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无语言表的清明,再现当年的生死离别,爷爷的背影永远如此的清晰。几时何愁?几时哀思?与您相伴与回忆之间,与您相随与怀念之中,却永远不能相逢。“望眼天阴暗,到处春风寒。枯朽杨柳枝,秃山孤坟座。欲眼望苍天,蔼然泪如雨。长者何感灵?泣言褶皱祥。后者共悲鸣,休能永相逢。”人生就如一场硝烟,到枯朽干柴之时,便是黄土之下的一堆朽骨。后者依然思念已故的亡者,然而亡者却被大地的黄土永远吞噬,只剩下一具不能言语的白骨,幸好能言语的后者有感情的托思,已故的亡者才不会那么的独单。“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一代催一代,不老更不行。"一直与时间赛跑,留下的只是一幕幕的回忆。
打开那一本历史的影集,一张已经残旧十几年的照片浮现眼前,好一张慈祥和蔼的面孔啊!瞬间潸然泪下,思念的情感充满了整个心扉。望着陈旧的照片,慈祥的笑容将我带入回忆的瞬间。爷爷还是一如往常,嘴里叼着旱烟杆,手里握着锄头,那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是如此清晰。不想打破这一刻的宁静,只想静静的望着爷爷的背影,希望这一时刻能永远的停留,永远能相伴着爷爷的左右。好梦不长久,梦中的回忆虽然是短暂的,然而就是这短暂的梦能给人留下最美好的瞬间,能调节心中所有的思念。一股飓风掠过,带走了与爷爷相处的这一刻美好的回忆,留下的又是永久的伤心。
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已然成家立业,与幼稚的'童年永久擦肩而过,与爷爷的思念从未间断。“爷爷孙儿昨日为您上坟,为您烧点纸钱,还为您带来一个好消息,您的孙儿已经成家立业,只可惜您只能在那一边为您的孙儿贺喜了,爷爷十几个春秋已然过去,您在那边过的好吗?孙儿真的好想您老人家!千言万语却只能与您阴阳相隔。”一边自言自语,眼泪潸潸而出,所有的悲伤、思念、遗憾只能在这一刻倾诉,迟迟呆了许久,望着枯死的野草光秃秃的孤坟,爷爷长眠与这里是多么的孤独啊!点燃周围的杂草,希望能给爷爷带去一丝的温暖,就在这一刻火势骤然凶猛,一下子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难道是爷爷愤怒了,这绝对不可能,爷爷不会和自己的孙儿生气的,是的!爷爷不会和自己孙儿生气的。”
火势依然不可小觑,火的映帘中浮现爷爷的影子,老人家和蔼可亲的笑容是如此的慈祥,似乎这一切并不像在做梦。爷爷抚摸着我的脸,面带慈祥的微笑说:“乖孙子你已经成家立业了,怎么还如此的淘气?谢谢乖孙子给爷爷带来温暖,快将火势扑灭,爷爷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胡须,让你一把火给爷爷少得精光。”当我反应过来以后,枯草已经被烧光,眼前只是黑秃秃的一片,爷爷瞬间消失,心中只是哀思与悲伤。寒风之中似乎耳鸣爷爷的声音“乖孙子不要悲伤了,你永远是爷爷最疼爱的孙子,这里太冷了快回去吧!爷爷也该走了。”寒风依然呼啸,心中只剩下了悲凉,恋恋不舍的离开爷爷的孤坟,眼泪潸然泪下。“再见了爷爷,明年的这个时候,您的孙儿再来上坟看您。”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出国留学网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文学记述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春至夏,秋至冬,又待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夜凉如水,月淡如莲,十二年的时光,如今想起,如同瞬间。自你离去,思念就像毫无边际的黑夜将我缠绕,我曾试着去麻醉自己,却麻醉不了心中的痛苦和泪滴。我的亲人,你在天堂里还好吗?
