说,从剧情跌宕起伏的曲线规律来说——相对而言——后面大部分都一直波动在一个比前面那个高峰低得多的层级上,在这个意义上使得整部电影的格局严重失衡,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当然,不用俺强调,大伙都应该知道这只是纯粹的个人感觉,没准更多的人狂喜欢后三分之二、鄙视前三分之一也不一定。 皮克斯自然不喜欢虎头蛇尾,俺也自然清楚这是一个圆梦的故事,是一个枯萎的心灵再获新生的故事,是一个纯真融化隔膜的故事,甚至还是一个真假“热爱自然”理念交锋的故事。拥有如此多层面元素的后三分之二,自然“不可能不精彩”。 五 俺对历险情节的不太感冒,除了俺本人喜欢小情小爱、眼界比较低俗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回想起来,后面的历险总有些东西比较硌硬,不怎么酣畅淋漓,这些东东极大得影响了俺的观感。
首先,俺对“飞屋历险”的“可行性”有些疑问。诸位,不说俺也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您一定想说俺脑袋进水了,对一部充满幻想气质的动画片质问“可行性”,不是“毛有病“是什么?俺自然是知道童话式架构与现实架构不可同日而语,只是有些设定即使在影片自身的架构内,也很难说得过去。比如说卡尔拖着飞屋在丛林中的行进问题,俺就总是忍不住着急“绳子难道不会被树枝绊住么?”影片中的卡尔似乎没这个问题,拖着天上那个“飞屋风筝”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行进自如……俺不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因为这其实涉及到对于核心道具的慎密设计;无论是麻烦还是功用,“飞屋”对于影片剧情的推动作用都比俺想象得要少得多——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出意料的表现,回顾皮克斯以往作品中对于道具的妙用(如《昆虫总动员》中的“假鸟”、《海底总动员》中的鱼缸等,俺不得不说这次“飞屋”的精彩程度低于预期。而这种精彩,以皮克斯如今的地位与人才优势,是没理由表现不出来的。
另外,俺对配角与反面人物的表现也很不满。“小胖”远没有想象中的淘气可爱,而且似乎给卡尔制造的.“麻烦”不够,他们之间的互动缺乏那种层出不穷让人兴致勃勃的意味,最后甚至稍稍有些矫情(犯得着替代父亲角色么?。片中的反角的出现似乎有些突兀,缺乏必要交代“意外变脸”虽然引入了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冒险与探索精神”的思索,但实在发展不充分,仿佛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硬行加入的角色。那些狗狗们有些好笑的场景,但都在意料之中,没有那种诧异的惊喜,难以体现皮克斯创作者们“鬼马”的一面。在一点上,正片前面那个《暴力云与送子鹳》(Partly Cloudy要精彩得多,可那种不断制造惊喜的鬼马趣味,难道不是经典皮克斯作品的风骨吗?可这种风骨在《飞屋》中有些势微。
其实,俺从《汽车总动员》(Cars开始,就一直对皮克斯作品在配角表现与细节设计方面的温吞水状态小有抱怨,在俺看来,那些本来应该很出彩的人物与场景,如《汽车》中一飙老爷车们、《小鼠大厨》中的厨师班成员、《末世机器浪漫谭》中人类的“反败为胜”,都没有达到很“好玩而精妙”的效果。类似的,《飞屋》中看似有点复杂的“反派”形象,描绘手法片面,看起来还不如《超人总动员》里那个看起来是单方面反派、实则乃因爱生恨的“超级粉丝”那般充实有趣;更重要的,这个“反派”的故事,没有透出能让人感知的“人”的层面,基本沦为剧情“道具”,而非一个有血有肉的反派。
很显然,俺所有对于《飞屋》“缺点”的斤斤计较,都是站在皮克斯自己作品的高度来衡量;与其他动画作品想比,俺的不满多半会消失。而且,正如俺所强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观赏的角度,哥们姐们依然有可能看得津津有味。只是,俺希望皮克斯不要在摊子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密集的时候,忘记了自己“注重情节编排与形象塑造”的本色。
对个人而言,《飞屋》在给了俺一个圆梦的承诺、让俺沉醉于梦想背后深厚的爱意之后,没有让这爱与梦“飞”起来;相反,影片让那爱与梦都“软着陆”了,一如片中的飞屋。这不是俺所期待的,俺梦想中的《飞屋历险记》,是应该像“天空之城”那样越“飞”越高的,是应当让快感与高潮悬而不落、凝而不散的。所以,俺宁愿电影终止在那五分钟。
我又从最快速度来到了大西洋,把大西洋里的水灌入撒哈拉大沙漠。来来回回,忙了好久,才把水给灌满了;接着又把一些神奇树种撒入沙漠。不一会儿,沙漠里长出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树木。“天哪,太漂亮!;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得到回报而感到高兴。过了几年,旅客纷紛来这儿摄影、度假......这儿一下子就充满了乐趣,变得人声鼎沸、人山人海。以后,这儿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在白天的美好遐想,都变成了现实。真是验证了人们常说的“美梦成真”这个词。
春天来了,小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北方。
我在家经常会就仰起头,看见几只小燕子在头顶上飞来飞去,悠闲自在地唧唧咋咋叫。那是因为我奶奶种了一棵石榴树,在那棵石榴树上就有一个小燕子的巢。
小燕子的形状很特别,背上是黑色的,像披着一个黑披风,它的肚子是白色的;尾巴像一把黑色的剪刀;它在大树的周围飞来飞去,又像是一个剪修工人,在给大树的叶子修剪呢!
