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的顶上用一个一个的小铁圈,跟窗子上的横杆连在一起。无论她怎么用力也只是跟着风挥舞一阵,等到风呼啸着越跑越远,窗帘就放慢了速度,慢慢的平静下来。她的头耷拉着,叹一口气,“唉,又没赶上!”就这样,窗帘每天都渴望外面的世界,她跟所有路过的朋友打听外面的事。小麻雀飞过窗子时,窗帘叫住他说:小麻雀,请你告诉我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小麻雀停下来回答她:”春天来了,很多花都开了,可好看了!再见!”几只小蚂蚁从窗台上借过,窗帘马上问他们:小蚂蚁,外面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小蚂蚁一边忙着搬家一边回答:小草发了新芽,拱破了我们的家,所以我们要搬到新的地方。不过也很不错呢!小花猫来的时候,把小脚印留在窗帘上,也带来附近新朋友们的信息,前面一楼新来了一只小哈巴狗,后面二楼添了一只小灰兔。
渐渐的,附近的朋友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喜欢收集新闻的蓝色窗帘,每当他们路过就把新的消息告诉她,而风吹过的时候,窗帘就把这些消息随着风发布出去。凡是风到过的地方,伙伴们都收到了这些消息。大家分享着各式各样的新闻,也因为信息的传递帮助了很多朋友。
有一次小狗出门时找不到妈妈了,窗帘把这个消息告诉风,风把它的位置传播出去,妈妈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宝宝。小昆虫找到了一大堆食物,窗帘和风会帮助它们通知自己的朋友,很快就来了帮手。东边的柳树把他们看到的新鲜事通过窗帘传播站告诉西边的柳树,即使他们一直都见不到面,却成了知心的好朋友。蓝色的窗帘快乐的忙碌着,她常常收到各地朋友的'感谢,也常常因为大家的快乐 而快乐。她终于发现,即使永远也不能离开这扇窗子,美好的世界离她一点也不遥远。
时间过得很快,风吹日晒雨淋,蓝色的窗帘渐渐的失去了原来艳丽的色彩。终于有一天,主人看到它已经旧了,就把它取了下来,顺手放在窗台上。
它的命运可能是被剪成几块,当做抹布。窗帘无奈的趴在窗台上等待。这时好朋友风来了,它看到窗帘自由了,发出惊喜的声音:嗨,你已经自由了吗?这是怎么回事?窗帘看了一眼风,沮丧地说:哦,我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风忽然变得很激动,说道:你不是一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就是现在,你认为怎么样?窗帘立即睁大了眼睛,“真的吗?可以吗?”风快速地点点头,它鼓起腮帮,用尽力气吹出一口气,只见窗帘象往常一样飘了起来,不同的是,它真的自由了,跟着风飞舞旋转起来,它高兴得咯咯笑着,跟风抱成一团。多么兴奋啊!它看到了朋友们常说的公园,看到了小花猫和妈妈在散步,看到了这座城市,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城市的外面,飞过河流,飞过高山,跟山上的积雪擦身而过,眺望遥远的旷野。
它白天飞,晚上飞,跟云朵同行,跟星星做伴,最后它累了,在一块草地上停留下来。草地暖洋洋的,它舒展着身子,闭起眼睛晒太阳。这时有小孩子的声音传来。有一对小兄妹来到草地野餐,妹妹正在跟哥哥道歉,“哦,我忘记了带野餐毯。我们的食物要放在哪里呢?”忽然小妹妹大叫起来:“哥哥,你看那有一块蓝色的布,可以做我们的野餐毯!”窗帘睁开眼睛的时候,两个小兄妹已经蹲在它面前,小妹妹把它拿起来,抖掉上面的尘土,把它重新平整地铺在草地上。
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真合适啊!”很快,各种各样的食物摆在了野餐毯上,兄妹俩愉快的共进午餐。还在草地上玩了好一会。蓝色的窗帘看到孩子开心的样子也感到非常的快乐。野餐结束小妹妹很爱惜的把这块蓝色的布折好,放在篮子里带回了家。她非常喜爱这个意外的礼物,从此只要去野外游玩,就会带上它。
