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MINGHELLA,1954-2008,1954年出生于英国怀特岛,父母皆为意大利移民。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Hull,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其后数年在某大学任教。在教职期间开始剧本与音乐创作并得到一定的肯定。明格拉的导演生涯算不上多产,起步也比较迟,1991年才初执导演筒,但是其在1996所执导的《英国病人》(TheEnglishPatient)却让他一举登上了事业的顶峰。该片在当年的奥斯卡得到11项提名,并最后获得9项而归。作为一部非好莱坞制作的电影,风光可谓一时无两。其后所拍的另一部作品“冷山”(ColdMountain),虽然在该届奥斯卡中未能载誉归来,但是亦受到剧评界的广泛好评。
某个高人曾说过,一个伟大的导演一辈子只会有一部伟大的作品,而导演的其他作品往往只是另一种的延续或游戏文章而已。不敢说这是否真理,不过恐怕明格拉自己也会感到《英国病人》所创造的峰顶不容易超越。
说出来叫人汗颜,其实在我观看“英国病人”和“冷山”地时候,并未有留意到两者的导演为同一人。若非昨天看报读到“英国名导明格拉去世”的消息,并看到内文关于导演的电影作品清单,也许到现在都还未意识到这点。
《英国病人》(也有译作《别问我是谁》)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发生前夕的北非,一队国际地理学会的学者在沙漠里进行考察,顺道也编制用于历史地理研究的地图。其中出身自匈牙利贵族的艾玛殊是一名历史专家。大家对枯燥的研究生生涯早已习惯,除了经费有点紧张,工作总算得上是顺利。
平淡的生活直至有天来了一名新成员杰菲,和他的美丽动人的妻子嘉芙莲到来而宣告终结。这个漂亮的金发英国女人把艾玛殊原来如沙漠一样刻板枯燥的心灵,变得莫名的躁动。他开始不自禁的注意着嘉芙莲举动,从暗里细赏她的一颦一笑。有碍于嘉芙莲有夫之妇的身份,他无奈的只能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并刻意避开单独相处的机会。但他这种不自然的举措却没有躲得过嘉芙莲的眼睛。情,难道真的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来操纵?不,它正在暗暗的.等待着萌芽所需的时机。
一次偶然发生的交通意外,突然降临的沙暴造就了他们的独处,给予两人一个互诉衷情的机会。两个原本有意回避的心灵自此不能再分离。这份迟来的爱一方面让他们热恋得如痴如醉,另一方面却叫他们不得不面对世俗伦理的沉重压力。杰菲在偶然中发现了妻子的出轨行为,在羞愤中埋下了与他们同归于尽的想法。他在一次的野外考察中,驾着飞机,连带着嘉芙莲一起撞向艾玛殊,但艾玛殊却幸运的逃过这一难。事故中杰菲伤重身亡,嘉芙莲则受了重伤不能移动。为免受日光和风沙的伤害,艾玛殊把嘉芙莲安置在一个他们在考察是发现的洞穴里,留下了身上所有的干粮和水,一个人上路去寻找帮助。他首先找到英军的基地,英军却因为他的口音判断他是德国间谍而把他扣留。在被押送到开罗途中,艾玛殊为嘉芙莲危在旦夕的生命而心急如焚,不得已铤而走险冒死逃跑,在没有其他办法下到德军阵地求助。这时,嘉芙莲正无助的躺在黑暗的洞穴里,感觉自己的生命正在一点一滴的流走。在弥留中,她在幽暗里写下了对艾玛殊最深情的遗书。。。。。当艾玛殊开着用学会所编制的北非地图跟德军所换来的旧英国飞机赶回时,只发现嘉芙莲已经永远离他而去。他伤心欲绝的把心爱的女人抱上飞机,然后驾这机漫无目的在无边的沙漠里徘徊,途中阴差阳错被一群德军误认为英军而击落。当他从英军的军医院里清醒过来时,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也忘记了最心爱的人。。。。。因为他说不出自己的名字,院方于是根据他是从一架英国飞机上给救回来的这情况,暂时给了他一个代号:“英国病人”。在被转移到后方的过程中,护士小姐的温柔却无意地把残酷的回忆重新勾起。。。
大时代洪流里一段看起似微不足道的不伦之恋,一对无足轻重的恋人,艾玛殊为了救心爱的女人而无法不将地图交给德军,竟在无意中影响了北非以至欧洲的战局,亦间接主宰了数以百万计军民的存亡。而德军的获得地图相对英军的失之交臂,正好反映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在战乱中平民的生命渺小如尘,却又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不经意的谱写了历史,到底这是宿命还是讽刺?