人的一生往往会错过许多,无论是存心还是无意,有些错过就永远无法再挽回。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凡是永恒的爱都是凄婉感伤的,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值得回忆的事情还会在以后的人生里。所以我一遍又一遍地伤害最爱我的你,从不珍惜你给我的那份真切的爱,而当这份爱成为绝唱,离我远去时,我才开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醉生梦死,等我清醒,我们已经天地两离!你离开我整整十二年了——我的母亲,我用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来学习遗忘,却怎么也忘不了你当初离去时的心伤······
自你走后,多少个夜晚,枕着刻骨铭心的思念入眠?多少次心酸的泪水独自擦干?曾想过离开,想过放弃,甚至想过随你而去。因为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不知道自己的心该放在哪里,也不知道它年魂归何处。那些你曾牵着我手走过的路,那些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熟悉的一草一木,时时刻刻掀起我心痉挛的疼痛。过往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清晰,恍然如昨日。我曾经拥有那么多的幸福,而如今,曾经那么厚实的幸福却已经变得凉薄了······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
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
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
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小结:在祭祖的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好祭品,有些祭品是习俗要求,有些祭品是去世的人生前喜欢吃的,不管是什么祭品,送去的都是亲人的想念。
今夜,月光水岸挂在
天堂与尘世间
我与您只隔着一条河
一层雨帘
*
风起水声的日子
我点亮童年里所有的
星光,像儿时一样
头枕在您温暖的胸膛
逆流时光而上
游戈一片泛黄的记忆
回到生命的故乡
茅草屋下,晃动着您
瘦骨如柴的身影
*
大饥荒年代
死亡线上,树皮,野菜
玉米秸秆央等,不可
思议的充饥
十月怀胎母亲的胃
血泊中,您痛苦万状
的分娩出没有一声啼苦
奄奄一息残缺不全
奇迹般的生命
*
母亲
我与悲哀一同降生
一次次从死神手里
挣脱,来到这个被尘
世抛弃的尘世上
从此被带上,苍天赐给我
一生的桎梏
我该怎样面对您,给予我
生命里,这沉重的爱和恩
太沉重!太沉重!
是我一生都无法面对您
的沉重!
*
母亲啊!
我是您双目里
充满朝霞的祈盼
是您黄昏里的绝望
是您一生流出沉淀的泪
是您一生流出的血
是您一生流出的伤
是您一生剜心的痛
我将一生都无法完成
你寄于我的生命高度
母亲
我无数次的跌倒爬起后
又一次重重的跌倒
遍体鳞伤的我,只有
苟延残喘的爬行
无可奈何的爬行
*
流尽血泪干涸的目光
寻找黑夜的方向
背上一生无法离开
的磨盘,一步步
喋血的爬行
血液里,
涌动着倔强的执着
任疼痛全身蔓延,
直到生命死亡
*
在血肉模糊撕裂的伤口里,
种植忘情的梦
一颗从泪水里挣脱出来,
盛开花朵的梦,
一篇稿纸上长满绿色的梦
母亲
清明节,我看见您的身影
在一个瘦弱枯黄的季节
您坚硬的筋骨,
立在故乡四月的麦地
启示着我,
爬行也是飞翔天空的翅膀
*
是的,我要爬行
我要把无数个黑夜
用沙哑的声音唱成黎明
任黑夜把我的筋骨
锥心刺骨般的`一节节的扯断,
被沉重的磨碾碎,
我只有不停的
风雨兼程
母亲
也许我卑微的一生永远
爬不出那个荒野的村庄
爬不出沼泽和险峻的高山
荆棘的路
只有带着霜鬓,爬向归途
*
纵然失去行走的我
也要不停的爬行
否则,泥土和黑暗,瞬间
吞并我的生命高度
我只有裸赤着身体
匍匍在故乡的田垄
寒夜里寻找春天的梦幻
蚂蚁间歌唱,随蚂蚁一起
攀上黯黑枯死的柳条,
涂抹青色的诗句
让它荡漾死寂的心湖
*
爬行,在冷冷寂寞荒芜的
土地上
从潮湿的土地,
吞下大地的泪水,
吞下微小生命的虫子
让尘封在胸膛一颗
干瘪绝望的种子
血液里浸透膨胀,
生根发芽,
长成一颗小草模样,
根系穿透心脏
伸入大地
*
母亲
我用驮着坚难的爬行
死亡的脚步一刻不停
紧紧缠绕着我
时间已不容我回头
我用诗歌的车轮,碾碎我
浸透一生药物腐朽的身体
连同我一生的悲哀
*
我用诗歌收藏您一生
给予我爱的泪水
让文字吞噬苍白的灵魂
远离炎凉的尘世喧嚣
向着残存一丝光亮
的生命尽头爬去
带着对您无限的怀念
对您一生无法面对的恩
和幻想的伤痛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