我们的蓝色窗帘现在成了一块真正的野餐毯,陪着小主人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的风景。它实现了曾经的愿望。而最让它感到幸福的是,它一直都在为别人带来快乐。
你相信缘份吗?大千世界你并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浩瀚书海你不可能阅尽每一本书。可冥冥中就是这样,因为一个偶然你与一个人相遇,成就了一段缘份;因为一个机缘巧合你与一本书相遇,蓦然就有了一种灵魂的触动。在这个美丽的初春,因为读书沙龙“有书共读”活动,我看到了《雪窗帘》……
淡淡的蓝底色上飘着洁白的雪花,这是《雪窗帘》的封面,装帧精美。“雪窗帘”一个清新的名字,透着薄薄的凉意。这是中国著名女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的最新短篇小说集,轻轻翻开扉页,一行行温暖的简介跃入眼帘:这是与雪国故乡的一次奇妙相遇,这里有浪漫、感人、温馨的故事,有宁静美丽、披着白衬衫的“金井”,有痴情善良却孤独一生的吉喜。徜徉在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中,遥望远方,你会看到七月的礼镇、亲亲的土豆花正在偷偷地聆听人间的对话……这里的人们很平凡,他们只是这片北国雪乡中最普通淳朴的人儿,但这些文字却传达着一种生命的韧性。这里的雪虽然是寒冷的,但是人却充满热情;这里的土地虽然遥远,但是它却就藏在与我们的心里。
这本书代表了迟子建30年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用14个暖心的故事,讲述了唯美的雪国乡愁,让漂泊的人读后倍感温暖。拿到书我首先阅读了与本书同名字的小说“雪窗帘”,故事从火车上一位老太太的卧铺票讲起,老太太有卧铺票却不知换票流程,导致自己的铺位眼睁睁让给一位中年男人。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或多或少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可我们没有去触及,去挖掘,而作者却用善良天性的视野所及,带领我们去透过隐藏在文章背后的一种世事百态的铺展与透视,引发对正能量的呼唤和直面社会诸多现象的深度思考。
当我慢慢合上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她用心的讲述感动着,生于漠北的迟子建,冰雪予了她晶莹的心地,她的小说,美的就像散文。闲散而认真的文字,收放自如的篇幅,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书即故事,在迟子建的故事里,有太多我们身边人的影子。从《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中丢失了故乡的旅行中的作家,到《一坛猪油》里三个孩子的母亲,再到《旅人》里窗外异常宁静的那片海。我们在故事里,读别人的人生,却流着自己的眼泪。
苏童说:“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个人的`内心感受折叠而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相信读完这本书的人大多和我一样会在这个春天喜欢上这些带着宜人体温的故事,喜欢上迟子建,喜欢上她笔下的细腻感情,喜欢上那些古老的故事。喜欢上洒满春天的阳光,喜欢上花开满园的芬芳。
“丁零零,丁零零…-.”怎么闹钟声这么刺耳呀?怎么就到早上了?我好像才刚刚入睡啊!怎么夜晚总是过得这么快?
我迷迷糊糊地伸手拍停了闹钟,又立刻缩手回去,翻个身,把头埋进暖烘烘的被子里,继续呼呼大睡。 “闹钟响了还不起床?快起来!快起来!要迟到了!”老妈又吹响了“大喇叭”。我慢慢地从被子里露出头,眯缝着眼,瞅了瞅妈妈,懒懒地“嗯”了一声。我可不想惹恼妈妈,不然,她把被子一掀,我不得冻成“人肉冰棒”啊!
