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影响力这本书读完了。它不像一般的书籍总是很肤浅的在表象探讨问题,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透过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然后很深刻的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让人很受启发。但技巧是中立的,如同刀是中立的。如果有人用刀来伤人,那么刀就是凶器如果用来切菜,那么它就是工具。
这本书主要讲了六方面的内容。
首先讲到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回报。如果人家给了我们某种好处,我们就应该以另外一种好处来报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就像孔子说的要以德报德,而不是以怨报德。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运用了此原理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病人想要医生在做手术时能更认真更细心的照顾,就塞很多的红包,医生由于受到好处,根据互惠原理他们做手术时会更认真细心。企业为了更好的销售业绩,往往贿赂一些官员或者一些采购部经理,而这些官员或采购部经理由于互惠原理会给这些企业更多的订单和利润。
第二个是承诺和一致原理。此原理认为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就像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在公众场合总是表现的很虔诚,因为要受他们信仰的约束。比如和尚在饭店吃饭如果大鱼大肉的吃,人家就认为他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第三是社会认同原理。此原理认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到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当很多人都去做某事的时候,原本觉得不对的事,只因做的人多了,这事也变成了对的了。在初中的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订婚了还没有结婚就先***了,当时她挺着个大肚子来给我们上课,很多学生老师背后都对她指指点点。现在很多女人订婚了然后挺着个大肚子走进结婚的殿堂,也没有人说三道四,原因就是这太普遍了,没必要大惊小怪的。这样的转变,就是做的人多了,自然的被认同了。第四是喜好原理。人们总是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没有谁会对此感到惊讶。第五是权威原理。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让我知道了,你要想影响别人的看法就先亮明身份,你不想影响别人的看法就不要告诉他你的地位。第六是短缺原理。“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的短缺原理会对我们的行为造成全面的影响,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我是一个不太愿意从众的人,通常别人鼓掌,不会引起我的鼓掌,我只会对自己认为值得的情况给予掌声,这使我主观上去忽略别人对其他事情的看法,也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如果我是生活在群次很低的人当中,我的这种做法会给我带来一部分的收获与不同,可能让我鹤立鸡群,让我变得出众,但是,一旦我生活在群次高的人当中的时候,结果就完全相反了,比如,别人都去上课,而我在寝室里逃课,别人都去参加讲座,我却悠哉的找朋友玩,我的这种做法遵循着一致性原理,让我为仍然做着出众事情而感到与众不同,使我失去了应该有的从众感。
我挑选了书中部分对自己有启发和有用的文章摘要,供大家参阅。感兴趣的朋友,建议亲自读一读,而且值得再次阅读,至少我是这么打算的。以下分享内容按照本家书的主题进行划分,也算是自己对读书内容的整理与回顾。
柴静是央视一套“看见”专题节目的主持人,《看见》是她进入央视工作十二年的体会。作者从最初的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进入央视从事记者工作。记者应该怎么报道新闻,她一直坚持关注新闻中“人”的理念,在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质疑、不断重建事实和因果基础上,报道一个人,报道一个国家。
书中选择了留给作者强烈生命印象的人。从看见不同的人物背后发生的事情,我们从蒙昧中睁开眼睛。这本书中很多新闻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201X年11月 -201X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2016年“非典”对中国的肆虐更为严重。作者冒着生死的危险,前往北京“非典”重症病房采访报道,有些人认为,这些报道在制造恐慌!面对传染性很强的“非典”,医院没有做好“非典”重症患者与正常人的隔离、好多医务人员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面对这种可怕的传染病,没有做好最简单的消毒、卫生防护,造成了好多医护人员感染“非典”,好多医生殉职。事实上,面对“非典”比恐慌更可怕的是逃避、是轻慢、是无知。“非典”疫情开始时,有关部门封锁“非典”疫情消息,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后来政府作出了“非典”疫情每天公开,做好防护与救治工作,稳定了人民的恐惧心理。好在政府及民众从这次血淋淋的教训从得到了学习,在后来的“禽流感”疫情发生后,政府做到了疫情实时公开,科学有序的工作,战胜了“禽流感”疫情。