原来它还在天空中高高的飞着,可是现在怎么飞的这么低啊?而且我发现每次闷热的时候燕子低飞不久就会下大雨。我感到非常的好奇,为什么燕子低飞就要下雨呢?我好象听我爷爷说过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要来了的这句谚语。
于是我就从科普书上查到,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使得昆虫的翅膀较湿,因此作为燕子食物的那些昆虫飞行大受影响,只能在贴近地面附近飞行,于是,燕子也就降低了飞行的高度,在贴近地面附近寻找自己的食物。还有快要下雨时,空气中的气流动荡不定。燕子受到气流的影响,总是上上下下,忽高忽低的飞着。所以燕子飞低了,天气就要下雨了。
我在科普书上查到了燕子要下雨之前为什么要低飞,还查到了很多呢!比如要下雨时蚂蚁为什么会搬家。通过这次的发现,我明白了: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很多奥秘,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ok,首先承认我食言了——我又看3D了。我是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看《冰川时代3》时所遭受的肉体痛苦实在是抵不过皮克斯动画的诱惑,好在这次的眼镜制作更粗糙一些,但却很好地照顾了我肥大的头颅,我不用像忍受紧箍咒一样忍受它了。而且这次在传奇时代影城享受的据说是国内首套的3D巨幕设备,果然画面尺寸能够达到普通2D电影的标准,而且亮度和色彩的还原度都几近完美。这里的原理有点复杂,我就不细说了,感兴趣的可以上网查一下,反正以后要看3D,还是去看巨幕吧。遗憾的是作为皮克斯首部3D电影,《飞屋环游记》的表现手法完全没有3D化,场景和动作设计基本上和看2D无异,后来我甚至忘记了这是一部3D电影
我不知道如果我以前没看过《瓦力》的话,我会被这部电影折服到什么程度,以一个普通人做动画片主角是需要勇气的,通篇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和梦想的光辉,朴实隽永的台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妙趣横生的人物形象,反正什么样的溢美之词用在这电影上似乎都不会显得过分,这实在是一部在技术上很成熟的作品。但有了《瓦力》的珠玉在前,《飞屋环游记》就显出了几分匠气和刻意,有点像《读者文摘》上构思巧妙语言精美但有点主题先行感情廉价的美文,你会有点感动,但不会被震撼,它没有《瓦力》那样不着痕迹的浑然天成和悲天悯人的终极情怀。
之前看很多人把《飞屋》分析为一部的电影,它鼓励人勇敢地去实现梦想,追逐梦想永远不要嫌太晚……但在我看来,这电影的主题远不是那么乐观的,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展现一种梦想之于人的一种有心无力的无奈,以及无奈之下的放弃。
开篇的伤感让人有点猝不及防,现实是梦想的天敌,拖着梦想的尾巴,人的一生如流星般划过,人所能做的,只有靠回忆的余温来烘烤寂寞的心灵。老卡尔谨慎地守候着与妻子共同拥有的一切,那所已经成为钉子户的老房子,门前的邮筒,还有妻子的照片,老旧的探险……这都是影片中反复讲述的情节。而他获得新生的第一步,就是从离开那个那片和妻子共同用爱浇灌的土地飞上天空的那一刻开始的。
影片的英文原名是《UP》,也就是向上,升起的意思,但老卡尔的每次up,都是以放弃为代价的。危急时刻,他终于把曾经和妻子共同拥有的一切抛到了空中,才让飞屋重新飞升,才救下了自己的新伙伴小罗。最后,他把飞屋留在了曾经魂牵梦萦的仙境瀑布,自己用冒险精神号飞船开了一间冰激凌店,登上冒险精神号,去仙境瀑布探险,这是他从少年时就一直在小心呵护着的梦想,而这一切都在他放弃对逝去的爱无谓的守候之后实现的,而将飞屋留在那个梦想之地,也算是对抱憾的妻子的一份补偿和成全。
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关注老年人心态和生存状况的影片,而本片在美国的广受欢迎,也是因为这一立意。我发现美国人对于衰老和疾病这一类的社会话题所表现出的敏感超出我的想象。在今年美国FOX电视台的舞蹈选秀节目《舞林争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中,编舞为一对选手编的现代舞是表现乳腺癌患者的,没想到到最后点评的时候,评委们所关注的都不是选手发挥的水平了,而都在为这个主题而感慨,直到最后评委选手都泣不成声。去年也有一支舞有同样效果,那就是现代舞女皇Mia Michaels编的献给自己父亲的一支舞,现场也是一片唏嘘。其实这些情绪在中国人看来可能很夸张,但如果你想到有一天如果这些境遇会成为你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衰老、疾病、孤独,可能在死亡降临的时候你的所有梦想都未及实现,也许就难免不兔死狐悲了。
我想中国人是不愿意也不习惯于从这样的电影中去体会和思考这样的悲观,只能把《飞屋》当作一个励志电影来看,当然这也挺好,但我觉得这电影是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的。
其他的就是动画片一些常规的成分了,追逐打闹什么的,也都在水准之内,不会让观众失望,估计人人都会和我一样爱上那个小胖子的。但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主题还是太沉重了,所以《飞屋环游记》在国内的票房肯定没法和《冰川3》相比,小孩子未必会觉得足够有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