“只准再赖五分钟!否则,我掀被子了!”老妈发布 完最后通牒,就去厨房准备早点了。“0阿,宝贵的五分钟!千万不要让它白白溜 走!时光老人啊,请你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我一边数着妈妈的脚步声,一边暗暗祈祷。
“咚咚咚”,急促的脚步声近了,更近了。我一动不动地屏住呼吸,抓紧 了被角,紧张地安慰自己:也许,妈妈进房是为了拿东西! “五分钟到了,还没 起来?!”妈妈不由分说,掀开了被子。被子裹着我的热气,在床尾堆成一座小 山。冷风袭遍我全身,我好像身处南极。我一边发抖,一边大喊: “好冷啊!” 随且口又拖过枕头,想躲到枕头下面,像一只顾头不顾尾的鸵鸟。妈妈毫不留情地 夺走枕头,甩在“小山”上。我又想往床单下钻,妈妈扯住床单,把衣服扔给了 我。我抱着衣服,还想拱进“小山”避避寒。妈妈忍无可忍,伸手把我拎下了 床,还使劲摇了几下,就像我是可乐瓶似的。
唉,起床真难啊!这难熬的冬天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
“上课了,要迟到了......”真要命,一大早我就被妈妈叫醒......妈妈总是让我起早床,连周末也不放过,搞得人不得安宁,真是烦人!
拿今天来说吧,周六一大早就要去上作文培优课......大人都有睡懒觉的坏毛病,更何况我,一个十一岁的毛孩子!
“快起来呀天天,你上课要迟到了!”妈妈的声音又提高了八度......当我勉强地睁开眼睛,窗外传来小鸟刺耳的叫声,让人心烦意乱;杨树的叶子也伸到窗前,反射出刺眼的绿光,更让我暴躁了......
我翻了个身,又继续睡起来,朦胧中听见妈妈洗漱的水声和水阀发出的高压轰鸣声......这时,外婆问妈妈:“怎么天天还没起来?”听语气,好像对我有点不满......以前她是最反对我在外面补习的......唉!谁叫我自己喜欢作文呢!
“余果来了,你怎么还不起来呀?熊斌斌在后面,你怎么还不起来呀?”余果和熊斌斌都是我的同学,他们常来约我一同去上学,这会儿,妈妈学着余果那黄陂腔调嚷开了......听到妈妈的怪声腔,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可又怕让她们听见,就再翻了个身,把脸朝向墙壁方向,尽量控制自己不发出声音来......但怎么管得住啊......干脆,我就一个劲地笑吧!哈哈......
不好,我要解手了,我实在不想起床。我想不去想解手这事,可憋了半天,怎么也憋不住了,实在受不了了!!唉,只好下床了!
下了床,解手,刷牙,洗脸,我总算起床了......
有人喜欢高调做事,有人喜欢低调而为。在我,喜欢低调的姿态。人若如此,亦是可喜。迟子建的《雪窗帘》新书,于我正有此感,因此,颇觉清欢有味。这许是乡村风味的一种拓展和影响使然,因为我是乡下人。
《雪窗帘》的书名自是新颖,这是好书的特色,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于是心甘情愿钻进去。这种互动,着实雅趣一桩,或成为展读的引子,逗弄人去寻找揣摩思量,因书名而惑的解,成功地成为悬疑。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种能耐,但以平实见长、文如行云流水雅然天成,我觉着更是种道行和气场。那种以文字折射出来的从容,每一个字都像野菊花在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迟子建的《雪窗帘》中这种自然融入的妥帖,不做作,很像邻家女孩,透着种亲和力和朴实,轻易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原来,字如其人的这一面真是有迹可循的,而且很有说服力。
人生其程,有的人喜欢开始的时候就花团锦簇,有的人倾向于开始平淡,最后功德圆满。迟子建的《雪窗帘》显然是后者。书中第一篇"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如述家常,有种白米饭的天然纯香,很清浅,却以后面女巫师驱邪为压轴,波澜渐起,但不激烈,这种把高潮限制在一定文字温度上的表现方式,也是人淡如菊与文章的彼此浸淫,这样的女子和这样的文字,细水长流,相得益彰,令人安然。
