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淮河畔,安东南路,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正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她,就是涟水县外国语小学。
天高地阔、洒满阳光,理想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万千株幼苗在这里茁壮成长。
这里是书香浸润的校园,这里是传承文明的学园,这里是张扬个性的乐园,这里是成就梦想的家园。
涟水县外国语小学创办于2000年,原为涟水圣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2013年正式更名为涟水县外国语小学。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办学行为,坚持群众路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走向世界做准备”的校训,深化“坚持文化立校,推进全面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就新型教师”的办学理念。
多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家长们的通力合作下,学校以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鲜明的书画特色教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办学品位明显提升。
学校领导班子勇立潮头,运筹帷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爱生、敬业、求实、创新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勤奋、诚实、好学、善思的学生群体。
学校新推出的行政领导听课制度、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公推公选中层干部等举措应时应势,效果显著。为了适应教育教学需求,学校迅速启动了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走进外国语小学,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礼仪习惯、标语、名人、师生书画等楼层文化规范、精当,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量身而作;国学大厅、书香长廊、英语角、广场灯箱等设计因地制宜,独具匠心。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高标准的教学设备,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齐全。学校为每一位老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为每一间教室安装了微光量子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了书橱和图书。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坚持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少先队品牌活动为载体,坚持不懈地抓好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向上”的孩子,争当品学兼优的“四好少年”。坚持以升旗仪式、班队会、朝会、板报等为常规教育主阵地,通过开展月主题教育、“八礼四仪”教育、祭扫烈士墓、瞻仰红色教育基地、法制讲座、消防演练、签字仪式等特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断提升养成教育。8月27日,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学校在县大剧院举行了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让家长提前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熟悉常规管理要求,成效显著。
课间,孩子们尽情地游戏,热闹的操场上,总少不了课间巡查老师的身影;放学,同学们队列整齐地在公交站台候车,直到最后一名学生上车,值周老师才离开;保安二十四小时在岗,不间断巡查……学校不断完善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精心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安保队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及时布置、研究、解决学校安全方面的问题。
学校编印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利用班队会、朝会等阵地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开发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视频和课件,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
学校成立教师值周组和学干值周组,坚持检查评比“日报”制度,开展“星级班级”、“模范班级”评选活动,激励学生通过争优活动,实现自我管理,树立集体荣誉感。
学校尽心,家长放心。学校在保持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学校工作的“高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之路,确立“一切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思路。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双周查、质量监测分析等途径推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行行政领导听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教师视野。引领教师迅速成长,学校有50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被聘为县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学校先后有多名教师开设省级示范课,100多名教师开设市县级公开课、示范课,学校多次组织承办市县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活动。
学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读书节、书画比赛、棋类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萌芽杯”现场竞赛和数学二十四点擂台赛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学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红日广场,形态各异的风筝在空中缤纷展翅,孩子们快乐地游戏;城南果园,一张张笑脸在花丛中绽放,同学们追逐着梦想;古淮河岸边,稚嫩的脚步见证着成长,同学们感受着鸟语花香……“远足踏青,寻找春天”活动,广大师生以及家长走进大自然,和春天亲密接触;瞻仰***故居和纪念馆,师生们追寻伟人足迹、学伟人精神,学校教育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外小情,南大梦”六年级学生毕业之旅,学生和名校零距离接触;学校和韩国仁川景明小学结成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学校采取“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教坛新秀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的公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名师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教研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教研活动采取上课老师说课上课、听课老师评课、外出学习人员汇报以及专题业务讲座“四位一体”形式,内容实在,富有实效。
学校青年教师按年级、按学科组成了 “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组织上课、评课、学习等活动,通过青年教师“三字一画”基本功训练,有力提升了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学校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目前,“新课标形势下小学英语网络作业形式探究”、“小学数学概念的模型建构”等国家级、市级“十二五”课题正在深入研究之中。学校定期出版《外小时空》《萌芽》《萌芽诗刊》等校刊校报,为广大师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
学校着眼学生的全面教育,明确“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改革方向,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在学习和成长中享受快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快乐英语》,学习一门艺术。