书中还报道了一个德国青年卢安克来到中国旅游后就留在下在广西做老师的事情。他的教育理念是要充分保护盒调动孩子们的天性,这就是现在的标准化教育相左,因而受到学校和家长排斥。卢安克说中国留守孩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失去控制的因素。他也说中国农村和城市的人,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着急了。来不及打基础就要看到成果。是啊,中国的教育中掺杂了太多功利性的因素。美国、欧洲、日本的教育很重视实践的,而且学生学的大都是也是有用,实践性的知识,因此,美国、欧洲、日本的创新性很强,他们引领着世界工业先进技术的潮流。中国学生从上小学就被灌输功利思想,以后怎么上初中、高中、大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中国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英语,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很少,这不是本末倒置吗?由于中国的大学教育不注重实践、创新,从而造成了培养出来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能胜任工作,有些大学生重新返回职业技能学校学习才能胜任一些技术工作。再者,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什么很低,“中国制造”为什么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这就是因为中国的孩子们从小的创新性被压制了,一直长大后就麻木了,一味地服从,而不去想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大批的本土大学生在企业、科研院所只能一味地重复别人的产品、别人的理念。中国留学生去美国留学,大部分都成为了别人的高级打工者,而不是老板。美国、就连日本也有很多诺贝尔科学家,中国一个都没有;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都很支持,我们的教育模式是不是有问题,我们的教育功利不功利值得深思。
读了《看见》这本书获益匪浅,书中的章节较多,涉猎也多,我就仅谈以上两点感悟。
1、“贫穷不是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穷就觉得那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他们在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那个穷困的地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可以使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当这个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后,它也就变得更安全了。”
2、“一个人要摆脱贫穷,需要在主流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发展……人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打碎自己的“玻璃心”……如果人有信仰,就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人的.心理能否接受自己不如别人,在可能被别人嘲笑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努力往前走,直到改变自己的状态,这就是一个考验,这和走出贫困差不多……永远要承认自己的贫穷,不用担心别人的白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富有起来。做任何事情,谁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做不好事情被人嘲笑是难免的。不能指望别人永远给你留情面,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才是为自己保留情面唯一可行的方法。“
3、“如果给你100万美元,你会做什么?给你1000万美元,你又会做什么?……运用财富时要从大处着眼……不乱花钱,也不乱省钱。”
4、“一个人有了财富,能否善用财富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格局又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有了钱之后,自然有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那些事恰好对世界有正面的影响,就非常有意义了……他们(科学家)对科学有极大的兴趣,然后把自己的财富用于科学探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下开发泛癌症筛查测试技术的Grail创始人。按照书中逻辑,可以看看徐霞客的传记,想想华佗等古代匠人的贡献与初衷。“有了钱……更有意义的显然是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5、“任意让“小钱”从身边溜走的人,一定留不住“大钱”。你如果将来想赚“大钱”,就需要现在从“小钱”赚起。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东西,一切都需要通过劳动来换。“
6、如何投资?“第一,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能够打败市场。第二,对市场要有信心。第三,虽然股市在下跌后总会涨回来,但是单一股票未必。第四,时间是你的朋友。”
7、“希望你能记住一辈子:第一,不要进行过于冒险,会导致灭顶之灾的投资;第二,不要进行自己不懂的投资……我再给你一条投资建议,那就是永远不要眼红别人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
8、“我觉得上哈佛、耶鲁或者MIT这样学校的目的,首先不是学习赚钱技能,而是学习如何成为精英,以便将来有钱了反哺社会……懂得钱的用途,当然还需要有挣钱的本领……人要大气……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能力水平上晋升一级,不仅贡献多10倍,所做的事情的影响力,包括自己的收入也常常多10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