其实做人的棱角与人的品格,也有矛盾的时候。犀利的文风犀利的人这是种文学现象,平实的`文风犀利的人这也是种文学现象,平实的文风平实的人亦是一种现象,犀利的文风温吞的人亦不失为一种现象。迟子建的文章风格,在我看来与”平实的文风温吞的人”比较合辙,出彩在她能在平实中彰显出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拔高,这显然是迟子建的胸臆襟抱之底蕴创造出来的特色。如同“花瓣饭“里的父母在文革中携手患难婚姻的不离不弃,令人读罢如品清茶,貌似心里无波实则又为文字左右,心海浪起。
纵观此书,每篇文章都透着种不温不火的淡定,哪怕言及生死,也不那么风风火火的急躁狂妄,仿佛迟子建的个性就是如此。“物我一如”的“物”,即便是文章,也由不得与主人相异。又似乎滚滚红尘所有的生旦净末丑,全在按着人生大戏的天意来上演,剧本早就安排好了,根本不必为某些看似的意外讶然悲喜。这种文风,委实带给人另类感,却不觉突兀。
生命的有缘之遇,像个不老的传说,每个人都会被宿命牵引着遇到属于自己的缘。缘起缘灭,幻化成作者笔下带着泥土芬芳的“亲亲土豆”。礼镇以种土豆为谋生方式的秦山夫妇,本来夫妻和美,但秦山偏得了癌症去世了,病中不舍得住院花钱,怕人财两空吧,却在偷着回家的过程中,给媳妇买了漂亮的蓝旗袍,媳妇在医院找不到他,回家看到秦生在地里正起土豆呢。秦生送给媳妇的礼物是那件令人惊艳的蓝旗袍,媳妇鼻子发酸说明年夏天穿给他看,他说穿给别人看吧。他的心里,早知自己已然不能多活于世,他是在为日后做安排和了心事。饮食男女,平凡夫妻,到底因命运不能执手白头了,真可惜这份爱的不圆满,也心疼秦心和他媳妇,死去的人可怜,活着的更可怜。当媳妇穿着蓝旗袍为秦生守灵时,谁能忍心看这一幕?艺术的魅力到此,修成正果。这是令人凛然的残酷生活,这同样是令人动容的生离死别场景。故事中的人借智慧向现实中人卖力地上演着廉价的剧情,赚足了读者的怜悯。虽然“当时只道是寻常”,却不能否认寻常之美。
“逝川”这篇文章的悲怆感,我以为是这本书的精华,它用贴近生活的真实塑造了泪鱼这种奇怪的会哭的鱼和一生无爱的接生婆吉喜。我觉着,泪鱼的哭泣就是世人为生命不幸而泣地另一种表现,一生未嫁的吉喜则是悲剧主角,更像是泪鱼在替她和众生哭泣,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模式公允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引用一下原文:胡会曾在某一年捕泪鱼的时候告诉吉喜他没有娶她的原因。胡会说:“你太能了,你什么都会,你能挑起门户过日子,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吉喜恨恨地说:“我有能力难道也是罪过吗?”于是,孤独终老的吉喜,到死都没等来爱情,遗憾是她生命的主题。明白了吗?女人太能事,并不是好事。女人天生是要男人来疼来爱的,但如没有男人来爱你保护你,你不妨自立,否则只能被命运淘汰。文字成为一粒粒可以左右的“果实”,在“农民”的侍弄下乖巧地陈列开来,像列队的士兵,井然有序。而作者,俨然指挥文字千军万马的将军。
较之于”亲亲土豆“和”逝川“,“采浆果的人”这篇文章则更近以事实说理,只是说理的方式不用说教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生活为佐料的一种极具质感的还原再现。开头蛮漂亮的,而且简洁: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这种行文的风格,在我是种偏爱。文字的一颦一笑,果真有***伤力,我已主动靠近。收浆果的人,用现钱诱惑了本该收割的短视农民,最后自然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了,一年的收成埋在大雪之下。怨得谁来?只有被村人取笑的大鲁二鲁,因为内心的坚守,没被***的沟壑淹没。说到这里,有谁以为这是单纯在说农民的收割?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健康……哪一样不需要张驰有度?哪一样不是被我们自己的贪念毁灭的?收浆果的人说:“这浆果可都是绿色食品!现如今有钱有势的人,睡小姐要‘绿色’的,得是雏儿;吃果子自然也要‘绿色’的了!”金井人于是糊涂于小姐的绿色和人生的杂色。热闹氛围中,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秉持着老人的临终遗言,踏实做人,终有所得。这也是种做人的操守,苦心人天不负,很可意的结尾呢。