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活动中心配备了大量音乐、体育和美术器材,开设了球类、武术、书画、舞蹈、瑜伽、棋类、电子琴、合唱、手工、读写绘等二十几个活动项目,近百个体艺活动班。活动中心开展了文艺汇演、现场作文大赛、书画比赛、歌曲合唱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先后培养了万余名学员,有千余人次在县市级以上书画、乐器、舞蹈、演讲、计算机等比赛中获奖。
学校艺术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淮安市“读书节”以及涟水县“缘文化节”等大型演出活动,好评如潮,充分展示了外国语小学风采。在县内外体艺活动比赛中频频获奖:排舞《放飞童心》参加全国“星光中国”舞蹈大赛获少儿业余组金奖;在淮安市健身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淮安市“少年号角杯”少先队鼓乐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涟水县少儿才艺大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等比赛中,更是捷报频传……
作为江苏省首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首批书法特色学校,省级刊物《七彩语文·写字》的联盟单位,书画教学是外国语小学一以贯之的特色教育项目。学校成立了以省美协会员领衔命名的“程永年美术工作室”和以省书协会员领衔命名的“严成刚书画工作室”“朱飞书法工作室”,让他们有固定场所挥毫泼墨。同时,以三个工作室为“点”开展“传帮带”活动,鼓励有兴趣的老师走进“工作室”交流切磋,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书画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学校努力营造“墨香校园”,力争使每一层楼、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书画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富有书画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学校在教学楼、行政办公区布置了大量学校师生书画作品,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书画艺术熏陶。配备了书画成果展室,展出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学校还通过“书画比赛”“义务写春联”“书画之星”“刊头题字”等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书画的兴趣。
为将书画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学校按年级编写的书画校本教材《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套六册,已经投入使用。学校还定期出版师生书画作品集。
学校艺术氛围浓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师生们展示了才华,锻炼了能力。学校先后承办的淮安市少先队入队示范仪式、涟水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涟水县体艺“2+1”现场推进会等大型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真正实现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品位的总体提升。
十七年的辛勤耕耘,十七年的光辉业绩。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外国语小学凭借坚定的信念,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高效的工作,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辉煌。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优秀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文明单位、淮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淮安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淮安市体育艺术“2+1”实验学校、全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涟水县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涟水县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涟水名校等荣誉称号。
发展永无止境,外国语小学已全面开启建设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学校正对报告厅和阶梯教室进行改造,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新建的1000平方米的开放式图书馆,近十万册藏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适合年龄特点的活动区域,双休日对学生及家长免费开放,倾力打造书香校园;新建的书画室,除了3个书画名师工作室外,还建设了多个书画社团活动室,倾力打造学校书画教育特色;新建的“快乐驿站”是教职工健身休闲区,购置了大量健身器材,全面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感。学校还引进了微光量子教学系统,实现班级多媒体设备提档升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阳光作伴,智慧同行;春种绿色,秋收金黄。
年年春风雨露,滋润株株幼苗成就栋梁之材;岁岁春华秋实,凝成累累硕果香飘四海神州。
成绩永载史册,辉煌映照未来。
青春献教育、热血铸师魂。回眸过去,外小人无比自豪,他们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无愧于神圣的事业;展望未来,他们更加自信,凭借辛劳和汗水,热忱与睿智,他们一定会坚守今天,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续写出更加华美的篇章!
光荣与梦想同在,奋斗与追求并进。涟水县外国语小学正抢抓发展新机遇,豪情满怀地朝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现代化名校目标阔步迈进!
也许是世事的不幸让你夜以继日的劳作化为泡沫放飞。不要感叹上帝多么不公平,生命的巨斧在为你雕凿。在屈辱中成就辉煌的人,从没追问过不公平;在坎坷中抱着乐观旷达的人,从没哀叹过不公平;在生与死之间选择自刎的人,从没感慨过不公平。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汉武帝审问后,把司马迁定了罪,本应受腐刑的,但他拿不出钱赎罪,就受了刑罚,被关在监狱里。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上帝的不公平,铸就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会记得你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这反而让他变得振作和成熟起来。在他的'领导下,黄州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社会秩序井然。后来黄州的人民为了感谢苏东坡,备下贵重礼品赠予。上帝的不公平,成就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数风流人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呢?当我们看到历史名人的光辉聚集在他们身上时,我们可否还再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公元前202年,曾经咤叱风云所向披靡的盖世英雄项羽走上了绝路。他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于是冒围走,陷大泽中,东渡乌江,曰:“天亡我也!无颜见江东父老。”滔滔的江水洗去不了英雄的泪水,船上的劝言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痛。上帝的不公平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虽然项羽不能称霸天下,但是他的英雄气概永远留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不要埋怨生命的不公平。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我只将所有的不幸注入心底,心底便开出最公平的花。”忘掉不公平,让不公平的土壤开出生命中最绚丽的花朵。
“不幸,是信徒的洗礼水,强者的进升阶梯,弱者的无底深渊。”我们应该做生活中的强者,在不公平的暴风雨中接受生命的磨练,去追求生命的公平。