片中的选角包括饰演艾玛殊的RalphFiennes,嘉芙莲的KristinScottThomas,或演护士的JulietteBinoche都是不二之选。他们对导演渲染的那种淡淡的,英国电影所特有的敏感细腻而内敛的情感表达都有恰到好处的发挥。古典而略带矜持的动作,欲言又止的眼神,非《铁达尼号》或《偷袭珍珠港》那种由X代偶像们所主演的虚拟怀旧电影所能比拟。如果真的要相提并论,我情愿选择另一出经典《北非谍影》(Casablanca)。
《英国病人》中,对陷入不伦之恋的一对主角微妙的心态变化描写得尤其丝丝入扣,片中有不少精彩的对白可堪经典。比方:
当他们初尝爱果时,嘉芙莲问艾玛殊最讨厌什么,艾的回答是“去占有或被占有”,这与后来艾情根深种时说的“所有属于我的,我都要占有!”遥遥对比呼应,也正好反映了男主角心路历程的前后变化。
有一次艾问嘉:“你最快乐的时候是何时?”,嘉回答:“现在”,艾接着有问:“那你最不快乐的时候是何时”,嘉说:“也是现在”。寥寥数语间,把女性在婚外恋中亦喜亦忧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圣诞聚会的短暂激情后,嘉芙莲对寻找到来的丈夫说;“回家?你说的是我们真的可以回家,离开这里?”,“我在这里感觉到不能呼吸”。双关的言语,让观众都能充分感受到她面对丈夫时的那种沉重道德压力,有时甚至情愿丢下珍贵的爱情而换取一口自由的空气。
有关于婚外情的电影多如恒河沙数,《英国病人》在当中情节不算得特别曲折,如果要说到它特别成功的地方,撇开凄美的配乐和熟练的镜头运用,也许就是导演的高手手笔把它的广(浩瀚的撒哈拉沙漠、殖民地主义崩溃的前夕、东西文化的交汇与冲突点、不同国家民族的差异和战争双方的剑拔弩张)和细(男女感情)进行了一次非同凡响的融合。而导演的外来移民背景对于电影中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也有一个比较宽容和理解的视角。
至于情节里关于加拿大护士跟印度士官的一段感情,在我看来只是一个无关主线的小插曲而已。
我也许只是你们众多患者中普通的一位,但是我真的很感谢这些天来医院对我全心全意的治疗和呵护,可以说是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你们医院看病就诊的这段短暂的日子里,我切身到了医院“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理念。你们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给我温暖的感觉,让我感到人间的春风。
面对肝病给我带来常年的伤害、痛苦、自卑、无奈以及带给家庭的负担,我一度有过轻生的想法。但是,是你们一次次的鼓励和努力,让我燃起了重新生活的信心,也让我鼓起勇气继续面对生活。记得医院有位美丽的白衣天使时常对我讲:“疾病不会毁灭一个人,放弃希望才是人生不可治愈的疾病。”这句话我依然记忆犹新,倍感感动。
正是在医院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坚持不懈的鼓励下,我终于有找到了自己的曾经的归属和方向,通过短短的.一周时间的治疗和医生、护士的帮助开导,我对之前的想法做了认真反思和反省,我决定重新面对这一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我人生的改变,与医院的负责、认真、执着是密不可分的。
经历了病魔的折磨,经历了“起死回生”的感悟。现在的我暗暗庆幸,如果没有疾病的折磨,我就可能无缘认识你们这些优秀、可爱的人,不可能认识到过去的自己是多么卑微和渺小。
在此,我要对你们——某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衷心的道一句“谢谢!”