“雪窗帘”中,作者则以善良的天性勾勒出那个坐火车买了卧铺却因不懂换票事由而坐了一宿的阿婆,这是作者善良天性的视野所及,也是隐藏在文章背后的一种世事百态的铺展与透视,更是对正能量的呼唤和直面社会诸多现象的深度思考。世风日下,甚嚣尘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我们又能做到怎样?这个社会没有强行,一切只能靠自己心的指引。我以为文字的功用其一,便是走心。这种走心的文字,迟子建用得如同国画的留白,不着痕迹但能令人感同身受的舒服自然。这是种功夫在字外的情感表现。文字不会出卖她的心,也因此,文字能成为一种像春天的暖。慰藉世人,于某些文人来说,做到了便是功德。迟子建呢,可谓功德圆满。
通读此书,印象最深的文章有三。一是“亲亲土豆”,一是“逝川”,一是“采浆果的人”。好文的余味,如同绕梁的余音,享受才是惬意的得到。有意思的是,诗词的写法之一,起承转合的“起”可以平实而为,后面愈来愈精彩,引人眼球,万没想到,文章如是写来,也有新意。以白雪的墓园为结,在我觉着了清凉的诗意。人生的道场,悟道的人和修道的人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着什么,这“什么”的内涵值得玩味,如同人从生到死的必历,最后全是以坟墓为结,它不值得我们畏惧,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必然归宿。
温吞文字的炼就是需要时间的。看过迟子建的照片,感觉她年轻时应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子,文章亦然。因由时间,性格磨炼成一种“慢”,慢时光里的慢书写当然是可意的收获。觉着迟子建的这本书有个现象,可能是她刻意追求的,或者是无意显出的,将精致的语言穿插于字里行间,以期抬高文章的美并养眼,其实,情笔之力尚未抵刻意修饰的文字溢彩。技巧有余,情感不足与技巧比肩。我是说相对的感觉,整体自然是好的。在一本书中,潜藏的某些文字的河流,平铺的架势,低调朴实的文笔,哪怕跌宕的故事,写出来也轻轻浅浅如小溪流淌,像说不相***人和事那般温润,这应该是迟子建的写作风格。
雪国乡愁,人世温情里的脉脉馨香,浊尘似净,便是载沉载浮的人海,撑篙之人遭遇风浪也罢,碰到海啸也罢,都需秉持寻常心,因为——寻常心是道。生于漠北的迟子建,冰雪予了她晶莹的心地,她文章中的平实本就源于地域的给予,这恰恰是她文章的禅。
你相信缘份吗?大千世界你并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浩瀚书海你不可能阅尽每一本书。可冥冥中就是这样,因为一个偶然你与一个人相遇,成就了一段缘份;因为一个机缘巧合你与一本书相遇,蓦然就有了一种灵魂的触动。在这个美丽的初春,因为读书沙龙“有书共读”活动,我看到了《雪窗帘》……
淡淡的蓝底色上飘着洁白的雪花,这是《雪窗帘》的封面,装帧精美。“雪窗帘”一个清新的名字,透着薄薄的凉意。这是中国著名女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的最新短篇小说集,轻轻翻开扉页,一行行温暖的简介跃入眼帘:这是与雪国故乡的一次奇妙相遇,这里有浪漫、感人、温馨的故事,有宁静美丽、披着白衬衫的“金井”,有痴情善良却孤独一生的吉喜。徜徉在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中,遥望远方,你会看到七月的礼镇、亲亲的土豆花正在偷偷地聆听人间的对话……这里的人们很平凡,他们只是这片北国雪乡中最普通淳朴的人儿,但这些文字却传达着一种生命的韧性。这里的雪虽然是寒冷的,但是人却充满热情;这里的土地虽然遥远,但是它却就藏在与我们的心里。