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而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不过是声音的运动 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常识,即世界上除了人具有情感和精神内涵外,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没有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因此,音响实体当然也是既没有情感也无任何内容的。前苏联音乐哲学家玛雷舍夫以符号学的角度考察音乐,认为“音乐符号客体与其艺术意义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同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符号客体,作为物质构成物,本身不包括,也不可能包括精神意义,而在解释的结果中表达精神意义。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如果避开听众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是人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其次,音乐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自身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非是一回事。我们最初听到某首乐曲时所产生的那种特定的感觉感受,是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是全新的感受。这种由音乐唤起的人的情感我称之为“音乐情感”。请问有谁在生活中体验过与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样的感受的呢?贝尔就认为艺术中所唤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特殊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毫不相干,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生活情感的位置”。音乐所引发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确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音乐的话,那么我们至今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只有音乐才能带来的异样的情感。尽管音乐有时能够引发或诱发起我们在生活中曾有过的相类似的某种感觉感受,并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某些经历体验,但这种共振是不具体不确定的,很宽泛的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心境而异的。音乐给我们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认为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第一乐章一开始的动机是命运在敲门,这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表述,我们也完全可以认为它是神的震怒,或是火山的爆发等等生活中一切与此相关联的事物。而在客观事实上,在自然属性的层面上它却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力度较强的,能够使人振奋的声音而已,这才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本质。
有一句著名的艺术定律叫做“艺术源于生活”,从音乐上讲则是“音乐源于生活”。此观点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而并非是绝对的。若将其绝对化便会全然排斥和从根本上否定掉音乐的自律性。对此定律我们一般可以作两种理解,其一,若是作最宽泛的理解的话,那岂止是音乐源于生活,人类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应是源于生活的,因为若没有生活,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这样看来“音乐源于生活”的表述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其二,若是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是音乐的素材或音调、节奏等源于生活中的.事物的话,这便大可值得怀疑。因为没有生活素材的纯音乐只能是源于它自身,比如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包括 《C 大调长笛奏鸣曲》、《C 大调钢琴奏鸣曲》等便是如此,至于音调节奏方面,生活中原本就不存在音阶、和弦、音型、旋律、节奏等,也没有对位与赋格,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存在着它同现实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艺术作品并不单纯地去“反映”现实或“记录”现实。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塑造力量的“现实”。不可否认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律动、高低起伏、强弱变化对比、明暗交替等与音乐诸要素相通的因素,但我们显然不可以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音乐依赖于生活,从属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型音乐就一定不存在。音乐绝对不是,也决不应该完全成为生活的奴仆。音乐情感不但不依赖从属于日常生活,而且还开拓和丰富了人类相对贫乏的情感生活。
再次,音乐的自律性还表现在现实生活并不能为音乐全面提供素材或源泉,即使有那也只是对生活只鳞片爪的意向性的模仿,如鸟叫、教堂钟声、奔腾的河流等。我们的艺术理论总是近乎本能的习惯于将艺术与生活生拉硬扯在一起,这在某些时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典型的如浪漫派音乐与社会人生等就有较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确有其心理学上的根据。与马克思所谓“自然的人化”一样,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音乐的人化”。尽管音乐与自然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后者是客观存在的。但究其本质不过是乐音有规律的振动,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上它与大自然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只是“人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因为音乐是由人创造,深深的铸上了人的烙印,所以,其人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大自然“人化”的程度。
音乐的自律性还体现在审美主体对音乐的表层欣赏上。欣赏至少应被分为自律欣赏和他律欣赏两个层次,自律欣赏又叫表层欣赏,它是纯感觉的、纯情感的,仅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它不与生活内容发生任何联系,主体并不思考、联想与回味,属于生理性的物质性的。表层欣赏主要用于娱乐休闲和身心的放松。表层欣赏与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与身体按摩是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仅以获得生理快感为主要目的。李斯特在《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中指出:“情感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此话若是就表层欣赏而言是非常正确的。至于他律欣赏,将在下文论述。
另一方面,音乐也应当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足以引发主体思考回味的仅有形式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纯音乐,这种音乐是没有内容内涵的。审美主体只能从中获得形式美的感受,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协奏曲》等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听这样的音乐恰如品尝食物,没有人在品尝了美味佳肴之后会提出“食物的内涵是什么?”这样一个荒唐而又愚蠢的问题,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偏偏总是热衷于对仅有形式美的音乐这种精神佳肴频频发问呢?我之所以用食物作为例子,是因为两者都是人的感觉事物,只不过是前者作用于人的味觉,后者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已。
[1]中外音乐名着赏析。
[2]外国名音乐家传。
[3]和声处理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