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得才有失。”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有得失,当面临得与失时,我们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坦然的态度,这样才能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最终取得成功。
《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中的“物”指的是物质,当人们面对物质得失时,最不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情绪,因为小小的得失就会大喜大悲。然而范仲淹却能够超脱世外,他收获的是精神食粮,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那么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能够冷静面对。相反,如果我们过于在乎得与失,就会变成患得患失,《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的结果就是影响我们的性格,我们会变得优柔寡断,从而一事无成。所以,在得失面前,千万不能患得患失。
荀子的《鱼我所欲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得与失是衡量一个人价值观的标准。不同的人在决策同一件事时,都会有很多种结果。根本原因不同的人对于得与失的把握有所不同,通常只有认为得大于失,那么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得失不能得到平衡,那么只能放弃。如果是一位战士,那么他首先考虑到的肯定是战争的胜利;如果是一位教师,那么首先想到的是采用什么方法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如果是一位商人,更应该会注重得失,得大于失才是他赚钱的基础。不同的人有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而如何决定得与失才是一个衡量一个价值的标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是一种面对得失的乐观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与失是不由人控制的;如果遇到天灾,得与失也是上天注定,在这时,拥有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塞翁失马》又何尝不是如此,塞翁因为失去了马,之后又引发生了一系列悲喜之事,但不管周围的人对他是怎样的态度,有怎样的评论,他都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得失泰然处之,最终使他的儿子免去了一场兵灾。道家宣称”无为而治”,“无为”并不是真正的没有作为,它说的是人们在遇到得与失问题时,能够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冷静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走向成功。
得与失本就没有那么绝对,保持本心才是面对得失的王道。
“大学生溺水身亡,同学联系家属被疑行骗”一事,我读罢其实并无多大的震撼,或者说,已经见怪不怪了。要谈感受大概只有心痛和无奈。于今的世风日下已使信任的力量日趋薄弱,即使诚感众人的暖心事件时常发生,也掩不住社会角落的毒瘤所散发的腐臭气息。日复一日扩散蔓延,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由不得人不喟叹一声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信任,岂能如此不堪一击?
古时的信使千里走单骑只为传达一个口信,耗时又费力,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收信者待其为尊贵的上宾。而今传递的信息,同样的含金量同等的重要性,只需一个电话短信便能跨越空间轻松到达远隔万里的收信者手中,而收信者抱着怀疑的态度。是因为技术的不发展?的确有那么一点,口信的传达无需再暴霜露斩荆棘,只用简单的按几下软键,同样的,若有人心怀不轨想以此牟利,也只用简单地按几下软键,指不定会有人信那些不加润饰语气直白的诈骗短信。但若细细剖开来看,这还要归咎于人心。只有污浊的心才会将给予人们便利的通讯工具视为助自己敛不义之财的帮凶。若有一颗向善的心,就算一句玩笑话的发出,只消鼠标轻轻一点,他也不愿意以这小小的恶意作弄他人。信任危机,说白了就是人心危机。怀疑与猜忌,警惕与防备,这些令人生寒的字眼均源自人心,再往前推一步,是伴随着社会
现实中阴戾于险恶的人心的泛滥而产生,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由此便更容易看出,信任的脆弱性归根于恶人,而主体是大众。然而若想根除又是长期性的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此若想扶大厦于将倾,耗费大量时间重固地基只会顾此失彼,徒劳无功,不若先寻一根强度足够的高杆将其抵住,以缓燃眉之急。而这根高杆便是人心。人们在接触了太多太杂的行骗手段后似乎已将这种过度的防人之心当作后天形成的生存惯性,在判断出来人的善恶与目的之前便条件反射般拉响警笛,竖起后盾,却于无形中将所有人——无论其怀着善意还是恶意——拒于心门之外。这样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保的作用,却失过于得。心门隔开了少数的恶念却拒绝了多数的善心,使少数的恶人面色不改猖狂依旧,却使多数的善人屡屡碰壁知难而退。信任,正因此而慢慢褪却光泽。
信任岂能如此不堪一击?人心的高杆真的无从竖起了吗?我想事实并非如此,毕竟人性本善,人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卸下无谓的防备,以本善之心对待无心行恶的人,以此方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狼来否?
