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家炸蕾吐絮的棉田里,一朵朵白绒绒的棉桃开得正旺,都被秋风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无瑕,搭配着乡亲们一起忙碌的身影、爽朗的笑容,让人念念不忘。
老家是著名的棉花之乡,被誉为“冀南棉海”,爷爷奶奶这样的的农民就是靠卖棉花来赚钱养家,所以他们天生对棉花就有一种亲切感。每次去给棉花除虫、施肥、整枝时总是要先在坡上静静地凝望它们一会儿,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无比亲切,无比温柔,饱含着浓浓的情意。
我们看着漫野的雪白棉桃,宁静、淡雅、端庄,但是走近看却发现棉花身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空枝,让人头皮发麻,心生躁意,但爷爷却习以为常,静静地说:“看来是时候给棉花整枝了。”说着就向远方的乡亲招了招手,他们立刻会意,点点头就向爷爷走了过来。要知道,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乡亲们齐心协助,一起努力来给各家棉花整枝的。放眼望去,乡亲们或弯腰前行,或双手麻利地挥动剪刀剪去多余的枝干,还时不时交流今年棉花的长势,脸上时不时露出甜甜的微笑。
我深受感染,也来了兴趣,连声要帮爷爷给棉花整枝,爷爷爽朗地笑了,满脸的褶子挤作一团:“这是干活呢,一会儿就不好玩了。”我们便立刻跑向棉花地,拿起剪刀就剪个不停。
果然被爷爷说中了,很快,枯燥和乏味代替了最初的热情和新鲜,只是重复着整枝的动作,一点意思也没有。凉风呼呼吹着,吹动了我躁动的心,我越发有放弃的心思。然而看到爷爷和乡亲们在绿地上弯腰前行的样子,听到农民们卖力地喊着口号,看着他们互帮互助,砍折树枝、看到他如珍稀的白发在在空中飘拂、想到爷爷的不易于困苦、想到棉花的健康生长,我又继续忙碌起来……
时光飞逝,几年间,乡亲们逐渐抛弃了人工养殖,而是改用新兴的现代化科技来发家致富,但每每和邻居谈起从前一起在田里工作的幸福时光,他们还是满脸的幸福,满心的怀念与感慨,他们热爱棉花,喜爱种棉花的点点滴滴,棉花与他们共存,也与我息息相关,爷爷奶奶告诉我了与棉花有关的一切,也教会了我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那段照顾棉花的时光,我会永远怀念,棉花教会我的道理,我也会铭记在心,爷爷奶奶和乡亲们在田间亲热劳动的场景更是时时浮上我的心田,棉花连接了我和老家,成了最淳朴的乡情……
下车后,在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他家中做客。顼国成、张计发、等赵县诗友分别与我们一一握手。泡好茶,用小杯一一倒上。大伙围了一圈坐下,互叙友谊,畅谈诗词发展大计。
顼国成老先生今年80岁,现任赵县诗词协会会长。退休前,连任县教育局长10年,两袖清风,正直干部。他简单介绍了从1986年诗词协会成立的奋斗历程。比河北诗词协会成立还早一年(河北诗词协会1987年成立)。诗社初成时,铁凝(女,现中国作协主席)来到我县进行文化演讲。当时铁凝二十多岁,风华正茂,讲的很有水平。对我县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诗社成立15周年时,河北著名诗人刘章临会指导工作。我县多次在全国诗词比赛获奖。老同志滔滔不绝,又讲了全县以于海洲格律书籍十八韵为蓝本创作诗词状况。又说近来,网络兴起,我们青黄不接,急需培养年轻人才。诗友张计发(60多岁)也讲了几点:普及、提高、创新。常玉田也发了言,诗词贵在自由抒情,不要无病***,多交流多联系,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张晓梅以后作为赵县临时秘书长,负责打印交流资料等。我们诗社也纷纷发言。特别是现考发言很有针对性,从诗社的名字到成员的条件(知识化、年轻化等)交流、学习与培训、出期刊等讲了具体意见。特别是他认为诗词是高雅艺术,是文言文的文言文(韵文)颇有新意。写诗不能“闭门造车”做“井底之蛙”。我也说了两句,面向现实,为民服务,自由抒情,多出精品。诗社互赠书刊,登记并留下每人联系方式,中午在玉田家吃饭。饭后摄影以示留念。
