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灰“”
从古至今,孝敬一直是人类最美好的家风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也学了很多关于孝敬的诗词,和歌颂孝敬品德的故事。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敬是美好品德中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
我的家风宽中有严,看是平凡,实则规矩很多。爸爸常说,他小时候,每次开饭了都必须帮爷爷奶奶先盛好饭才可以吃,8岁上山砍柴,自己上学放学,在爷爷去世后每天抢着帮奶奶做家务,说奶奶一人拉扯他跟大伯很辛苦,学习成绩还不拉下,总是优秀。然后在一次次唠叨中也给我立下了很多规矩,那时候,我并不懂这些,总觉得他太啰嗦,太麻烦,不理解他为什么总跟我说这些。我不愁吃不愁穿,妈妈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总觉得这些事都离我好遥远,直到我9岁那年,我才知道,看似平凡无奇的小事,也蕴含着生活中的大道理。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因为期中考试考砸了,回到家我难过的吃不下饭,把自己关在房间发呆,妈妈很是担心,怕我饿着,就端着刚泡的热牛奶进来,温柔着鼓励我说这次找出问题所在,下次努力就是了,我心里烦躁的很,想也不想一把打掉妈妈手上的牛奶,滚烫的牛奶瞬间撒在了妈妈手上,顿时通红的双手好几个泡,妈妈红着眼眶,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的收拾了地上的牛奶就走了。我像一个刺猬一样,扎伤了妈妈的柔软的心,我很后悔这么对妈妈,但是已经于事无补。过后,客厅里安静的出奇,我悄悄躲在门后却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落泪,我心里一下子内疚到不行,妈妈每天不管多累,晚上都要帮我泡一杯牛奶,说这样身体会更健康,会长个子,而我呢,不但不感激,还把她当成了理所当然。我越想越惭愧,越想越不安,我想打破这尴尬的局面,安慰一下妈妈,于是,我笨拙的搬来一盘冷水,因为我书里有看到烫伤的手马上浸入冷水会消痛,我要弥补我的过失。我边说着对不起,边把妈妈的手放进冷水里,妈妈楞了一下,随后会心的笑起来摸摸我的头说没事了。看到妈妈那开心的一笑,我瞬间明白了,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在为我做这做那,我坐着享受不知感恩,但是他们也非常需要我的回报,哪怕是一点小事,只要为他们做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很大的骄傲。我也终于明白,爸爸小时候为什么总是先帮爷爷奶奶盛好饭在吃,看着父母吃着自己帮忙盛的饭,应该比自己吃饭还香吧。
孝敬,应从平时的小事做起,慢慢你会发现,孝敬是满足,付出是快乐。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选择孝敬父母吧!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你的父母。行动就是证明!孝敬老人,孝敬父母……行动起来吧!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犹如一棵树生长的过程。家长需要精心教育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们的缺点与不足,不是来源于他自己,而是来源于家长。对于这些缺点与不足,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而是先纠正家长本身的错误,从而再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走。面对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大多数是由于外界因素与家庭因素造成的,不良的家庭坏境会给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时候,家风、家训与家教的好与坏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首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它是精神一层表面的教育,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理念。家风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它在于内化心灵,而外化行为。所以,孩子的家风教育不只停留在表层的行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因此,家训对于孩子的精神教育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训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一种家庭传统,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强烈的影响。对于家风来说,家训更为具体、易懂。它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要求与警示,能够更确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对。将家规熟记于心,每当孩子做事时,都会以家规为准,符合则为之,不符合则拒之。无形中,起到了警告、监督的作用。其实,家训也可以理解为在家风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达到内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我认为,家风与家训的主要体现还是在家教。家教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种教育是其他教育不能代替的。总而言之,家风与家训都属于家教。所以,家庭坏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当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够直接反应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家长。孩子在初始阶段,他们所有的认知标准都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能否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次改变。因此孩子的一生与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必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坏境与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风不是说说而已,家训也不是背背也罢,家教就更不是简单粗暴的那种打骂教育。家长对孩子做得够不够、好不好、严不严,就体现在孩子的未来。千万不要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开始后悔当初对孩子教育的懒惰与放纵,要从现在就开始对孩子教育,担负起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严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标准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来。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无法忽视的话题。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幸福成长。
我们中国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事。我们家的家风是:勤俭、好学,祖辈们都遵守这个家风。现在,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家家风的来历。
我的姥爷姓孟,是孟子的后代,祖辈生活在山东渚城市孟家庄,那里有很多孟子的后人,从家族的族谱也能查到是从山东邹县迁居到渚城的。但到姥爷的爷爷,也就是我的曾曾外祖父时,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山东老家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曾曾外祖父就带着全家老小,忍饥挨饿,闯关东来到辽宁抚顺市落脚。一家人没有什么生计,只能男人下矿井挖煤,过着暗无天日、十分危险的日子。在这种环境下,太姥爷养成了艰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格。1942年,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万恶的细菌战,在抚顺城投放了大量的鼠疫、霍乱等细菌,害得抚顺城老百姓尸横遍野,经常出现送葬的人死在半路上。姥爷的爷爷、大伯父、三叔都被日本鬼子的细菌感染、失去了生命,我的家人和全中国老百姓一样恨死日本鬼子了。1943年在抚顺生活不下去了,姥爷的奶奶带着姥爷的父亲和姑姑逃难到了吉林省辉南县,在那里,姥爷的父亲和母亲成亲,生下了姥爷五兄妹。
太姥爷是高小毕业,40年代在农村就是有文化的人了。他深知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必需供他们上学读书。太姥爷和太姥姥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历尽千难万苦,通过养猪、养鸡挣钱,供子女上学。一些亲属不理解他们这种行为,对他们说“孩子都那么大了,还让他们上学!赶快回家种地吧!”太姥爷和太姥姥坚决不同意,就是累断腰身也要把孩子供养成人!在这种精神感染下,姥爷五兄妹学习非常刻苦,姥爷在1962年考大学时,全县只考上12人,就有姥爷。姥爷觉得,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对不起父母。60年代,全国大饥荒,姥爷吃不饱,晚上看书的时候,经常饿得肚子咕咕叫,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姥爷五兄妹都大学毕业或中专毕业,这在当时的农村简直就是奇迹!
在太姥爷太姥姥的影响下,姥爷五兄妹都很勤俭努力并且十分孝顺。孩子们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大的带着小的帮大人干活;上中学,每次放假都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减轻太姥爷他们的负担。现在姥爷还十分勤俭,不愿意浪费,他说他们几个兄妹都是按照“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努力学习,好好做人”的家风去做人,做事。
听姥爷讲以前的事,我明白了以前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困苦。姥爷他们在那么不好的环境下还坚持学习真是让人佩服!我现在拥有的条件不知道比姥爷小时候好了多少倍,怪不得姥爷总说我这一代人是生活在蜜罐里的,不知道什么是困苦。听了这些故事,我觉得必须认真努力地学习,向姥爷他们一样遵守家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