自小便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如今“放羊”的人太多,我们却已迷失了信任的本能。
狼来否?无可知。但信任危机这洪水猛兽却确实的猖獗在了生活里。
放眼这场悲剧,给人以“信任”问题的思考却远远超过了生命本身陨落的伤感。为什么在孩子死亡后收到56个电话和信息却仍无动于衷,认其是诈骗信息?我们的百姓是怎么了?怎会如此麻木不仁?但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是麻木,他只是被骗多了,骗怕了,骗走了相信的本能,骗走了淳朴,骗得最基本的安全感一无所有,毫不保留。
于是,经历了各种精心策划的骗局,我们已如蚌壳里的小小生物,一旦受到伤害,便瑟缩回去,并紧紧的收好自己的外壳。我们早已身着甲胄,无坚不摧。
却不知,已深深的把心丢在了海底,保护起来。与世外,横绝一片孤独的海。
世间有一片净土,那便是孩子的心。这个群体总是相信,也总是受伤。其实我们都本有一颗纯净而无杂质的心——谁能彻底而勇敢的相信不是一种幸福呢?只是时光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不够美好的事情来玷污心灵,也打磨心灵。正如现在,欺骗纷至沓来,我们的心灵是否在这来往之中迷失了。
如今,各种诈骗信息会以各样的说法发送至手机上。在这欺骗的狂轰滥炸中,一次,两次,信息内容再充实,再真诚也可笑了,不屑一顾了 。久而久之,真的也成了假的。
这便是“狼来了”的效应。这效应若是扩大成为了社会现实,信任的篱墙也就岌岌可危了。人的安全感都是有限的,谁都不能在一次次的伤害之中无所设防。总有人在一边冠冕堂皇的呼吁着相信,一边制造着各种“狼来了”的声音。多想一路单纯到底,却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不忘初心,才能始终,在世俗的假寐中,多少人的初心已无影无踪。
世间本是由爱构成的,若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信都没有了,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每场“狼来否”的博弈里,我们都输了。“狼”真正来过没有,斗争的主角。信任这匹恶狼,尤使缺失的信任更加鲜血淋漓。
保持初心才能一路到底。狼来否?狼来否?但愿这狼只如一阵飓风,来过又走。
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得失也是必然的。这就要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得与失。在于得失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你是否能够理解透彻。
一个公司要招聘员工,公司给前来应聘的人员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博物馆着火了,火势很大,你只能带一件文物你会抢救哪件?很都应聘者的回答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件,最大的那一件,最精致的那一件等等。答案五花八门,主考官都不满意。一个年轻人的回答让主考官大为赞赏,他的回答是:我会抢救最靠门的那一件。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啊!是啊,博物馆中的珍品哪件不是价值连城的呢!与其花大把时间去选择,最后还有可能挽救不了任何一件珍品甚至使自己丟了生还机会,还不如选择最有可能挽救下来的那一件。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得失的抉择时,要理智的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不会因为自己的犹豫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好的并不是最美的,只有那些伸手可及的才是最真的.。
我们身边有很多真实的例子。比如医院里产妇生产时,婴儿和母亲都有生命危险时,医生不能够同时抢救两条生命的情况下医生会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其中的一条生命。也许听起来是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如果医生不放弃一个人那会导致两人都丢了性命。得失之间就是如此,不失就注定失大于得,失了就会发现自己也有所收获。
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成长中的得与失。心态好了,就会发现自己自直是在得,失的越来越少了。
我曾经拥有一只可爱的小黄狗,初见时它在自己简陋的小窝里,四下漏风,格外寒冷,我一见这只小狗就生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欢与怜惜,为了和它相处更密切,我给它吃火腿肠,小狗兴奋得不得了,摇头晃脑的在我面前蹭来蹭去,它好像也很喜欢我这位新朋友,于是我们的关系就这样自然的熟络起来,小狗很喜欢我抱它,黑黑的小鼻子格外招人喜爱,不过卫生搞得不是很好,老是有鼻涕。我并不嫌脏相反却很喜欢它的这种原生态。人和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真是奇妙,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我对小狗的这种喜欢也应了这种说法。相处时是快乐的',拥有的日子那么令人难忘,世间是无常的,不寻常事时有发生,就说小狗吧,本来在一起好好的,后来爸爸送人了。我便从此失去了小狗这位朋友。这不是有得就有失嘛?接着爸爸又承诺再给我弄只更好的,有失而得。这不也是一种失而复得吗?
得与失我还分不太清,看的也不那么重,我们学校最近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很早老师就通知大家做好出发的准备,我当然高兴得不得了,不用上课在户外拓展,训练,那一定很爽吧,做着种种遐想是不是像军人一样威风凛凛,持枪核弹?会不会像施瓦辛格演的特技一样精彩?我暗暗劝慰自己去了就知道了,想多了也是白想。精心准备吧,要带的衣服用品,早早安排妈妈准备,就等老师一声令下。天有不测,出发前天,我下楼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脚肿得像木棒生疼生疼的,我拖着一条伤腿很失望的告诉妈妈我不能去了,妈妈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以为学校取消了实践的计划,定睛看我的囧态才明白过来,原来他的儿子又受伤了。“看你这几天心不在心上。”其实妈妈不说,我自己也承认这几天真的有些飘,云里雾里的沉不下心,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心不在当下!不管怎样都于事无补,已经受伤又能怎样,只能不去了,白白的失去一次出去锻炼的机会。老师挺会安慰我,说不去也好在家把功课统统滤一遍复习复习,别人不学的时候你学,正好比别人多走一里路。只有这样想,不过我也真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顺其事情顺其自然。我失去实践的机会,获得更多学习的时间,一方面失去,另一方面又得到,有得有失,得与失也不是绝对的好和不好。主要看自己怎么看待,怎么面对。看上去失去其实是得到,表面看是得到其实也许是失去。
最终我总结,人生不能因为害怕失去不敢拥有,也不能因为拥有太多而不敢面对失去。有得有失才是自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