这本书代表了迟子建30年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用14个暖心的故事,讲述了唯美的雪国乡愁,让漂泊的人读后倍感温暖。拿到书我首先阅读了与本书同名字的小说“雪窗帘”,故事从火车上一位老太太的卧铺票讲起,老太太有卧铺票却不知换票流程,导致自己的铺位眼睁睁让给一位中年男人。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或多或少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可我们没有去触及,去挖掘,而作者却用善良天性的视野所及,带领我们去透过隐藏在文章背后的一种世事百态的铺展与透视,引发对正能量的呼唤和直面社会诸多现象的深度思考。
当我慢慢合上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她用心的讲述感动着,生于漠北的迟子建,冰雪予了她晶莹的心地,她的小说,美的就像散文。闲散而认真的文字,收放自如的篇幅,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书即故事,在迟子建的故事里,有太多我们身边人的影子。从《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中丢失了故乡的旅行中的作家,到《一坛猪油》里三个孩子的母亲,再到《旅人》里窗外异常宁静的那片海。我们在故事里,读别人的人生,却流着自己的眼泪。
苏童说:“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个人的内心感受折叠而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相信读完这本书的人大多和我一样会在这个春天喜欢上这些带着宜人体温的故事,喜欢上迟子建,喜欢上她笔下的细腻感情,喜欢上那些古老的故事。喜欢上洒满春天的阳光,喜欢上花开满园的芬芳。
流行文化,恰如浓浓的黑烟,邪恶诡异,随风而飘,居无定所。
等待流行文化升华,等待高雅文化长存,等待文化竞争拉下序幕。
诗词曲赋,琴棋书画,随着各种家喻户晓的歌曲被改编的面目全非。随着周杰伦的《东风破》的遍及,现代的孩子才开始接触古典诗词。直到中学毕业,口里能诵吟的也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小情调。古代诗词歌赋所代表的这种高雅文化从我们的视野里大幅度的撤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流行的曲调,摇滚音乐。
古代的.琴棋书画是衡量一个人形象好坏的标准。可如今,年轻有为的形象为了应付当代的时代需求。流行文化却是集中于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文凭,高消费。
在这场文化竞争中,高雅的传统文化似乎暂时性的落场,其实不然,流行文化会在纯净高雅的人群中会逐渐升华,最终转化为高雅文化,永存于内心精神世界中。
高雅文化,其中不乏些道德规范。正如孔子的“仁”,仁统率着忠、恕、孝、悌、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可是这些高雅文化的精髓,却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取而代之的却是诸如“摔到老人该不该扶”,“h妻俱乐部”等道德破坏的行为却成为人们口头所谓的流行话题。
在这场文化竞争中,高雅文化似乎略显劣势。其实真正胜利的却是人们心里都存在着道德规范,或许只是人们被当代的文化迷惑了双眼,在未来的某一天,流行文化会被升华精髓,弃其糟粕,我们一起等待。
我们一起等,在流行文化中等待精髓,在高雅文化中等待永存。那么文化竞争就会拉下最后的序幕,无论哪一场文化竞争,高雅文化将会是最后的赢家。
在轻歌曼舞中静赏韵华;在泥流诱惑中静等高雅;在流行时尚中默数真谛;在文化苍穹下坐看云起;在文化经典中等候轮回
我在等,我们在等,等待文化竞争最后的胜者!