文/章剑和
有一幅漫画:在一片水洼里,有一只面目狰狞的水鸟正在吞咽一只青蛙。青蛙的头部和大半个身体都被水鸟吞进了嘴里,只剩下一双无力的乱蹬的腿,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青蛙却将前爪从水鸟的嘴里挣脱出来,犯然间死死地箍住水鸟细细的长脖子……这幅漫画就是叙述这样的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在绝望处当看到希望。
1995年,37岁的几米遇到人生一个重大事件——罹患血癌,凭借对美好世界的热爱和内心强大的力量,他最终战胜病魔,在生命的长河中逆流而上,成为台湾最著名的绘本作家。几米在自己的作品《我的心中第天开出一朵花》里写下这样的话:落入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求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上面的诗句是诗人几米写给自己的内心,也是写给世界上第一个追问人生意义的.人。
在绝望处看到希望,终究看得见天空中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美国一位著名教授招聘助教,留学美国的吴鹰和他的几位同学同时参加了应聘。可就在的前几天,他的同学们打听到,这位教授曾在朝鲜战场上做过中国人的俘瞄,都认为教授肯定不会录用中国人,纷纷放弃了,同时劝说吴鹰不要白费精力。但吴鹰没有听从同学们的劝告,参加了应聘,并出人意料地被录取了。
教授对吴鹰说:“你们是为我而工作,只要当好助手就行了,还扯几十年前的事干什么?我很欣赏你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念,这就是我录取你的原因。”
对于别人看来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在绝望处看到希望,仍不放弃、做出积极努力,比别人多一份勇气,多一份执着,这就是吴鹰在这次应聘中取胜的法宝。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其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
我们都曾经一再看到这类不幸的事实: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工作,他们奋斗,他们用心去想、去做……但是由于过程太过艰难,他们越来越倦怠、泄气,终于半途而废。到后来他们会发现,如果他们能再坚持久一点,如果他们能再看得更远一点,他们就会终得正果。请记住:永远不要绝望;就算看似绝望了,也要再努力,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在绝望处看到希望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动力,更是成功者的座佑铭。托尔斯泰说过:“环境,愈难艰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天空不会总是蔚蓝,道路不会总是平坦,生活里有太多的苦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有信念、勇气、智慧和毅力,就能点燃成功的激情,不断走向成功。
给希望留点空间 有“心”就有希望,有一种希望叫乐观。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电影:
残酷的战争
纠结的爱情
荒凉的沙漠
受伤的心灵
狂喜的瞬间
悲痛的记忆
~~~~~~~~
一切都被流水一样的时间冲得越来越远。
电影中,身受重伤的凯瑟琳在非洲沙漠的一个岩洞中等待爱人埃马西的归来;为了给凯瑟琳寻找医药,埃马西在沙漠中走了三天三夜到达最近的小镇,不幸被捕。埃马西以上厕所为借口,***掉看守,跳下火车逃出押送。为了营救凯瑟琳,埃马西把地图出卖给敌军换了一架飞机飞回沙漠,无奈已经太迟,凯瑟琳已经死。以下为本人对凯瑟琳临终绝笔的译文:
亲爱的,我在等你。
在黑暗中等待的一天有多久!在黑暗苦苦等待一个星期是多么漫长!
火已经尽了,我感觉好冷,彻骨的冷。
我真该把自己的身体拖到洞外,可是又害怕沙漠里的阳光。
浏览山洞里的壁画以及写下这些文字恐怕耗费了不少这盏灯的电量。
我们总有一死。
我们终会死。
与挚爱的人在一起,与我们的民族在一起,我们死而无憾。
唇边仍留着你的气息,我们曾经合二为一,心灵融为一体,在爱的河流中游弋。
我们曾经心怀恐惧,如同这暗无天日的洞穴。
我要把这一切铭刻在我的身体。
我们是真正的国度,没有地图上划出的边界,也没有以强者的名字命名。
我知道你会回来,把我抱出洞外,步入风的圣殿。
这是我唯一的愿望:与你在一起,与朋友们在一起,漫步风中,在这片没有地图的土地上。
灯已耗尽。
我在黑暗中写下这最后的文字。
My darling, I'm waiting for you. How long is a day in the dark, or a week?The fire is gone now and I'm cold, horribly cold .
I really ought to drag myself outside, but then there'd be the sun. I'm afraid I’ll waste the light on the paintings and on writing these words. We die. We die,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and tribes. Tastes we have swallowed. Bodies we have entered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Fears we have hidden in, like this wretched cave. I want all this marked on my body.
We're the real countries, 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 the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 wi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all I ha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a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an earth without maps. The lamps gone out and I'm writing in the darkness.英国病人观后感
有人说生命就像一条活泼的鱼,既能无拘无束地遨游也能成群结队地觅食。但是,如果这条鱼受伤了,而且它还是一条未成年的小鱼,它会怎样一种的感受,它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是同伴的关怀、父母的照顾还是能挡风避浪的处所?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假如我是病人,是一个小孩,我的病使我很难受,医生的药可不可以不那么苦,护士姐姐打针可不可以轻点再轻点,病房里的小朋友会和我玩吗?爸爸妈妈会来陪伴我吗?我还可以上学吗?