下午2点,我们一行到达赵州桥公园。停车买票从北门进入公园。公园两旁是八尊八仙石头造型,光滑漆黑,栩栩如生。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等煞是好看。我们纷纷合影留念。再往前走西边是李春雕像,手捧图纸,目视前方,略有所思。正前方是我们慕名已久的赵州桥。旧桥已不见痕迹,最近经过修理也焕然一新。它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南北横跨洨河。为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桥长50.82米、跨径为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任君抚摸,任君瞻仰。又像一位千年美女,横卧在碧水之上,看云舒云卷,彩霞满天,在静候郎君的光临。赵州桥的装饰也十分讲究,雕刻着各式蛟龙、兽面、花饰、竹节等,尤以蛟龙最为精美。元人刘百熙在《安济桥》中写道:“水在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在桥下、桥头、桥中我们零距离与它接触,摄影尽兴,看景抒怀。公园东边还有乾隆题字石碑,字迹模糊不清。龙蟠风雅,甚是雄伟。旁边也有几座古碑,不出名。下午3点半,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赵州桥。
下午四点,我们乘车到达柏林禅寺。进入赵县城后,先看到一石塔,周围花丛围绕,亭亭玉立。也叫赵州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县城内安济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因幢体刻有一部完整的陀罗尼经文,又称“陀罗尼经幢”。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过塔后4点整我们见到了华北著名佛教圣地---柏林禅寺。也是河北佛学院研究地。门前一副:
门对赵州万里桥,寺藏真迹(际)千秋塔
进入寺院后,看到许多和尚,有的扫地,有的在大殿内坐禅,有的诵经。这里有很深文化底蕴,许多僧人吟诗作对。先摘录三首:
其一
鸟语穿云静,心声入梦清。对联
其二
禅本无方位,天心月一轮。
庭前柏树子,不改四时春。
其三
人海悠悠不计年,前尘今影又临渊。
飞来山下袈裟梦,恰似重霄一金鸢。
院里环境幽雅,松柏居多。最大圣殿为万佛楼,全用砖木建成,金碧辉煌。里边供奉五位全铜罗汉像,有释迦摩尼等,门插着不能进去。最值得观赏处,为一砖塔,七层,10米多高。门窗等精雕细刻,令人目不斜视。历经千年而不倒,使我大加赞许。我们在宝塔前合影留念。
五点,我们一行顺原路返回家乡。即兴吟小绝一首:
五绝·赵县行有感(新韵)
一寺一桥在,赵州名胜存。
游人常驻步,感喟自留音。
在外漂泊久了,难免语言会被同化,我,是地地道道的甘肃宁县人,虽在外漂泊孤旅了几十年,但母语里仍有浓浓的乡音。由于工作的原因,免不了要和同事们交流,所以也经常的闹笑话,因乡音和普通话的交叉使用,时也让他们听的云山雾罩的,不知所以然。最为尴尬的是,偶尔回到家乡,也会一不留神,无端的冒出似是而非的普通话,让亲朋好友们对我投来异样的目光,时也弄的我恨无地缝可钻,更别说,能很
流利的讲一口家乡话,自我感觉很是怪里怪气,也常常让我为此汗颜不已。
也是,若是一个人,忘却了故乡,忘却了家乡的话,那么,他的精神信念肯定是极度亏乏的。因为在他的一生里,缺少一种根植与心的美妙情愫,这种情愫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淡化,其也就如浮萍闲云般,心无所念,居无所定的四海漂泊终其一生。
身在异乡的我,在陌生且冰冷的城市里,看着你来我往,车流如潮,陌生的建筑,陌生的人,这一切都是那么喧嚣且匆忙,更是那么的真实。也更能证明,我,确实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温馨的港湾,也证明我不再是,那个可以无忧无虑的,整日撒娇作梦的年纪了。我,成年了,我要去为自己的前途,沐浴经风,肩挑日月了。何管路途有多么的坎坷,也要向前。途中,没父母的管束与叮咛,少了弟妹间的打闹嬉戏,此时才觉的,这才是我人生真正开始,也是我初描我人生画卷开始的的扉叶,无论重彩淡墨,都得自己去描摹上色。
离别的场景,不知在我漂泊的路上,已上演了多少回,每当挥手与亲人们告别时,母亲那恋恋不舍的神情,和父亲那强堆的笑容,感觉到,他们是不舍我的离去,但也明白,鸟总有一天会展翅高飞,傲翔于广阔的天空,这才是他们的宿命。我更清楚,终有一天我会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到外面开始我新的旅程,即使不愿意也无它法。只是,没想到,当离别时竟有那么多的不舍与泪奔的场景,此时才明白,家乡在我心中,竟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我是来自北方农村的,这个身份,我是永远铭记在心的,那个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的北方乡村,是我一生的牵挂。无论我在何处,去过多少繁华的都市,我,始终记得我的根在哪里。我喜欢故乡泥土的清香,更喜欢家乡的月夜,繁星闪烁清风徐徐,蛙鸣声声泉水叮咚。从离开家乡亦始,我依在异乡翘首北望,依然想念着她,想念那里的亲朋好友,想念家乡那独一无二的`气息和清冽甘甜的泉水,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曾经的亲密无间,而今,我距离他们却是那么的,那么的遥远。