有人喜欢高调做事,有人喜欢低调而为。在我,喜欢低调的姿态。人若如此,亦是可喜。迟子建的《雪窗帘》新书,于我正有此感,因此,颇觉清欢有味。这许是乡村风味的一种拓展和影响使然,因为我是乡下人。
《雪窗帘》的书名自是新颖,这是好书的特色,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于是心甘情愿钻进去。这种互动,着实雅趣一桩,或成为展读的引子,逗弄人去寻找揣摩思量,因书名而惑的解,成功地成为悬疑。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种能耐,但以平实见长、文如行云流水雅然天成,我觉着更是种道行和气场。那种以文字折射出来的从容,每一个字都像野菊花在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迟子建的《雪窗帘》中这种自然融入的妥帖,不做作,很像邻家女孩,透着种亲和力和朴实,轻易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原来,字如其人的这一面真是有迹可循的,而且很有说服力。
人生其程,有的人喜欢开始的时候就花团锦簇,有的人倾向于开始平淡,最后功德圆满。迟子建的《雪窗帘》显然是后者。书中第一篇"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如述家常,有种白米饭的天然纯香,很清浅,却以后面女巫师驱邪为压轴,波澜渐起,但不激烈,这种把高潮限制在一定文字温度上的表现方式,也是人淡如菊与文章的彼此浸淫,这样的女子和这样的文字,细水长流,相得益彰,令人安然。
其实做人的棱角与人的品格,也有矛盾的时候。犀利的文风犀利的人这是种文学现象,平实的文风犀利的人这也是种文学现象,平实的文风平实的人亦是一种现象,犀利的文风温吞的人亦不失为一种现象。迟子建的文章风格,在我看来与”平实的文风温吞的人”比较合辙,出彩在她能在平实中彰显出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拔高,这显然是迟子建的胸臆襟抱之底蕴创造出来的特色。如同“花瓣饭“里的父母在文革中携手患难婚姻的不离不弃,令人读罢如品清茶,貌似心里无波实则又为文字左右,心海浪起。
纵观此书,每篇文章都透着种不温不火的淡定,哪怕言及生死,也不那么风风火火的急躁狂妄,仿佛迟子建的个性就是如此。“物我一如”的“物”,即便是文章,也由不得与主人相异。又似乎滚滚红尘所有的生旦净末丑,全在按着人生大戏的天意来上演,剧本早就安排好了,根本不必为某些看似的意外讶然悲喜。这种文风,委实带给人另类感,却不觉突兀。
生命的有缘之遇,像个不老的传说,每个人都会被宿命牵引着遇到属于自己的缘。缘起缘灭,幻化成作者笔下带着泥土芬芳的“亲亲土豆”。礼镇以种土豆为谋生方式的秦山夫妇,本来夫妻和美,但秦山偏得了癌症去世了,病中不舍得住院花钱,怕人财两空吧,却在偷着回家的过程中,给媳妇买了漂亮的蓝旗袍,媳妇在医院找不到他,回家看到秦生在地里正起土豆呢。秦生送给媳妇的礼物是那件令人惊艳的蓝旗袍,媳妇鼻子发酸说明年夏天穿给他看,他说穿给别人看吧。他的心里,早知自己已然不能多活于世,他是在为日后做安排和了心事。饮食男女,平凡夫妻,到底因命运不能执手白头了,真可惜这份爱的不圆满,也心疼秦心和他媳妇,死去的人可怜,活着的更可怜。当媳妇穿着蓝旗袍为秦生守灵时,谁能忍心看这一幕?艺术的魅力到此,修成正果。这是令人凛然的残酷生活,这同样是令人动容的生离死别场景。故事中的人借智慧向现实中人卖力地上演着廉价的剧情,赚足了读者的怜悯。虽然“当时只道是寻常”,却不能否认寻常之美。
“逝川”这篇文章的悲怆感,我以为是这本书的精华,它用贴近生活的真实塑造了泪鱼这种奇怪的会哭的鱼和一生无爱的接生婆吉喜。我觉着,泪鱼的哭泣就是世人为生命不幸而泣地另一种表现,一生未嫁的吉喜则是悲剧主角,更像是泪鱼在替她和众生哭泣,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模式公允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引用一下原文:胡会曾在某一年捕泪鱼的时候告诉吉喜他没有娶她的原因。胡会说:“你太能了,你什么都会,你能挑起门户过日子,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吉喜恨恨地说:“我有能力难道也是罪过吗?”于是,孤独终老的吉喜,到死都没等来爱情,遗憾是她生命的主题。明白了吗?女人太能事,并不是好事。女人天生是要男人来疼来爱的,但如没有男人来爱你保护你,你不妨自立,否则只能被命运淘汰。文字成为一粒粒可以左右的“果实”,在“农民”的侍弄下乖巧地陈列开来,像列队的士兵,井然有序。而作者,俨然指挥文字千军万马的将军。