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又会有怎样的要求呢?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要求住的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要求管床医生拥有良好的医疗技术和医德;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要求责任护士拥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水平;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希望病房安静明亮整洁;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希望医生用对药、避免做不必要的检查;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希望每日看见护士有关怀的眼神、面带甜美的微笑;假如我是病人家属,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够在短时间内痊愈、康复出院。或许有太多的假如,但在我们儿科确实存在。
当病人在忍受病痛的刀口上打滚的时候,当他用喊着疼、哭着、闹着、痛的时候,当他们用无助、担忧的眼神望着我们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更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怀。我们儿科的病人是小孩,大家都知道“年幼无知”这句话吧!面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在他们的眼里是可怕的,见到他们就意味着打针、吃药与恐惧。这时我想我们不仅要从心理上理解孩子的病苦,更要想着“假如我是孩子父母”我会怎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照顾孩子,去理解病人家属的紧张心情,才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病人家属。记得一位老护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自己的职业,以病人的笑为笑,以病人的'苦为苦,在奉献中找到自我和人生的价值。”是的,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始终是我们科和全体医护人员的根本任务。
“假如我是病人”这句话是双赢的。我们只有怀着“假如我是病人”这颗心,工作起来才能切切实实地贴到病人的心上。也正是只有怀着这颗心,病人的心才会真真正正地拿出来,让我们去读,去聆听。而病人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的心意。在我们儿科,不单是要有“假如我是病人”的意,更要有“假如我是病人的父母”的心。如果现在我遇到了那条受伤的小鱼,我会说:我愿做那浩瀚的大海,用广博无私的爱尽情挥洒衬出生命的辉煌与美丽!
如果世间本就没有什么希望的话,那么,绝望会不会也同样没有了呢?因为,绝望本就是从希望中来。只是有点为这种想法害怕,因为有了希望,我们的生活才是七彩的,纵然这些希望有时可能会带来绝望。
可是,带来绝望的希望太伤人了,为什么总有人想要或是已经以一种自己的方式,来结束一切尘世间的希望或是绝望呢?这是因为生活有了太多的压力和无奈,因为本有希望,最后却带来了绝望的缘故。而因为绝望了,所以,他们才选择了一种无望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这样的`希望又带给人们太多的伤害。
梦一下变成了灰色,在梦中,苦苦挣扎却逃不出希望或是绝望的结局。惊醒后无法再入睡,如果真没什么希望的话,或许真的也就没有什么绝望了。但是,没有希望,不就是只有绝望了吗?不对,回过头来想想,绝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希望中来的,这样看来,没有希望的话,或许也就不会再产生绝望了。
没有希望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灰色的,死气沉沉。这一点,倒是可以想到的。追求和进取一直伴随着我们活着的整个过程,都是因为有了希望。而希望正是这世间的色彩。
可以肯定,没有了希望,世间不会再有阳光,可是,有了希望,并不一定只是绝望。希望的背面不全是绝望。最主要是我们应该以希望的心态面对这一切,纵然一时失意、落魄、绝望,也不应该轻言放弃,因为,世间本就是阳光四射的地方,尽管有时会有暂时的黑夜,我们不应该逃到一个灰暗的角落,让自己看不到希望。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实在不行,就转个弯,一切又会是阳光遍地、充满希望的,只要大家都坚信。没有理由不相信也不应该放弃希望。
总是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徘徊,这也许是绝大多数人经常出现的心态。就像蘑菇都喜欢与潮湿为邻一样,希望也偏爱与绝望为伴,所以绝望光顾了你,不要心存恐惧,不要心存忧虑,还是把它当成你的邻居一样善待吧,要知道黑夜的邻居是白昼,绝望的隔壁就是希望!