前途在何方?谁能伴我闯荡?离开家乡的我,孤独的苦渡漂泊。偶尔走在异乡的古镇小村,曾也幻想那是否是故乡那斑驳苍老的小村呢?还能否听到那曾经的童谣?曾今梦想,曾经的年少轻狂,如今都变成心中的创伤。其实我们已经变了很多,不变的依然是,那情牵梦绕的故乡。回眸昨天,斑驳陈旧木门,苍翠挺拔的老树,古老幽深的水井,让人不禁唏嘘地感慨了一次又一次。回想父亲送别时的那眼神,母亲的泪光,我知道,这是为人父母独一无二的情感。
时常倦恋那纯朴温馨的乡村,因那里有我的根脉。在那成片的土地里,从那土坷垃里,我的祖辈们在一点一点地捡拾着属于自己的欢乐与希望。也默默无言地,把忧伤和愁苦深深的埋在土里。可是,故土,家乡,我不忍心掘开你幽黑的土地,因为那里曾经种埋过太多的愁苦。我怕,我怕把它们翻出,更怕看见他们会让我流泪,悲伤,他会让我步伐蹒跚,走不出这曲径通幽的乡间小路。家,是永不熄灭的恒星,时时照亮我的旅途,伴着我孤旅的身影,夜夜进入我梦中,总是让我牵肠挂肚的想念。此时,在江南这一偶小镇的夜晚,我又回到哪让我梦牵绪绕的故乡!
每次过年回家,总觉得时间太短促,坐在车上,总感觉路太长,回到父母身边,总有说不完的话。年过古稀的父母,每次听到我要回家时,都在精打细算着时日。当我,踏上家乡黄叶铺就的道路时,父母们总是在村口徘徊着,我也一路小跑着向他们飞奔而去,说来我也纳闷,当我每次回家时,总觉的行李太多,拿着太累,此时却似有神力相助,忘却了行李的累赘,就这样脚下生风的扑入了父母的怀抱,然后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进门,此时,早已准备好了的晚餐为我接风。当假期到了,我要再次踏上旅途,与父母告别时,母亲总会泪水涟涟,我强忍着泪水安慰母亲,我会经常回家看看的,这也是父亲对我讲的最多的话。
春天,想家乡的槐花圪瘩;夏天,想家乡的桃子杏子樱桃和各色水果,冬天,想家里的火炕与那好似永不熄灭的火炉,以及母亲变着法做出来的各色美食。家乡,我真诚的祝愿,祝愿你,粮丰人安年年好,亲朋健在岁岁安。归来雉子牵衣问,与翁把盏醅香茗。
我的爸爸真了不起,他居然被我县政府杨书记接见了,一下子成了我县电台里的新闻人物了。
爸爸是从我们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来到北仑创业已有十多年了,凭着他自己的真才实干,现在在北仑拥有自己的药材公司了。去年春天,爸爸的办公室里来了两位老家里的客人,听说是我县药材公司里的两位厂长,还是爸爸昔日里的同学。他们此次到来,请求爸爸替他们解决消售老家里的一大批叫做“板兰根”的药材。
妈妈有些为难了,她对爸爸说:“我们自己公司的药材都找不到销路,他们这样做,不是让我们越渴越给盐吃吗?”
爸爸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之后,他立即回了趟老家。
从老家回来后,爸爸深沉地对妈妈说:“我县地处偏僻,乡亲们没有其它致富门道,咱老家的土质很适合种植板兰根,县政府虽然大力支持农民们去种植
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销路,现在既然求到了我,无论再难,我都不能让乡亲们失望。”
妈妈默然了,只是怔怔地望着爸爸。
之后,为了老家里的板兰根有一条销路,爸爸深夜伏案凑在电脑前在网上寻找,白天驾车四处里求人帮忙,电话里低声下气托朋求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门路了,爸爸一拍额头,冲着妈妈欢呼一声:“乡亲们有希望了。”
立即,爸爸自己租车,将家乡里的板兰根一批一批又一批地送往浙江……。
两年来,爸爸为了家乡里的经济建设,从农村到城市架起了一座金桥梁,这件事感动了我县政府里的杨书记,他多次通电话要求爸爸回到家乡来看看。
盛情难却,爸爸终于回去了。立即,县电台里的记者采访了爸爸,杨书记拉着爸爸的手,问他有什么要求没有,爸爸朗声答道:“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是家乡里的一位农民。当年,我从家乡走出去的时候,就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努力奋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果问我有什么要求没有,我回答有,那就是,乡亲们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立即,乡亲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