较之于”亲亲土豆“和”逝川“,“采浆果的人”这篇文章则更近以事实说理,只是说理的方式不用说教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生活为佐料的一种极具质感的还原再现。开头蛮漂亮的,而且简洁: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这种行文的风格,在我是种偏爱。文字的一颦一笑,果真有***伤力,我已主动靠近。收浆果的人,用现钱诱惑了本该收割的短视农民,最后自然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了,一年的收成埋在大雪之下。怨得谁来?只有被村人取笑的大鲁二鲁,因为内心的坚守,没被***的沟壑淹没。说到这里,有谁以为这是单纯在说农民的收割?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健康……哪一样不需要张驰有度?哪一样不是被我们自己的贪念毁灭的?收浆果的人说:“这浆果可都是绿色食品!现如今有钱有势的人,睡小姐要‘绿色’的,得是雏儿;吃果子自然也要‘绿色’的了!”金井人于是糊涂于小姐的绿色和人生的杂色。热闹氛围中,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秉持着老人的临终遗言,踏实做人,终有所得。这也是种做人的操守,苦心人天不负,很可意的结尾呢。
“雪窗帘”中,作者则以善良的天性勾勒出那个坐火车买了卧铺却因不懂换票事由而坐了一宿的阿婆,这是作者善良天性的视野所及,也是隐藏在文章背后的一种世事百态的铺展与透视,更是对正能量的呼唤和直面社会诸多现象的深度思考。世风日下,甚嚣尘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我们又能做到怎样?这个社会没有强行,一切只能靠自己心的指引。我以为文字的功用其一,便是走心。这种走心的文字,迟子建用得如同国画的留白,不着痕迹但能令人感同身受的舒服自然。这是种功夫在字外的情感表现。文字不会出卖她的心,也因此,文字能成为一种像春天的暖。慰藉世人,于某些文人来说,做到了便是功德。迟子建呢,可谓功德圆满。
通读此书,印象最深的文章有三。一是“亲亲土豆”,一是“逝川”,一是“采浆果的人”。好文的余味,如同绕梁的余音,享受才是惬意的得到。有意思的是,诗词的写法之一,起承转合的“起”可以平实而为,后面愈来愈精彩,引人眼球,万没想到,文章如是写来,也有新意。以白雪的墓园为结,在我觉着了清凉的诗意。人生的道场,悟道的人和修道的人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着什么,这“什么”的内涵值得玩味,如同人从生到死的必历,最后全是以坟墓为结,它不值得我们畏惧,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必然归宿。
温吞文字的炼就是需要时间的。看过迟子建的照片,感觉她年轻时应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子,文章亦然。因由时间,性格磨炼成一种“慢”,慢时光里的慢书写当然是可意的收获。觉着迟子建的这本书有个现象,可能是她刻意追求的,或者是无意显出的,将精致的语言穿插于字里行间,以期抬高文章的美并养眼,其实,情笔之力尚未抵刻意修饰的文字溢彩。技巧有余,情感不足与技巧比肩。我是说相对的感觉,整体自然是好的。在一本书中,潜藏的某些文字的河流,平铺的架势,低调朴实的文笔,哪怕跌宕的故事,写出来也轻轻浅浅如小溪流淌,像说不相***人和事那般温润,这应该是迟子建的写作风格。
雪国乡愁,人世温情里的脉脉馨香,浊尘似净,便是载沉载浮的人海,撑篙之人遭遇风浪也罢,碰到海啸也罢,都需秉持寻常心,因为——寻常心是道。生于漠北的迟子建,冰雪予了她晶莹的心地,她文章中的平实本就源于地域的给予,这恰恰是她文章的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