尊敬的白衣天使们,我亲爱的医护人员同学们:
你们辛苦了。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和你们一样,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所不同的是,我的工作比起你们的工作来说,又过于清闲,或者微不足道。从小,医生在我眼里就是神圣的纯洁的,天使一样的人。我自己也曾经幻想,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穿上圣洁白大褂的医生。然而渐渐的长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个人的成长,慢慢的这种感情变了。最近几次的进出医院,我哭了好多次。很不好意思,我是个脸皮薄,心思重,略微有点抹不开面的姑娘。居然就在医院里哭了好几次。
比如今天早上,我7点钟起床,没吃早饭,一路堵车终于在八多到了医院,但是停车的队伍已经排出一站路了。转了一大圈,好不容易在医院旁边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找了个空地停车。然后挂号,交病例,等待做B超。半个小时后,9点多做上B超。然后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一个小时候后医生给我看病例和B超结果,让我去验血。然后我又跑去门诊大楼一楼抽血大厅刷卡,排队。等了半个小时后,终于开始抽血。一上午基本上都在等待中度过。结果抽血结束的时候,我还没反映过来,里面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声什么,刚要问一下您说什么,里面就不耐烦的把棉棒给我扔了,我的血就呼呼的往外冒。后来我猜,她可能是想让我把胳膊蜷起来,夹住棉棒,赶紧起来。但我真是不明白,您稍微大点声,哪怕吼我一嗓子都没关系,我不会不配合你的吧。本来我就有点晕血,当时一时气不过,一出来就没出息的哭了。
出来以后我想了很多,心里很憋闷。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最近跑医院也很多,这样的事情,只要来医院就一定会发生。医护人员态度不好是小事,一系列看病难的求医过程,真的让人感觉医院再也不是我心目中治病救人,纯洁圣洁的地方了。甚至每一次来医院都有一种这是地狱,我在炼狱的感觉。
09年的时候我阑尾化脓穿孔,那是我最近距离接触主刀医生,感觉在接近死亡的时候,眼前有一位白色衣服的人。是那样一位优雅的人,慢慢的安抚我,跟我说了什么,我都记不起来了,但是真的眼泪感动的在流。痛的快要死的时候,救了我的人,一辈子都会感激他的。同样也是那一次,有一位手术室的护士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凌晨一点钟,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也是我痛的接近极限的时候,疼痛和困倦已经让我的意识都有点模糊了,耳边突然一声尖细的声音响起,“自己爬上去。”我捂着肚子,强忍着疼痛挪下推车,一点一点的挪到手术台边。这女护士接着说,“动作快点。”我有一丝犹豫,“护士,我真的很疼。”“就你事多,每天进手术室的人多了去了。抓紧抓紧!”我强忍着泪,一点一点连滚带爬的挪上了手术台。那位护士接着在我旁边来了一句“你这不是自己也能爬上去吗?!”
人在困难的时候,既能记住帮助了自己的人,也能记住踹了自己一脚的人。当然这样说也许严重了,毕竟态度再差,人家也是在凌晨时分工作,也在救治你,唯独不过态度差了些,我又能抱怨什么呢。可是这种感觉真的让我永生难忘。还有朋友说我了,你这算什么,生孩子,还有其他的病症,比你这个厉害多了,不也都连滚带爬的'自己爬上去吗,你这也太娇气了。是,我是有点娇气。但是我觉得抛开我的娇气,我又有点觉得在这样的态度下,我是比你们低了好多级的没有自尊心的,需要伸出双手渴求你们帮助的底层人群。希望高高在上的您,掌握我生死的您,高抬贵手,一定要救救我。不是这种感觉吗。
我们都是受过教育的,特别是我还有一部分优秀的同学,也幸运的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了我所羡慕的白衣天使。我自己的妹妹也是一名护士。我深深的理解你们的辛苦。每次出现医闹,对医生护士的暴力行为,我也深深的厌恶,甚至痛恨这种行为。但是每次来医院看病,我看到那些背着包袱,带着干粮,天不亮就赶来看病的人,我内心深处深深的觉得难过。连我这个接受新鲜事物很快的年轻人,跑医院都容易四处碰壁,找不到头绪的,更何况他们。我妈妈也算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了,现在看病也必须我跟着跑前跑后,一个是摸不着各种科室的门,再一个是不会使用这些高科技的医疗器械。
同样是今天下午,我2点半到医院拿抽血结果。一进门诊大厅就看到大厅里围满了人。一群人举着白色的横幅,横幅上写着“还我女儿”的字样。一个年轻男子一边大声嚎哭着,一边向人群哭诉着昨晚自己的小女儿是如何断气的。我实在不忍心继续旁观,匆匆从人群中挤过去,耳边依稀穿过那悲凉的声音“我们去XX科,XX科让我们去XX科,去了XX科,又让我们去XX科。。。”
可以说如果只有一个两个的情况,那算是个例,那叫医闹。可是现在层出不穷的医闹,对待医生的暴力事件,让人不寒而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让医患矛盾如此激烈。我想这不仅仅关乎于医护人员素质,还是患者素质的问题。医疗机构的匮乏,医疗水平、医疗知识普及程度的底下,医护资源无法共享到社会、共享到城乡,造成了乡镇里的人要去县城里的医院看病,县城的人要去市里的医院看病,市里的人要去省城的医院看病,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病人都会涌入北上广等高等医院。医院里人满为患,医护人员不堪重负,患者也意见颇多。与其不断呼吁谴责医闹,医暴事件,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改变现在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如此紧张的现状。
真希望有一天,看病不再是炼狱,治病不再是添堵,去医院不再是困难重重。真希望有一天,我的姐妹,我的好友能在一片和谐安详的环境里工作,再没有嘈杂,再没有纷争,也再没有暴力。
文字能力有限,但句句真心。祝愿你们一切安好,工作顺利。
无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